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是被袭,其实徐荣完全未曾遮掩过自己的行踪。

    李进大军抵达泾水河畔,徐荣便按军令率军前去攻击。大军风驰电掣,迅捷如风,当前锋抵达泾水河畔时,叛军甚至还没列阵完成。

    羌人、氐人都是为了反抗关中诸将而从数百上千的部落里汇集来的。彼此之间互不相识,数万人漫山遍谷,只能跟着人潮前进后退,连停住脚步都十分困难,死于践踏者多过死于刀剑者数倍。

    这种情况下,徐荣大军前锋只一次凶猛突击,便打得叛军濒临崩溃。李进全力以赴才勉强维持住了阵线的稳定,将战事拖入僵持。

    但叛军已经用尽了全力,徐荣却还未开始施展,只是在战事僵持时,简单的派出了两队铁骑从两个方向夹击叛军。

    混乱的叛军完全看不清战场形势,入眼除了周围密密麻麻得人头,就只有远方三个方向高高飘扬的玄黑色旌旗。

    感觉自己被包围的乱军士卒,慌乱胆寒中只能向没有玄黑色旌旗的方向逃窜。

    最浅显不过的围三缺一之法,任何将领都能看得出来,但叛军毫无组织,自行其是的士卒却纷纷耿直的一头扎了进去,被伏兵斩首无数。

    三万叛军,在战场上连个水花都没有激起,便被右将军府精锐大军轻而易举的覆灭。

    但在战场之外,这种结果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当其冲的便是各路小股叛军,再不敢猖狂肆虐。三万人连一日都没有坚持住,规模更小的叛军就更不安全了。恐怕数千人的叛军遇见了右将军府铁骑,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叛军的攻势迟钝之后,被围困在武威的关中诸将联军立即向东突围,企图逃回关中。

    数万大军一路被各种叛军偷袭、伏击、下毒,为了逃命,士卒们甚至丢弃了大部分的辎重甲胄。

    可是这支狼狈不堪的大军逃到了陇山,本以为算是成功逃出升天时,却被沿线驻扎的守军告知不允许通过防线。

    至于为什么不允许?这种问题基层的士卒如何能知晓,士卒们只是奉命办事。

    你们有任何疑问,去找成宜沟通。

    但作为名义上陇山驻军的主将,成宜却在防线后方数百里外的长安城中享受美人歌舞。

    关中诸将面临的几乎是一个死节。

    要想越过防线,必须要跟先成宜沟通。而欲跟成宜会面,又必须要先渡过防线。

    当然关中诸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最简单的便是振奋士卒,强势的打通陇山防线,回归关中。

    现实就是如此讽刺,正是因为打不穿陇山防线,所以才需要攻打陇山防线。

    若关中诸将战力足够穿陇山,那还需要回关中干什么,凉州数十万乱民等着他们去劫掠。

    好在关中诸将们,大智慧、大战略虽然没有多少,但见风使舵,见缝插针的小聪明却从来不缺。

    粮草、辎重、甲胄都丢失殆尽的诸侯们,略一合计,要重新武装部曲的费用,怕是要掏光自己的家底,继续劫掠残破的凉州,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亏损。

    这诸侯的事业再维持下去,只会损害自己的财富与利益。那大部分将领都用脚投票,选择投降享受荣华富贵。

    很快便有人向驻军表示自己不打算联系成宜了,而是打算率众投效孟侯。凉州这么危险,匪寇丛生,叛军遍野,实在不是自己这种良民应该待的地方。像自己这种奉公守法的良家子弟,就应该在孟侯治下长安观赏马球比赛,品评歌舞美女。

    到六月中旬,便有两万余人向沿线守军投降,献上战马四千余匹。

    而关中诸将之首的马腾,也在僵持了十余日后,选择了接受张瑞的招降条件。

    除了因为张瑞给出的待遇丰厚无比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马腾麾下近两万大军已经彻底断粮。

    此时再不投降,饿到两眼血红的将士真的有可能会发动叛变,砍了马腾首级向右将军府请功。

    随着马腾的投降,曾经昌盛一时的关中诸将彻底云烟消散。

    五万余大军投靠到了张瑞麾下,提供战马八千多匹。

    但与这强大的军事力量相比,意义更大的是政治影响。

    这些强梁、匪寇再也不会凭险恃远,如同顽疾一样,在凉州发起一次次的袭扰了。

    凉州本就是边徼之地,夷夏杂处,凭险恃远,易扰难安。

    若再有大量孰知地理,深得名望的豪杰,整个凉州就完全不可能安定了,将成为右将军府极大的负担。

    关中诸将的投降,意味着右将军府终于不用顾及这些凉州豪士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以全力应对剩下的凉州叛军。

    。

 第三十一章粮食丰收粳稻丰积

    凉州战事的进行,并没有影响右将军府内政事务的继续运转。

    六月上旬,右将军府治下十余郡范围内,广袤的冬小麦开始收获。

    这是极为壮观,又极为赏心悦目的一幕。

    烽烟四起的乱世中,在汉室疆土西北方向广阔土地上,布满了大片金黄的麦田。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同时忙碌在丰收的大地上,一捆捆金黄的麦穗被运送回百姓家中,一石石饱满的粮食填满了百姓的私仓。

    而官府府库前也已经排出一列又一列推车前来缴纳赋税的百姓。

    一座座粮仓被堆满,一处处府库被丰积,占地极广的储粮仓城中一队队士兵开始巡逻,严格检查各个粮窖。

    一直忙碌到六月下旬,近一个月的时间,民部才统计完各地税赋。

    民部中郎司马芝一脸兴奋的向张瑞汇禀道:“贺喜君侯,今岁秋收极为丰厚。所谓瑞雪兆丰年,去岁十月开始便大雪不断,转到今年又风调雨顺,是故良田皆获丰收。百姓秔稻丰积,公仓私廪俱为丰实。”

    张瑞面露欣慰,穿越四年了,百姓终于遇到了一个平平安安的年份,没有旱灾、没有洪涝,可以收获大量粮食,缓解一下多年的粮食短缺情况。

    而后张瑞问道:“民部核算百姓收粮多少?还清此前欠债之后,可还有富余?”

    久困必有欠债,连续多年的粮食短缺,使大量百姓都有所借贷。有人是向官府贷粮,有人则是向豪族借债。

    今岁丰收,百姓将要用大量的粮食用来偿还债务。

    司马芝十分笃定的回道:“君侯但请放心,今岁秋收,百姓亩收皆在三石五斗左右,五口之家即便近半良田休耕,亦能收获一百七十五石粮食。偿还债务之后,至少还能剩下上百石粮食,能支撑全家用度两年。此外除了秋收,百姓还会轮种其他作物。今岁粮食富有盈余。”

    “常平仓亦能佐证某之所言。荀文若下令,常平监调查粮价,公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后,各地常平仓陆续收购有粮食六百余万石。”

    六百余万石。闻言张瑞极为惊诧。

    右将军府府库里的粮食在经历了凉州战事后,全部存粮也没有六百万石。

    如今只常平仓的村落就有六百多万石,可见今年粮食极为丰收,否则百姓不会如此大量的出售粮食。

    张瑞问道:“常平仓所设粮食保护价格为多少?”

    司马芝打开册文翻看了片刻,说道:“各地价格略有差距。长安设定价格为每石二十三钱,河东为每石二十二钱,太原每石二十一钱。其他各处亦相差不大,最高者为雁门郡,每石二十七钱,最低者为弘农郡,每石二十钱。”

    这个价格相比于去年石米五十钱便宜了一半有余。这使常平仓六百万粮食的收购总值才只有一亿三千余万。

    相对于右将军府财政每岁近四十亿的收入,这一亿钱的支出,对财政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谈到了财政,张瑞关切的问道:“如今民部府库如何?孤麾下可有何变化?”

    这一点司马芝有详细的准备,立即开口答道:“禀君侯,今岁并州安稳,变化不大。主要变化还是在司隶,确切而言是在关中。”

    “并州如今有籍二十九万三千户,口一百三十二万人。比去岁增加二十四万人,主要是西河后续安置之难民,以及俘获鲜卑人数万。共计开垦有良田两千七百余万亩。”

    “司隶在册户籍便有五十七万余户,口二百七十三万人。比去岁增加五十余万人,主要是河南与凉州难民。此份数据,并未录入右扶风、左冯翊以及近来流往关中之凉州难民。”

    “此外益州新拓巴郡与汉中两郡,共有户籍二十七万户,一百二十一万余人。”

    这份数据与一直以来天下人对张瑞的印象其实略有差别。

    天下大部分人都将张瑞视为盘踞并州的诸侯,是守卫边境的将军,类似于公孙瓒那种形象,部队能征善战,而内政薄弱困窘。

    但数据才能反应事实,相比于人们感官的错觉,数据真相更符合地理、水纹、人口密度等各项情况。

    天下人都以为张瑞是以并州为根基,其实并州的人口只占了张瑞统治人口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并州九郡,大部分郡国都是新附之地,类似上郡、云中、定襄等郡都只有寥寥数万人。

    而再稍早一年归附的雁门郡、上党郡人口也只有一二十万。

    真正支撑并州人口的只有太原与西河,人口达到了五十万左右。

    自古以来,并州一带一直是地广人稀。后世整个并州所在的陕(和谐)西,全省人口只有三千七百万人。而长安,一个市便有一千五百万人。巴郡所在的山城更是一个市就有三千万人口。

    这是气候、水纹与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司隶地势平坦,降水丰富,所以河东、河内、京兆尹、弘农郡都是人口五六十万的大郡。

    即便如此,这几个郡的人口也只占了鼎盛时期的一半左右。关中能养活六百余万百姓,而三河骑士所在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都是有县二十个左右的大郡,人口可以轻松超过百万。

    相比于河南郡人口两百余万,河内、河东的五六十万,还远不是上限。

    就连右将军府只占了两郡的益州,人口都几乎与并州持平。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出自巴郡,后世山城养活了三千多万人,如今的巴郡也成功养活了上百万人,只是官府还没能详细的统计到每一个躲在深山险远里的羌人、氐人。

    待战事结束,官府稳固了对巴郡的统治。右将军府治下益州人口会立即一跃超过并州。

    彼时张瑞这个名义上的并州牧,就会变的名不副实,并州户籍将成为右将军府户籍总数中占比最小的那一部分。

    这种情况,对一个开拓进取的势力而言算是一个良好的趋势。只有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治下文武才会积极开拓进取。而不是将精力都浪费在了内耗当中。

    蜀汉政权,东州派、益州派官员矛盾剧烈,益州派与东吴世家一样,都自视尊贵,鄙视外来者。

    但在张瑞治下,没有任何益州官员敢朝张瑞展露一丝这种念头。谁敢对张瑞说,我益州官员天命高贵。张瑞就能立即将其免职,让其收拾行礼滚蛋。

    这是因为张瑞治下领地广袤,并不以益州人治理益州。相反,有大量益州官员被调往了其他州郡任职。

    利益的交换是相互的,他州人士占了益州的官职,同样益州的官员也出任了其他州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