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一令典韦犹豫的是,右将军府势力昌盛,若就此离去,恐怕会错过一份建功立业的机会。

    典韦是个率直的豪侠,连识字都是为了武举而艰苦练习的。论政治眼光,远不如那些远见万里的文臣,看不清这乱世将如何发展,右将军府又是否有成龙之势。

    这也是为什么乱世中一些小势力里会有超级猛降,却罕见顶级谋士。

    猛将他看不清究竟哪个势力能够一统天下,只能去尝试哪个势力会重用自己。

    典韦当初来到河东,便是因为张瑞黑山军的名声远近皆知,招徕安顿了无数的黑山豪帅,游牧部落。这让典韦以为张瑞与汉室为敌,招收犯法猛士。

    如今舍不得离去,则是因为右将军府治下精兵无数,有上百精兵配合,典韦有信心面对上千敌军打出所向披靡的战绩。

    但通过会武宴,典韦已经看见了将门子弟们构筑的那一道看不见的隔阂。

    不是将门子弟,外来人很难融入其中。这种情况下,以屯长之职,奋命振勇,但真能得到升迁吗?

    走出府门,将门子弟们纷纷跨上骏马,意气风发的策马而去。

    作为将门新生代,彼辈有骄傲的资本,哪怕只暂居屯长之职,未来亦大有可期。作为嫡系,其一切军功都不会被忽视。

    受到冤屈,即便一名屯长亦可亲赴右将军府寻求主公亲自主持公道。这就像孩子收到了委屈,找父母哭诉是一样的情境。右将军绝不会坐视自己最亲近的嫡系遭受不白之冤。

    而在一旁的典韦则束手在夜风中,只能徒步返回。

    游侠的家资远远不能与一群将门子弟相提并论,匹马十万钱绝不是普通游侠能负担的。

    一同留下的还有徐庶,身为游侠的徐庶同样买不起骏马。注意到典韦宽阔的背影,徐庶心思微转。

    若是能将这位猛将拉入自己军中,以其悍勇配以自己之军略,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作为新科榜眼,向兵部申请调遣一位屯长军官,应该很难被拒绝。

    而且徐庶确定,状元刘从钧绝不会与自己争抢。出身将门的刘从钧,必然更倾向于重用将门子弟。通过任命十几名精熟文字,熟读兵法的将门军官,从而提升整支军队的战力。

    然而徐庶还未来得及上前,一名锦衣卫军官便走到典韦面前,说道:“典进士,君侯有请。”

    典韦诧异的打量了一下四周,无论策马远去的将门子弟,还是零零散散的游侠出身进士,都没有受到邀请。

    显然自己是独自受邀,于是典韦不动声色的跟在了锦衣卫军官身后,绕行到右将军府侧门进入府中。

    只有徐庶观察到了这一幕,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身离去,知道自己招揽典韦的打算落空了。显然典韦的勇武引起了孟侯注意,有单独任命。

    典韦进入府中时,张瑞已经在房内备好了清茶,笑着对典韦说道:“清茶有利于消食,会武宴以肉为主,难免油腻,喝杯清茶有利身体。”

    “谢君侯赐茶。”话毕典韦站着将清茶一饮而尽。

    张瑞望向典韦,魁梧的身躯壮如铁塔,仅在原地一战,屋内的光线便暗上三分,这身形完美阐释了猛将究竟因何而猛。

    张瑞开口,问道:“汝对武举如何看待?”

    。

 第一百八十三章宝甲赠豪杰

    以典韦的勇武,却无缘武举状元,甚至连二甲都未进入。

    若是心胸狭隘,恐怕会忍不住揣测其中存在舞弊,或者右将军府歧视游侠,偏向将门。

    所以张瑞有意听听典韦对此结果的看法。

    典韦十分直率,回答道:“虽是武举,但并不以武为主。”

    张瑞等了许久,也不见下文,才知道这典韦竟然是个寡言之人。

    貌似有大志气节的人都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其中典型便是刘备。

    张瑞只好继续问道:“不以武为主,汝以为游侠还会踊跃否?”

    典韦回道:“必然,哪怕名次最差只能担任屯长,亦享有免赋免税,富贵可期,远非无业游侠可比。”

    这大概是后世营长与小混混的区别。

    以府兵享有的特权而言,说是团长亦不为过。

    一名身家清白的少女,是嫁给一位军队校官,还是嫁给一名小混混,这一目了然。

    武举出身如此重要,所以考核中以军谋、兵法、射技为主。

    以典韦的出身、学识及能力而言,如今名次其实是完全贴切的。

    让他如同徐庶一般指挥千人,列阵有序,指挥有度,进退得当,以典韦才干显然也力有未逮。

    张瑞看中的是典韦在历史上的成长,从一名军士开始,在军中屡建功勋,最终率众击退吕布大军,以率众先登陷阵而闻名。完美演绎了,何谓猛将必发于行伍。

    他的这种可进步性也是张瑞单独予挽留的重要原因。

    若只是勇武,其实并不值得张瑞特别关注。在上万人的战场中,勇武能起到的作用着实有限。猛如孙坚,决死爆发,亦不过杀了十几名陷阵营士卒而已。强如吕布,在潼关前,有北军五校三百精锐铁甲配合,亦只是杀了几十名士兵。高顺率四千人列阵而战,吕布便毫无办法。典韦再勇猛,上千铁甲合围,亦难逃一死。

    张瑞真正在意的是张辽那种既有勇武,又有军略的猛将。可以带领八百人直冲十万大军,可以率铁骑阵斩敌军主将,俘虏二十余万。

    一步步从士卒升到都尉的典韦有这方面的潜质,于是张瑞说道:“今日会武宴,与孤麾下麾下英杰相处如何?可有商谈,欲往哪位校尉麾下效力?孤麾下校尉对武考进士们可是渴望非常,皆希望能多分配几人。”

    典韦不置可否,说道:“依某见,校尉们渴求的都是将门子弟。”

    张瑞很欣赏典韦这个直率的性子,已经很久没有人这么直接的跟自己说过话了。

    便回道:“将门子弟熟读兵法,深通大义,又世家世业,忠贞不渝。受军中将校欢迎,乃理所当然。”

    随后张瑞笑着问道:“不过,汝以为何为将门子弟?”

    这个问题让典韦愣了一下,思考片刻,回道:“世家世业,军中显贵。”

    张瑞莞尔,回道:“汝以为今科榜眼徐庶,今后子嗣算将门子弟否?”

    “必然。”典韦理所当然的回道。

    徐庶如今功成名就,只要在长安落户,分了田宅,那可不就是最典型的将门子弟?而且是其中佼佼者,升到中郎将后便能与赵云、张辽类似。

    张瑞喝了口清茶,问道:“那为何汝不能是将门?”

    “须知将门子弟,一向心胸豁达,从未排斥过兼容并蓄。许多将门便是由豪强派出家中嫡子从军效劳,从而转变成将门嫡系。”

    “汝若亦落了长安户籍,分配了田宅,又与其他将门子弟何异?难道还担忧孤军中会徇私舞弊,无视军功?”

    典韦立即拱手,说道:“某不敢。”

    不敢跟不曾,可不是同一个意思。

    张瑞便拿起桌案上两份任命文书,说道:“此处有两份任命。其一乃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征辟,以勇武而论,任命汝为锦衣卫军中军侯。以汝之悍勇,正适合亲军一职,战时护卫在孤身旁,以防敌军猛将突袭。平时带队缉拿要犯,当面短兵相接,制服穷凶恶极之徒。”

    “另一份乃是兵部任命,以将才而论,任命汝为军中屯长,随军征战沙场。”

    “汝可有抉择?”

    典韦毫不犹豫的回道:“某愿征战沙场,以军功发于行伍。”

    虽然论勇武自己能高居军侯,论将才自己只能位居屯长。但典韦依旧毫不犹豫。

    在科考中,典韦已经认清了自己在兵法、军略上的巨大差距,否则也不会与状元失之交臂。

    若依旧抱着勇武混日子,终生成就恐怕也就只是锦衣卫军侯或者锦衣卫校尉。

    典韦有大志气节,更倾向于在军中学习经验,观察那些校尉、中郎将如何管理士卒,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运筹帷幄。

    只要对统筹军队有所了解,配以自己之悍勇,很快便能以军功而迅速升迁。

    典韦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能够像其他校尉一样,如臂使指的调度一千精锐甲士。

    张瑞抚掌而起,说道:“典屯长雄心壮志,孤心嘉之。来人,取我甲来!”

    很快四名士卒便抬着一套玄黑色精良明光铠进入屋内,张瑞说道:“宝甲配豪杰,这套明光铠孤赠与汝。望汝能披此宝甲,为孤先登陷阵,无所不破。”

    玄黑色的明光铠挂在立架上仿佛一位威严的将军踞腿而坐,相比于典韦身上的褐色麻衣,这套明光铠显得精良而又沉重。

    当然这套明光铠的造价,也是普通平民一生也换不来的财富。

    典韦望着威严的铁甲,只要自己接受,从今往后便是将门一员。这个时代,皆讲信重义,一旦效忠,不到绝境不轻易叛变。吕布、司马懿的骂名,都是因为其轻易背主,才被天下人所鄙夷。

    片刻后,典韦重重抱拳,向张瑞单膝跪拜,说道:“韦愿为军侯尽忠效死。”

    最终典韦还是决定留下来从军入伍,毕竟孟侯已经亲自招抚。再去其他诸侯处,自己还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吗?或许连其他诸侯的面都见不到。

    张瑞扶起典韦,笑着说道:“那稍后,典军侯记得前往京兆尹登录户籍。”

    。

 第一百八十四章军纪严明只取青州特产

    右将军府最近几日算是与有大志气节的英雄撇不清关系了。

    长安城,张瑞刚安顿了一位豪杰俊迈的典韦,次日,远在上千里外的青州,高唐渡口,右将军府又欲按下另一位喜怒不形于色的英雄。

    时间已经是二月下旬,马上就将进入人间三月盛世颜。

    高唐渡口,几名放荡不羁的游侠靠在树荫下看向渡口方向。

    数百艘高大威严的巨船堂而皇之的占据了大河两岸的所有停泊位,密密麻麻的军人列队岸边,警戒四方。明晃晃的长刀及矛刃,禁止一切平民迎来过往。

    入眼的这一幕幕,都极大侵犯了游侠们的利益,很多游侠们就靠码头上那点渔业交易,收取些许微薄的例钱赖以为生。

    可是对方在此处一占就是十余日,火把昼夜不息,人群络绎不绝的往船上装运粮草。

    无数游侠羡慕的口水直流,这要是给自己一成,这辈子也衣食无忧了。

    利令智昏,就有人胆大包天的上前讨要好处,毕竟对方影响了自己的生意,给点补偿也合情合理。

    于是那个胆大包天的倒霉蛋就被吊在了船头,吹了三天三夜的冷风。

    这一幕,立即让所有游侠确认,对方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好对象。

    游侠们很从心的选择了面对现实,毕竟渔民们也没有下河打捞。

    没有渔获,就等于没有例钱。

    没有例钱就等于自己没有损失。

    至于为什么没有例钱。

    因为没有渔获!

    为什么没有渔获……

    靠着这种循环,游侠们成功说服了自己。

    面对强权,人们总是能很容易找到开脱的理由。不然怎么办?一群游侠冲过去杀光那密密麻麻的精锐铁甲?

    游侠头目王焘在心中默默劝导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