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刘虞,张瑞不由得想到了袁绍,转而对征西将军府长史裴潜问道:“袁绍拥立刘虞一事进展如何?”

    裴潜面露敬叹,说道:“主公慧眼如炬,一切进展皆有利于吾等。”

    “袁绍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出使幽州,请为大司马上尊号,劝其登基称帝。”

    “大司马则厉色回叱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身受重恩,未能清雪国耻。尔辈各据州郡,不思尽心王室,何故反造逆谋!”

    张瑞露出欣慰笑容,大司马这一番话算是盖棺定论了。他袁绍这种行径就是公开的造反谋逆。

    那因此而与袁绍决裂的征西将军,必然是有一颗忠君爱国,尽忠王室之心。

    此后名士俊杰再坐于一室讨论天下诸侯时,怕是很少有人会再提及张瑞的贼寇之名。

    在一系列得杀伐果决之后,张瑞成功做到了,让天下人提及自己,第一时间浮现的印象是“彻底覆灭匈奴之名将!结束汉匈四百年战事之人。”

    “尽心王室,因拒绝同流合污、参与谋逆,不惜与天下名士袁绍反目成仇。”

    有这些印象在,许多立志匡扶汉室的贤才俊杰,将会认真考虑投效征西将军府。

    便如曹操,其军队所到之处,无数人奔走投效。至中牟,任俊领数百人投之。至山阳,李典从父李乾率数千人投之。甚至安静待在许昌,名将李通还能不远千里的带着数千部众前往投靠。

    这份待遇,天下诸侯怕是没人会不羡慕。张瑞则誓要得通过踩着袁绍名声上位,获取此声名。

    裴潜继续说道:“且不仅于此。袁绍、韩馥依旧不死心,又遣使请大司马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大司马怒,收斩全部使者。”

    张瑞兴奋的抚掌而起。

    怒斩所有使节,这将使袁绍彻底颜面扫地。

    因为此事,袁绍每一次颜面丧失,都等于在间接增加征西将军在天下人心中的名望。

    或许此刻不仅天下士人,即便朝廷公卿中亦会有人觉得征西将军是可以引以为援的忠臣。

 第四十五章今秋收获

    金秋七月,是个丰收的季节。

    虽然旱灾覆盖,农田收成受到严重影响。

    但黄河无愧其诸夏母亲河之称。

    赖黄河水系中汾河、渭河以及黄河干流中的充沛水量,征西将军府治下大片农田受到灌溉,得以在旱灾中继续保持收成。

    在七月末,各郡的收成终于统计完成

    代替审配出任民部中郎的司马芝一脸喜意,在房间中不断翻看具体名数,等待汇报详情。

    片刻后,张瑞在数名文武的拥簇下走入房间,盘膝坐到胡床上。

    汉灵帝是个贪图享乐的皇帝,其昏聩毋庸置疑,但其贪图享乐的过程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民生的进步。

    《后汉书五行志》所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若张瑞有机会一统天下,后世史书的记载大概便与汉灵帝相差不大。

    因为张瑞也好胡床、胡椅、胡饭之类的东西。

    让一个现代人天天跪坐于席,大概没几个人能适应。

    而且相比天天吃粗硬的粟米,张瑞的确是更倾向于面所制成的胡饼与脱壳稻米。

    当然,若张瑞能一统天下,这些事情都是小事。

    大不了发布政令,改胡椅的名字为椅,改胡床的名字为床。

    所以张瑞很心安理得的说服自己,这都是推进民生进步。后世百姓谁家还没张床,没几把椅子啊?

    端坐之后,张瑞望向民部中郎,笑着说道:“刚进房间,便见到卿脸上笑容洋溢,看来今岁收成不错,且为吾等详述一番。”

    司马芝摸了摸自己下巴,笑问道:“如此明显?”

    众人笑着点头,贾诩开了个玩笑,说道:“笑容像似新纳了三名美貌侍妾。”

    不论位置多高,男人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女人。

    众人皆忍不住发出一阵哄笑。

    笑过之后,司马芝正式谈起秋收,说道:“赖水利灌溉兴盛,太原、河东皆未绝产。其中太原有田一千一百余万亩,收粮三百六十万石。”

    话音未落,屋内便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三百六十万石粮食,足够灾民支用近四个月。仅一郡税收,便足以支撑八月至十二月的灾民消耗。

    “河东未受灾情之田为四百二十二万五千亩,轻灾需减赋之田五百四十三万亩。合计收粮二百二十万石。”

    “河内郡治下良田八百六十八万亩,合计收粮二百七十三万石。”

    河东、河内两郡收粮四百九十三五石,也就是五百万石粮食。

    五百万石粮食足以支撑灾民从一月渡过到五月,仅差一个月就能挨到冬麦收割。

    但屋内众人皆已知晓,粮食已经完全够用。

    因为这些粮食只是官府收税征到的数目,只占民间产粮不足两成。豪强、百姓手中的粮草才是市面上流通粮食的主力。

    况且官府在秋收之前,便已存储了两百万石粮食。这个大旱之年在无数官吏夙兴夜寐的努力下,成功渡过。

    而作为回报,征西将军府治下增加了近百万的百姓,二十余万户。

    户籍过万的县,主官被称为县令。

    二十余万户,则需要二十多名县令治理。

    二十个县的大郡,如今张瑞麾下亦只有河东一郡有此规模。

    但人口过百万的郡国则一个也没有。

    这次旱灾虽说为征西将军府平添许多压力,但也等于为征西将军府扩地一郡,丰实了一份底蕴。

    如今实力与与征西将军府相当者,只有徐州刺史陶谦、荆州刺史刘表、益州牧刘焉、冀州牧韩馥。

    但只看几人的官职,便知道其中陶谦、刘表的统治并不安稳。只是刺史,并不能完全管控全州。

    这也是荆州有张羡叛乱、徐州有臧霸割据一方的原因。

    穿越在群雄争霸开始之前,实在是为张瑞积累了太大的优势。

    正因为有这优势,张瑞才能立下宏愿,一统山河,早日结束战乱,避免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中的匈奴已被张瑞覆灭,剩下的羌人、氐人皆在关中。

    关中也是张瑞治下的重中之重,有河东、河内、太原以供养灾民,关中地区的税收便关乎接下来一年的实力扩张。

    所有人都关切的想知道关中税赋如何。

    司马芝介绍道:“关中乃天府之国,虽遭旱灾,然仍有郑国渠可以为用。覆盖之田共一百六十七万亩,亩收近七石。官府十税其三,得粮三百五十万石。”

    张瑞兴奋不已,赞叹道:“郑国渠诚乃伟业之基也。三百五十万石粮食,足我十万大军、四万战马,人吃马嚼整整一年。”

    当然,这一整年是张瑞没有算民夫的消耗。算上民夫转运千里,三百万石粮食大概只足够用半年。

    但如今征西将军府所面临的战事亦没有地方需要动用十万大军,更无须转运千里。

    只要自己稳扎稳打,不四面开战,这三百万石粮食完全足够接下来一年大军的开销。甚至还能稍有结余。

    在谈完田税之后,司马芝转而谈起商税,说道:“河东、太原、京兆尹皆以工商繁华而出名。两税法虽颁布只有月余,但亦已见成效,共计收税一亿两千万钱。”

    张瑞对这个概念没什么印象。

    长期以来,官府一直在造钱,导致张瑞觉得府库中存钱似乎要多少有多少,并不在意铜钱数量。

    当然后世的知识没有白学,张瑞还是清楚货币发行数量跟农业与手工业产值是息息相关的。

    最简单的公式就是以货币总额除以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通俗的理解是一枚货币在一年内转手几次,转手六次,流通速度就是六。

    百姓创造的财富就那么多。财富不增加,而持续造钱就势必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道理张瑞是非常清楚的,但具体施行起来,就出现如今这种情况。

    明知道钱不能一直造,却还是觉得府库中钱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甚至会产生收税,收铜钱有何用的想法。

    好在征西将军府中能臣干吏无数,在税赋改制后,第一时间便为张瑞厘清了头绪。

 第四十六章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官府铸币发行,需要切合民间财的得数量。

    但民间财富范围太大,一个渺小的人类,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得财富究竟有多少?

    这其中关键就在于税收。

    在封建时代,税收得主要来源是农业税。有了税收金额,有了税率,自然很容易就能计算出农业的总产值。

    征西将军府的田税略高于十收一成半。

    今年收粮约计一千万石,民间的农业总产量就在六千万石。

    幽州石米三十钱,被称为人间净土。征西将军府治下的粮价却并没有这么低,因为关西大旱,灾民遍野,所以粮价高达五十五钱。

    看起来价格奇高,但也看跟谁对比。洛阳城内石米十万钱,依旧有价无市。百姓无果腹之食,董卓却依旧穷奢极欲。

    官府知晓了粮价与产量,便能算出农业的总产值约为三十三亿钱。

    在汉室其他郡国,基本上流动财富便只有农田产出了。

    但征西将军府税收构成会比较复杂,一亿两千万钱,有关税、有商税、有输估、有山泽、盐铁税。甚至在年初还会核算豪商在去年的所得税。

    各种税率不一,粗略以十税二估算,盐、铁、战马、手工制品的总财富为七十二亿。

    这份粗略计算的财富是比较符合如今征西将军府治下财富分配情况的。

    河东、太原、长安皆手工业发达,以工商之利收割天下财富,使各州财富汇聚于关西,从而导致工商财富超越农业财富。

    有此工商贸易兴盛的基础,民部中郎司马芝说道:“官府月赋税一亿两千万,若用于采购粮草可得两百余万石。若是采购战马,可得一千二百余匹。如此强军可期!”

    一千二百匹战马?

    张瑞眼睛一亮,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别看征西将军府现在麾下战马三万余匹,但那是打劫了匈奴多年积累的财富。即所谓的人无横财不富。

    但只是一锤子买卖,并不长久。靠税收去招兵买马,才是源远流长之道。

    历史上孙策起兵平定江东的兵力也只有步兵千余人,战马数十匹而已。

    给曹操、刘备、孙策任何一人战马一千两百匹都能极大的影响汉末形势。

    只要能保持税收稳定,征西将军府仅依靠财政亦能对其他诸侯形成碾压之势。

    审配对税法数年如一日的改革,心血终于转化成果实,使征西将军府底蕴丰实,实力日渐昌盛。

    作为一名后世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已经深入张瑞骨髓了。

    如今称王一事,整个征西将军府上下都没人会去思量,无需理会。

    剩下需要关注的则是高筑城与广积粮。

    长安城、潼关的建设如火如荼,将高筑墙的宗旨彻底贯彻到了实处。

    如今就只剩下了广积粮一事,张瑞颇感兴趣的问道:“如今府库中钱粮有多少?”

    司马芝面露矜持的笑意,从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