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坚大军战力颇得袁术麾下将校敬服,不然孙坚也不能一路杀伐戮灭,推进到南阳。

    但袁术对这个提议极为不满,说道:“难道某麾下便无一能臣?驱赶一区区黄毛小儿,竟还需孙文台相助!”

    况且孙坚正在鲁阳整顿兵马,准备占据豫州,抵抗董卓,怎么可能大费周章班师返回南阳,去参与对武关合围。

    通过这番交谈,袁术已经看出张勋并没有必胜之心。以袁术的跋扈性格,怎能接受这种事情,当即说道:“尔既然无有信心,某便亲自指挥战事!某再遣陈简、雷薄领兵万余相助尔等。四万大军云集于两县,即便排阵亦能排到武关之下,何惧突骑袭扰?”

    袁术并不是一名会虚心纳谏的主公,相反其性格骄横跋扈,所做决定完全不容人质疑。

    出动四万大军与征西将军府贸然决战已经是不可更改的决定。

    张勋只得劝道:“明公,若大军主力北上与征西将军府决战,则襄阳不可不防。刘表虽看似宽厚恭顺,实则野心勃勃。极有可能趁我决战之际,夺取南阳郡县。”

    袁术不屑的回道:“刘景升守成之犬,何足道哉。岂敢犯我袁氏凌盛天下之威?便是不设一兵一卒,他刘表亦不敢踏足南阳半步。尔不见,其为向吾等示好,主动表某为南阳太守?”

    可以说这一战袁术将能犯的忌讳全部倘了一遍。

    战前未分析形势,未制定详细战略,便轻启战端。

    到了战时,战略上,又骄狂大意,轻视所有对手。

    战术上,则贸然插手指挥,强行下令出兵。

    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袁术的性格猖狂跋扈,自以为英雄侠气,瞧不起天下任何人。对内,他瞧不起自己的将军,所以插手指挥。对外则瞧不起各路诸侯,所到之处几乎一直是四面开战。

    伴随着袁术拍脑袋做出的部署,四万余南阳大军在深深的无力感中主动离开了固若金汤的防线,在冰天雪地中,向着敌军设好埋伏的区域极速行进。

    事实上,当南乡县与析县的守军主动出城的第一时间,高顺、徐荣、段文等将便收到了消息。

    征西将军府有上万铁骑,斥候已经可以做到众目睽睽之下就在两县县城前大摇大摆搜集情报。

    只要骑兵不攻城,守军毫无办法。

    总不能派骑兵出城去驱散他们。派大队骑兵出城,敌军斥候立即就作鸟兽散,追都追不及。

    而派小股骑兵与其游斗,那完全是在给对方送军功。

    关西铁骑本就是骑射冠绝天下,斥候又更是铁骑中佼佼者,甚至很多人都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哪怕南阳骑兵两倍、三倍于敌军,追逐不了多久,就会被被对方一一射落马下,然后追杀者与被追杀者就调换了身份。

    这种情况导致斥候很快便压制了南阳大军斥候的活动范围,将南阳军队的详细情报搜集完成,递交到中军大帐。

    在看过敌军分布与进军路线后,三位中郎将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盯上了析县桥蕤所率领的一万大军。

    这几乎是送到嘴里的肥肉。

    南阳一战的决胜战机,就在这一万人身上。

    徐荣说道:“析县守军万人,守城足以固若金汤,然而其莫名其妙走出城池,向我军开赴而来,这必不是大将深思熟虑之布局。反倒像临时改换战略,由固守转为进攻,仓皇间其未能做好周全准备,势单而力孤。我大军当趁此良机,一战尽灭其众。”

    高顺认同的点了点头,敌军的攻防转换太仓促,导致部署显得极为突兀。

    桥蕤所部跨过均水西进武关,中间大片土地内并无水网,正是铁骑驰骋之所。以征西大军行动之迅捷,足以在敌军反应不及之前将其击溃。

    唯一要担心的是,从南方南乡县沿丹水北上的南阳军会不会星夜驰援。

    面对高顺忧虑,段文回道:“某愿领铁骑三千袭扰南乡县张勋所部,令彼辈不得不谨慎行军。有数千铁骑在侧,彼辈必不敢散乱阵型,火速进军救援。阵型一乱,铁骑骤然袭击,纵敌军两万亦可一战而溃。”

    随后高顺拍板,说道:“便如此决议,段中郎引铁骑袭扰张勋,某率部围困纪灵,徐中郎则领精兵悍将,以庞德、黄忠为先锋,一战克灭桥蕤所部。”

    众将立即起身应诺。

    当日徐荣便亲自领了一万徒卒,七千铁骑极速向东方进军。

    徐荣本以为会打一场伏击战,毕竟析县大军的意图极为明确,必然是要兵进武关,解纪灵之围,最后再与征西大军一决死战。

    但桥蕤作为主将还是体现了极高的军略兵法素养,纵然因为袁术的强行指挥,导致战略意图被敌军所洞悉,其还是布下疑阵。行军路线忽南忽北,让征西将军府的将校亦无法断定其真实想法,究竟是要分兵进军,还是要与张勋合并进击。

    值此军情紧急之际,时间便是胜利,因而徐荣没有耐心再等下去,放弃了伏击,主动领兵向前正面迎敌。

 第七十九章骑射之威骑兵之用

    上万人的战场无边无岸,尤其交战双方皆是训练有素的大军。

    战场上一眼望去,军阵森严,矛刃如林,旌旗甲胄,光照天地。

    一切的阴谋诡谲,最终还是要靠将士们用手中刀矛在战场上决出胜负。

    虽说袁术为桥蕤下的命令是主动进攻征西大军,但在战场上,桥蕤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摆出了守势。

    徐荣则雷厉风行,一开战便将半数方阵压上,五十个方阵徐徐向前,气势如虹。

    而这一战与往日还有极大不同,那便是铁骑并未等步卒取得优势才出击,而是从一开始便活跃在两翼。

    黄忠、庞德各领了两千铁骑在左右两翼游射。

    在土地冰冷僵硬的战场上,双方将士浴血厮杀,滚烫的鲜血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升起缕缕白气。

    而大量汇聚的鲜血非但没有结冰,反倒浸软了大地,蔓延成河。

    尤其左右两翼,征西大军列骁骑重铠,奋长枪钩杆,数次在步兵转向不及时,铁骑践踏而过,将南阳军整个方阵碾为齑粉。

    让中原士卒彻底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关西突骑的恐怖。

    不,应该说,征西将军府的突骑远比传闻中还要恐怖。

    因为有高桥双蹬马鞍的存在,征西铁骑的冲击力要远远超过曾经威赫一时的幽州突骑。

    而稳定在马腹上的骑士,骑射亦威力不凡。

    这种规模浩大的战场上,南阳军中的弓箭手射程完全无法覆盖两翼。

    因而拥有机动优势的铁骑,可以尽情抵近南阳军的步兵方阵,近距离攒射。

    铁骑的机动优势注定了是战是退完全由铁骑掌控,步兵只能疲于应付。

    战场上,到处是这种场景。

    为了打开缺口,在右翼黄忠亲自领了五百铁骑策马狂奔,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仿佛要将眼前所有的敌军尽皆碾为尘埃。

    惊恐不已的步兵方阵立即挺着一丈多的长矛开始转向,三个方阵被铁骑的汹涌气势所惊骇,战战兢兢的握着长矛等待恐怖的冲撞,前排将士甚至绝望的闭上了双眼。

    但黄忠只是在空中转了转手,五百铁骑立即跟随旌旗调转马头,堪堪在方阵前十数步处向右拉出一个漂亮的弧线,策马而去。

    然而还不等南阳士卒庆祝死里逃生,密集的箭雨便覆盖到了阵地上。

    与步兵方阵一阵一阵的箭雨不同,骑射的箭雨连绵不绝。

    五百名骑兵列队从方阵前绕过,每一批抵达方阵前的骑士都会射出一支劲风呼啸的羽箭。

    相当于短时间内,这个步兵方阵密集的承受了五批箭雨。骑射的输出效率在机动性加持下,在这一刻明显超出步兵长弓数倍。

    十余步距离上,被五百支羽箭所覆盖,这个步兵方阵士卒顿时死伤惨重。

    令人绝望的是,这支骑兵在绕行一圈后,再次气势十足的冲了过来,矛刃如林,旌旗蔽日,铁骑如墙推进而至,士卒们瑟瑟发抖,用血肉之躯,真的能挡住这种无敌铁骑吗?

    方阵中的屯长面色惨白,艰难的咽下一口唾沫,大吼道:“二三子,万万不能撤退!两条腿绝对跑不过四条腿,一旦溃散,吾等必死无疑!扎稳阵脚,挺住长矛,只有稳住阵线,骑兵才不敢冲击,吾等才能活下去!”

    南阳大军亦算是训练有素,绝不是乌合之众,刚才铁骑的退缩,众人亦看在眼中,因而众人虽然恐惧,却依旧瑟瑟发抖的聚在一起,高举长矛。

    但铁骑的机动优势实在太大,黄忠见此次冲锋依旧没有将敌军惊骇至崩溃,还是下令士兵调转马头,以骑射迎敌。

    于是如林的长矛被收起,密密麻麻的箭雨再次覆盖了这个方阵。

    前后近千支利箭覆盖在这百人身上,使大量士卒中箭伤亡,军心、士气崩溃在即。

    后方骑兵屯长敏锐发现敌军阵型的散乱,于是一声大吼:“列线阵,冲锋。”

    当连绵的箭雨散去,残存的徒卒甚至来不及喘息,便猛然发现正前方如惊涛骇浪一般狂涌而来的铁骑,密集的铁骑甲光曜日,长矛如林。

    而徒卒的方阵却被箭雨所杀伤,士卒淅淅沥沥,完全来不及聚拢。这种情况下,士卒没有了左右战友,心中底气消散大半,这几乎是等同于要每个士卒都要有勇气孤身面对成百上千的铁骑。

    很显然,这极度违背了人性与恐惧,大部分士卒无法做到。

    没有了伍长、失去了同袍的士卒,终于扛不住恐惧,丢下长矛转身逃离。

    下一刻,凄惨的哀嚎响起,整个方阵皆不复存在,彻底被铁骑碾为了尘埃。

    在这种战术安排下,四千铁骑纵横驰骋,杀伤效率甚至高过了正面战场上的五千徒卒,鏖战四个时辰,桥蕤麾下大军两翼率先崩溃,铁骑驱赶着溃兵冲击中军方阵,席卷之势形成。

    徐荣军略不凡,立即察觉到决胜时机已至,毫不犹豫的投入了所有正在轮换休整的部队,全军发起猛攻。

    近万名徒卒,六千余铁骑,高举着一面面旌旗如黑潮一般从正面压上,合围之势显而易见。

    在南阳军阵当中举目向四方望去,近乎全是征西将军府高扬的玄黑色旌旗,要将一众胆战心惊的南阳将士包围在中间。

    哪怕是一名普通南阳小卒亦知晓,己等败局已定,无数方阵自行崩溃,意图趁包围尚未完成,从后方缺口逃出升天。

    但这些普通士卒显然不懂什么叫围三缺一,以骑兵之机动优势,要完成合围,挤挤挨挨的徒卒怎么可能来得及逃出去。

    这个缺口正是徐荣故意留给南阳军的希望,数以千计的士卒脱离了军阵,如同一盘散沙一样逃出了缺口。

    而在冰冷的大地上,六千余名铁骑在骄阳下依次举起了明亮的长刀。

    铁骑人数几乎与溃军等同,这种情况下南阳军想要逃亡无疑是痴人说梦。

    铁骑仅追杀二十余里,便彻底扫清一切敌军。

    征西大军一战斩首数千级。敌军自主将桥蕤以下,尽皆被俘。缴获粮秣、器械、旌旗、甲胄数以万计。

 第八十章以步击骑

    析县桥蕤所部万人被彻底击溃时,来自南乡的张勋所部也遇到了十分棘手的麻烦。

    自该部大军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