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卿与太守秩俸皆为两千石,品级相当。有汉一代,九卿转任太守、太守转任九卿皆司空见惯。

    后来汉武帝为监察郡县,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设立刺史。

    监察区并不属于行政架构。只是为了方便,从而划分哪几个郡归哪位刺史监察。

    此时的刺史,只有监察之权,与行政、军事等权力毫不相干。

    虽然后来刺史权力因现实原因,不断膨胀。但刺史最初职能未改,一直是监察之职,无权干预行政。绝不会出现位卑权重的六百石刺史,任命一郡两千石太守的情况。

    但随着州牧的设立,情况彻底发生改变。

    因为天下大乱,盗贼丛生,无论是跨州连郡的百万青州黄巾贼,还是占据黑山两侧的黑山贼,或者是自称天子拥兵十余万的张纯,甚至十余万白波贼、西凉军,皆不是只有区区数千郡兵的太守能够平定的军情。

    刘璋之父,大汉宗亲,刘焉乃向汉灵帝提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

    州一级彻底变成行政区划。自此,起于秦时的郡县两级制正式转化为了州郡县三级制。

    州牧凌驾于郡守之上,掌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

    但情况并不仅于此。

    州牧的割据性比郡守更强烈一点在于。郡县两级制时,郡守虽然是县令上级。但并无权任命县令。县令、县丞、县尉皆由朝廷任命,自由调换。

    州牧却并非如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当州牧设立之后,皇帝便不问外事。一州之地尽托付于州牧,就像古代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周天子不会插手秦、魏、赵、韩等国的郡守任命,同样朝廷亦不会再插手益州、幽州等地的官员任命。

    州牧由是可以自行任命太守、县令、郡丞、县尉等等州牧以下一切官员。朝廷无权升迁官员,便导致一州之内所有官员只能向州牧担责。想要继续升迁,必须贯彻州牧的意志。

    张瑞如今担任并州牧,自然亦有了任命并州守、相的权利。

    毕竟是张瑞麾下一贯的传统了。升官之后,立即封赏麾下文武。一人得道,众人升迁,绝不拖延半日。

    在鹰扬将军府变更为孟侯府张灯结彩时,张瑞便已开始下发政令。

    河东太守府主簿裴绍,望高一时,贤能抚政,平恒贞干,迁雁门太守。

    与之一同赴任的还有张辽麾下整整两万步骑,誓要扫荡雁门境内一切胡服剃发的乌桓、鲜卑等部落。

    同时雁门太守郭揾转任上党太守,与之一同赴任的乃是段文麾下一万精锐步骑,将扫平境内一切流贼匪寇。

    西河郡太守崔州平依旧任西河太守。在河东、太原、雁门境内,沿西河郡境,汇集了征西将军府最精锐的两万大军。

    名将、劲旅云集,势必要联合雁门两万大军一战尽戮西河郡境内二十万南匈奴族人。

    大河是孕育诸夏的母亲河,在它的“几”字弯,汇集了湟水、洮水、洛水、渭水、汾水、桑乾河、漳水、滹沱河等众多水系。共同构建了河套地区平坦、肥沃的风貌。

    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

    张瑞如今占据关中,不可能放任异族在河套地区牧羊放马,肆意威胁长安。

    攻打西河,兵临河套,势在必行。

    南匈奴是张瑞打击的首个胡族异种。除了南匈奴以外,北方胡族势力还有鲜卑与乌桓。

    东汉光和四年(181年)鲜卑大人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部:一为步度根部,拥众数万,据有云中、雁门一带。二为轲比能部,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东部大人素利、弥加、阙机等联盟,所领属的若干小部落,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

    历史上轲比能部势力最强,位于幽州,通过护乌桓校尉阎柔上贡曹操,发展壮大。屡次与亲魏部落步度根部发生大战。最终幽州鲜卑击败了并州鲜卑,再度一统鲜卑,控弦十余万,侵扰曹魏边境。直至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刺杀了轲比能,鲜卑又一次分裂。

    但如今阎柔在张瑞麾下担任校尉,步度根部区区数万人,盘留于云中、雁门一带。近在雁门郡张辽所部铁骑打击范围之内。

    而乌桓一直没有形成统一政权。十部乌桓各自为战,互不统属。战力虽强,势力却是最弱的。

    这种局势下,张瑞派出整整四万最精锐的府兵,欲除掉西河郡境内的南匈奴人,没有任何异族能在此时搅动风云,横加阻拦。

    有贾诩统筹军事,作战风格一向是先胜后战,虽然大军云集。但并未直接发起攻势,而是以势逼人。派出一队队的使节四处奔走,合纵连横,策反敌酋,阴谋勾结。

    这导致长安城内,聚集了无数使节、文臣甚至豪酋、族长。

    只不过张瑞率先接待的却不是这些胡族蛮夷,而是一位大汉诸侯。

    这位手握重兵的诸侯此时毫无威严可谈,叉开腿箕坐于张瑞殿堂内一处圆柱旁,干嚎卖惨。就差撒泼打滚了。

    “贤侄,尔如今裂土封侯,家国永宁矣。却让世叔变成无根之木,晚景凄凉!尔于心何忍?尔当初言需屏障。世叔便帮尔挡汉军,击匪寇!今岁尔言,欲诛国贼。世叔便冒死生之险,陪尔起兵南下,战虎狼之师,敌绝世之将。守仓廪,护粮道,运物资。如今尔功成名就,却便将世叔一脚踹开,夺老朽之基业。尔于心何忍?”撒泼打滚的正是黑山校尉杨凤。

    杨凤虽然胸无大志,但眼光还算精准,不然当初亦不会最终选择与张瑞结盟,共击吕布,从而使汉室的并州军情瞬间糜烂无法收拾。

    如今随着张瑞逐渐从潼关以东收缩兵力,稳定并州。杨凤果断看出,硬抗并州大军绝无任何出路。毕竟董卓亲自以朝廷精锐禁军、剽悍西凉军做过尝试,战绩惨烈。若是换上黑山军,恐怕结局会一败涂地。

    乃只带几名随从便昼夜策马赶至长安的孟侯府。

    战场上得不到的,未必谈判便得不到。

    因为双方并不曾敌对,不能只看实力,还要看曾经的交情与功绩。

 第九十四章劝降

    蔡琰端着两杯清茶走进房内。

    茶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宋。

    时下传统泡茶的方法与后世大不相同,是为浓茶。会将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大量辛辣之物与茶叶一起熬煮,用这些佐料来掩盖茶叶的苦涩。

    喝惯了清茶的张瑞很不能适应这种辛辣浓茶。于是便下令府中侍女炒茶泡煮,使其清淡,虽然工艺与后世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总归有些清茶的感觉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因为张瑞好清茶,常以清茶待客。很快张瑞治下官员、百姓皆流行起喝清茶的习俗。

    清茶的流行,使炒茶工艺不断进步,口感早已不知将张瑞府中侍女甩到那里去了。

    此时蔡琰所泡清茶便是长安城内技艺最高的一类,茶香飘渺,清纯鲜爽,茶水清淡透明。平心而论,远超后世张瑞平常喝的五十六一斤的茶叶。

    将一杯清茶放于张瑞身前,蔡琰又双手端着瓷杯走至杨凤身前,说道:“世叔且先用茶休息。身体健康安泰才是根本。”

    如今已是五月中旬,气温燥热,又逢干旱,关中就像个火炉。杨凤卖惨许久,早已口干舌燥。立即豪吞一口茶水,赞叹道:“瞧瞧,吾这贤侄妇何等知书达理,孝心感煞老夫这把老骨头。”

    “贤侄妇,这块环佩尔收下,权当老夫首次见面之礼。”

    “谢世叔。”

    张瑞白了杨凤一眼,继续品饮手中清茶。

    若只听杨凤之言,张瑞便得坐实了忘恩负义之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功臣亡。

    然而事实上,杨凤当初为张瑞做屏障是因为他看上了上党,争抢着跑到上党劫掠。

    至于起兵讨董,冒死生之险,战虎狼之师,敌绝世之将。守仓廪,护粮道,运物资。

    那就完全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起兵以来,杨凤就一直在河内吃喝玩乐,完全不理战事。鹰扬将军府的将士在两关之下血肉山河,他在享受袁绍赠送的舞姬侍妾。鹰扬大军在潼关光照日月,他在河内醉生梦死。

    最多也不过是派两万黑山军帮忙运送了几次物资,中途却也让黑山士卒整整饱食了数月。曾经骨瘦如柴的黑山贼寇如今都已壮硕起来,在黑山内耀武扬威,吞并了数个小帅部曲。

    若张瑞认真与其清算,怕是若没有张白骑当初带着旌旗前往壶关助战,杨凤能不能保住上党还未可知。

    所以张瑞十分淡然的看着杨凤干嚎许久,若不是蔡琰进来给杨凤一个台阶,杨凤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如今喝了侄媳妇奉的茶,又赠送了价值昂贵的玉佩,成功塑造一份慈祥长辈的形象,杨凤才有脸面继续说道:“贤侄真是福星高照,能娶到如此佳妇。”

    张瑞没好气的说道:“吾更是紫气东来,才能有世叔这样贤慈长辈。”

    杨凤谦逊道:“贤侄谬赞矣。”

    张瑞政务倥偬,没时间与其厚颜无耻的漫天瞎扯,便问道:“世叔究竟意欲如何?吾治并州,派遣郡守乃是天经地义之事。世叔总不至于妄想,吾在上党劝课农桑,休养生息,积蓄公仓私廪,然后世叔麾下畅意劫掠、奸(和谐)女、鱼肉郡县这等美事?”

    “且世叔审时度势,当真有称雄天下之才?今日是吾治并州,是故并未与世叔兵戎相见。若是袁绍治并州,其能容忍世叔盘踞上党否?世叔自度麾下几万部曲,能当威加海内之袁绍否?彼时世叔即便跪于袁绍面前便能苟得性命否?”

    接连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一个比一个肃杀。

    杨凤则底气一降再降。

    毕竟杨凤不是一个蠢得无可救药之人,真正愚蠢之人,做不到他这种位置。

    只是个人的见识,胸中的野心,以及生活的环境,限制了他的上限。

    杨凤作为一个匪寇头目,理想很远大,即做成一方巨寇,尽情劫掠。昼则大鱼大肉,夜则享乐美人。

    这份追求已经是杨凤心中所能想到的极限。

    就算有人拽着杨凤,让他问鼎天下,登临至尊。

    杨凤也会很惊恐的摇头退缩。

    凭什么呀?凭什么去登临至尊?就算再怎么给他打气,他也不会疯狂到相信自己能够击败四世三公的袁绍,占据整个河北。更别提还有个凶狠残暴的董卓在中原。

    他的人生所有目标就只有张燕。能胜过张燕就行。

    甚至于张瑞如果愿意将河内送给他,他都不敢接手。

    没有了张瑞的庇护,让他在河内独面韩馥、张燕、袁绍、董卓,恐怕不出一月,他就能被手下人砍了脑袋送给袁绍或者董卓。

    张瑞出身并不比其高贵,勇武、胆气更远不如杨凤。但之所以如今形势迥异,不得不说,穿越者的身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论穿越者前世如何,穿越到了古代,其立志一统天下的宏远目标,对世家豪族不卑不怯的心胸,都决定了其所作所为,必然会远超一些强梁匪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