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关西改种粟米为种冬麦,一般亩产在三石半左右,水利发达的关中能高达四石,乃至最顶级的郑国渠,水流里有大量泥沙,养分充足能达到八石(亩产三百一十六斤,效果是化肥的三分之一略多)。
永济渠灌溉八百万亩良田,就意味着仅关中地区,每年产量比关东就多出三千四百万石粮食。
而且发达的水利,也有利于增强农田的抗灾能力。
这气候异常的冰河时期,旱涝保守的八百万亩良田,每年稳定提供四千六百四十万石粮食,能极大稳定人心。
而每年四千六百四十万石的收入,两年就能让永济渠收回成本。第三年开始,就是盈利。
当然这四千六百四十万石粮食,绝大部分都是百姓的,不归官府。
但同样,二十一亿钱的支出,也并非会尽数消耗。
其中近半会以算缗税的形式收回到官府。
张瑞问道:“豪族今岁获得如此多薪金,能收回多少?十亿?”
司马芝微微摇头,遗憾的说道:“豪族亦会想方设法合理避税。其会尽量以不同族人身份来承包一项一项工程,尽量减少薪金给到同一人,从而避免上缴大量算缗税。”
避税都已经是豪族们的本能。
谁也不想自己辛苦赚了一亿钱,年初一盘算,要交出四千八百万(比个人所得税高百分之三)。
这种事情,在后世都无法避免,这个监管能力远远不如后世的时代,张瑞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豪族不是太过分,官府也没法做到逐一侦察,毕竟豪族不可能找上千个人来作假账,人多嘴杂会使整个郡县都知道其在试图逃税,最多找三五个亲信之人。
而岁入四十万钱以上,税率就是百分之四十八。真正的顶级豪商无论如何也逃不过这一刀。
但就算有人通过逃税避开了官府监察,也莫要高兴太早,这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一旦其犯有某些其他罪行,被官府注意到。官府或许做不到监察每个豪族的漏税情况,但重点侦察一个家族,必然一查一个准。
如今律法可不像后世那么温情脉脉,一旦被查出逃税,到时候豪族们付出的代价,就远远不是逃税那些金额能补偿的了。
司马芝说道:“二十亿钱并非一年给付,所以这一项明年预估为五亿钱左右。明年算缗税大概为二十四亿钱上下。”
张瑞惊讶,问道:“怎会如此之多?二十四亿钱算缗税,全拿来买粮,已经足够所有百姓一年之需。”
司马芝详细解释道:“算缗税首年征收额度为十四亿三千万,随着关西壮大,民间财富增加,三年以来算缗税年年递增。今年又开丝绸之路,以及永济渠结算全部薪金。所以才达到二十四亿钱之数。”
张瑞不可思议的问道:“关西会有如此多财富?”
司马芝挺直身体,从容自若的说道:“此不难算出。太尉所虑无非粮食而已,关西百姓一户五口而治百亩,得粮约在三百石至四百石。而五口之家一年消耗约在六十石,是故每户都有一些余粮能够存在仓廪当中。”
“公仓私廪俱丰实,最普通之百姓,一户储存粮食亦在百十石之数,绝不止供应百姓一年。”
“此外义仓慈善仓常平仓等粮仓亦储存有数千万石粮食。民间财富的确在逐年提升。”
“此项,只是关西所产。关西工商繁盛,铸币权收割四方,每年皆能从西域胡虏关东收割大量粮食。”
诸夏果然不愧是一个勤劳节俭的民族,只要政权稳定,恢复生产,很快就会产出大量财富。
张瑞立即兴致勃勃的问道:“仅算缗税一项便能抵数百万普通百姓田税,此外还有工商盐铁矿税关税等。从豪族身上所征赋税,似乎已能支撑官府运转。能否取消百姓田税?”
“据孤所知,大汉孝文皇帝,曾下诏免除全国农税十三年,而官府府库却依旧年年增加,以至于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荀彧笑着,说道:“太尉所谈乃是太宗孝文皇帝十三年所下诏书,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大概意思是,农业是天下之本,现在勤勤恳恳务农还要交田税,显得本末没有差距,农商没有区别,为了重农抑商,诏令免除田税。)
7017k
第一百零二章藏书三百万册(今日四更)
荀彧果然不愧是王佐之才,连帝的诏令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
张瑞立即关切的问道:“如何?有此先例,我关西能免除田税否?”
荀彧遗憾的摇了摇头,说道:“孝皇帝所免田税与关西田税不尽相同。在关西,农户一户所需缴纳所有赋税都折算到农税当中,十收一二之间。”
“而大汉向来轻田租而重赋于民。除田税外,还有口赋、算赋、徭役、兵役等。”
“是故汉书食货志言:汉室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老弱病残咸出,而豪民侵陵凌。分田劫假勒索地租。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
汉书是汉朝大臣班超为汉室修的史书。对苛捐杂税,只会有所隐晦,而不会有任何夸大。
到了王朝末年,恐怕已经不止十税五。
因而,关西的赋税足足比关东低数倍,也无怪关东百姓纷纷向关西流亡。
荀彧为张瑞分析道:“汉室所免者,仅三十税一之田税。其他更赋、口赋等十税五并未减免。而太尉若减免关西田税,每岁将减少八九千万石粮食。”
“而且有个显著弊端,当农税免除,豪强见有利可图,誓必会有大量兼并。无数关西官员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方才将土地兼并压制在极低水平,一旦此法令通过,将前功尽弃。无需数年,将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张瑞后背一寒,还好还好,自己没有盲目通过这项法令。
否则真不一定是在恩惠百姓,反而有可能加剧土地兼并。
认真思考了片刻,张瑞问道:“孤记得,在孤治下有条法令,田地增加会逐渐增加税率。可否设置一条准线,例如百亩以下免税,百亩以上征税?”
荀彧摇头,说道:“某以为不可。如此豪族依然会土地兼并,无非将土地挂名在破产百姓名下而已。其田中所得,依旧归于豪强。”
兵部中郎王凌也开口说道:“且免除田税,对军心亦是一个极大打击。府兵最吸引百姓之处便在于能够免除田税。若太尉尽皆免除百姓田税,府兵兵员将大幅减少。”
张瑞没想到一个免除田税竟然牵扯这么多事情。果然任何决策都不是一个宅男一拍脑袋就能定下,势力稳步壮大还是需要这些平恒贞干的辅政臣。
免除农税的首次展望,显然以失败而收尾。
但荀彧主动开口,建议道:“吾等皆知太尉体恤耕者疾苦,免除农税暂不可行,减税却未尝不可。某以为可暂时将百姓田税降到十税一,以观成效。若兼并涌现,则回调田税,缓慢调控,最终确定合理税率。”
张瑞抚掌,说道:“卿此议甚善。此事便交付给民部,务必认真调查降税之后民间土地兼并情况。”
司马芝提议道:“荀从事所提议,某有一处补充。”
“讲。”
“某以为,照例还是将这十税一之税率保留在三百亩以下。三百亩以上,数值完全不予更改,起征税率便是十税二。”
意思是加税的起征点还是按照以前的税率来,并不是从十税一开始增加累进税。
荀彧拱手,说道:“臣附议。”
“臣附议。”贾诩随后开口。
“臣附议。”王凌亦随之开口。
张瑞满意的点头,至少在如今,限制豪族,抑制兼并,是整个关西武将相的统一共识。
自己要做的便是将这个优良传统一直传承下去。
随后张瑞说道:“可,便如卿等所言。”
生产力的限制,让张瑞想为百姓谋求福祉都如履薄冰。等返回长安,张瑞觉得有必要去长安学宫与科学院看看。
以张瑞有限的见识,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更完美的制度,来改善生产关系了。那就只能从根本上来尝试缓解这个问题,一切的矛盾都能用生产力提升来缓解。
说不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工商业的财富大幅超过农田兼并,豪族们也就不再盯着百姓手里那点活命田了。
想到这里,张瑞对司马芝问道:“如今每年给长安学宫及科学院多少财政拨款?”
司马芝露出苦笑,说道:“每年皆是天数字。长安学宫监丞陈凡今岁分两次共从民部支出九亿钱。”
“科学院祭酒裴琚从民部支出六亿钱。”
“累计十五亿钱,比四万八千禁军还要多出三倍有余。这么多财政支出,若投入到军事当中,能使太尉所设想十二卫禁军皆齐装满员。”
“万幸如今关西昌盛,才能负担如此巨大开支。某甚是担忧,将来有朝一日府库不足,财政压力巨大,再无法负担两院开支。”
张瑞哈哈一笑,说道:“司马中郎应该宽心。长安学宫与科学院如此巨大之消耗,就是为了预防将来有一日会出现司马中郎所担忧局面。有学者推动各项技术进步,生产力提升,民间财富才会逐年增长,府库方能愈发充盈。”
“不过陈凡怎么会分两次申请民部拨款?”
司马芝解释道:“是为了整理书籍。洛阳近百万卷藏书皆被运往长安学宫雍台阁中储存。各学院祭酒皆找到无数典藏名卷,因而纷纷加印书籍。据闻雍台阁中如今藏书超过三百万卷。”
三百万藏书!这可是治方面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丰碑。
张瑞心潮澎湃,说道:“待孤返回长安,必然前往长安学宫看看这三百万卷藏书究竟是何壮观景象。”
王凌小声嘀咕道:“何其不公也。如今乱世,给科学院及长安学宫每年拨款尚有十五亿钱,而我兵部二十万大军才只有四亿余钱。”
司马芝与王凌已经是一对老冤家了,闻言立即说道:“何谓给兵部拨款只有四亿钱?这四亿钱仅是四卫禁军之薪金。士兵训练、后勤补给,以及采购战马、兵刃、长槊、硬弩、甲胄、横刀、橹盾、旌旗、鼓号等各项开支亦高达十亿有余。这些都不算做兵部开支?”
王凌立即针锋相对,说道:“这怎么能算作兵部开支?这最多算作民部合理采购!”
张瑞被扑哧一声都笑,好一个民部合理采购。
司马芝遇到这种无赖兵和谐痞真是有理说不清,冷哼一声说道:“总之今岁已给付兵部十五亿钱,休想再从我民部申请一钱预算。”
张瑞拍了拍手,说道:“行了,莫要再争执。司马中郎言之有理,装备采购应算作兵部开支。兵部如今财政占比才算正常,只有军械采购、训练补给费用超过士兵薪金,方能使我关西大军一直能征善战。”
第一百零三章踏冰列阵
兵部财政没有超过教,并不是张瑞不重视军事。
而是明显受制于关西有限的人口。九百万百姓,供养二十万大军,绝对不能算作轻松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