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言张瑞皱眉。如果仅仅如此,张瑞恐怕真的要考虑将张白骑撤下了。

    自己对他委以重任,他难道就这样混日子,不思进取?

    张白骑发现张瑞眉头紧锁,便知主公对此十分不满。

    顿时紧张的头冒冷汗,结结巴巴的说道:“除……除此之外……还有些不入流的手段。”

    “讲!”

    简单的话语,让张白骑确认主公态度无误。

    吓得他连忙将各种布置和盘托出,不论是堂堂正正的大军部署,还算旁门左道的安排,尽皆讲述与众人知晓。

    “除铁骑日夜巡视外。某还从甄县君那里支取了微乎不计的一笔钱财,大概有三十铜,以一铜币每人,买通了晋阳境内十个无所事事的无赖。只要任何人看见郡兵大队人马出动,便点燃一处马粪。某会赏他十个铜币。”

    “除此之外,某以为晋阳军若要偷袭,必然北上,某便在沿途农户家寄养了数十只凶猛恶犬。只要犬吠声此起彼伏,斥候便需即刻动身前往查看。”

    如此张瑞眉头才舒展开。别管他张白骑用的是什么鸡鸣狗盗的手段。

    但这依托人民群众的方针可是一种绝对先进的思想。

    后世那支钢铁之师不也是走得人民战争的路线?

    有时候大费周章的巡逻布防不一定有效。而花一枚五铢钱买通的无赖,却有可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可见张白骑受命以来尽忠职守,不负张瑞对其殷望。

    “如此可见张校尉费心了。”

    听到主公的夸奖,张白骑终于松了口气。

    明明主公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凶狠的表情,没有一句难听之言。

    可张白骑就是怕的要死。乃至于汗流浃背。

    何止是他,刚才满堂将校都为他捏了把汗。

    幸亏这厮没有辜负主公厚望,做事殚心竭虑。

    不然日后如何立足于孟县,如何取信于其他同僚!

    满堂文武群臣都心声感慨,主公俨然已是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三军将士无不信服。

    之后张瑞目光转向张白骑刚才提到的甄县君,即资助了张瑞一笔救命物资的甄揾。问道:“甄县君治县如何?可有困窘之处?”

    甄揾是商人出身,习惯了做账。便取出随身携带的木简,缓缓摊开,对张瑞说道:“自某入狼孟以来,依主公之令,清查隐匿户籍,重新丈量土地。如今县内有户九百余百余,民三千九百余人。土地七万六千亩。仍有三户豪强据堡死守,不认县中公文。”

 第五十七章拥众十万

    听完甄揾陈述,张瑞满意的点头。

    初次治县,能理清头绪已是很不容易。最重要的户口、田地能核算清楚,就达到张瑞的要求了。其他的可以慢慢学习。

    张瑞也从未期待过他一介商人一接手就能如裴潜一般出色,主动说服豪强解甲。

    至于那些顽固的豪强,自有军人去解决。

    张瑞便看了一眼张白骑,说道:“调一屯铁骑,同广武之事。”

    对于这些结坞堡自守的豪强,张瑞可谓是深恶痛绝。

    每一家豪强都聚众数百户。隐匿户口,逃避赋税。

    数百户不纳税,不服徭役,几乎等同一整个村子在张瑞治下消失。

    不,不是消失。是变成了一个山寨!宗主族长就是山寨大王!不知何时就会跳出来偷袭一下。

    这种毒瘤,张瑞当然不能容忍。

    没派兵打上门将族长枭首,都是张瑞心怀仁德,不愿多做杀戮。故只派骑兵游弋,迫降敌方。

    想到迫降,张瑞将目光转向虑虒县县令。

    这也是一位秒人。名荀兴,字令则。

    其脸皮之厚完全可与张瑞一较高下。

    当初檄文刚到虑虒县,这位荀县君便给出答复。

    全篇回复辞藻华美,极尽赞扬之词,将张瑞夸得是天上仅有,人间绝无的活圣人。

    什么涤荡九州清明,驱除鞑虏胡尘,各种赞美之词一个劲的往张瑞身上套,仿佛张瑞就是冠军候再世。

    听手下人读完,张瑞都有些脸红。

    实在不敢想象这位荀县君当初是以怎样的心态写下这些肉麻之词。

    最后这位荀县君就成了第一位主动投靠张瑞的大汉官僚。

    用他的话说,虑虒县思将军之如花草树木渴求雨露,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不论是冲他的这份厚颜无耻还是为了千金买马,吸引更多汉室官员投诚。张瑞都没有动他的县令之职。

    这位县令亦是投桃报李,以共议抵御贼寇为名,宴请县内诸多豪强宗主。

    然后宴上突然发难,将所有宗主一网打尽,送往孟县。

    由是虑虒县成为张瑞麾下第三个肃清豪强的净土。

    张瑞有意引荐他给一众文武认识,便开口说道:“请荀县君一述虑虒县详情。”

    话音未落,荀兴已经站起,表现得极其胆小甚微,恭恭敬敬的向所有人拱手行礼后,才开口说道:“多赖将军广施恩德,仁义惠及山川鸟木。虑虒百姓方能安居乐业。”

    话一出口,就惊呆了无数的文臣将校。

    仿佛为所有人打开了一座崭新的大门。原来拍马屁可以做到如此的恬不知耻!谨受教!

    荀兴继续说道:“虑虒县内共有户籍三千三百余户,一万八千余人。田十七万九千亩。”

    这数据再次震惊了所有人。

    济济一堂的文臣武将瞩目在这名点头哈腰的县令身上。没想到此人虽然骨气稍逊,却是一位难得的治县之才。

    有耿直的将校满脸不可思议的问道:“虑虒县怎会有如此之多的户籍?”

    “这……”荀兴胆怯的缩了缩脑袋,动作像极了龟丞相缩头的动作。

    张瑞再次被他逗笑,说道:“但言无妨。”

    荀兴乃交代清楚,说道:“雁门本并州第一大郡。自鲜卑檀石槐崛起,岁寇三十余次。由是百姓南迁。及至熹平六年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护羌校尉田晏出云中,护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匈奴兵出雁门,三路各将万骑伐鲜卑大败。雁门南逃百姓数量达到及至。”

    裴潜惊奇,问道:“广武亦有雁门南逃之百姓,为何户籍远不如虑虒。”

    “广武西接西河郡,经过白波、南匈奴两次劫掠,是故人口锐减。”

    那总不能只劫掠广武、阳曲,而放过虑虒吧?

    就算虑虒位置偏远了一点,想必叛军不介意多费点功夫,跑上一趟。

    肯定有什么原因,是这家伙没有坦诚的。

    眼见瞒不过去,荀兴只好彻底交代。

    大概这家伙是不懂得什么叫羞愧的。直接说道:“每有敌至,某便会召集县内豪强,筹集军资以贿贼军。”

    嘶!

    堂内一片倒抽冷气之声。

    这家伙没被处决传示郡县,真是汉室无能啊。

    难怪他一召集,县内豪强都去赴宴。原来是有旧例在先!

    不过张瑞不得不感慨,这的确也是一种乱世求生的智慧。

    主动贿赂流寇从而避免境内生灵涂炭,于百姓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也不要感激那些豪强。

    他们缴纳了物资,转头就从百姓那里翻倍的赚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全县有一万八千余人,田地只有十七万九千亩的原因。大部分田地都被豪强霸占,修成庄园、坞堡了。

    人均不足十亩。除去苛捐杂税,剩下的粮食连肚子都填不饱!

    要知道孟县的标准是人均四十亩,有耕牛之家再给十五亩。

    全县有三千余户,这才是正常郡县该有的户籍水平。设使太原各县皆是如此,则一郡可有百万人。尽克全郡可拥百万之众,带甲十万,霸业可成。

    然而现实是,整个太原在籍人数连三十万都没有。

    只希望这次秋收能让郡县接济更多的难民。

    张瑞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率军南下,攻取祁县、大陵县等精华区域。

    一切只待秋收过后!

    于是张瑞将目光转向裴绍,问道:“裴县君,现如今五县人口、耕田总数可有名目?”

    裴绍跟身后书吏再次核算良久,才起身说道:“集五县之地,并安置之流民共有两万四千余户。耕田九十三万余亩。人口略有出入,算上军屯中的流民与俘虏,约有十一万两千余人。”

    拥众十万!

    听起来很威风。

    但这个规模的百姓,在豫州、司隶等地也就一个县的人口。

    而且耕田还是太少,人均已不足十亩。

    这倒不是有人在私藏田地。而是张瑞麾下新增的流民和发掘的隐匿户籍太多。将平均数拉了下去。

    明年春耕过后,这个数字大概就能翻四倍了。

    九十三万亩良田,以这个时代亩产量1—15石计算,大概可得粮食百万石有余。

    但不要想太多,这些粮食大部分是百姓的口粮。

    田税是三十税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刚好三万石,送给杨凤就一粒粮食也剩不下了。

 第五十八章人才济济

    汉代实行的是轻田租而重赋于民的政策。

    各种赋税名目繁多,及至灵帝朝赋税屡加屡重,百姓不得不弃土逃亡,饿殍遍野。

    各种算赋、口赋、更赋征收起来十分不便不说,还导致天下豪强隐匿户籍,百姓流亡。

    张瑞便决定改变税收方式。此次召集全境文武亦正是为了落实此事。

    毕竟比汉室当下多了两千年的见识,如果死守如今的收税模式,那历史上那么多能臣将相的变革图强、锐意进取还有何意义?

    新华夏已经免除农税自然学不得,那便往前递推。

    华夏税制改革最著名的便是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张瑞决定加以借鉴,在孟县施行新的税收模式。

    不再以人口为收税重点,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

    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如此收税模式固然有损豪强利益,但也比之前强征豪强土地温和许多。

    既然摊丁入亩能硬顶着后世强大的地主阶级反抗推行顺利,张瑞相信孟县新政亦能妥善施行。

    豪强顽抗之局面如果能通过税收解决总好过动用铁骑。

    果然当张瑞将想法说完,裴潜便率县抚掌称赞,道:“若行此税法,虽然豪强需多纳田税,但亦好过强征其田。如此某有信心游说县内其余两家豪强解甲。”

    文臣们喜笑颜开,只感觉日后征税之事可化繁为简,压力大减。

    武将们却一个个精神紧张。要知道府兵制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免田税,免更赋,即全家免徭役。

    如今赋税尽皆以田为算,那如何吸引境内俊杰从军入伍?

    张瑞便笑着安慰道:“凡入役府兵者,另立军籍,全家不纳入收税户籍。”

    如此一众将校方才喜笑颜开。若如此,不出三年,军籍家境殷富,民众必生向往之心。士皆以从军为荣,则军人声誉高于众人矣。

    军籍有如此便利,必然有无数人想蒙混其中。考核军籍就成了重中之重。

    于是张瑞看向王凌,这位咸的将士信服的军法官。说道:“军籍之重,不言自喻。肃清正明,沙汰鱼目,精选士卒,唯君可担此重任。”

    王凌只感觉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