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舍得如此多战马?”

    那自然是不舍得。

    但你怕是没听说过什么叫中间商赚差价。

    长安地处关中,紧挨着凉州,与关中诸将紧密相连。

    凉州生民百不存一,数万里土地上尽情放羊牧马,骏马无数。

    但要陶谦与关中诸将交易,怕是双方谁都信不过对方。

    此时一向热情洋溢、乐于助人的张瑞怎能袖手旁观?占据了长安这种贸易巨城,正是发挥之时。

    通过大量的工业制品如绢、布、麻、锦、漆器、盐、铁还有批量生产的铜币,张瑞可以在关中诸将那里交易回来大量战马。转手便高价卖给陶谦。

    这样一番操作,张瑞卖出去大量工业品,却收回了大量的粮食。

    两边皆赚。

    张瑞笑着回道:“关西贫瘠,户籍稀少。孤麾下不缺战马,却多乏粮草。若陶使君有意,孤非但出售战马,一应皮甲、弩机、战刀、长矛、弓箭皆可出售。”

    糜芳瞪大双眼,不敢置信的问道:“弩机将军亦愿用来交易?”

    弩与弓不同,乃军国重器,制作不易,且民间不得私藏,无论在哪一方诸侯手中,弩都是珍贵之物。富庶无比的冀州,因为有强弩之士一万,而被史书单独记载。麴义带八百先登死士,强弩雷发,便大败数千白马义从。皆可见弩之珍贵。

    如今张瑞肯将强弩出售,糜芳怎能不惊得目瞪口呆。

    但鹰扬将军府如今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神臂弓,淘汰下来的弩机自然不能浪费。

    关于淘汰的武器的废物利用。后世米帝的操作艳羡了无数国家。

    优秀的军火商,必将落后武器天价卖给盟友!

    弩机在鹰扬将军府稍显落伍,在其他州郡依然是最复杂、最珍贵的武器,必然迫切急需,仅次于战马。

 第七十三章捆绑销售

    糜芳不是陶谦,很多事情无法决断,只得对张瑞说道:“鹰扬将军提议,某会及时转达给陶使君。想来战马、弩机皆是紧俏之物,陶使君必不会拒绝。”

    “请务必明言陶使君,凡此种种皆不单独出售。五千匹战马、五千套弩机,此外还有五千副皮甲、五千张长弓、五千条长矛、五千把战刀,皆需一并购买。”

    不捆绑销售的商家,不是合格的商家。

    如何避免吃相难看?后世每个被坑过的人都知道该大抵套路。

    张瑞笑着说道:“陶使君若愿一并购买,所需物资只需提供八成即可。”

    “八成?”糜芳失声惊呼。

    一匹战马十万钱,八成便可省下两万钱。五千匹战马便省钱过亿。

    此外鹰扬将军府的横刀亦价值不菲。一刀抵粮百石。徐州之所以没继续交易,便是因为价格太过高昂。

    可若八成出售,五千把战刀一次便可节约十万石粮食。

    此外弩机、皮甲皆价格不菲。

    在糜芳看来,鹰扬将军这次交易诚意十足,仅一句话便为徐州省钱数亿。

    一时间糜芳有些想不清楚鹰扬将军究竟在图什么?

    如此交易岂不是亏损惨重?

    便张口问道:“将军何故如此急切?”

    急切?

    张瑞面露笑容。在糜芳看来鹰扬将军府这笔交易亏损严重。

    但张瑞却知道自己这回赚大了。

    若是不捆绑销售,只交易五千匹珍贵的战马,最多换回七十万石粮食。

    可稍微打个折扣,虽然少赚上亿钱,但其他弩机、皮甲、长弓、长矛、战刀价格累计数亿,又能多换回七十万石粮食。

    等于自己多赚了七十万石粮食!

    至于成本?弩机本就是淘汰之物,长矛、战刀皆是工业生产,消耗微乎其微。皮甲在府库里堆积如山,有十万多套,鹰扬大军正在普及铁甲,留着这么多的皮甲徒占府库。

    用批量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换回数十万石粮食,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没有比这更赚的事情了。

    “据孤所闻,大片郡国大旱,不得不早做防备。不知徐州可有灾情?”

    “家书往来,未曾闻徐州有何灾情。”

    张瑞点头,这也正常。毕竟国家太大,灾情不可能覆盖全国。明代闪西三年两旱,其他地区却相对平静,江南歌舞升平。

    而鹰扬将军府所辖之地,正在闪西……

    长安更是闪西省会所在。

    汉末与明末气候相同,诸夏大地都处于小冰河时期,张仲景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所以张瑞听完糜芳之言心里毫无波澜。

    不就是其他地区风调雨顺,而自己治下却去年暴雨、今年旱灾吗?张瑞已经习以为常。明年再来个地震,张瑞也不会觉得有异。(《资治通鉴》:初平二年(即明年),六月,丙戌,长安,地震。)

    随后便平静的对糜芳说道:“陶使君今岁丰收,孤愿大举收购粮草,以防徐州谷贱伤农。”

    小农经济就是这样脆弱。丰收有时候也会变成灾害。因为粮食价格太低,百姓用粮食换不到多少铜币,还是交不上赋税。

    糜芳面色凝重,问道:“鹰扬将军莫非遇到难处?甚至不惜以战马、弩机等军国重器交易粮草。”

    难处?这要分怎么看了。

    如果张瑞像其他诸侯一样,不理百姓死活。鹰扬将军府府库之充盈,足以让其他诸侯羡慕至双眼血红。

    但若是要救济数十上百万百姓,那府库物资就成杯水车薪了。

    这也是糜芳会询问的原因,因为只要对鹰扬将军府有所了解,都清楚府库中物资充盈无比。很不理解张瑞为何要拿出军国重器,去换本就堆积满仓的粮草。

    张瑞点了点头,说道:“孤急需粮草,糜氏世代垦殖,粮食必富有积蓄,若肯贩卖至河内,孤不吝高价。”

    在生死面前,黄金、铜钱都不值一提。不给糜氏这种大豪商很赚一笔的机会,糜氏又怎么有动力向河内贩粮?

    糜芳是商人,囤积居奇已经是深入骨髓的本能。知道只要自己一开口,贩粮利润便可骤翻数倍。为此,糜氏甚至可以不惜前往扬州、豫州收购粮草。

    但糜芳却沉默了许久,自己身家已经钜亿,再要那么多钱财又有何用?

    大堂内只剩下几人平静的呼吸声。

    良久,糜芳双拳重重握紧,下定决心,望向张瑞说道:“将军若不弃,芳愿尽绵薄之力。赠将军米三十万石,以为将军纾难解困。”

    张瑞精神一振,身体前倾,盯紧糜芳问道:“君有三十万石粮草?”

    糜芳语气坚定,说道:“糜氏有童仆数万人,良田千顷,资产钜亿。虽多为吾兄所有,然某亦分得其中些许。愿变卖资产置换粮草。”

    “如此义士,雄气壮节,其恩足以感人情,义足以励薄俗。孤请举君为孝廉,授鹰扬将军府从事!”

    “芳拜谢主公,愿效犬马之劳。”

    张瑞认真审视着糜芳,毕竟此人在历史上因为背叛关羽而背负了太多骂名。

    可张瑞相信,当初在资助刘备时,糜芳亦是真心觉得刘备是一位英雄,最终能成就伟业,为此甚至不惜远离家乡,颠沛流离。

    如今糜芳认定鹰扬将军府雄踞关西,最终能成就一番伟业,同样变卖家产,远离家乡。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糜芳能忠贞到底吗?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乃是鹰扬将军府铁律。如今糜芳对鹰扬将军府有大功,张瑞不能无所表示,启用是理所应当。

    不会因为怀疑糜芳将来可能变节,便抹杀其如今功绩。

    而且张瑞其实有些钦佩糜氏兄弟。

    以其身家,到汉室买官,做到郡守、九卿一级,完全不在话下。但自始至终,二人亦未曾如此。

    曹操为了削弱刘备,上表荐麋竺为嬴郡太守,麋芳为彭城国相,但二人皆弃官不受,坚定跟随刘备颠沛流离。

    二人不为官职所动,倾家荡产,只为跟随自己认定的英雄。

    糜竺坚持到底,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被封为安汉将军。

    而糜芳半途而弃,在东吴倍受欺凌、嘲讽。

    在糜芳离去之前,张瑞笑着说道:“子芳如今为我鹰扬将军府一员,再回徐州与陶使君商谈事宜,便为公干。孤派百名甲士与君同行,为君壮势。”

    这么做也是为糜芳增加面子。让他在徐州人面前扬眉吐气。

    他糜芳并非无路可走,才投靠鹰扬将军。

    而是在鹰扬将军府深受重用,如今代表鹰扬将军返回徐州商谈政务事宜。

    糜芳略一思索便想清其中深意,恭敬的向张瑞行礼,说道:“拜谢主公,芳必不负主公重托,与陶使君达成交易。”

 第七十四章理政务忽思清冷蔡琰

    糜芳走后,张瑞片刻未歇,召见了骑都尉沮授。

    对于这位与田丰并称为智冠河北的名士,张瑞一直礼遇有加。

    待沮授进入房间,张瑞寒暄道:“为讨伐董卓,令公与一路随行至长安。关西不比冀州富庶,公与在长安可还能适应?”

    沮授身形端正,不苟言笑,说道:“为家国大义,天下义士不惜性命。授往关西是为除国贼,不为享受。将军此番却是多虑了。”

    张瑞便将话题引到天下苍生,说道:“为国除贼,乃是为了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天灾骤临,关西蒙难,百姓受旱灾之苦,恐有离乱。此番召见公与,便为向公与求助,以解苍生之倒悬。”

    为国除贼是为了天下苍生还是为了士族利益,这其实有待商榷。

    但不妨天下诸侯都高举大义。

    听闻张瑞之言,沮授不觉有异,说道:“愿为将军尽绵薄之力。”

    “久闻冀州富庶,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孤欲与韩使君互通有无,只是不知韩使君欲求何物,故向公与咨询。”

    沮授思考了片刻,说道:“冀州之富,令韩使君别无所求。”

    “既无所求,可有所惧?”

    “所惧者,袁车骑也。兴义兵之前,尝遣数部从事守之门外,使袁车骑常怀惊惧,不得动摇。”

    关于韩馥派人守在袁绍门外监视一事,张瑞也略有耳闻。

    只是张瑞总不能替韩馥去杀了袁绍。不然联盟马上解散,让董卓得利。

    张瑞只得开口问道:“若欲向冀州求购粮草,公与以为何物可用?”

    沮授沉默,注视张瑞良久,说道:“某为使君之臣,不宜为将军谋划冀州。请将军自思讨董为何?”

    讨董为何?

    为了天下大义?为了生民安宁?

    除了各位诸侯嘴上如此说,天下没有任何人相信这套说辞。

    那么历史上天下诸侯为什么踊跃参与讨董,甚至以十八镇讨董诸侯为荣?

    张瑞皱眉苦思,自己讨董,是因为看不惯董卓毫无底线的残暴,是为了首倡义军的声望。

    一瞬间张瑞仿佛抓到了什么。

    若自己没有首倡义军呢?

    换成其他人穿越到汉末是否会参加讨董之战?成为十八镇诸侯之一?

    张瑞置身事外审视一番,忽然发现,若其他人穿越十之八九也会积极参与讨董。

    哪怕知道不可能诛杀董卓,也要成为十八镇诸侯之一。

    是为什么?

    似乎是为了声望,为了以后招揽人才。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