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云这番话,显然是担忧张瑞因为刘从钧皇室血统而有所猜忌,所以才强调了其与将门子弟无异。

    但张瑞怎么会在意这些,刘晔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尚能为曹操效力,成为曹魏忠心耿耿的三朝重臣。自己又怎么会去怀疑一个与东汉皇室十四竿子打不着关系的普通青年。

    汉室宗亲并不是想认就能认的。哪怕天天将中山靖王之后挂在嘴边的刘备,高居左将军之位,当面见过汉献帝也没有得到宗室身份。

    所谓的刘皇叔,全是罗贯中杜撰。而且极不严谨,刘协是汉景帝的十四世孙,刘备自称十八世孙。论辈分,刘备要喊刘协曾祖父,皇叔的称呼完全没有可能出现。

    随着二人交流,前方考子成绩亦陆续呈现,一百一十步而射,中靶者五人,但命中靶心者仅刘从钧一人,成绩立见分晓。

    步射结束,今日的武举便到此为止。

    。

 第一百七十九人骑射争冠武举精彩

    科考进行到第三日,进入最精彩的环节,骑射。

    在火枪完善之前,骑射在数千年中一直是军队战斗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利用战马的机动优势,骑射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对同一目标造成最高的杀伤效果。

    因此,优秀的骑兵将领,总能利用骑兵优势造成步兵阵型的混乱,打开一个缺口。

    尤其面对异族及乌合之众,骑射的精准程度,就直接决定了一支骑兵部队的战力高低。

    武举的战马由右将军府提供,时至今日,关西铁骑强悍无比的原因已不是秘密。

    高桥双蹬马鞍与马蹄铁的技术已经流传到了各方有心诸侯军中,就是胡虏异族亦不例外。

    文明具有扩散性,当一项先进文明诞生,其他民族都会纷纷偷师,从而缩小文明代差。

    张瑞在当初发明双蹬马鞍及马蹄铁的时候就已经料到了这种形势。

    汉末的背景,这种技术扩散,受益最大的并不是游牧民族,而是各地的诸侯。

    因为仅冶铁一项,就极大制约了游牧民族的文明进步。

    现如今最强盛的游牧民族是鲜卑,但张瑞老丈人蔡邕总结鲜卑为患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关防不严,精金良铁流往鲜卑。

    当今时代,无论汉室还是胡虏,冶铁能力都极为低下,大汉钢铁产量一年为五百万斤(两千五百吨),这产量还不足后世河北一个县的百分之一。整个河北产钢两亿五千万吨。两亿五千万吨比如今的两千五百吨,多出十万倍。

    但就这两千五百吨钢铁在这个时代已经碾压四海八荒,足够支撑诸夏军队装备铁甲、钢刀之余,为战马四蹄都装上马蹄铁。

    而一个胡虏部落,一年的钢铁产量可能也不足一万斤,不到五吨。

    五吨看起来很多,但后世一辆小型轿车,中空结构便高达一吨。

    纯钢铁实心结构,五吨钢铁还没有一辆轿车大小,用来打造铁甲一年产量才只能打造二百五十套。可是除了铁甲外,战刀、长槊、箭头等一切军国利器也都需要钢铁。

    南匈奴在西河战场已经用鲜血与牺牲向天下所有胡虏都证实过了,用骨质箭头对抗中原全副武装的铁甲,只能被中原大军所屠杀。

    钢铁如此捉襟见肘,胡虏怎么舍得将其制成马蹄铁,用来保护草原并不稀缺的战马。

    倒是中原诸侯,凭借先进的冶炼技术,极大的提高了麾下铁骑实力。

    尤其陶谦手下的上万铁骑,纵横徐州四方,无人能挡。以徐州刺史的身份,彻底掌控了整个徐州,徐州六位守相全部宾服,陶谦权威之盛宛如州牧。

    这种形势下,双蹬马鞍及马蹄铁在右将军府治下极为普遍,通过迎来送往,游侠们也已适应这种骑乘方式。

    能一路闯到殿试,场上的这些游侠,对骑射也算熟稔,三十步而射皆能中靶。

    至于命中靶心,这是强人所难,在战马上颠簸,弓箭精准度大幅降低,即便将门子弟也不敢保证必然命中靶心。

    这时候,将门子弟更多展示的还是各种射技,左右开弓,回身射,速射,连珠射一类。

    这其中左右开弓的难处最大,对人身体协调性要求最高,董卓就因为能左右开弓而留名史书。

    回身射则是最重要的战术动作,蒙古铁骑在多瑙河畔,就是用回身射的战术骚扰的欧洲重骑兵疲惫不堪,最终蒙古重骑兵一击决胜。

    场上数十名将门子弟跃马张弓,箭如流星,一次次引起校场上热浪般的欢呼。

    张瑞也看得目不暇接,赵云在一旁为张瑞介绍道:“适才以连珠箭,四箭皆命中靶心者,名郝萌,河内荡阴人。”

    “五十步而射中靶心者,名曹性,亦河内人。”

    “三箭齐发者,赵发,太原狼孟县人。”

    “赵发?”张瑞好奇,这个名字自己可从没听过。

    赵云答道:“赵发乃归化乌桓人,取汉名赵发,其人射术闻名于太原。”

    归化胡人,听到这里,张瑞便释然了。骑射是胡人自幼便精通的技能,很多人从小便骑羊射鼠,有惊艳表现也不足为奇。

    张瑞昨日关注的刘从钧,在骑射中亦有精彩表现,能左右开弓,三十步处连续五箭皆命中靶心,引起围观者热烈的欢呼,令一众游侠敬服不已。

    骑射以中靶多少为优劣,中靶心者得两分,五十步而中者亦得两分,中靶心得三分,每人十只箭,限时半刻钟射完。

    随着众考子一次次的策马奔腾,所有人分数都迅速攀升。

    归化胡人赵发十只箭还未用完便得到了十六分的惊艳成绩。

    武举随之紧张热烈起来,为了争夺榜首,各考子纷纷各施手段,力图增加自己的分数。

    每一箭都极为珍贵,将决定了榜首的归属。

    张瑞转向高顺问道:“将军以为骑射一项,谁将折桂?”

    高顺笑着回道:“应亦是刘从钧。”

    “哦?为何?”

    高顺答道:“相较于其他考子,刘从钧一直镇定自若,自始至终于三十步处射靶,以确保皆中靶心。如此便稳得二十箭。”

    “可其他考子于五十步而射,皆射中亦是二十分,一旦命中靶心,则成绩将超过其二十分。如此,岂不是败局已定?”

    “若步射的确如此。然五十步,目视已难辨清箭靶,即便步射亦需靠心射。骑射颠簸,又时间紧促,命中靶心可能微乎其微,脱靶可能性却极大。刘从钧所为,深谙兵法正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高顺解释完不久,赵云放下远望镜,说道:“刘从钧胜矣,适才风起,赵发脱靶一箭,即便后面命中靶心,分数亦不足以超过刘从钧。”

    张瑞兴致勃勃,问道:“若如此,今岁武举状元,岂非已归刘从钧所属?”

    毕竟典韦是一名游侠,后面的武举策论,考教兵法、军略,很难胜过专门研究带兵打仗的将门子弟。

    然而,张瑞的断言委实下的太早了。

    今岁的武举,实在是充满了各种变故。

    。

 第一百八十人徐庶出彩策问答题

    骑射之后的环节是舞刀与驰马奋矛。

    明朝武举考教考子刀枪剑戟及拳击、击刺,但张瑞所设科举没有那么复杂。

    只考教刀法一项,步战杀敌,远靠弓弩覆盖,近靠长矛列阵,只有贴身时才会考验到士卒的搏杀技艺,此时用到的只可能是刀法。

    所有考子都上台演练了一套搏杀刀法。

    看考子演练刀法,完全不同于看后世那种软绵绵、慢腾腾的表演。

    考子的刀法又快又狠,一招一式之间都有戾气俨然。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利刃霜飞之间,仿佛能见到,一位位肃杀奋勇的猛将,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刀光剑影,掀起一片片腥风血雨。

    典韦善双戟长刀,在舞刀这一项,典韦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即便围观的群众,看到典韦在校场中刀光凛冽,力猛而势重,亦感觉全身森寒。实在很难想象,究竟什么样的勇士,才能正面挡住持刀奋杀的典韦。

    一旦这位猛将身披重铠,头戴兜鍪,持刀展开冲击,必然所到之处尽节披靡,瘦弱士卒甚至会被其凶猛撞飞。

    究竟什么样的人,能挡住这种凶蛮勇士,武举随即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排列成林的精锐铁甲骑兵,哪怕蛮族悍勇,嗜血狂暴。中原铁骑亦将披覆铁甲,挺起矛阵,将一切血肉之躯,尽数碾为尘埃。

    这对应的正是武举中的驰马奋矛。

    为了显示尊荣,所有考子都被分配到一杆马槊。

    这种做工精良,耗资不菲的战争利器,能最大程度展现骑兵碾压一切的战力与气势。

    武举到这一刻,非但没有定下状元归属,反倒使竞争者又多了一人。

    典韦通过负重行军、举石、开硬弓及舞刀取得了四项榜首,

    而刘从钧则通过步射、骑射压倒性的优势扳回一城。

    谁也没想到此时会有人异军突起,在各项考核都表现平衡的情况下,一举拿下驰马奋矛一项的榜首,从而将成绩提升到了名列前茅。

    赵云为张瑞介绍道:“此项榜首者,名为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人,曾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因与文考探花石韬亲如兄弟,故其最终选择参与武考。”

    徐庶在魏国的官职为右中郎将,这位蜀汉鼎鼎有名的军师,更擅长的却是军略与兵法。

    张瑞也的确不曾听闻徐庶有什么治国理民的事迹,以徐庶善刀戟的情况而言,武举要远比文科更适合。

    赵云继续介绍道:“徐庶在此前六项中,虽皆非榜首,然成绩皆稳定名列前茅,直至驰马奋槊,技艺精湛,方异军突起,有问鼎之资。”

    驰马奋矛比拼的是枪法技艺,这一点恰好是游侠的长处。

    将门子弟们多数精力都放在了骑射与兵法上,需要主将亲自持矛冲锋陷阵的情况并不常见。

    而且军中及将门都不鼓励一位饱读兵书,深谙战阵,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将领,亲自冲到第一线先登陷阵。

    除非有张辽及赵云之勇,能辟易千军。否则即便徐晃、裴俭这种校尉,也是居中指挥居多。

    倒是游侠经常舞刀弄棒,在这方面占据了优势。而典韦则是吃了骑术不精的亏,马上厮杀非其所长,所以徐庶脱颖而出。

    徐庶的脱颖而出,令张瑞心中有所展望。

    历朝的武状元中,最着名的无疑是郭子仪。

    出身太原郭氏的郭子仪,以武举高第而入仕从军,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开始平定安史之乱,克复长安、洛阳两京,击败吐蕃,威震天下,成为诸夏千古传扬的名将。

    或许整个汉末都没有将领能到达郭子仪的高度,但武举的出现,无疑使发掘这种人才成为了可能。

    徐庶这种文韬武略的人才,正适合经过武举而被培养成为名将,从而诱使更多的豪杰投身武举,早晚有一日会发掘出一位类似郭子仪这种的不世出之名将。

    历经三天考核,武举的武艺测试结束,典韦暂时位列榜首,刘从钧紧随其后,第三名的徐庶反而最有希望折桂。

    因为随后考核的军谋是与武艺分数等同的大项,各占武举评测之半数。

    如负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