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坚部众纷纷发出惊恐绝望的呐喊,敌军怎么会如此断定一马当先者便是自家主公?若判断有误,大量箭雨倾斜到一名普通士卒身上,这次伏击就等于前功尽弃了。这太不合理!

    而南阳军士卒见孙坚已死,更心无战意,顿时一哄而散,逃回宛城。

    7017k

 第九十九章黄金七万五千斤

    孙坚的战死,同时震撼了征西将军府张瑞与后将军袁术两人。

    随着孙坚的战死,南阳失去了最后一支可以抵抗征西将军府的军队。

    豫州军群龙无首、南阳军溃败混乱,虽然袁术趁机兼并了残存的两万余豫州军,但宛城内却已经军无战心。

    而城外数万征西将军府大军经过休整,却势如惊涛骇浪。感觉己方遭到南阳人戏耍的将士,将宛城团团合围,发起了狂暴的攻势,誓要将宛城官员斩尽杀绝。

    将士怒意奋战,当日便攻上了城墙,在城头浴血厮杀,宛城形势岌岌可危。

    绝境中,袁术斩杀孙坚之弟孙静,以孙静人头向城外大军请和。将一切责任都推卸给了死去的孙坚与孙静,同时表示愿意倾尽府库赔偿大军损失,以平息大军怒意。

    但愤怒的将士完全不肯罢休,攻破了宛城,同样可尽取府库财富,甚至能荡清后将军袁术府邸财富。

    绝望之中,袁术不得不许下种诺,愿给付征西将军府黄金五万斤,以求罢兵言和。

    黄金五万斤,深深震撼了高顺、贾诩。

    征西将军府积攒了数年,秋收时统计财富才有黄金一万三千镒,合一万六千二百五十斤。汉代一金万钱,即一亿两千五百万钱。

    另外府库中还有钱四亿八千万,白银两万三千镒。白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钱。

    全部相加,整个征西将军府的府库中,财富亦只有六亿九千五百八十五万钱。

    无限接近七亿钱。

    每月的商税约一亿两千万,也就是从七月到如今十月,府库财富刚刚到达十亿钱。

    而袁术一次性就贡献了征西将军府一半的府库。

    这还未算协议中那笔黄金、白银各万斤的大军开拔之资,以及每年五千斤的岁赋。

    如果全加到一起,这一战从袁术手中总共可以获得黄金七万五千斤,白银万斤,以及粮草七百二十万石。

    粮草高顺并不担忧,南阳有户籍二百四十三万人,每人缴纳三石粮食便足够为用,而且这还是为期三年,平均到每年,一人只需交纳一石粮食。

    但南阳当真能拿出黄金七万五千斤?

    于是高顺立即派遣使者前去确认。

    袁术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火速命官吏捧着宛城的卷宗送给高顺观看。

    卷宗记载的是灵帝朝时期,荆州刺史徐璆弹劾南阳太守张忠贪污的事迹。

    汉室刺史“奉诏六条察州”,六条中的第二条便是“察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即督察郡守的以权谋私、贪污不法行为。

    时,徐璆为荆州刺史,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罢数亿。

    临危之际,董太后,亲自遣中常侍向徐璆求情。徐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

    很显然,这位徐璆的事迹拯救了袁术一命。

    南阳太守张忠,仅靠贪污就能敛财数亿。如今袁术不但贪污腐败,而且还横征暴敛,纵兵劫掠,想凑齐数亿钱,简直轻而易举。

    但事情亦如此巧合,历史上袁术身死军破,也正是这位徐璆得其所盗传国玉玺,送还许都,上交皇帝。

    确认详情之后,高顺立即派信使星夜返回长安请示如何处置。

    骤闻南阳战事,张瑞惊讶不已,从蔡琰手中取过册文,亲自阅读。

    实在没想到,孙坚竟会死于自己之手。

    乱世风雨飘摇,张瑞想过自己早晚会诛杀某位赫赫有名的诸侯。却没想到诛杀的第一位诸侯竟是东吴政权奠基人之一。

    征西将军府辖地在大汉最西北,而东吴在大汉最东南。二者可谓天各一方,竟也能阴差阳错产生交集。

    孙坚之死令张瑞颇为感慨。

    对于孙坚的历史评价,《魏略》与《吴书》因为立场问题,有云壤之别。魏国官员极尽损贬,吴国官员则极尽赞美之言,称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众多评价中,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评价应该算是最客观中肯:“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孙坚与董卓一样都是孤微发迹,致有权势,最终名动天下。

    虽然二人皆生性残暴,但选择的道路却截然不同。董卓讨好士族,残虐百姓。孙坚则抚境安民,残虐高官名士。

    无论如何整个汉末,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孙坚而已。其次则曹操而已。

    仅能与董卓争生死这一点,便值得张瑞敬其一声英雄。

    虽然孙坚被自己所诛杀,导致董卓少一大敌,但自己将代替孙坚,继续奋烈武节,誓必诛杀董卓。

    于是张瑞吩咐道:“令高顺接受袁术提议,率大军返还关中,准备参与凉州战事。速平关西,以图东进。”

    无论袁术还是刘表,甚至袁绍、曹操都不是张瑞如今的生死大敌。

    这些人即便结不成盟友,也不至于立即与征西将军府决一生死。

    南阳之战的爆发,完全是在征西将军府文武意料之外,由袁术的骄横跋扈所引发。

    张瑞真正欲除之而后快的,只有董卓与西凉诸将。

    诛董卓是为了取得大义,董卓残暴,且把持朝堂,诛杀董卓,张瑞能获得天下之名望,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战略优势。

    而诛杀西凉诸将,则为了切实利益,稳固势力。西凉诸将的存在,令整个征西将军府如寒芒在背。若不除之,张瑞坐立难安。繁华长安直接暴露在西凉贼寇兵锋之前,是任何文武都不能接受的形势。

    西凉偏远,凉州诸将在地方盘根错节,纠连异族,为害甚大。

    张瑞决定只待稍微安顿南北方局势后,就付诸全力,一次性将凉州事宜彻底解决,剪除身后之忧,然后挥师东进,参与群雄逐鹿的中原战场。

    南方跳脱的袁术被征西将军府大军按下消停,张瑞便将目光转移到北方。

    在南阳战事进行的同时,北疆各项事宜亦在稳步推进。

    。

 第一百章令外戚科考走仕进正途

    对北疆的廷议,需要等南阳的几位中郎将返还,同时还有征西将军府至关重要的阁辅大臣贾诩。

    在等待期间,张瑞颇为闲逸。

    蔡琰便找到了张瑞,说道:“良人,最近一段时日颇有闲暇,可否设宴接见一番家姊与姊夫。”

    “姊夫一家已经抵达长安?”张瑞讶然问道。

    在这个时代的姻亲关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纽带。

    与张辽、关羽一同享配武庙的晋朝名将羊祜就是因为姐姐羊徽瑜嫁给了晋景帝司马师,所以晋升之路才像坐火箭一样,而且一直身居要职。

    以中领军开始步入中枢,统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到最后升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负责指挥平定东吴,一统全国。

    其人德名素著,百姓闻其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后来为了避羊祜的名讳,百姓把房屋的“户”都改称为“门”,另把户曹也改为辞曹。后世很难想象这种当世贤人竟然是靠裙带关系升官受用的。

    不仅魏晋两朝如此,蜀汉四相之一的费祎,也是因为姻亲关系进入了蜀中。

    费祎自幼丧父,随族父费伯仁生活。费伯仁与费观之姑嫁于刘焉,乃是刘璋之母。

    刘焉死后,刘璋继位,蜀中不稳,为了巩固统治,刘璋乃遣使往江夏迎接费伯仁、费观、费祎等人进入蜀中,委以要职。

    张瑞虽然对未出生的羊祜并不知晓,但对羊续的其他子嗣却颇为期待。

    羊续在这个时代的名声实在太大,又经过蔡琰的详细介绍,张瑞对羊续事迹有了更多了解。

    其人最声名显赫的一次是,汉灵帝刘宏派使者升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刘虞固辞不受,并举荐益州牧刘焉、豫州牧黄琬、南阳太守羊续担任此职,但刘宏最终还是拜刘虞为太尉。

    无疑羊续便是张瑞最欣赏的那种既贤且廉的人才,其担任堂堂两千石南阳太守,家资只有一床破被、些许粗盐、与几斗粗粮。妻室与子嗣皆被饿的面黄肌瘦,以耕田为业。

    要知道在南阳太守一职上,羊续的前辈张忠,因势放滥,臧罢数亿。后辈袁术,奢姿无厌,贿赂敌军黄金七万斤。

    唯有羊续能廉洁奉公,抚境安民,其德行如此高尚,家风必然高洁,家族子弟至少廉洁是没什么问题了,值得重用。

    见自己夫君颇为热情,蔡琰欣慰,解释道:“姊夫一家,三日前便已抵达长安,彼时良人正忙于南阳战事,予便未打扰,暂且将姊夫全家安置于府中。如今已得清闲,方才提议。”

    张瑞不满的说道:“即便政务繁忙,又岂会毫无空闲,怎会无暇接见姊夫。快请姊夫一家过来相聚,一同吃一顿家宴。”

    “不敢因私废公。”蔡琰平静的答道。

    张瑞笑着轻抚蔡琰后背,不再计较,问道:“姊夫一家都有哪些人前来?”

    蔡琰一一列数道:“羊公长子秘,携妻室,及二子羊祉、羊繇。”

    “次子衜携家姊,及二子羊发、羊承。”

    “三子耽,尚未加冠。”

    羊衜就是娶了蔡贞姬的羊氏二公子,当然也是千古名将、晋朝顶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羊祜之父。

    关中既能避乱世,又能展才学,补家用,无疑是投奔亲戚的极佳选择。

    以费观、费祎与刘璋的关系,真的是绕了七大姑、八大姨,还能进入蜀中倍受亲用。

    张瑞与羊氏兄弟的关系无疑要更亲密直接。

    张瑞乃对蔡琰说道:“姊夫全家来到关中,乃是对某之信重,某欲授以令、长之职,卿以为如何?”

    起步即为县令、县长,已经是等同孝廉,升迁恐怕将会比孝廉还快,足以展现信重。

    蔡琰咬唇思虑了片刻,缓缓摇头,说道:“予虽知晓姊夫才能,却恐引府中文武物议。如今十月,科考县试已过,即将郡试。莫如令姊夫兄弟三人皆参与郡试。能过郡试,则足证才学。若不能过郡试,徒授官职,却有损良人伟业。”

    这个建议令张瑞颇为动容。

    在汉室,外戚轻而易举就能封侯,拜任大将军。

    而张瑞只是拜几名外戚为县令、县长,从基层官员开始升起,着实不能算什么过分之举,这若是能引起物议,征西将军府的文武对张瑞未免太苛责了一点。

    但蔡琰之言,无疑更为稳妥,走的是仕进正途。

    张瑞不能保证今后每一名外戚都贤良如羊氏子弟,若尽授予一县之长,难免会导致为害一方。

    令其参与科考,则等于为此设置了一份筛网。

    有才之士的出仕朝堂,不使其因为外戚身份而埋没。而且因为走的是仕进正途,将来在升迁时也不会被官员歧视出身。

    无才之辈,则老老实实的回家享福,别出来祸害朝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