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豪族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仅听完荀彧诉说的这寥寥几句,张瑞就感觉头皮发炸,恨不得杀光所有豪强。
在这种模式下,官府能统治的自耕农只会越来越少。而豪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田地,却不纳赋税。
国家怎么能不灭亡。
这涉及到民部的征税问题,司马芝不得不起身,对张瑞解释道:“太尉,在汉室按人头收税,的确是如此,豪族哪怕占田上万亩,亦只需与小民一样交一份人头税。但我关西,按田亩收税,这种情况已有所衰减。”
“民部税政司,敢以全体性命保证,在太尉治下,绝无占地上万亩之豪族,而无需纳税。”
张瑞看了一眼王凌,说道:“绝无此类情景?不见得吧?据孤所知,府兵便无需纳税。王中郎,军籍中可有占地千亩之将门?”
王凌笑着拱手,说道:“君侯过虑矣。府兵严格管控户籍,一户之中不得有两名青壮子弟。即便将门亦未有人囤积大量田地。实在是无人耕种。”
荀彧打断道:“如今无人,不代表将来亦无人耕种。只要趁灾收购大量良田,哪怕给佃户九成,剩下一成亦是将门白得之利润。而佃户只需上交一成租金,此税率甚至比官府还低。”
审配、王凌、司马芝等重臣纷纷震撼,终于被荀彧高瞻远瞩所折服。
难怪这位荀文若能得到孟侯如此信重,仅这份眼光境界,以及与所有将门作对之勇气,便堪称当世之伟才。
王凌不得不辩解道:“府兵一旦退出军籍,将来便要依律纳税。其所治田产,将来终会逐渐归还于民间。”
荀彧再次打断,说道:“府兵的确如此。然王中郎能确保将门子弟,不会出现子承父业情况?兵部能数百年如一日清廉奉公?”
所有人面色凝重。不要说王凌无法保证,就是在座诸卿,都无法保证这一点。赵云子孙继续戎马一生,似乎理所当然。典韦之子,不从军入伍,难道去舞文弄墨?
荀彧终不负张瑞苦心孤诣的大加提拔。这位当世顶级的政治家,一鸣惊人,首次廷议便找到了张瑞推行制度的漏洞。
张瑞看向赵云问道:“子龙,汝家有多少田产?”
赵云仍在震撼中,实在不敢相信,自己家族有朝一日会变成一直以来,所有人都痛恨不已的豪强蠹虫。听闻张瑞询问,赵云拱手,惭愧的说道:“某一直以来从未关注过这方面,实在不知。”
“诸将,何人知晓家中田产多少?”张瑞环视众人问道。
一群剽悍慷慨的将军实在是没有人会去关注自家究竟有多少田产。众人面面相觑许久,亦无人能回答。
最终在一旁执勤的校尉谢玄拱手,说道:“太尉,这个问题,某或许能为诸君解惑。”
“讲。”
“某自孟县跟随太尉,刚落下户籍,官府便授予某及细君共八十亩露田,某家中有耕牛,故多有十五亩。共计九十五亩。此份数额,府兵、将门皆大抵相同。”
“自从军以来,某共计获勋田四百余亩。普通军功并不奖以勋田,只有中阵上获以上,才会奖以勋田。故诸位将军、校尉,所获勋田应也在此份额左右。即便超出,亦不会超出太多。”
“但勋田仅能世代相传,不能转让,故一般需三四代以上,一户将门勋田才能超过千亩。”
“将门真正想治家业数千亩,还是需要如荀从事所言,收购百姓手中良田。”
张瑞转头看向荀彧,说道:“文若既然已察觉此弊端,想必亦有解决之策。”
荀彧点头,说道:“某以为府兵乃太尉麾下中流砥柱,直接削减其利益,乃是动摇根本。故绝不可更改府兵免税之特权。”
张瑞赞同的点头。府兵、将门如今都是最拥护自己的阶层,正是因为有彼辈支持,张瑞才可以一路碾压豪强、世族。若削减将门利益,等同于自毁长城。
荀彧进而说道:“虽不宜直接抑制将门兼并,却可引导将门避开这兼并之路。在兵部征募府兵、禁军时,可以设置征召条件,家有良田千亩以上者,不可参军入伍。”
王凌思考片刻,说道:“可。改革不可能不触犯某些利益,但君侯治下良家子、三河骑士、将门子弟,良田皆在数百亩,并不受此令影响。绝大部分将门、府兵,依旧拥护君侯。而良田千亩以上,还有何脸面妄称自己是良家子?”
司马芝亦缓缓点头,说道:“某以为从利益出发,将门亦会严格把控家中田亩数量,控制在千亩以下。”
荀彧继续说道:“此时正是豪族财富用力之时。需知买卖双方,从来不是一方面强求。既约束将门兼并之心,亦需克制百姓授田之念。”
张瑞看向荀彧,大感惊讶,用豪族财富,来克制百姓卖田之念?
这似乎有用豪族财富来约束将门兼并的意味。一改往日里,张瑞用将门来约束豪族的特点。
果然是没有完全无用的阶层,只有不会引导的政策。
第七十九章如何使豪族每逢灾年捐献十万石粮食
廷议所谈及的豪族,是指张瑞治下那些因关西安稳、工商兴盛,投重资于手工作坊、商业贸易获利无数的大豪商、大家族。
彼辈从整个关西平宁、安稳中获益,必然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荀彧打算利用豪族这些财富救济贫民,抑制兼并。实在是出乎众人意料,关切的望着荀彧,打算看看他是何想法。
荀彧侃侃而谈,说道:“比岁以来,关西轻徭薄赋,秔稻丰积,公仓私廪俱丰实。这么多粮食,按其存储之地,可分为四类。官府官仓,百姓私仓,常平仓以及义仓。”
“诸君可知义仓储粮有多少?”
张瑞对义仓有印象,所谓义仓,是当初设立常平仓时,一并设立的一种民间储粮仓库。百姓里、坊之间设置义仓,平常年份,百姓按户出一石粮食存之。凶年赈给或贷民为种。
司马芝作为民部中郎,对天下粮储有大概了解,说道:“义仓设立至今已有两岁。按两百万户算,存粮应在四百万石左右。此粮储乃民间之粮,官府并不插手管理。”
荀彧说道:“的确如此。官府插手,难免会有贪污腐败。但司马中郎可曾想过,此义仓,可能会为豪族所用?”
司马芝诧异,说道:“如何可能?此义仓乃民间百家之粮,如何能让豪族上下其手。若发生此事,官府断然不会坐视不理。刑部早已不知砍下多少人头。”
荀彧摆了摆手,说道:“司马中郎位居中枢,怕是没进入地方实地看过。某自总督并州政务以来,发现此种事务不可胜数。”
众人尽皆皱眉,这事情论性质无比恶劣,豪族上下其手,侵没百姓救命之粮,为何在整个关西并没有产生什么波澜。难道中枢衮衮诸公当真失去对地方掌控了?
张瑞好奇的问道:“豪族是使如何手段欺上瞒下,避免了律法追责的?”
荀彧拱手,说道:“因为彼辈所为的确没有触犯任何律法,甚至对百姓有益。农人少利,一岁所收之粮,除了要供全家用度外,还会卖往官市,以换钱财购买布帛、盐铁、器皿等各种用具。”
“所以彼辈往义仓所存储谷物,必然是当年价格最低之粮。比如去岁是大豆,今岁是粟米。但所有谷物价格并非一成不变,去岁大豆价格比粟米低,今岁粟米却比大豆高出数钱。五谷丰登,只要关西不发生动乱,便必然会有某种谷物价格比往年低。”
“于是豪族便趁机以今岁价格低廉之粮,换义仓中去岁存粮,从中牟利。每石粮相差三钱,利润便高达上千万钱。而为了防止官府追责,通常豪族换粮时都会多遗留数石粮食。积少成多,并州义仓内粮食每年能多出数千石。”
张瑞被震惊的无以复加,这些豪族真的是属老鼠的吧?还有彼辈找不到的发财门路吗?就百姓的那点义仓,他们都能玩出花样来。
但就这么边边角角里面的利润,却高达上千万石、而且随着将来人口增多,年份储粮增多,这份利润会迅速膨胀到上亿,甚至上十亿。能负担整个十二卫禁军每年的军费。
张瑞重重捶案,豪族从中收获这么大的利益,张瑞作为关西之主都眼红,要是不做出点贡献来,别怪自己挥动屠刀。
于是张瑞问道:“若以为该如何使豪族财富造福于民生?”
荀彧说道:“义仓之事,归根到底还是商业中最常见之行为,囤积居奇。某以为堵不如疏,允许豪族一定程度囤积粮食。此粮豪族可用,但不归其所有,而是如同义仓一般,归百姓所有。”
“具体施行方式为,官府下令,豪族算缗十万以上者,必须设立仁善仓,存储至少十万石粮食。算缗不足十万之豪族亦可向官府申请土地,供其建立仁善仓。”
“每座仁善仓必须保证有十万石存粮。官府只监督、检查数量,并不参与管理。一应进出完全由豪族自行运营。所获利润亦归豪族所有。”
“但若遇逢灾年,这仁善仓之粮,必须由官府监督,无偿赈给百姓。以避免百姓在凶年,无粮可用,不得不卖出田宅。”
张瑞认真思考着荀彧的提议,这项政令无疑是兼具恩威。
其本质还是官府强势下令,各豪族必须无偿捐献十万石粮食,以为储备。逢灾年赈济灾民,避免百姓在凶年破产,不得不卖出田宅,从而导致土地兼并。
只是这项政令包裹了温和的外衣。粮食平日里还储存在豪族手中,豪族甚至可以凭此囤积居奇,从中获利。等于官府白给其土地,供其盈利。
不然,这项命令简直是要了豪族们的命。
袁术用二十万石粮食,就能诱惑吕布去攻杀刘备。吕布成功将刘备赶走之后,袁术又心疼这二十万石粮食,不肯践行誓言。
二十万石粮食如此珍贵。而张瑞却推行政令,向每户豪族募集十万石粮食。
自古逢灾,官府向豪族们募集粮食是什么结局众所周知。豪族们巴不得官府没粮,即便迫不得已捐献,也是象征性的捐献百石,五百石。
直接从豪族手中抠出十万石粮食,绝无可能。
而荀彧的建议,使这种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毕竟不可能年年有千里绝产的大灾祸。就算有大灾祸,这么多豪族平摊压力,也不可能十万石粮食全部发放出去。
而囤积居奇的利润却是年年都有。十年、二十年,哪怕更慢一点,三十年,早晚会赚回某一灾年损失的粮食。
只是有一点张瑞还抱有担忧,问道:“一旦发生灾祸,豪族们彼此推脱,谁也不肯动用粮仓内储粮,当如何?”
荀彧笑着说道:“此事易尔,让某一粮仓,对应某些户籍。精准扶持困窘,逢灾年哪户百姓卖田而未受赈济,官府立即追责,十倍罚之。”
“孝武皇帝时期,大儒董仲舒曾言,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如今我等反其道而行之,各邑人君,各里公侯,各坊富户,必须赈济邻里乡亲。以豪族之富,确保同里贫民不得破产。”
张瑞皱着眉头苦思。这项政策似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