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守住自己的地盘与财富,麹义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率领五千余人死守郡治南皮城,公孙瓒派遣大军日夜猛攻,死伤无数也拿不下城池。

    南皮城的血战,为袁绍争取了太多时间。

    趁这段时间,袁绍派遣部将曹操、崔巨业、颜良、文丑、淳于琼等人在巨鹿成功整编了韩馥麾下冀州大军。

    然后令崔巨业,曹操、淳于琼三将各自率领五千人的偏师分路进军,收复公孙瓒占据的常山、中山、河间三郡郡。

    袁绍本人则亲率四万余大军,以颜良、文丑为先锋,驰援渤海郡。趁公孙瓒大军在南皮城下死伤惨重、士卒疲敝之际,发起进攻,一战斩首四千余级。

    公孙瓒一战败绩,向北连撤数十里,驻扎于章武重整旗鼓。

    在袁绍与公孙瓒进行举世瞩目的激烈大战时,张瑞则十分低调平淡的收获了一大波财富。

    最直接,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收获是,骑都尉沮授率三千铁骑投效到了右将军府治下。

    张瑞直接任命其为魏郡太守,让其重整魏郡政务,安稳官员百姓之心。

    骑都尉秩比二千石,比郡守稍低一级。但沮授率领三千铁骑投效,官升一级也合情合理。

    由沮授担任魏郡太守,极大的稳定了官员之心。

    因为沮授本就是邺城的官员,与魏郡内许多官员皆是同僚,有多年情谊。

    所以听说沮授担任太守,魏郡几乎没有官员逃亡。

    而且大量韩馥的故吏不愿投靠袁绍,纷纷逃亡到魏郡,帮助沮授治理郡县。

    其中仅韩馥任命的从事便有刘子惠、李历、赵浮、程涣等人,除了这些韩馥的府吏,还有大量的冀州官员也因为局势动荡而逃到了魏郡。其中张瑞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名臣就有崔林、崔琰、高览、朱灵、韩莒子、吕威璜等人。

    外郡人士都已经逃亡魏郡效力。魏郡本地的豪强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邺城豪族辛氏,辛评、辛毗都出仕于魏郡。

    当前形势,右将军府统治魏郡的大势已经无法阻挡。魏郡的豪族必须要及时为自己寻找出路,要么适应右将军府的税制、法度,改按人头收税为按地亩多少收税。

    要么就举兵对抗,战场上见分晓。关于这一点,豪族们对结局无比清楚。能担任豪族族长的人远比平常人更有自知之明。

    一个普通宗族算上所有族人、部曲也就区区千余人,就算全族皆反,区区千余乌合之众,在右将军府平叛的上万精锐大军面前也连朵浪花都激不起来。

    至于扶持其他势力与右将军府对抗……

    要扶持谁?袁绍自身难保,公孙瓒残暴劫掠还不如右将军。总不能去扶持黑山军与黄巾军吧?

    。

 第二十九章荀彧抵达

    袁绍卑辞厚礼登门,请得田丰出山辅佐,君臣美名盛传一时之际,张瑞也厚礼聘来了自己最顶级的谋士。

    因为西凉战事的缘故,张瑞离不开长安,但还是亲自率军出城十数里相迎。

    渭水渡口处,无数甲士肃立两岸,旌旗招展如云。

    随着渭水中挂着旌旗的船只缓缓靠岸,一声悠远的钟声响起。

    数千甲士瞬间双脚并拢,身躯肃立。

    钟声、鼓声交响,雄浑壮阔的横吹依次开始演奏,拍板、笛、箫、琵琶、箜篌、笙、腰鼓同时交响出一曲盛大恢弘的礼乐。

    走下船头的青年身材修长,玉树临风,白皙的面庞上胡髯飘飘,俊朗如画。

    见到这盛大的仪式,青年不禁心生澎湃,此诚可谓国士之礼遇也。在这里,自己必将受到极致重用,将能够尽展心中抱负,施行自己的治国理念。

    旌旗下,张瑞也在打量着走下船头的青年。这就是汉末最顶级的谋士之一荀彧,荀文若。

    作为顶级谋臣,荀彧可以说是各项能力都达到了极致。其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建功累绩,用披浮云,显光日月。

    战略上,为曹操制定了完整的统一战略与军事路线,无论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还是“迎奉天子”,都使曹操成功的区别于其他草莽诸侯,成为天下英雄,有望统一天下,引得无数豪杰主动归附。

    战术上,面对吕布、张邈之乱而保全兖州三城,护住了曹军文武的家眷,避免了曹操全军崩溃,成为丧家之犬。决胜中原时又出奇谋扼袁绍于官渡,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平定南方时,又规划了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铁骑遵其规划,一日三百里,打的刘备仅与诸葛亮、赵云等十余骑出逃。

    在政治上,更居中持重长达十数年,处理一切军国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内政主官。

    此外,还向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顶级人才。

    可以说,荀彧与诸葛亮相比,唯一的缺憾就是一生不曾带领过一兵一卒。这是荀彧与曹操的分工所导致的,曹操管军队、武将,荀彧管文臣、内政。

    但这个缺憾,恰恰是张瑞所欣赏的。右将军府治下文武分离,军队由专业的将领负责统率。文臣绝不能干预武事,以文治武的情况绝不允许发生。

    就算诸葛亮投效了右将军府,也不能一边管政,一边带兵。要么像荀彧一样,总督各种政务。要么就进入军队,发挥武庙十哲的能力,当一名专业统兵的将领。

    这种情况下,荀彧无疑是最适合右将军府的文臣。

    与袁绍厚礼聘请田丰出仕的情况相同,早在一年前张瑞便对荀彧以厚礼相聘。中途更是两次与荀谌提及。直到今年,荀彧刚带领家人抵达邺城,韩馥便将冀州让给了袁绍。紧接着袁绍又按约定,将魏郡让给了张瑞。

    最终,荀彧及父母妻女全落入了张瑞手中。

    无论是出于张瑞的礼聘、荀氏押注的安排,还是现实的形势考虑,荀彧都注定了要来长安一趟。

    在新任从事中郎羊秘的亲自引领下,荀彧走过甲士列队的甬道,走至张瑞面前。很谦恭的拱手行礼,说道:“荀彧拜见君侯,恭问君侯金安。”

    淡淡的熏香在空气中萦绕,让人心旷神怡。张瑞面带微笑,望着眼前须髯飘飘的俊朗文士。

    荀彧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在这个人均寿命只有二十二岁,三十岁就可以自称老夫的年代,荀彧可谓既有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也有中年人的从容稳重,正是风华绝世之时。

    随后张瑞亲手扶起荀彧,说道:“文若不必多礼,孤盼文若到来久矣。”

    荀彧这才挺直身躯,气度从容冷静。时值盛夏,酷热难当,但与荀彧对面,所有人都被其冷静平和得气质所折服,感觉心静气凉,仿佛燥热都被驱散,一身清爽。

    亲自迎接了荀彧之后,返回途中,张瑞却并未与荀彧同乘一车。

    这是因为,荀彧身份乃是别驾从事。别驾者,地位显赫,独乘一驾,周流宣化于万里。

    别驾从事乃是刺史属官,属官与汉室的正式官员不同,不需要政绩考核,也不需要排资论辈。所有升迁都由刺史一言而决。所以属官往往不会称呼自己举主的官职,而是以明公相称。这是典型的汉室二元制权力结构。

    因此对于别驾从事的任命,所有君主都可以随心所欲。只要自己信任,哪怕任命一名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夫担任,也无人能够反对。最多那些没有被重用的属官在背后嘀咕几句主上没有识人之明。

    别驾从事,归根到底还是一名从事。权力的大小完全由刺史决定。这也是为什么田丰刚刚被征聘,就可以担任别驾从事的原因。

    至于荀彧的权力大小,荀彧自己早已了然于心。

    张瑞哪有精力去过问并州的具体政务,荀彧担任并州牧府别驾从事,就是代替张瑞在总督并州所有政务,除了军事不能过问,其权力与并州牧并无任何区别。

    二十九岁就实质担任一方州牧,这种待遇不可谓不厚重。

    若按历史轨迹,荀彧这个时候在袁绍手下的官职还名不见经传。他所看好的英雄曹操,甚至连东郡太守都不是。联合讨董时混了个假的代理奋武将军名号。荀彧投靠曹操后,就一直担任奋武将军府司马一职。

    就这种职位,还是名不正言不顺。因为曹操那个代理奋武将军,本来就是假的,是袁绍照顾发小,随便表举的,汉室朝廷完全不曾承认。

    一位几乎等同并州牧的显赫高官,与一名虚假的奋武将军司马,这之间差距犹如云壤之别。

    文士出仕,最看重的便是自己是否深受重用。为此,势力强弱还要排在其次。使势力变得更强盛,更富庶,不正是君主任命自己总览政务的原因吗?

    至于政治理念,恐怕还要排到更靠后的位置。这毕竟只是诸夏内战,只要不像袁术一样贸然称帝,各方诸侯在道义上都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说的到底不过是为了称雄争霸。

    张瑞未曾谋朝篡位,更没有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相反一直以来,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更大力讨伐董卓,坚定驱逐胡虏。算得上是诸侯中忠义仁厚的一列。

    荀彧在受到张瑞如此礼遇之后,短期内完全找不到离开的理由,只得忙碌于并州政务当中。

    。

 第三十章百足之虫彻底消散

    历史在初平二年(191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一直平稳流淌的历史长河,在这一年变得波涛汹涌,湍流激荡。

    整个天下都被狼烟所席卷,讨董联军解散之后,各地诸侯之间征战不休。

    从北向南,诸夏与鲜卑之间爆发了人数近十万的大战,最终以鲜卑惨淡退出幽州而结束。

    而幽州的烽火余烬还未熄灭,燕代铁骑便滚滚南下,将冀州北部自西向东四个郡国卷入了战争之中。

    公孙瓒与袁绍之间人数超过五万的会战爆发三四次,双方在渤海郡杀的血流成河。

    冀州动荡,东西两侧的黄巾军、黑山军便趁虚而入,大肆劫掠郡县。杀人防火、奸淫劫掠、挖坟掘墓等各种暴行遍布于曾经平静祥和的土地。

    比之更残忍的则是董卓麾下大军,在豫州、兖州境内所过之处,无所遗留,只剩一下一片鬼蜮焦土。

    张瑞甚至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董卓能够这么残忍,这么愚蠢。仿佛诸夏所有族人都与其有杀父夺妻之仇,导致他恨不得杀光每个普通百姓。这种作为,天怒人怨,怎么能得善终?

    而怒骂董卓的张瑞,也的确有足够的底气与充分的道义。

    董卓在屠戮诸夏苗裔时,张瑞正以身化长城,将所有的胡虏野兽都挡在了长城之外,庇护了身后数百万的诸夏百姓。

    五月下旬,右将军府四万大军在高顺、张辽、段文、徐荣四名大将以及数十位剽悍勇烈校尉的带领下,进驻到安定郡境内的陇山附近,沿山设营,将凉州的叛乱牢牢锁死在了凉州境内。

    叛军渠帅李进率领三万羌、氐部众,开赴至泾水附近,打算切断凉州与关中联系。但却在泾水河畔被徐荣所袭,血战一日,三军溃败,被阵斩三千余人,俘虏上万人。庞德率领三千铁骑一路追杀上百里,斩首七千余级而归。三万叛军,近乎全军覆没。

    说是被袭,其实徐荣完全未曾遮掩过自己的行踪。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