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才之辈,则老老实实的回家享福,别出来祸害朝政,以免出现何进、曹爽这种废柴,弄丢了祖宗基业。
张瑞便微微颔首,赞同的说道:“夫人所谈实乃辅国之言。如此便按夫人所言处置。令羊秘往河东赴考,令羊衜往弘农赴考。”
直接参与郡试倒不是多大的问题,在张瑞的规划中,大学学子毕业,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州试。
能过科考方论才授职,若考不过则追究大学教习责任。外戚考不过虽然不用追究责任,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回家继续苦学。当然,也有可能也少不了一顿父母的毒打。
谈及郡试,张瑞方才想起今年科考改制,改为县试、郡试、州试、殿试四级制。
所以考试时间是从秋收后九月便陆续开始,九月县试,十月郡试,十一月州试,来年二月中旬春暖花开时,举行殿试。
之所以州试、殿试之间空闲这么久,接近四个月,是为了方便士子赶赴征西将军府治所。
如今征西将军府治下面积已经十分广阔,从雁门最北境的长城外强阴县,赶赴关中长安县参与殿试,路途长达两千余里,在这个车马慢的时代,即便坐马车亦需要二十天以上。
历史上岭南学子从岭南出发,赴北京赶考,仅路途便需要走三个月。
征西将军府辖地虽然不及交州、岭南,但将来必然也会扩张版图。所以殿试间隔近四个月,算是为此早做准备。
。
第一百零一章十万士子赴考
武考与文考的时间被安排在同一天,以免出现一个人同时参加文科武考,导致录取的名额不足。
在具体时间上,武考时间会比文考延长三天。
前三天考教武艺,第四天考教军略兵法。
若是通过了考试,在下一级科考的选择上却可以自由抉择。
文考过了县试,若是对自己勇武有信心,郡试完全可以参与武考。
同样,若武考过了州试,认为自己学识过人,殿试中也可以参与文考。
文科武考成绩互通,最适合的就是辛弃疾这种“文能作词千古传唱,武能跃马扬鞭抗金”的超级猛人。
在征西将军府习文尚武的风气下,必然会有豪杰才俊演绎一出“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绝世风流。
今朝是征西将军府成立以来规模最宏大的一次科考,对此张瑞颇为关注,问道:“今岁科考人数几何?”
蔡琰回道:“良人麾下八郡,上百县,文科武考人数接近十万。”
近十万人?
这规模着实令人震惊。
不过略微思索了片刻,张瑞觉得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征西将军府治下人口近三百万。又强制推行教育,识文断字者大幅增加已在意料之中。
张瑞最近闲来无事,在蔡琰的陪伴下读了一本《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是本朝名士崔寔创作的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
张瑞则更多是当传记在读,领略大汉的风土人情。
《四民月令》详细记录了豪强庄园地主经营的家历。种植作物广泛;牲畜种类多;手工业包罗万象;纺织业;制造业;学校等,自给自足,闭门位市。宗族、亲戚、宾客提供劳动,也是武装力量。
其中最令张瑞诧异的是,早在张瑞强制普及教育之前,《四民月令》便详细记录了豪强庄园内所设乡村学社的详情。其教育理念非常之先进,深度切合当下社会的农业生产力。
教学时往往会避开农忙季节,“贫子冬日乃得学书”,确保了普通百姓极高的入学率。
除了豪强庄园主兴办的乡学以外,这个时代重隐士的风格,导致私学极为昌盛。
大量名士如司马徽、荀淑、王烈、郑玄等人皆不愿出仕,选择隐居一方,教书育人,德化百姓。其中的荀淑开创了鼎鼎有名的颍川书院,王烈有弟子上千人,郑玄有门徒数千人。
正是有这些人教化一方,才使得汉末三国豪杰层出不穷,人才璀璨辈出,成为诸夏历史上最耀眼的时代之一。
因而有汉一代,百姓如果想进学,门路甚至比后世某些朝代还要方便,至少要比大清文风昌盛。
野蛮黑暗的大清,民间识字率尚且高达百分之十,很难断言大汉的识字率与之相较孰高孰低。
在张瑞强制普及教育之前,进学多靠百姓自愿。这是因为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不看出身,只要通过了经学考试就有入仕的机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平民子弟读书的热情。
但张瑞一直将德皇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经典名言奉为人生至理:“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
哪怕条件艰苦数十上百名大小孩童只能分到一个教习。哪怕物资不足,教习不得不以沙盘教授懵懂稚子识字,征西将军府治下还是强制普及了教育。
不要瞧不起这种简陋的教书方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享誉千古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幼时家贫,便是用沙盘当纸,用芦苇秆代笔,跟随母亲读书认字。最终学业有成,考中进士,位列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
教育一事能否成功,只看决心,而从不在于条件有多优渥或者有多艰苦。
条件之艰苦者比比皆是。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孙康、车胤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无不是贫苦人家努力向学的典范。甚至羊续三子,羊秘、羊衜、羊耽亦皆是自幼家贫、面黄肌瘦,不得不且耕且读,最终分别位列曹魏京兆尹太守、曹魏上党太守以及曹魏太常,迎娶辛宪英。
论条件之优渥,人类有史以来,没有任何国家能与米帝相提并论。然而坐拥无数财富的米帝,却教育糜烂,基层百姓文盲率节节攀升,少年犯罪率屡创新高,反智言论层出不穷,震惊世界。
在张瑞的一意孤行下,教育被强制普及,使征西将军府治下的识字率再提升一截。即便整体仍不及唐宋,亦绝对超过了大清。
所以今岁文科武考两项凑齐十万人,也符合情理。只是不知道通过武考的豪杰们,究竟会有多少人折戟于兵法军论。
这可能是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了,一身勇武尽得县中父老惊艳与认可,却因为斗大的字不识一筐,最终不得不面对考官遗憾的摇头。
相信今岁武考过后,民间向学之风将会更加兴盛。
当从军、选将、从政、出仕等等一切出人头地的途径都需要识文断字,民间百姓必然会对学习蔚然成风。望子成龙,乃是每个诸夏父母刻在骨髓里的信仰。
后世父母无不希望子女考上大学,那么当今的父母就会以同样的态度来督促子女。
而且官府可不会像后世那么温和,一再的温言相劝。子女肯进学的管饷饭,不肯进学的,则父母直接杖刑二十。
别说是汉代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即便是后世,再混账的孩子,也不敢害得父母被拖到大庭广众之下,凶狠殴打二十下。
自古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杖刑用的全是大杖,被杖刑二十下,父亲尚有可能忍住,作为母亲绝对痛苦难当、涕泪横流。
这种情况下,哪个熊孩子敢不进学,能被父老乡亲指指点点一辈子,永远抬不起头来。
正是有这么多前人、后世普及教育的手段共同作用,才有征西将军府治下十万考生赴考。
张瑞可以豪情万丈的断言,自己麾下人才底蕴之深厚,天下诸侯皆望尘莫及。
即便四世三公的袁绍亦无法媲美。
这是人才选拔制度、是百姓民心、是政令法度的全方面优势。
7017k
第一百零二章皇权不下乡豪强可以洗洗睡了
同蔡琰稍微聊了一会儿科考事宜,张瑞蓦然想起蔡琰在文教一事上一直非常上心,意图做出一番事业。
便问道:“卿之前有宏愿,意图建女立子教习学院,如今筹划进度如何?”
谈及自己的事业,蔡琰美眸中有亮光闪过,回道:“自予全权负责一项政务,方知其中之错综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女子身份不便,又牵挂甚多,实在难以远离父兄异地求学三年。而若就近在各县设置学院,又靡费巨大”
“是故予思虑先在各州州治设立女子教习学院,分别为长安女子教习学院与太原女子教习学院,吸纳各州郡愿意进学之女子。先养成女子进学之风,为天下女子之榜样,再推而广之。”
先设点试验,设立榜样,再推而广之,条理倒是十分清晰。
张瑞问道:“此乃卿一人所想?”
蔡琰轻轻摇头,说道:“乃是元叹师兄提议,审阁辅完善。”
顾雍和审配?
这两人一个是东吴丞相,一个是河北治中别驾,并总幕府。
都是总督一方政务的顶级内政贤才,有其出谋划策,难怪方案如此稳健清晰。
张瑞乃问道:“如何确保女子教习能被学社所聘用?”
蔡琰回道:“审阁辅建议规范教习执教资格,设教习考试。类似于科考过县试取得茂才身份方可任职,教习通过考试取得侍讲身份,方可任职学院教习。”
张瑞皱了皱眉头。征西将军府治下教习本就供不应求。若严格规范教习资格,恐怕有些学社里便连一个能勉强教百姓读书识字的先生都没有了。
教育不平衡这方面,哪怕后世也无法完全避免。在这个时代,这方面问题更加严重。
征西将军府治下,有些豪强所设学社,富丽堂皇,风景秀丽,豪族子弟跟宗族乡党在里面习文尚武,聘请了十几名资深教习,每人负责讲授一门课程,有《孝经》教习,有《数算》教习,有《梳律》教习。在演武方面,更是聘请了残疾、退伍的府兵,专门教导行伍队列、军事经验。
对这种情况,张瑞不鼓励但也并未压制。因为这显著提高了教习的社会地位、薪资待遇,又使残疾老兵有了养家糊口的工作。在许多方面,也算是造福于民,推动了张瑞十分关切的教育发展。事态发展都是有利有弊,总体而言这种形势还算是利大于弊。
除了这种奢华的豪强学社,征西将军府治下的大部分学社都相差不大,得益于太原、河东、长安强大的工商业,基本普及了纸、笔。
但在某些偏远乡村却也依旧存在着以沙盘当纸,用芦苇秆代笔的落后学社,勉强有一名粗识文字的教习教书育人。一旦规范教习执教资格,这种学社受到的影响最大。
于是张瑞慎重的问道:“若按审配之言,严格规范教习资格,教习数量岂不是更不足为用?如此恐怕有损教育普及。”
蔡琰淡然一笑,在书架上取下一份数据档案,递给张瑞,说道:“良人应该看一番这份册文具体详情。”
张瑞打开看了一眼,里面记录了大量密密麻麻的数据。
如今征西将军府治下的政务太多,许多数据档案基层官员造册回执以后,张瑞完全不会去看。
便比如此次科考各县的报考人数,官员皆有详细造册,上报长安。张瑞完全没有闲心去看看各县具体的报考人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