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十万之众,若云集于一路。任何人都无法保证后勤,必须分散铺开,方能就食于路。”

    “而且黑山军亦不得不考虑战败风险。若全军云集于魏郡,一旦战败,粮草供应不急。整个黑山军数十万人将死伤殆尽。”

    “因而某断言,进入魏郡之青壮必然为其中一支偏师,最多十余万人。”

    张瑞觉得沮授之言极为在理。黑山军不可能孤注一掷全部进入魏郡。稍有差池,这数十万人的供粮问题就会造成一个天大的灾难。

    除了魏郡还有赵国、常山国、中山国等都是黑山军活动的范围。发挥黑山军人多势众优势,分路进兵才是黑山军最佳的选择。

    曹操率领几千部队就能大败于毒、白饶等黑山军将领十余万部众,公孙瓒率领两万人就能打的百余万青州黄巾军哭爹喊娘。

    徐晃、荀彧、沮授、典韦、徐庶、刘从钧、甘宁这么多名臣猛将,率领六千人还打不赢区区十来万黑山贼,就可以集体引剑自裁,以报张瑞重用了。况且这六千人中,还有三千全军最精锐的王牌,怎么也不可能输。

    “与孤讲讲魏郡形势。”

    沮授立即回道:“魏郡十五县,共有户籍十一万六千户,百姓六十四万三千人。郡兵皆已被袁绍带走,府库却被封存完好。有黄金三万三千斤,白银六万七千斤,粮食两百万石,丝、锦、布、绢等共计三百余万匹。此外还有各类兵刃四十余万,铁甲上万套,皮甲十余万套。”

    “当今形势在于百姓民心未附,官员人心不稳。据城而守,可能会导致百姓民心浮动,官员弃城而逃。”

    张瑞思考了片刻,问道:“汝以为应当主动出击?”

    沮授点头,说道:“敌军十万之众,狂涌而至,若消极固守,恐终将被汹涌浪潮淹没。某以为当以精兵强将搓敌锐气,使敌军自相冲撞,被迫后撤。”

    “敌军只需撤过一回,锐气便失,士卒混乱,再想聚集十万之众,发起攻势,便千难万难矣。”

    张瑞困得打了个哈欠,说道:“便按沮府君所言部署。孤听闻冀州官员纷纷逃亡魏郡,这其中可有一二贤才能助孤伟业?”

    沮授虽然连续奔行数日,但却精神焕发,这主要是因为其在右将军府深受重用,几乎全权按照自己的心意在整顿冀州事务。能尽施才华,干出一番事业,沮授现在是动力充沛。

    因而立即向张瑞介绍道:“倒是有几名贤才。首先是武将高览,其与张郃俱为河间名将,武艺、兵法不相上下,常并冠于军中。仅论兵法而言,高览、张郃未必弱于名将麹义。只是麹义久经战阵,又有一支精兵在手,方才力压河北众将。”

    猛将必发于行伍,麹义显然是因为久经沙场,积累了大量得经验,才在各方面碾压了高览、张郃。

    作为后世有名的河北四庭柱,高览与张郃在韩馥手下并未有什么作战经验。

    但张瑞相信,将其调入右将军府军中,久经各种战事,高览最终也会如同麹义一样成长为一代名将。

    因而问道:“高览在韩馥军中身居何职?”

    “高览与张郃俱为军司马。”

    军司马熟于典型的汉朝军制,军中不置校尉之部,单设军司马一人。

    在右将军府的军制中,是垂直指挥层级,所有人自下而上等级分明,隶属明确。

    军司马换到右将军府军中,大概低于校尉一级。

    与高览情况类似的张郃,也是以兵归袁绍。袁绍以张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张瑞如今在与袁绍争夺韩馥旧臣,无论如何也不能比袁绍小气了。

    乃说道:“迁高览为校尉,统领一千凉州精兵,听从徐晃调遣,参与击破黑山军。”

    介绍完武将,沮授继续介绍:“此外还有一名贤臣,请君侯务必与之一见。”

    “哦?是何人?”

    “其人名叫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人。其人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

    张瑞侧目,贪夫慕名而清。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官员能恪守本心,保持廉洁就已经很不容易。崔琰却能树廉洁之风,令麾下官员都清正廉洁,这种评价,张瑞似乎只在诸葛亮身上见过。

    “且不仅仅在于崔琰一人。崔琰出身清河崔氏,乃河北望姓。提前与其交好,亦有助于将来君侯攻略河北。”

    清河崔氏啊,这又是五姓七家之一。不过张瑞对这个家族的感官较差。

    羯族建立后赵之后,清河崔氏子弟纷纷出仕后赵朝廷,为夷狄胡虏效力。

    羯族是五胡中最残暴的一个民族,所以几乎被冉闵杀光。石勒、石虎全是有名的残暴之君,杀人如麻,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著名的两脚羊就是石勒、石虎搞出的产物。

    至于仁慈,那对后赵而言,完全是个陌生的概念。

    豪强、世族们敢对曹魏、东吴趾高气昂,颐气指使,但对后赵完全不敢有一个字抱怨的。残暴到了极致,也是一种令人畏惧的权威。

    至于特权?利益?世族们还有资格想这些?羯族将领奸淫他们妻女,劫掠他们财富,他们都得忍气吞声。哪还敢向羯族索取利益。

    有时候张瑞也想干脆举起屠刀,杀的这些世族不敢各种掣肘,还世间百姓一个清净。

    朱元璋大肆屠戮官员、士绅,也没见这些软骨头敢跳起来叛乱。

    但最终张瑞还是没有这么冲动,社会生产力没提升到社会大同,天下公平的时候,豪族巨富杀完一批还会有下一批成长出来。

    但一旦举起过屠刀,再想令这些豪族乖乖主动配合,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现如今这些豪族虽然时不时就做一回死,引得张瑞杀戮一批。但整体而言,已经相当配合右将军府的各种政策。

    将大量财富投入到了手工业生产当中,提高了诸夏的财富产出。

    又承包右将军府的各种项目,大搞基础建设,造福民生。

    最后还全体投身于马球联赛狂欢,分富于民,马术强军。

    这一切,都比一群豪族整天无所事事,去兼并土地,欺男霸女好太多。

    张瑞对这些豪族没什么过高的要求,能配合右将军府各种政策,多做一些有利于民生、百姓的事情便足矣。

    尤其崔琰还是个品德高尚,既廉且贤的能臣。作为主君,张瑞最欣赏的就是这种臣子。

    便问道:“崔琰为何会逃离袁绍,至孤麾下效力?”

    沮授解释道:“袁绍士卒士卒横暴,掘发丘陇。崔琰乃评之曰,昔日孙子曾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文王之仁,屡屡被儒家士子所提及。但很显然不是每个诸侯都能做到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军纪严明的背后要有深厚的势力底蕴作支撑,做到赏罚分明。或者有一位军神、武圣坐镇治军,比如岳爷爷的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

    至于汉末这些诸侯,如董卓、曹操、袁绍都穷到要去掘发丘陇了,哪有资格谈什么军纪严明,更别提文王至仁。

    相比之下,军纪严明的右将军府,的确更符合士人们,甚至一个正常人对任君的期待。

    “令崔琰来长安见孤。”

 第三十七章淇水河畔甲骑具装首战

    七月初长安做好了部署,七月中旬大军便迅速开赴进了魏郡。

    这种行军速度惊呆了刚刚返回魏郡数日的沮授,自己才刚刚返回,政务还没处理多少。徐晃就带着三千大军紧随而至。这是寻常军队应有的行军速度吗?

    大军之所以有这么快的行军速度,要归功于两方面。其一是长安发达的水利,大军从长安登船,在渭河顺流而下,半日便抵达风陵渡。

    从风陵渡赶往魏郡只要跨过河东、河内两郡即可。有宽敞平坦的驰道,大军疾行速度极快。

    而徐晃所率领的三千精锐甲士又是受过高顺长期训练、整合的新军,踩着鼓点行进,一分钟走一百二十步,一日能行进七十里。

    可是大军抵达之后,却意外的陷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

    至今日,地震发生亦不过二十余日。

    二十余日,哪怕右将军府也只是初步知道了哪些郡国受灾,对灾情的救治工作依旧如火如荼。

    黑山军的效率只会更慢,张燕仅是为了将各部渠帅从灾情中召集到一起就花费了近十日时间。

    灾情导致黑山中的道路被落石堵塞,各部之间联络困难不说,还有些营落为了乞活,迁移到其他地方避寒就食。信使不得不在崎岖的山路中翻山越岭寻找那些不见了踪迹的黑山义军。

    张燕只是黑山军名义上的共主,不可能强制分配每个渠帅作战任务,只能彼此之间互相协商。

    等协商完,又是三天时间过去。

    这其中最浪费时间的一个环节就是,到底由谁去魏郡劫掠。

    渠帅们笑意盈盈,你推我让,好一幅和谐谦恭的氛围。

    看似想把魏郡这个冀州最富庶的郡国让给其他同袍,实质上是所有人都不想去魏郡触霉头。

    抢劫魏郡简单,关键是抢劫魏郡之后该如何?

    张瑞发起疯来,调集数万精锐大军,深入搜山,那众人多年经营的家业与营地就毁之一旦了。

    大家都是黑山军,对彼此之间再清楚不过。张瑞若是花费重金悬赏,有无数黑山贼会争先恐后的将黑山军各部的布局、情报出卖的一干二净。

    到时候劫掠魏郡的黑山部众,必然会被张瑞血腥报复。

    打不打得赢张瑞,经过这两年大量的小规模战事,黑山军渠帅们早已心中如明镜。

    以前得战果都不能用败绩来形容,完全是被右将军府将士各种花式吊打。

    而小规模战事,其实还算是黑山军的优势所在。

    可随着右将军府的增兵,大军战力也会指数级上升,参与战事的人数越多,战事规模越大,右将军府的优势也就越大。

    一万黑山军或许能与一千右将军府大军打的有来有回。

    但十万黑山军面对三万右将军府大军,不用打,所有人也知道结果。对面上万铁甲在原地布阵,长达数里,厚的跟一堵钢墙铁壁似的,任有多少黑山军将士冲过去也冲击不动对方军阵分毫。随后黑山军就要面临一场屠杀了。

    濒临黑山的几个郡分别是常山国、赵国与魏郡。

    这其中赵国只有邯郸、易阳、襄国、中丘、柏人五个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黑山军若是不打魏郡,就几乎要全部涌入常山国方向。

    数十万黑山军全进入常山国,恐怖的后勤压力就能直接压垮黑山大军。

    所以劫掠魏郡势在必行。

    为了安稳人心,张燕提议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豪帅领军,黑山各部都要分兵跟随。将来张瑞报复,黑山各部谁也逃脱不了罪责,一同出兵抵抗。

    经过推举,最终于毒被推选为魏郡方向主帅。因为于毒所部义军宗旨是反抗官兵,打富济贫,保护百姓。作为一支有宗旨、有理想的义军,该部军纪严明,作战勇敢。是黑山军中战力首屈一指的一支精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