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瑞亲自扶住黄忠双手,说道:“孤安,汉升舟车劳顿,且随某一同入府稍作休息。”

    话毕便拉着黄忠手臂,令其与自己并肩而行。

    所谓折节下士,无外乎如此。黄忠完全未曾想过自己会受如此尊重,竟得与堂堂万户侯并肩而行。

    须知自己在荆州之时,即便遇见一位县令、一位郡守亦得恭拜行礼。

    这待遇实天地之别。

    只是不知征西将军究竟看中自己何处?

    很快黄忠得疑惑,便被张瑞解答。

    进入宴席后,张瑞笑着说道:“孙子兵法言,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天下有必胜之将,而无必胜之民。故君不择将,是以其国予敌也。”

    “孤肃清强梁,讨战奸逆,驱胡虏,定关中,更欲开丝绸之路。常思良将为用,以助孤成就伟业。本月与荆州为盟,一州之地生民百万,地广千里,然孤只求汉升一人。正是望汉升之智勇绝伦,能助孤达成所愿。”

    黄忠连忙起身,说道:“蒙君侯信重,忠顿首再拜,愿结草衔环以报君侯赏识重恩。”

    关于孟侯所言,黄忠心中感动,尤其今日之宴,竟只为自己一人而设。若非信重,何以得如此礼遇?

    在黄忠激动不已时,张瑞亦踌躇满志。

    五虎上将中赵云、马超、黄忠尽已在自己麾下效力。

    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徐晃亦同在军中。

    有此五将,足以新设孟侯府五神将。

    此外还有高顺、徐荣、庞德、张绣、裴俭、郭淮、郝昭、段、魏越、樊稠等人。

    说一句关西出将,再显明彰著不过。

    有如此多的悍勇将校,可以说同等兵力下,关东诸侯除了曹操,吕布、孙坚,孙策等寥寥数人,无人能正面一战。

    彼辈唯一优势无过兵多而已。

    然诸侯不可能天下一心,只要关东诸侯不大举联合,凭关西之精兵悍将,自己定鼎天下的概率极大。能争雄者唯袁绍、曹操、孙策数人而已。

    信心是在无数臣武将的投效中一点一点积累的,张瑞相信只要能重用这些将领,必能攻克战取,乃对黄忠说道:“汉升为孤自荆州所求,若不予重任,恐失后人之望。便拜君为假昭武校尉之职,以累功勋。”

    征西将军府中武将,如今职位最高者亦不过是中郎将之职。数十近百的校尉都在紧盯着下一位中郎将会由何人升任。

    这种情况下,张瑞再信重黄忠亦不会骤然将其升为大将。不是每个人都是兵仙,能压得住无数剽悍将校。

    最显而易见的便是马超、赵云、徐晃三人,论才能这三人未必便弱于黄忠。骤然将黄忠升为中郎将,必然会军中沸腾。

    而起步便是代行校尉之职,已是起点不凡,霍去病起点亦不过是嫖姚校尉,却以其不世之功短短数年便高居骠骑将军之职。

    黄忠勇毅冠绝三军,以此为起点亦无需多久便会位居全军高位。

    因而黄忠起身拜道:“忠必不负主公所托。”

    主公二字,终于定下君臣名分。

    同为五虎良将,赵云在太原认主时颇为曲折、激动,但黄忠今番却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盖因如今天时、乱象、官职、地位、名望皆与当初在太原时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充满功勋利禄的官面章,张瑞亦不忘以真情笼络。说道:“汉升初至长安,恐怕尚未顾及安顿。孤便送君一套府宅,位于长安城曲池坊中,以做安家之资。家具、器皿尽是齐全,汉升明日便可带领妻妾入住。”

    “忠拜谢主公。”

    黄忠的心理应该是这个时代大部分将领的共同心理了。

    效力一方则奋勇尽瘁,算是尽臣子之责。

    令彼辈忠贞不二,怕是有些妄想。但令彼辈变节叛逃亦非易事。

    所以对这种将领,张瑞觉得只要自己能保持势力昌盛,平日再交以恩情,足以保证其忠心稳定。

 第二十六章建安七子杨修宏愿

    与黄忠的宴席结束已是夜色已深,长安城已经关闭城门,张瑞想再见几位贤才只得等到天明。便带着蔡琰在庄园内闲逛。

    如今思贤才名士,张瑞不由便想起自己的老泰山蔡邕。

    蔡邕在学上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名气。基本上无论经史辞赋,还是天数算,甚至碑铭书法,只要跟化沾边的事情,在汉末这个时代,自己的老丈人都能有所影响,而且是极大促进化的发展。

    不然也不会在王允将其诛杀后,长安大臣立即感慨王允必不得长远。

    当代学泰斗郑玄听闻蔡邕死讯亦叹息不已,感慨:“汉世之事,再无人能与正之。”

    理论上这种海内名士,应该门生故吏无数。但蔡邕因得罪中常侍,一生起起伏伏,避难海内,隐姓埋名,居无定所,实在没能培养几个名徒。

    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东吴丞相顾雍,已被张瑞举为县令。

    但只在自己老丈人身上薅下一根羊毛,张瑞哪能满足,便对蔡琰问道:“外舅声名享誉汉室,倾慕者如过江之鲫。一生所教弟子难道便只顾元叹一人?吾欲举而用之,姬可有推荐?”

    蔡琰清冷的容颜上颇有几分无奈,自家夫君这目光恐怕难离家父的门生故吏了。

    只得为其解释道:“家父一生漂流,并未收几名弟子。能入夫君眼界的亦只有两人。今日之后,夫君便可安心矣。”

    张瑞开怀大笑,果然这贤才就像少女的胸口,挤一挤总会有的!

    随即笑着抓住蔡琰素手,说道:“便知晓姬总能满足为夫心愿。速将其介绍一番。”

    “家父生平弟子只有二人,其一为元叹,其二为元瑜。”

    “元瑜?”张瑞想了想,实在没能想出这是谁的表字。不过只看这与元叹如出一辙的表字,就知道必是蔡邕所起,弟子身份确认无疑。

    “元瑜师兄姓阮名瑀,陈留尉氏人。章精炼,名动天下,与陈琳并冠当世。”

    阮瑀?

    张瑞摸着下巴,属实没有任何印象。

    阮籍自己都是听说过,建安七子之一。该不会是父子吧?

    一切正如张瑞所猜测,阮瑀正是阮籍之父,同为建安七子之一。

    历史上曹操闻听阮瑀有才,召其为官,阮瑀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瑀,勉强应召。

    曹操做不到的事情,对张瑞尔言却只是书信一封而已的小事。

    管他听过没听过,其人与陈琳并列,就像卧龙凤雏一样,若无实才,天下人不会将其并为一处。

    张瑞乃笑着轻抚蔡琰后背,说道:“就有劳夫人书信一封,请其至长安效力。”

    蔡琰早已料到会是如此,说道:“予一女子不宜代行此信。夫君何不请元叹师兄书信一封?”

    张瑞笑着点头,轻轻吻过蔡琰绝世容颜,转而问道:“姊夫之事可还顺利?”

    蔡琰微微点头,说道:“某已去信邀请姊夫一家前来关中。算时日,信使应已抵达。”

    “夫人真乃吾之贤内助也!”张瑞笑容满面的赞叹道

    看着张瑞笑容洋溢的脸庞,蔡琰会心一笑,在庄园里闲庭漫步,盯着张瑞的背影,轻声说道:“却是将全部心血皆赋予良人身上矣。”

    张瑞转身将蔡琰横抱而起,走向房间,说道:“为夫无以为报,只能将一身精华皆回赠与夫人!”

    烛影摇晃,尽情发泄一回,张瑞只感觉神清气爽,周身轻松。

    清晨竟然惬意的起了个大早,旭日东升,天晴万里。

    张瑞便请杨修一同享用早餐,准备将剩下几位贤才今日一并接见了。

    用餐期间,张瑞与杨修闲聊,问道:“如今乱象显著。闻君有高才,依君之见,何以致太平,兴盛世?”

    关于如何结束乱相,停止兵戈,使世间恢复太平,显然是这个时代所有有志之士皆曾夙夜思虑过的问题。

    杨修亦然,回道:“当今天下之乱,首在董贼。若董贼骤去,复汉室权威,则天下可速定。”

    张瑞喝了一口浓汤,思虑了片刻,问道:“然地方诸侯已成,汉室还有何威仪?”

    这世间事哪有那么简单,杀了董卓就能恢复汉室威仪?张瑞是不太认可,感觉大汉已是沉疴积弊,不破不立,只有在一次次征战中确立新的权威,建邦立国,才能结束乱世。

    杨修解释道:“汉室诚然威严扫地,然若一方诸侯率雄兵十万进入洛阳,则权威骤立。既有雄兵之威,又有朝廷之权。天下诸侯莫能当之。”

    张瑞凝眉思考,若如杨修所言。

    其实并非树汉室权威,而是树权臣权威。这番想法倒是与荀彧不谋而合。

    有十万大军为威慑,等于是权臣恢复了中央对地方的威慑力。天下可以轻视皇帝,却不能轻视为朝廷政令背书的这十万大军。

    张瑞不由的放下碗筷,问道:“若按君所言,诸侯提兵进入京都,足以稳定朝政?万一不顺,岂非复一董卓?恐激起天下群雄联合讨伐。”

    张瑞其实比较倾向于稳扎稳打,最不愿面对的便是关东诸侯联合讨伐。关西兵精将猛,独对任何诸侯都有胜算。但若要面对袁绍、袁术、曹操、孙坚、刘表等关西诸侯的联合讨伐,就会陷入兵力不足的窘境。

    杨修答道:“世间事,风险本便与利益息息相关,岂有完全之策?”

    张瑞还待再言,蔡琰递上一枚剥干净的鸡子,放至张瑞碗中,说道:“良人,朝食期间不谈政事,身体方为根本。”

    甄宓在一旁忽闪着明亮的双眸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极为认同。

    张瑞乃莞尔一笑,对杨修说道:“且先安享朝食,稍后我等再详谈。”

    如今治下无事,张瑞可以从容悠闲的享受早餐,细嚼慢咽直到阳光明媚,才放下碗筷,走到院中,舒展了一会儿身体,对身后随侍的杨修问道:“王越之事,进境如何?”

    杨修神思敏捷,立即回道:“传闻后将军袁术对主公交好荆州颇有微辞。于武关外数里处派军设立鹿角关卡,严查百姓流入关中。”

 第二十七章思立大学竟闻司马德操

    在境内设卡防止百姓逃离,是乱世每个诸侯都有的权力。

    当然袁术设置关卡的权力,张瑞自然也有看不顺眼,将其捣毁的权利。

    这乱世,终归到底还是凭实力决定处世之道。

    张瑞听闻袁术敌意后,淡定的回道:“黄汉升乃是南阳人,调其入武关,扫清袁术所设鹿角、关卡。”

    袁术既然敢封锁关中,自然要有承担后果的勇气。武关在手,张瑞可以从容进退,当然不怕挑起事端。最差结局也不过是双方继续大打出手,袁术接着封锁武关而已。

    提及武关,张瑞想起当初曾令傅干为商县令,与阎柔、王忠在武关招徕关中流民与中原名士。

    转而对杨修问道:“孤曾派人于武关招徕流民士人,可有成效?”

    汉末中原大乱,尤其董卓长期凌虐豫州,颍川、汝南皆被乱兵屠为焦土。

    来不及逃走的皆成为刀下亡魂,成功逃脱到冀州、荆州、扬州的则成为了青史留名的名士。

    如今孙坚令董卓深为忌惮的赫赫声威还未形成,诸侯中仅有张瑞曾将董卓的颜面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