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想法成功将自己逗笑,不过张瑞也大概明白了审配的言下之意,问道:“君意迁清流名士于氐人聚居之地,教化氐人?”

    审配颔首,说道:“正是此意,彼辈在何处隐居不可?关中、凉州并无差距。”

    大概是有的吧?

    关中富庶繁华、安定平宁,而凉州贫寒窘困、有兵戈离乱。要让这些娇生惯养的名士们选择,那肯定是选择留在关中。

    所谓的彼辈居住再何处并无差距,完全是对你审配而言吧?

    张瑞在名士清流那里本就形象不佳,再强迁彼辈,怕是要彻底被清流、名士诋毁成野蛮、匪寇、暴徒一类了。

    但这些也的确算不上诋毁,因为张瑞本来就是土匪出身……只能说,他们重复了无用的废话。

    审配为人慷慨忠烈,让他负责征调名士,绝不会给名士们任何开口拒绝的机会。

    张瑞决定还是将这项政务交给民部中郎司马芝,毕竟五部官员负责执行政令,名正言顺。

    “司马中郎,尔稍后按审阁辅之言,对比户籍名册,提前征集清流名士。务必刚柔并济,不可一味用威。”

    在移风易俗方面,名士起的是潜移默化作用。

    官府的作用则更加直接,可以规范与禁止。

    张瑞乃说道:“令各地严厉打击淫祀,无论汉民、氐人,一经发现处以重罚。”

    任何时代,哪怕后世,节日与祭祀也都是紧密联系的。

    很多节日若是不祭神,完全就无法举行。比如除夕,夕作为一种凶兽,若是不准被提及,除夕该怎么进行?更明显的则是财神节,灶王节,若是不允许祭拜财神与灶王爷,这两个节日很快就会消失。

    在这个封建愚昧的时代,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无论汉民还是氐人都有一些重要的鬼神信仰,只要严厉打击淫祀,氐人的许多节日就会被迫取消。

    仅仅取消氐人的祭祀还不足够。

    张瑞要引导氐人也庆祝中夏节日,所以需要拔高中夏的节日地位。

    便继续吩咐道:“此外孤欲为官员、百姓增加节日休沐时间。”

    这一条最主要的是为百姓增加休沐时间,使百姓有闲暇、有机会参与到节日庆典当中,哪怕生活压力窘迫,也要感受到这一天与平日里的不同。

    此外官员的集体放假、豪族的外出庆祝,也将会极大促进消费,改善百姓民生,能提升节日氛围。

    在这方面张瑞信心充沛。征西将军府治下手工业发达,税收完善而又先进,岁入十余亿。因而官员胥吏俸禄都颇为丰厚,采取的是高薪养廉策略。

    完全不同于汉室官吏薪资微薄,五日一休沐,迫于生计还需要趁休沐这天上山狩猎或者去山上砍柴,然后将这些卖掉以维持家里面的生计。

    除了五日一休沐,汉室官员明文规定的假期还有许多。时间最久的是丧家,官员丁忧。按规定“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为避免耽误政事,丁忧只有三十六天假期。

    但随着儒学的兴盛,到如今丁忧已普遍长达三年。

    丁忧三年这一点,张瑞在前世便不能忍受,更何况如今。

    不容拒绝的更改了法令,丁忧只有十五日。逾期不归者,辞退。而且永远不要想官复原职。

    再想出仕,老老实实的从基层爬起。

    。

 第一百一十章种田种田

    除了丁忧这种突发假期,汉室还有一些节假也包含在固定的休假制度内,如“冬夏至之日,不省官事,故休吏”。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

    “日夏至,礼亦如之”、

    还有伏日,因为万鬼出行需避之,也成了假日。

    至于立春日、腊日则是祭祀之日,朝廷百官亦不问政务。

    这么多假期,张瑞不希望官员同自己一样宅在家里,至少也要出去逛逛,消费一番。

    因而对此做出了一点调整,说道:“孤麾下假日,逢春节休沐八天,逢清明休沐三天,逢夏至、冬至休沐一天,逢端午休沐一天,逢孤生日休沐三天,逢中秋节休沐三天。”

    成书于两汉的《周礼》便已经记载了,先秦时期“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动。发展到如今,又形成了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所以中秋节已经有了雏形,张瑞便干脆以政令的形式将其定下。汉代以孝治天下,中秋敬老、团聚成为重要节日十分符合情理。

    除了中秋节,这其中最自恋的当然是张瑞生日前后休沐三天。但若张瑞能做到山河一统,那设置个国庆日就显得很正常了,毕竟后世国庆可是足足放七天。

    “逢以上节日,官员、胥吏、手工业者、庸人等皆休沐,且薪酬照领。需继续工作者,薪资三倍给之。节日期间,取消宵禁,市不关门,坊不禁闭。禁酒令过后,百姓可随意聚集,畅饮美酒。”

    欢庆佳节,不仅仅是休沐那么简单。节日期间的商机与娱乐,也是吸引百姓一起欢庆的重要因素。会顺利吸引大量氐人参与其中。

    当氐人说汉话、穿汉服、过中夏之节、用中夏之礼、居住汉室郡县、同样缴纳赋税,张瑞很难想象氐人会因为什么原因而掀起反叛。

    教化成功与否只能等逐步实践来检验了。

    但可预见的收获却着实不小,民部中郎司马芝赞道:“收氐族百万之民,足设二十余万户,征雄兵三万余,吾等实力将愈发昌盛。”

    三万步骑。

    提到这五个字,张瑞仿佛就看到了金戈铁马,看到了大漠万里黄沙。

    待将来功成之日,征西将军府治下大军就多达十余万。

    十余万精锐步骑在冷兵器时代便已经足够兴师灭国。

    大唐贞观之治,李靖、张公谨、柴绍、薛万彻等领兵十余万远征突厥,一战便涤荡北疆清明。

    而在汉末,一战能出动十余万步骑,且战而胜之,便已能够决定天下形势。

    不过这个乱世征募十万大军并非什么难事,难的是如何维持这支大军的供给。

    粮食,切实决定着民生、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

    张瑞关切的问道:“如今冬麦已种,民部可有统计良田规模?”

    司马芝从袖中取出一份册文,说道:“某今日来正欲与君侯汇禀此事。”

    “哦?且为孤详细叙述一番。”

    “大陵县今岁收麦三十万石,官府已购买其中二十万石作为种粮,平价贷给各郡县百姓,不收取利息,只需在纳税时还上即可。如此从六月至十月,历经五个月,方才将种粮分与各郡县百姓。”

    “今岁大旱,百姓种粟得粮仅一石余,而大陵县百姓种麦却得三石余。有此对比,各地官员、百姓皆对种麦热情高涨。”

    “北起雁门,南至大河,东连黑山,西抵关中。八郡上百县近三百万百姓,尽种冬麦。”

    张瑞抬手打断司马芝叙述,说道:“各郡户籍与田亩可有具体名数?孤对雁门郡、上党郡、西河郡之类新纳郡国目前形势颇为好奇。各郡百废待兴,历经一年休养生息,情况如何?依旧需长安赈济,还是已能上缴赋税?”

    司马芝拿着册文稍微整理了片刻,对张瑞说道:“如此,某请为君侯自北向南逐一介绍各郡详情。”

    “可。”

    “最北方之雁门郡,领县十四,有户两万三千八百,口十万九千余人,田两百零四万六千亩。”

    张瑞皱眉,问道:“雁门郡人口怎不增反减?”

    “巅峰时期雁门郡有户三万一千,口二十四万九千。然经历熹平六年汉室三路讨伐鲜卑失利,雁门军民便饱受战争创伤,生民死伤惨重。故雁门太守郭府君多年修养生息,人口勉强恢复十余万。”

    “君侯所言不增反减,便是对比此时户籍。然及君侯出任并州牧,牧民一方,迁匈奴于云中,又令胡虏蛮夷牧羊于塞外。各部胡虏便经常抄掠为资,劫掠雁门。雁门百姓恐复现十余年前军民死伤惨重情况,因而纷纷避祸于太原。”

    张瑞咬牙,说道:“待来年气温稍微回升,某必挥师北伐胡虏,肃清北疆。尔继续讲其他郡国。”

    “雁门南方之西河郡,已设立六县,安置归化匈奴及受灾难民功五万七千户,二十七万八千人。开垦荒田八百八十三万亩。”

    “良田远多于户籍数,可是有屯田?”

    “大约三百万亩。”

    张瑞思考了片刻,问道:“及明年春耕种粟能安排多少百姓?”

    “冬季严寒,茅屋搭建缓慢,最多再安置两万户,十万人。”

    目前看来,明年雁门便已能够提供稳定赋税。

    西河郡则显然还差距很多,还有近半的灾民没有安置,至少要到后年才能上缴赋税。

    继续向南的太原、河东、上党、河内才是重中之重,是征西将军府的精华腹地。

    张瑞精神一振,期待司马芝能汇报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

    司马芝面露笑容,对着册文从容念到:“再向南乃是太原郡,作为主公起兵之地。太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农业发达、工商繁盛,共同铸就太原富庶繁华景象。”

    “太原领县十八,共有户籍十三万三千,口七十三万一千余人。开垦良田一千两百三十万亩。且太原新修池陂七处,使所有良田皆受水利灌溉,能极大减免寒灾损失”

    。

 第一百一十一章民心所向

    太原的户籍情况果然没有令张瑞失望。

    领十八县,有十三万户籍,说明各县户籍都在缓缓上涨,有近半的县已经户籍过万,主官可以被尊称为县令。

    张瑞还记得当初太原刚刚平定时,能被称为县令的只有一个晋阳县。

    而且十三万户,七十三万人,一户近六人的户籍人口比例,说明人口的增长不仅仅是因为安置了流民,还因为民间近年有大量婴儿诞生。

    这才是真正能体现民间财富情况的数据。百姓若是没有存粮,生活朝不保夕,是不愿大肆生育的,即便生了也容易夭折。

    这么多的新生儿,至少说明太原百姓生活稳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所谓的得人心,就是指这种形势。百姓生活安逸,确定明年生活会更好。

    百姓的目光并不长远,谈及未来太过空泛,也不敢确定未来形势会如何变换。但只要能感觉明年的生活会比今年更好。

    那今年的普通百姓就绝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叛乱。

    这既符合情理,又契合人性,所以才叫民心所向。

    民心这种东西,比较虚无缥缈。

    其意义在平时的确很难察觉有何用处。但每到时局有变,仅这一项便能左右形势。

    比如太守叛乱。从太守亲卫到官僚军兵,乃至普通黔首都不愿放弃安逸平宁的生活,去叛乱打仗。那结果必然是白天太守宣布倒戈向冀州,晚上脑袋就被各路义士联合割下。

    目前的征西将军府说一句深得百姓民心并不骄狂。

    司马芝接下来的汇报亦颇能验证:“河东领二十县,有户十一万,民六十三万,田一千二百万亩。”

    “河内领十八县,有户十万,民五十二万,田一千一百万亩。”

    河内的户籍与良田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