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侍女端着的是瓷质盥盆,这质地也着实隆重。因为是瓷质的,所以盥盆不大,仅能放进双手。

    张瑞要先为自己洗净手脸,擦干之后。再为赵虞浸湿布斤,然后拿着浸湿的布斤走到赵虞面前,握住赵虞的纤纤玉手,为其擦手、净面。

    微凉的玉手在握,张瑞认真的为赵虞擦拭着面庞。

    赵虞微微侧头,躲避开宾客,轻声说道:“夫君,可以了。再擦脸上予脂粉便没了。”

    张瑞笑着回道:“夫人天生丽质,哪需脂粉装饰?”

    如今大婚,赵虞不能一直避着宾客,只好轻咬樱唇,任由张瑞摆布。

    不过也没多久,张瑞便为赵虞擦去了脸上的大多数脂粉。

    张瑞本意是想还原赵虞清秀丽质模样,却不想阴差阳错将浓妆脂粉变成了淡妆。

    原本厚厚一层的脂粉被抹去,只剩淡淡一层留在了赵虞脸上,既看不出脂粉的痕迹,又使赵虞变得更加白皙。

    当赵虞面向众人时,所有宾客都被新娘绝美容颜所惊艳。此时此刻赵虞白皙的俏脸上,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今日聚集于右将军府的整个长安城勋贵男女皆为其倾倒,倾国倾城,绝不虚言。

    擦手净面之后,张瑞牵着赵虞进入殿堂,行礼对坐。

    在坐席中间的桌案上已经摆好了茶与肉。

    “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按习俗共牢合卺礼仪中,双方会通吃同一种肉,合饮同一种酒。

    但右将军府治下禁酒,律法森严,绝不有任何含糊。所以无论平民百姓,还是高官显贵,在需要用酒的地方,都是以茶带酒,包括祭祖也是一样。

    张瑞更不会凭特权而有所践踏律法,反而以身作则,维护律法尊严。

    喝完茶,张瑞便将手伸向了赵虞臻首之旁。

    喝茶不会让人酒后乱性,张瑞也没有那么迫不及待,只是亲手摘下了赵虞发髻上插的许婚之缨,使赵虞柔顺的青丝如瀑布般散开。

    然后手持红剪站在了赵虞身后,手握一缕青丝,剪下一段。

    青丝滑落在手,张瑞的心跳骤然加速。

    忽然明白为何自古解缨结发,都是爱情与婚姻美好的象征。

    这天下有几名女子,会安安静静的跪坐在你身前,让你可以自由剪断其发丝。

    尤其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是至爱之人,怎会允许其手持剪刀站在自己身后对自己珍爱的发丝为所欲为。

    剪完赵虞发丝,张瑞又剪下一段自己的发丝,交到了赵虞手中。

    赵虞慧指兰心,很顺利的将发丝结到了一起。又打开锦囊,将发丝放入锦囊,与张瑞一同系紧锦囊的线绳。

    这个锦囊会一直保存在赵虞的妆奁当中,汉末魏晋男女都爱涂粉,傅粉何郎也就是在这个时代成为典故。

    今后赵虞对镜涂粉时,便能见到这份锦囊,见证结发夫妻的感情。直到某一天,双方感情破裂,才会打开锦囊,将发丝剪断,示以恩断义绝。当然这一点,张瑞估计赵虞应该是用不到了。

    张瑞虽然品行算不上高洁,但确实能算当今时代的好丈夫,不抽烟(五石散),不喝酒,不嫖(和谐)娼,不赌博,更不打女人。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唯一的乐趣就是爱好女色,有三名侍妾。

    但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当下本来就是风俗典制。以张瑞身份,就算张瑞钟情,部下们也会逼着张瑞多娶妾,多出后代。

    当下幼子的夭折率高的吓人,在少帝刘辩出生之前,灵帝的皇子们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辩出生后没有养在皇宫中,而养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不敢叫他的刘辩本名,称他为“史侯”。刘辨因此才没有早夭。

    皇帝尚且如此,其他家族子嗣的夭折率便可想而知。就算赵虞一年生一个,传承也有风险。

    所以纳妾,并不失德。

    结发夫妻,到这一步便已经结成。

    自此,张瑞与赵虞便算是得到父母宗族认可,所有宾客祝福,以及约定俗成的正式婚姻夫妻。

    只不过,婚姻除了必要的流程,还有许多蕴含着美好希望的仪式。

    便比如接下来的执手礼与交换信物,不属于婚姻的必备流程,但却是任何新婚男女都不愿落下的仪式。

    在赵虞收好锦囊后,张瑞便伸出右手,拉着赵虞的左手,将其扶起。

    然后执手与其对视,说出了那句自问世便在诸夏男女中流传数千年的唯美诗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后,张瑞从袖中取出了玉镯,戴在了赵虞干净白皙的皓腕上。

    赵虞则取出了一块温润洁白的玉佩,帮张瑞挂在了腰间。

    当婚礼进行到这一刻,天色已暗,新娘被送入了洞房。

    亲身经历了一次汉式婚姻,张瑞只感觉增加了许多见闻。

    至少有一点,为张瑞解答了二十多年的疑惑。

    那就是为什么小时候看古装电视剧,白天迎亲,拜个堂的时间,喝几杯酒,天就黑了。

    曾经,张瑞百思不得其解,这新郎从中午喝到深夜,不得喝死了?

    现在才知道,那些狗屁编剧根本不考究历史,哪来的大白天新郎去迎亲?

    若是黄昏去迎亲,拜堂结束,入洞房的时间在夜里就合情合理了。

    翌日,赵虞早早的就梳洗打扮好,等待府中所有人来拜见。

    本来今日,应该赵虞去拜见姑嫂叔伯的,这一步在时下极为看重。

    但张瑞孤身一人,没有这么多亲戚,赵虞便省了一道流程。

    只要等待府中众人来拜见正妻即可,从今往后,右将军府诸内事便皆有赵虞作主。

    。

 第十五章太华山下人间胜景

    郭安不知道张瑞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将其撸掉,继续平静的为张瑞解释道:“这一百万三十万石粮食中,一百零七万石乃是孟县两万余户百姓缴税所得。”

    孟县是张瑞起兵之处,当初因为开仓放粮而招徕了无数百姓,被安置之后使孟县成为人口有数的大县。

    按一夫携五口而治田百亩算,两万户人家有两百万亩良田,换种冬麦之后亩收三石以上,税收至少一百零五万石。

    孟县水利发达,亩产绝对超过了三石。所以这份赋税对百姓而言,算不上多。

    此外地里一般都有桑葚、圆枣、大豆、瓜果一类东西,百姓只要勤劳,想发家致富或许不太可能,但仓廪殷实绝对不成问题。

    杜甫诗中“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述的封建社会富庶景象,在孟县历经张瑞四年治理后是可以实现的。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丰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产生刘从钧这种文韬武略的将门子弟。

    想实现这种盛世景象不难,只要官员不贪,轻薄赋税,百姓田里产出的粮食很快就能堆积满粮仓。

    但难的是如何能使官员不贪,使君主不横征暴敛。

    为了使官员不贪,张瑞不仅采取了高薪养廉政策,还提倡简朴务实之风,更进一步设立了监察御史与锦衣卫。这一项又一项的措施,不敢说治下官员个个廉洁,但整体廉洁程度必然超过大部分朝代。

    这才能有孟县上百万的税赋。

    不过一百零七万与一百三十万之间还有不少差距,张瑞问道:“余下二十余万石粮食,是从何而来?”

    郭安解释道:“乃是籍没所得。仅长安之乱期间,便有上百名豪强因引发叛乱被诛杀。按制,籍没所得归君侯私库,不归官府公仓。”

    籍没即后世人印象中的抄家,意思是把罪人的家产充公,是一种附属的经济性刑罚,一般都伴随在主刑之后。

    不存在单独的抄家这项刑法。任何朝代,抄家所得都是归君主处置。通常会直接送进君主内帑私库,但若君主大方,也会分一部分给户部,推进一下基础建设,兴修水利、修建驰道等。

    解释清楚了府库,郭安继续介绍其他财产,说道:“君侯治下还有作坊三百余间,隶臣妾两万余人。在科学院指导下,大规模从事纺织业与制瓷业。隶臣妾多出自异族俘虏、囚犯以及因连坐而充任官婢者。”

    “此外长安城中君侯有地契两千余处,合计三万余亩。宅邸上千处,房屋数万舍。”

    “良田情况如何?”张瑞关切的问道。

    郭安沉默了片刻,望着张瑞认真的回道:“兼并良田,乃与民争利。故某自作主张,未曾为君侯收购任何良田。右将军府治下良田仅君侯名下二十亩露田。”

    张瑞舒了口气,这郭安总算是干了一件正确的事情,没有带头进行土地兼并。

    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是汉室以来最普遍的理财方式,也正是这种守富方式,导致剧烈的土地兼并。

    在张瑞的努力推动下,税法改为以地亩多少为征收对象,严格针对掌控大量土地的豪强。这种土地兼并风气才有所改变。

    不敢想象,若右将军府带头进行收购土地,这刚刚有所衰退的土地兼并之风会恶劣到何等程度。

    除了这些常见的东西,郭安又列举了无数其他财富,张瑞有清晰印象的是。

    府中有骏马六百余匹,各式车架四辆,玉器、瓷器、铜鼎等合计数千套。

    郭安介绍完,张瑞望向正妻赵虞,希望赵虞能给出一份合理的支配方案。

    赵虞思考了片刻,对张瑞说道:“夫君,今世乱而多宝物,义难立世。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百姓邻里,广为恩惠也。”

    这份观点,张瑞十分认同。四海穷困,天禄永终。整个天下百姓都在饥馑穷困,却唯独君主富庶奢华,这份富庶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断然难以持久,结局将会与晋朝王室一样被百姓所遗弃,困死在皇宫中。

    不过说四海穷困有些夸张,整个右将军府治下都在恢复生产、欣欣向荣,百姓、豪族、官员财富都在增加,张瑞作为君主,府中财富增加也是理所应当。

    若张瑞的财富一直在减少,那只能说明自己所听到的民间富庶情况存在弄虚作假。

    这么多的财富,以前张瑞不清楚也就罢了。

    如今了然清楚,张瑞绝不允许这么多财富堆积在府库中发霉。

    天下还有许多难民在涌向右将军府治下,连长安城中的普通豪族都在积极招徕难民,发展生产。

    张瑞希望自己手中的财富也能借此再次返回民间,使这个社会的财富更加平均,社会更加公平。

    只是赵虞说的广振百姓,张瑞不太认可。任何情况下,张瑞都不主张直接向民间发钱,那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只会造成物价上涨。

    于是张瑞说道:“广为恩惠并无过错。然不能直接赈济,孤以为还是需要使百姓自食其力,不能养成好逸恶劳,坐享其成之风。”

    赵虞思考了片刻,说道:“予有一念,望夫君予以斧正。”

    “哦?说来吾等一起商议一番。”

    赵虞回道:“天下饥乏,所缺者有三,其一缺食,其二缺衣,其三缺住。”

    张瑞点头,一个社会的财富无非也就这些。即便后世再发达,购房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