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不仅如此。主公,吾等曾闻今岁关西旱灾严重。必然饿殍遍野,灾民流窜入境。依主公之仁义,必然会广施救济。需粮成事,却在此刻才真正见效。”

    “哦?作何解?”张瑞眼睛一亮。

    如今整个鹰扬将军府最担忧的便是旱灾问题,土地减产,上百万百姓无粮度日,数十万灾民流窜入境。

    难道幕府一筹莫展的问题,长安将作监有解决之策?

    贾逵笑着说道:“将作监诸君曾闻主公在孟县安置流民时曾言,人必先自救,而后他人救之。”

    张瑞点了点头,这是后世诸夏世人惯有的思维。

    总不能一群流民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在那里懒洋洋一躺,等待救济。诸夏苗裔还没堕落到与黑裔一样不堪,每天混吃等死,只等救济。

    贾逵赞扬道:“此诚可谓天行健,以自强不息。依照主公意志,今岁旱灾,长安亦不滥行赈济。全境皆以工代赈!”

    “据诸君推测,流民,尤其青壮流民,将成为抢手资源。各大豪族将争抢流民,以承包更多工程。”

    张瑞笑着抚掌,加重语气,说道:“借豪强之粮,养遭灾之民!善!甚善!”

    虽然这一幕看起来像极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遭灾百姓食不果腹,苦苦挣扎,只为活命。而世家大族,却趁机吸血扒皮,大肆利用苦难百姓,赚取大量财富。

    但张瑞不是个愤青,更注重实际。

    至少,这些百姓足以借此活过今岁。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百姓通过为豪族卖力,赚取了足以养活一家的薪酬与粮食,避免了本应家破人亡的命运。

    豪族通过雇佣大量流民,从官府手中赚取了大量财富。

    官府则顺利推进了长安城建设,避免了府库粮食耗尽,养活了更多的灾民。

    可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远比军队明火执仗的去抢劫富商、豪族家产,然后平均发给灾民,让他们在原地无所事事,闲则生衅,掀起叛乱,更加合理有效。

    如果采用这种明火执仗抢劫的方式,豪强大族必然誓死反抗,裹挟流民,发起叛乱。

    而官府全力赈济下,数十万无所事事的灾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人心浮动,很容易被有心人鼓动,发起叛乱。自古一旦受灾,便容易引起叛乱,便是因为如此。

    人心浮动,迷惘无所适从的百姓,一旦找到一个宣泄口,就会爆发叛乱、起义。

    与其让豪强与灾民一起发起叛乱,最后被将门子弟斩尽杀绝,死伤数十万,伏尸盈野。

    张瑞还是倾向于贾逵给出的方案,让官府、流民、豪强都能受益。

    而且值得庆幸的是,今岁秋收便会颁布两税法。

    豪强今秋赚取的财富,在明年岁初,会向官府缴纳大量赋税。

    于是张瑞果断说道:“长安将作监尽心善事,孤心甚慰。赏钱千万,尔等自行论功分配,以资奖励。建造长安之事,便按规划施行!”

 第八十二章建长安再征雄兵三万

    长安将作监的规划宏伟而又详细,令人惊叹。

    鹰扬将军府治下最才华横溢的能臣干吏汇聚一堂,终未愧对张瑞的殷望,给出了一份十分出色的草案。

    接下来只要按规划施行即可。

    对此张瑞问道:“事关兴建长安,如今推进如何?”

    贾逵答道:“已有十二户豪族取得竞标,正在兴修驰道。为将来向长安输送物资,铺设基础。河北甄氏亦参与其中。甄氏第三子甄尧亲自抵达长安,领童仆两千余人,又招徕三辅逃难流民三千余人共计近六千人兴修长安至渭河一段驰道。”

    张瑞眉头一扬,略带喜色,问道:“从冀州至长安绵延上千里,甄氏一行两千余人,竟亦能顺畅抵达?”

    审配亦面露笑容,手抚胡须,说道:“自讨董以来,地方诸侯兵强马壮,冀州牧韩馥派遣麾下大将麹义、张郃各自领军涤荡清明,诛杀强梁匪寇,冀州境内由是平宁,一片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韩馥哪怕再不堪,拥百万之众,带甲十万,扫清境内些许流寇匪患还是易如反掌的。

    冀州平宁,商队能平安抵达河内,便可畅行河内、河东、太原乃至长安。

    流寇也是人,也会害怕。没有哪个会丧心病狂的会跑到鹰扬将军府治下劫掠。几十万白波贼、黑山贼用鲜血与生命,向天下所有强梁同仁,讲述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那就是惹上鹰扬将军,真的会被明正典刑、乱刀砍碎。

    据闻,即便是如今最强盛的青州黄巾军,内部也没一个人敢提议向河东方向劫掠。

    贾逵点头,说道:“的确如此,如今冀州商路通畅。商队进入河内沿大河北岸西行,可一路抵达风陵渡。随后在风陵渡乘船沿渭水继续西行,可畅通无阻抵达长安。交通无比便利。甄氏所兴修驰道便是欲加强长安与渭水渡口之间联络,从而转运中山物资贩入长安。”

    长安规模庞大,居民众多,必然会在周围设置大量港口,为将来转运物资提供便利。

    要跨过渭桥,在长安城郊才能看见这些渡口,所以兴修驰道,完善交通道路,乃是必然之举。

    “仅甄氏一族便雇工近六千人,全境施工青壮岂非多达数万?”

    “主公明鉴,各豪族申报民夫多达三万七千余人。此外官府亦赈济有关中、凉州灾民五千余人。合计已有四万余民夫在长安兴修城池。”

    张瑞沉思。自古以来将大量青壮劳力聚集一处都容易产生叛乱。无论是大隋末年黄河两岸的“无向辽东浪死歌”,还是元朝末年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都是因为官府征发、汇聚了大量徭役、民夫,爆发了起义。

    将来民夫还会越来越多,若不及时防范,难免爆发叛乱。

    而长安城内即便算上自己的亲卫,驻军亦只有不足六千人,

    是时候征募再征募一批军队了。

    “令兵部主事王凌过来议事。”

    王凌是除裴绍以外最早为张瑞效力的臣,虽然这份效力是半被张瑞逼迫,半是被王氏妥协牺牲。

    但王凌为人忠义,恪尽职守,在每一份岗位上都政绩斐然,没有任何懈怠渎职。

    兵曹改制,职权提升后,王凌自然也跟着地位提升,负责起了整个鹰扬将军府的兵部事宜,没有任何人能有资格与其相争。

    王凌理政之地即在京兆尹府衙附近,片刻功夫便抵达屋内,稳定:“主公有何吩咐?”

    张瑞笑着回道:“且入座,兵部事宜繁忙否?”

    王凌年轻力壮,精力充沛,意气风发的回道:“改制之后,政事确骤增数倍。然并不繁杂,某已梳理通顺,政通人和。”

    “善。那便为孤介绍一番兵部事宜,如今军籍具体名数,征募新卒规划,军国重器库存之数皆详尽如何?”

    王凌如数家珍,立即答道:“如今军中共有五万九千三百人。其中太原府兵一万八千人,河东府兵一万六千人,西河郡兵一千三百人,雁门郡兵两千人,护匈奴中郎将所部五千人,讨董义举投军豪杰一万人,精选主公尊大人部曲三千,白马义从千人,冀州骑兵三千人。”

    闻言,在坐众人皆略感惊讶。

    在所有人印象中,鹰扬将军府的大军应该只有两三万人,如今怎人数骤然翻了一倍。

    尤其在战场上,张瑞从来没见过近六万大军,反而感觉处处捉襟见肘。

    无数次不得不以少击众,靠军纪严明、将士悍勇才能取得胜利。

    甚至自幕府以下,所有谋臣、将领都在强调军队精锐、宝贵,血肉消磨之战能避则避。

    可王凌所举数字,一笔一笔清晰无误。

    张瑞不得不问道:“各部如今皆在何处?”

    “主公入关中时率兵三万两千人,如今多在华阴前线,足有两万余人。段建武率军两万三千人南渡风陵渡,如今亦在对垒段煨、吕布。此合计便五万五千大军。余下西河、雁门三千三百郡兵皆由郭淮统帅留在河内,守卫粮仓。”

    张瑞点头,中间少了一千缺额,是在最初猛攻黄河南岸时,伤亡了一千余人。

    “兵部招兵事宜进行如何?”

    王凌叹了口气,劝道:“主公,已不宜继续招兵。如今军民之比已远超当初所定七户出一兵之律。”

    “何故如此说?据孤今日所知,孤麾下有民四十二万户,一百七十余万人。即便按七户出一兵,亦足以征兵六万。然孤所征府兵仅三万四千人。”

    王凌耐心解释道:“诚然如此。然伤残及阵亡府兵,皆可免赋税十年。十年间便依旧算作军籍。自主公于孟县起兵,一路定太原、征河东、伐董卓,累计伤亡已有上万人。如今军籍已多达七万余。”

    “怎会有如此之多?”张瑞不可思议的问道。自己麾下尽是精兵悍将,又几乎没打过血战,对手多是黑山贼、白波贼、豪强部曲。历来多先胜后战,发起决战时多已胜券在握,一击即溃,所向披靡。怎么还会有上万人伤亡?

    即便如此,亦非不能继续招兵。

    张瑞觉得王凌可能算错一笔账,这万余军籍并不能算到现役军籍当中。

    彼辈虽然不纳赋税,但亦无需供养。与四处征战的军队截然不同。最多相当于鹰扬将军府被隐匿了一万户籍。

    正确的算法应该是从户籍总数中减掉这一万户军籍。

    以四十一万户百姓供养六万大军。而非以四十二万户百姓供养七万大军。

 第八十三章武库充盈

    关于伤亡,王凌详细解释道:“当初对阵吕布,阵亡及伤残士卒多达千人。及平定太原,虽然南部豪强皆反,然大军一战而克,损失不重,算上强攻晋阳,亦只有数百。克灭黑山李大目损失亦是微乎其微。太原战事累计不足两千人。”

    “然征河东之战,仅张白骑之败,便折损近两千人。此后段文于闻喜血战十数日,多有死伤,有数百人之众。其他战杨奉、破韩暹、击牛辅、破闻喜,皆有所死伤。累计伤残、阵亡亦有千余人。”

    “仅此两战全军伤残军籍便多达五千人。”

    “后攻孟津关、平津关死伤上千人。击破马腾死伤上千人。血战潼关死伤四千余人,高顺所部伤亡三千余人。这其中虽有康复者,但阵亡及伤残者亦多达七千余人。”

    “全军阵亡及伤残共计一万两千余人。”

    张瑞倒吸一口冷气,果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而随着对手实力的增强,战事激烈程度骤增,伤亡亦大幅度攀升。

    讨伐董卓之前,长达两年时间,对手多为匪寇、豪强,每战死伤只数百近千人,即便遭逢惨败,亦不过千余人。

    但与董卓交战不足五月,便伤亡上万人,哪怕经过康复,亦有七千人彻底诀别战场。

    张瑞手抚下巴,凝神静思,问道:“如今军中健全之士约为五万人?”

    “五万一千人。其中西河郡兵、雁门郡兵、护匈奴中郎将五千铁骑与冀州三千铁骑皆未入军籍。有军籍者共四万一千人。”王凌毫不停顿的答道。

    “以四十一万户籍论征兵人数,征募一万八千府兵,将军籍人数提升至五万九千人。”张瑞立即安排道:“此外,今岁必然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