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有些慢。每天只能给三千石。

    汉军一名士卒一月耗粮一石八斗,战马消耗的粮食与干草重量通常为士卒的三到五倍,之所以会有这么大浮动,是因为战马除吃干草外还会配以谷物。

    谷物吃得多,消耗干草就少,谷物吃得少,消耗干草就多。

    粮草这两个字,分粮与草。往前线输送的物资中是包含干草束的。只有紧急情况下,才会以全谷物喂养战马。若平时一直用谷物喂养,战马能吃的任何势力破产。

    宋朝二十一万匹战马,一年光消耗的粮食就有就五百三十四万两千石,此外还包括了干草五千万束,重约一千万石左右。

    沮授部下三千铁骑,人吃马嚼,半个月至少要粮草一万零八百石。

    仅是发放一万石粮草就要耗时三天。

    至此,沮授哪还看不出来右将军府就是在故意拖延。

    只是沮授想不清楚,右将军府这么拖延是为了什么?往后拖延三天,冀州还能在三天内覆灭不成?

    冀州的局势如今看起来依旧安稳,虽有麹义之乱,但只是彙曛玻炯街葜皇幢懵杂行〈辏漳芙涓裁稹

    这一点,沮授不信右将军府文武看不清形势。麹义可以屡战屡胜,只要一次失败,便会缺兵少粮,陷于被动。

    其以臣背主,掀起叛乱,不可能得到任何贤良之士效忠。

    常人实在是很难想象韩馥坐拥冀州,谷支十年,带甲百万,竟然会拱手让与他人。

    于是沮授选择再等待三天,已经等四天了,不差多等三天。

    可正因为这个决定,沮授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无耻。

    为了申领粮草,沮授不得不走访一个又一个曹司。流程繁琐而反复,仅度支司沮授来回去了四次。明明可以一次盖章完成,但官员们偏偏不提醒沮授,直到流程需要,才令沮授折返,继续盖章。

    这来回折腾了两天,沮授才精疲力尽的将流程走完。

    等申领粮曹时,却被告知,他领的只是粮食许可,要申领干草,这些流程还要再走一遍。

    沮授当场大发雷霆,几乎拔剑斩杀当面官员。

    但偏偏官员们笑脸相迎,态度、服务都热情无比,甚至为了让沮授消气,拿出了珍藏的茶叶,亲自为沮授泡茶,为其消气。

    这种情况下,沮授握剑颤抖了许久,还是没有斩杀官员。

    而是气冲冲的找到了潼关守将韩浩,要求韩浩予以解决。

    韩浩听闻沮授近日境遇,勃然大怒,将所有官员都喊到屋内,当着沮授的面,狠狠训斥了一番。

    骂的彼辈猪狗不如,上愧对君侯重托,下愧对黎民百姓。直言,自己要是他们,就立即自杀,以谢天下。

    官员们却异口同声,千错万错都是监察御史的错,没有他们来纠察,怎么会有这么麻烦?若是平时,半个时辰就能走完所有流程。

    提到监察御史,韩浩也没有了办法,只能向沮授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不您还是继续回去走流程?

    沮授再好的修养,也控制不住情绪形,露出杀人的眼神。

    韩浩不得不有所妥协,怕将这位骑都尉逼急了,干出什么冲动的事情。

    亲自陪同沮授去走所有流程,要求所有曹司能在一处解决的问题,不得故意拖延。

    但即便如此,走完各曹司,也已经过去大半日。

    等沮授取得了所有粮草全军开拔,距离韩馥令其返还已过去整整十日。

    沮授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在潼关整整逗留了十日才开拔出动。若当初一切顺利,今日自己都已经进入冀州境内。

    可是大军刚开拔至风陵渡,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风陵渡守军未得到长安军令,不肯放冀州军通行。怕沮授强行通过,风陵渡守军将船只全停泊到了大河北岸。冀州军想过河,除非划舢板。

    可惜《西游记》还未问世,不然沮授能感受一回取经路上的困难重重。

    无奈,沮授只得令大军驻扎在风陵渡,自己孤身前往长安,请求张瑞应允己等离去,不然过了风陵渡,还不知道要遇到怎样的刁难。

    可惜沮授刚到长安,便赶上了张瑞的大婚典礼。

    整个长安都张灯结彩,右将军府上下都忙于婚礼仪式,哪有人有闲暇处理沮授的政务?

    。

 第十二章亲迎新娘

    三书六礼走到三月下旬今日,时间已经过去半年。

    这个安排已经很紧凑,即便后世结婚,从双方父母见面定亲,到确定日期,到迎亲,正常流程走一遍也要半年左右时间。那种领个结婚证就闪婚的不算。

    三书六礼中,三书指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就是订亲之书,礼书就是彩礼数量及明细。

    严格算起来,从下聘书那一刻,婚礼流程就已经隆重开始

    而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彩、闻名、纳吉分别是询问对方是否有意,询问对方闺名,以及生辰八字。

    确定双方合适后,纳征送上聘书、礼书,与大量的聘礼,正式确定双方婚姻关系。

    对女方而言,这一步反倒是婚礼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次。

    右将军府张灯结彩,只是因为最后一礼,亲迎对男方十分隆重。

    结彩就是挂上各种喜庆的丝带,与后世有所区别的是,这个时代新郎家必定会以青布幔搭成青庐,用以举行交拜之礼。新郎从此处出发,迎亲返回后也在这里举行仪式。

    “魏武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

    书中记载的曹操与袁绍抢人新娘,就是在这个地方抢人。

    张瑞站在青庐中,不禁想笑,自己结婚,应该没人来抢新娘吧?

    也不知道有没有暗慕赵虞的青春热血小伙,与好友一起,奋不顾身跳出来把新娘婚车的车轴打断,强行抢亲。

    想着,张瑞终于忍不住笑出声,自己这是被某部小说,给洗脑了啊。

    在一旁撒桂枣的侍女们,都不禁偷笑,君侯今日新婚,当真是开心无比,笑容都抑制不住了。

    见侍女们笑容洋溢,张瑞也没有多说,结婚本就是个喜庆的日子。随后张开双臂,展开衣袖,让侍女们扔的桂圆、莲子、荔枝、枣子、五谷等东西洒遍全身。

    这便是迎亲的首个仪式,撒帐礼。除了祝福之外,也有避邪除煞的寓意。

    撒帐礼之后,便是醮子礼,父母正襟危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然后父亲赐酒祝福。

    但是张瑞父母皆已故去,这一步就变成了张瑞向父母灵前祭拜。

    天色已近黄昏,在拜祭过父母过后,迎亲队伍正式出发。

    婚礼以黄昏为期,是因为黄昏是“阳往而阴来”,婚礼的一切都合着迎阴气入家,调和阴阳的含义。

    包括张瑞穿的衣服都是玄黑色,但为了表现喜庆,玄黑色的长袍以鲜红色为缘。这种服饰成为张瑞见过的最熟悉的一种衣袍,后世的汉式婚礼,新郎穿的都是这种服饰。

    新郎迎亲,并不骑马,也不用八抬大轿,而是用的婚车。路人都可以看到新郎自己一人坐在婚车右方,怀抱铜雁。这样,旁人便知晓这是去迎亲的路上。坐在密闭的轿子里,路人哪知晓这是迎亲还是返回?

    铜雁是送给新娘父母的,赵虞也没有父母,所以这个铜雁便只能送给赵虞的长兄、长嫂。这是送贽礼,表示今后对新娘诚信和尊重。

    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停在了赵府门前,周围无数孩童绕着迎亲队伍奔跑,笑语欢声将迎亲的氛围显得更加喜乐欢庆。

    至于叫门一类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双方三书六礼,丝毫未差,是明媒正娶,堂皇正式,没有一丝苟且。

    这套流程走完,新娘家人会以此婚姻为荣,乐于向周围邻里展示,不可能有任何刁难,否则不是显得这桩婚姻不美满幸福?

    因而赵云已经早早立在了府门前,很隆重的迎接张瑞进门。

    张瑞进入前堂,赵丰及赵氏已经端坐在了案席后方,等候张瑞送上贽礼。

    铜雁送上,两人皆露出喜庆的笑容。

    然后一对女郎提着红灯先一步从后庭进入堂内,在侍女后方,一身华服的新娘赵虞款款走到等候在前堂的张瑞身旁。

    当下婚礼都只有红黑两色。红男绿女,身穿翠绿新娘服饰的风俗要等到唐朝才形成。赵虞是新娘,但服饰依旧以玄黑色为主,只是华服边缘上绛红色的区域要比新郎多上一些。

    可惜赵虞手持黑色羽扇遮住了俏脸,只露出了一双美眸,徜徉着一泓秋水。

    张瑞安慰自己,这却扇礼至少比红盖头要强,还能见到新娘的眉眼。后世红盖头一遮,不到洞房之时,完全不知道新娘究竟什么模样。

    至少现在双方还能眼神交流。

    比如张瑞眉头一抬,双眼睁大,很清晰的向赵虞表达了,“接下来做什么?”

    赵虞则回:“你在干嘛?”

    很显然,眼神交流失败!

    接下来其实是拜新娘家宗庙,在赵云的引领下,新婿张瑞给赵氏列祖列宗上香祭酒。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这也是女子少数可以进宗庙的时间。

    婚姻大事,从来不是男女简单的情爱之谊,更是两个家族的交好与结合。必然需要得到列祖列宗的祝福与认可。得不到宗族先人祝福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

    然后赵丰趁势又说了一些吉利的话语,列祖列宗们没有反对,这亲迎便算成功了。

    张瑞一个后世人,觉得这种流程可真是糊弄鬼。列祖列宗能怎么反对?总不能灵牌倒塌,香炉裂开吧?那新郎,得做多少孽事?董卓那种恶贯满盈之辈,也不至于遇到这种事吧。

    但在时下,人们讲究事死如师生,这道流程无论如何都不能省去,新婿迎亲,还是需要让列祖列宗见一见。

    在赵府得流程也就到此为止,张瑞终于迎到了新娘,开始返程。

    张瑞老丈人蔡邕曾经在婚礼上开心的写下了《协和婚赋》“嘉宾僚党,祁祁云聚,车服照路,骖马非如舞,既臻门屏,结轨下车,阿傅御竖,燕行蹉跎”。

    这是迎亲归来时的喜庆场面,新郎新娘结轨下车。

    所谓的结轨,是一根红绸,右边牵着张瑞,左边牵着赵虞。

    。

 第十三章解缨结发

    新郎新娘进入右将军府大门,便开始沃盥之礼,此时赵虞的却扇礼终于可以结束。

    因为从进门那一刻起,赵虞就生是张府之人,死是张府之鬼了。百年之后,碑铭、牌位亦不再有赵虞之名,而改称张赵氏。

    诸夏礼仪自古注重盥洗清洁,在任何正式的礼仪中,盥洗都十分隆重。

    但沃盥之礼有点冲突张瑞一贯的思维,并不是女子服侍男子,而是新郎为新娘服务,或许这是表达了新郎对正妻的尊重与疼爱。

    侍女端着的是瓷质盥盆,这质地也着实隆重。因为是瓷质的,所以盥盆不大,仅能放进双手。

    张瑞要先为自己洗净手脸,擦干之后。再为赵虞浸湿布斤,然后拿着浸湿的布斤走到赵虞面前,握住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