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兵打劫能扬长避短,避免本土作战组织力低下,发挥乌桓人的勇武,所以乌桓人对凉州的事情十分感兴趣。
对乌桓与羌人的战事,张瑞没什么想说的。两败俱伤才好,就算不能两败俱伤,至少也要加剧羌人的叛乱时间和规模。
倒是对朔方乌桓的安排,张瑞想跟鲁伦谈谈,便说道:“鲜卑将被联军五万铁骑所屠戮,塞外之地多有空余。汝可有意退出塞外?东起并州,西至西域,广阔万里之牧场,皆可分与乌桓。”
鲁伦却立即摇头,回道:“塞外苦寒。如今天气愈发寒冷,居于塞外,牧民们怕是难抗冬季严寒。”
张瑞不再多言,起身拍了拍苏则肩膀,率众离去。
苏则眉头紧蹙,无奈的叹了口气。
鲁伦不明所以,问道:“贤婿叹息为何?”
苏则虽然被抢了亲,但态度十分坚决,异族胡虏,只可能为妾,不可能为妻。
堂堂诸夏科考榜眼,取一名异族女子为妻,能被整个朝堂文武视为笑话。
所以要说苏则对乌桓部落有多大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那完全是无稽之言。毕竟与苏则有亲密关系的就那位娇蛮的侍妾,其他部落子民在何处,什么模样,苏则一概不知,从哪产生什么认同感?
对鲁伦,苏则不可能冒着仕途风限,透露任何军事机密。不可能告诉鲁伦,你现在安全是因为右将军府忙于整顿凉州事务,用不了多久就会调集大军踏平朔方。
思考了许久,苏则说道:“孟侯曾与某言,翌日某将会调往西域。汝固守在朔方,恐怕再难见女儿一面。塞外万里牧场,能养活之牧民远胜朔方一郡。虽然冬日严寒,但受罪者亦非汝堂堂乌桓大人。汝认真核算一番,设塞外能养牧民十万,每岁冻死两万人,存活之牧民亦为朔方之数倍。”
鲁伦不悦,说道:“每岁冻死两万子民,某如何安稳人心?凭何要冻死我族两万子民,而让汝等冠带之民安享太平?”
凭何?当然是凭诸夏年产五百万斤钢铁、数亿石粮食,可以轻松拉出一支五万人的钢铁雄师。所以自古以来内诸夏而外夷狄。
道理很简单,但苏则说道:“汝究竟是欲成为十万部落之主,还是在意两万子民死活,汝自行思量。某言尽于此,拜别。”
最后一句话,令鲁伦摸着下巴沉思许久。随着鲜卑部落败退,塞外大片牧场空余,苦是苦了点,但又冻不到自己。
但因此而崛起,引弦十万,什么温暖优渥的地方自己不能去抢?
只是右将军府真的会放任自己壮大?
右将军的牧民手段令所有引弓之民都不寒而栗。这就不是一位会放任引弓民族强盛的中原君主。
关于出塞鲁伦需要仔细想想,不能中了中原人的圈套。
。
第三章长安学宫薪火传承
北疆各方势力的阴谋诡谲,停留在了边境烟尘当中。
张瑞此时已将注意转移到了中夏繁华,历经长达一年的筹备,长安城又迎来了另一项喜讯。
长安城外的长安学宫终于建设完成。
长安学宫仿大学而建造,大学与太学,一点之差,但所设内容差距却极大。
太学以讲经释义为主,而大学则突出了一个大字,是一个综合性学院。包括了数算、律法、天文、地理、农学、医学、文学等各个方面。
长安学宫的建成,是张瑞在推行教育方面又一项重要尝试。要明显区分于颍川书院这种讲经释义的儒家学院,欲重现历史上稷下学宫曾经容纳了当时道、儒、法、名、兵、农、阴阳等诸子百家的辉煌。
张瑞意图通过长安学宫,逐渐打破独尊儒术的传统风俗,使数算、律法、农学等成为与儒学一样的显学。
为此,张瑞特意为长安学宫挑选了一位博学多识,兼知经史、奇门、兵法、阴阳的大祭酒,正是司马徽,司马德操。
祭酒是个官职,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这是个管教学的职务,除了大祭酒,张瑞还任命了一位监丞陈凡,管理学校的行政事务。
堂堂科考状元来管理长安学宫,足见张瑞对学宫之重视。
长安学宫挂匾仪式办的很是隆重,自内阁以下,六部中郎,众卿官员,科学院祭酒,提学官,京兆尹、长安令等人全部列席。
在数十名博士、教习,近千名学子,以及无数官员的围观下,张瑞郑重揭下牌匾上的丝绸,长安学宫正式落成,面向天下。
背对着牌匾,张瑞望向众人说道:“古有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今孤建长安学宫,望尔等饱学之士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在右将军府治下并不陌生,但当亲身参与其中,还是会给每个读书人带来难以抗拒的震撼感。
就是学宫中这些博士、学子,担负起了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
每个人身上,都背负了光荣而又沉重的使命感。
诸夏文明就将在这里而进一步弘扬与光大,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为诸夏文明的进步与辉煌增砖添瓦。
统合四方学说,一统经义正理,为天地立心立命,这种事情,是任何其他单独讲课传道的学者所不能比拟的。
因为即便郑玄这种文学泰斗,其所讲经学,亦只是一家之言,乃是私学。百姓信则信,不信,其亦没有任何办法。
但在长安学宫,有右将军府支持,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百姓接纳,所讲道义、传授之真理,将会彻底普及天下,传承千古。
士人们可以不慕官府,不图权贵,但着实抵抗不了这种文化传承方面的诱惑。
不可能存在一个学者,钻研各种高深学问,创造各种经义,只为自娱自乐,不让任何人知晓,随着自己一起下棺入土。
假使有这种人,在旁人看来,其也无益于文明进步,配不上称为学者,最多是个爱幻想的狂徒。
司马徽也是因此而接受了官府的邀请,出任长安学宫大祭酒,不参与任何官府管理,只负责推广教化,弘扬学术,规正德行,阐述大义,传承文明。
挂匾仪式后,张瑞在司马徽与陈凡的带领下参观崭新的长安学宫。
长安学宫就建在科学院西侧数里处,两处文化圣地相隔极近,风景也大体类似,都是山清水秀,滨临渭水。
为了保卫这两座文化圣地,张瑾特意从为数不多的长安守军中抽调了一千人,就扎营在两院中间的空地上。
看风景期间,司马徽向张瑞解释道:“长安学宫各学院设置还未完全,如今还只有数算学院、天文学院、地理学院、律法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兵学院、工程学院、墨公学院(墨家与公输家、格物)、文经学院、历史学院、纵横学院、艺术学院、还有教习学院,共十四个学院,四十三位博士。”
这个学院设置还是蛮出乎张瑞意料的,仅文经、历史两院就令张瑞大感意外,自古经史不分家,是古代读书人必须通读的书籍。诸如有名的五经博士,春秋博士,诗经博士,都是归于经史一类。
但将这么多系别,这么多博士,统合成两个学院,可见司马徽的确有魄力,彻底贯彻打破独尊儒术的决议。
此前张瑞一直以为长安学宫中会设置四书学院,五经学院,诗经学院一类儒学特色产物。
随后张瑞问道:“这个兵学院是作甚?难不成,还培训军队将官?”
司马徽笑着解释道:“这倒并非如此。兵学院乃是兵家博士所创之学院。某以为,行军打仗,并非粗莽之事,而深有学问。需兵家博士及学子,研究战争规律,总结军事理论,提升军事水平,从而使诸夏更精熟于战争,常胜不败。”
“此外,亦传承军事文明,可使后世子孙有文明为鉴,不辜负前人鲜血与牺牲,薪火传承,精益求精,文明更加辉煌昌盛。”
“仅司马祭酒此寥寥数言,孤便确信,由君坐镇长安学宫必将不负孤之殷望,使我诸夏文明薪火传承,辉煌昌盛!”张瑞感慨道:“若能如此,孤此生无憾矣。”
司马徽拱手,说道:“君侯谬赞,唯愿能助力君侯,一同开万世之太平。”
张瑞颔首,转而问道:“长安学宫可建有藏书阁?洛阳有兰台藏书上百万卷,孤早晚将取之尽存于长安,以供天下学者观览。”
当然了,如何认定天下学者这方面,就要看张瑞怎么解释了。
什么?你说你博览群书,学富五车,通晓古今?不好意思,在藏书阁书吏看来你就只是一个野人。连户籍都没有,你还好意思说自己学究天人?万一这么珍贵的学简给了你,你转头就回山洞里生火了,那可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损失。
此时一旁的民部官吏就会贴心的上前提供一份纸笔。来签了这份户籍,上面写着你是天下有名的大学者。这样,你拿着户籍再向右跨出一步,走到书吏那里,书吏不就知道你是学者了?
放心,长安百万藏书,绝对向“天下学者”敞开展示!
科学没有国界,但学者他有呀!
。
第四章张瑞的文明培育与发展
在两汉还没有张瑞所谈及的国家图书馆一类设施。
这个时代虽然朝廷有发达的藏书机构,但东观、兰台、石室、仁寿阁、宣明殿等,都处于皇宫之内,属于皇家藏书,大臣非经特许,无缘接触这些图书。
只有少数学者可以参与整理、校订,比如蔡邕、伏无忌与议郎黄景都曾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总体而言,朝廷对藏书持封闭保守状态,皇室子弟可以阅读,官员、百姓却无缘接触。
这方面,张瑞无疑比刘氏开放许多,知识就是用来传播的。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是对整个文明的发展的阻碍。
对长安学宫的藏书机构,司马徽介绍道:“某仿太学,亦设有雍台阁,藏图书三万余卷。”
“如此之少?”张瑞问道。
雍台阁与兰台等藏书机构不同,是对学宫内博士、学子开放的,所以其中每本书都至少有三卷,三万卷,代表长安学宫的藏书不会超过万册。
司马徽解释道:“抄书较慢,雍台阁如今有文吏三百人,每日仅能抄书百余册。欲藏书百万,至少需要三十年。”
抄书三十年啊。
张瑞皱眉,小农经济时代,真的是一切工作都要靠手工来完成。
“孤为雍台阁再增添七百文吏,此工作简单细致,无需强求男子从事,可招募女子心细而严谨者。”
以人为本的好处终于有所体现,想要有所发展,必须要有充沛的人力资源。
就曹操那种到处屠城的做法,中原十不余一,连打仗都兵源不足,又哪有余力来进行文明建设?
司马徽拱手,说道:“某谨为天下人谢君侯慷慨。若雍台阁有文吏千人,某冒昧仍有一请。”
“哦?但言无妨,事关藏书之事,孤无所不允。”
司马徽立即答道:“河间献王刘德曾向民间高价征书,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即请人精抄一份,将正本留藏,抄本归还原主,于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