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连三天,张瑞就站在山脚下,面覆寒霜,看着一队队忠诚无畏的将士冲上山腰。然后一批批冰冷的尸骸被抬下山脚。

    战局没有任何改变,除了山间的土地愈发猩红,覆盖的面积愈来愈广。

    敌我双方都能看到山腰上激烈的战事。

    张瑞脸色一天比一天铁青,魏续营中将士则一天比一天惨白。

    已经如此惨烈了,鹰扬将军还在派士卒上去血肉消磨,鹰扬将士还能忠诚奋命。

    就算最终没能夺回潼关,众人也觉得自己逃不回潼关以东了。

    彼时积攒了一腔怨愤的鹰扬大军必然会将所有怒火都发泄到守营士卒身上。三军士卒扪心自问,绝对扛不住山上那种惨烈的战事,一旦被攻破大营,积攒了一腔怒火的鹰扬将军真的还能保持不滥杀、不屠戮的美德吗?

    事实也正如魏续等人所料,张瑞如今已经眼睛一片血红,像极了择人而噬的猛兽。

    负责汇报伤亡的赵丰,每次报告过后都会出一身冷汗,流遍全身的汗水就像淋了一场大雨。无比庆幸自己又在死亡的边缘活了下来。

    又到了汇报的时刻,赵丰感觉像是被命运掐住了咽喉,深深吸了几口气,走到张瑞身后,轻声说道:“主公,及今日将士已阵亡一千三百一十七人,重伤两千六百人,消耗弩箭十六万三千,折损铁甲七百八十套……”

    张瑞背负双手,望着远方山腰上依旧惨烈的战事,身形一动未动,仿佛充耳未闻。

    良久才缓缓张口,声音嘶哑,问道:“将士军心如何?”

    赵丰犹豫了瞬间,还是如实答道:“士卒已有畏惧之心,谈攻山而色变。然军心依旧稳定,绝无非议。对此,诸部军正皆愿以性命担保,绝无士卒诽军、谤军。”

    说话间,记室参军王昶快步赶了过来,脸上带有喜意,说道:“主公,河内来使,袁车骑闻华阴战局吃紧,派遣大将颜良将兵五千前来支援,公孙奋武亦派遣大将严纲率军两千同行。”

    张瑞终于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天下诸侯并非皆是鱼目寸光之徒。

    七千将士的加入,会极大改善张瑞如今兵力吃紧的情况。

    “段文如今身在何处?”

    “该部如今正沿大河西进,尚未抵达风陵渡。然,科学院首席执教马先生却在风陵渡口,连派两批信使,请求觐见。”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五十六章 三弓床弩

    血肉山河的战场的确不是马钧这种研究人员应该踏足的地方。

    张瑞可以承受再损失上千甲士的伤亡,但绝不允许马钧出现任何意外。

    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马钧一人对诸夏的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意义远超数千铁甲。

    于是张瑞谨慎的问道:“是何事?若非紧急要务,遣使回绝。”

    王昶答道:“马先生领上百名随从,十几辆马车,言连弩之事已收成效,欲献于军中。”

    马钧的确是负责大量技术改良项目,但由张瑞亲自授予的任命则有两项。

    其一是改进织绫机,其二则是制作连弩。

    如今在潼关隘口浴血厮杀的双方将士都身披重铠,只有强弩近距离攒射才能穿透铁甲,正是弩箭用武之地。听闻马钧改善了弩机,张瑞心中意念一动。

    便说道:“谢玄,尔亲自领一千精锐铁骑去风陵渡护卫马先生周全。”

    “诺,马先生少一根毫毛,玄提头来见。”

    在风陵渡的马钧见到谢玄身后甲光曜日的上千铁骑时,感动的无以复加。鹰扬将军府自主公以下,没有任何人能有此待遇,得主公亲卫统领亲自统帅上千铁骑全程护卫。

    如此兴师动众,诚可谓待之以国士,视之为珍宝。

    历史上曹爽甚至连几根烂木头,两个壮丁都不愿交给马钧,马钧依旧制造了大量精巧利器。

    而在张瑞手下,马钧仅助手就有百余名,其他军队、壮丁、钱财,只要马钧申请,裴琚必然应允。裴琚做不了主的,上报到鹰扬将军府,王昶亦会亲自配合调度。

    倾注了如此丰厚的资源,马钧能尽情发挥所长,终不负鹰扬将军府百官之厚望。

    制造出了远比历史上更精良、更齐全的军国重器。

    十几辆马车被拉到张瑞面前,上百个木靶被设立在远方。

    马钧恭敬向张瑞行礼,然后开始为张瑞逐一介绍。

    最先被抬过来的是一台巨大的床弩,看模样似乎与张瑞印象中的古代弩机没有什么区别。

    马钧解释道:“此为三弓床弩,与寻常弩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有三张弓弦。”

    张瑞略显诧异,若非跟自己说这话的人乃是马钧,张瑞几乎以为是手下人在糊弄自己。

    靠增加弓弦就能增加威力?那干脆增加十几张,一箭射穿敌军方阵,岂不是更简单粗暴。

    见到张瑞质疑的目光,马钧连忙解释道:“并非三张弓弦并列,而是两正一反排列,配合其他部件,需三十人绞轴张弦。箭矢以木为干,以铁为翎,一枪三剑箭。”

    闻言,张瑞怀疑的神情方才稍散。难道科学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种三弓床弩已经有后世床弩的影子。而类似结构的三弓床弩,在宋朝时曾经在澶州之战中,一箭射杀辽国的主将,萧挞凛。

    这种军国利器不是只靠空口白话就能令人信服。虽然这种简单的原理看起来十分不靠谱,但马钧却信心十足,愿意实践检验,为其正名。

    便说道:“请试射一箭,以观其威力。”

    “可。”

    随即上百名士卒在马钧随从的指挥下操作弩机,开始校准。

    木靶甚至动用铁骑一路奔腾,带出上千步远,遥遥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

    张瑞好奇的问道:“能射如此之远?”

    马钧点头,说道:“故太尉陈球向时,曾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

    太尉陈球?张瑞略有印象,鹰扬将军府长史审配就曾是其门下故吏。距离当今倒是不远。

    “汉室床弩远射千步已是强弩之末,然三弓床弩却在千步之外依旧强劲,能穿透铁甲。”

    数十名臂力强健的士卒一同奋力拉动绞轴张开弓弦,旁边校准的随从再次比对无误,对马钧点头。

    马钧便转头对张瑞说道:“距离千步,某亦不敢妄言,首箭即中,然三箭之内必定中靶。”

    “且试之。”

    手持木槌的士卒挥锤砸下,巨大的弩枪瞬间激射而出,划破长空时席卷出巨大的气浪,响如雷鸣。

    上千步的距离,一千五百米,即便是音速亦需要五秒。

    众人皆紧张的盯着巨大的弩枪在空中滑过完美的弧线,最终落在木靶方向。

    验靶的骑兵立即策马上前打量,随后一面白色旌旗被高高举起。

    众人皆发出一声懊恼的叹息。

    白旗便是未能中靶。

    张瑞安慰道:“上千步的距离,未命中亦情有可原,且再调试。”

    马钧点头,亲自走到床弩之旁与众多随从一同比较刻度,探讨良久。才对张瑞说道:“主公,愿再试一箭。此箭必能中靶。”

    张瑞注视着马钧,说道:“还有两次机会,不再继续调试了?”

    马钧重重的点头,说道:“此箭必不会脱靶。”

    “马先生,此非科学院之试验。军中无戏言!”张瑞提醒道。

    马钧犹豫了瞬间,还是坚定的点头,说道:“按弧线计算,此箭必中,除非强风骤起。”

    众人皆抬头看向随风飘扬的旌旗,南风最是变化莫测,会否影响试箭?

    “既如此,试箭!”

    随着张瑞一声令下,士卒立即挥锤砸下。

    弩枪雷鸣呼啸,锋刃在温暖的阳光下却散发着幽冷的寒光,巨大的弩枪在空中划出一道漆黑的残影,向远方激射而出。

    马钧握紧双拳,紧张的看着远方策马上前的骑兵。

    所有人都对结果期待不已。

    一定要中啊!

    良久,验靶的士卒策马而归,高高举起一面旌旗。

    红色旌旗!

    命中了!

    床弩旁所有随从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马钧亦重重的舒了口气,拱手对张瑞说道:“幸不辱命。”

    张瑞负手而立,面露微笑,说道:“某一直对马先生抱有信心,命中乃是必然之事。”

    马钧心怀感激,连忙拜谢。

    “只是这弩机搬运方便否?需知两军此前皆未动用床弩便是因为潼关山势险要,巨大的床弩需要数十名士卒搬运,完全无法通行。”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五十七章 重科研仿造神臂弓

    潼关选址险要。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

    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细路险与猿猴争。

    描写潼关最出名的诗句为“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哪怕幕府奋长戟十万,能作战的人员亦不多。

    这么狭窄的地方,床弩根本搬不上去,否则双方早就大规模使用床弩互射了。

    三弓弩虽然刚刚问世,但旧时床弩在长安、洛阳境内武库当中都有不少。吕布军中带没带,张瑞不清楚,自己是令后勤携带了数套床弩的,但完全无用武之地。

    马钧从袖中取出了一把青铜游标卡尺,对张瑞介绍道:“此为新莽铜卡尺,为莽逆篡朝时发明之物。有此物为用,三弓床弩每个部件皆尺寸规整,可以拆卸替换。是故整套床弩皆可拆卸,由士卒携带部件,至山间合适位置重新组装。”

    张瑞惊疑,从马钧手中接过新莽铜卡尺,仔细打量了一下,跟后世的游标卡尺几乎毫无区别。

    而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王莽就发明了这种东西,怎么看都像是穿越者。

    但大概这是一位理科生,王莽在朝,诸夏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是史学界公认古代科技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

    但在内政上这位王莽就比较迷了,居然搞复古改革,一味慕古,导致新朝覆灭。

    如今张瑞割据一方,无视朝堂威严,麾下文武便不再顾忌汉室感受,大胆使用王莽时期的技术。

    随后张瑞将铜卡尺还给马钧,说道:“待攻克洛阳,科学院接手兰台藏书后,务必整理兰台内莽逆时期诸多古籍,完善当年各项技术。”

    马钧当即应诺,随后又说道:“除了三套床弩,钧亦携带数十套新式弩机。欲请主公一试。”

    张瑞点头应允,先对旁边的贾诩吩咐道:“下个时辰攻山的队伍,带上科学院教习,上山组装三弓弩。”

    贾诩应诺,指挥士卒、教习搬运弩机,安排攻山事宜。

    随后马钧亲自从马车上取下一副长弓走到张瑞面前,说道:“此为新式弩机,射程达一百四十步,相较如今弩机,威力近乎翻倍,四十步外可穿透重甲。”

    众人皆面露诧异之色,有人问道:“此物明明是长弓模样,如何说是弩机?”

    张瑞若有所思,不过并未插言,望向马钧,看他如何答复。

    马钧将手中长弓高高扬起,众人才发现在竖起的长弓中间有一个结构精简的机身,里面装有长长的弩箭。

    箭矢足足比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