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坦白讲,张瑞虽然是主考官,但若由张瑞来做这套卷子,可能只得个位数成绩。

    在司马懿身边驻足良久之后,张瑞向其他士子走去。

    下一位让张瑞驻足的士子是长安学宫大祭酒司马徽的得意高徒,号称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的顶级谋士,庞统。

    司马徽清雅素朴,曾采桑於树上,庞统坐在树下。

    作为长安学宫的大祭酒,司马徽位高权重。庞统问他:“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司马徽宽宏大量,不计较小家伙嘲讽自己做治丝妇女的事。回答他:“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至于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才算与众不同?”

    “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之原因。亦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之来由。”

    “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

    于是庞统瑾受教,与司马徽操共语,自昼至夜。司马徽甚异之,称庞统为南州士人之冠。

    这位凤雏与司马懿同岁,都是光和二年(179年)出生,而且也是司隶士子,走的是长安、京兆、司隶科考之路。

    于是二人被并称为中州双子。

    在长安学宫里进学数年,庞统的学问极为扎实,虽然不似司马懿一样一气呵成,但每一步都极为严谨,有条不紊的推进答题进度。

    看了一会儿,张瑞十分满意,这正是自己欣赏的类型,踏踏实实,每一步必收成效。

    庞统自己评价自己,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目前来看,其才能不仅在于分析局势,出谋划策,在政务上也将会具有非凡才干。

    看完庞统踏实严谨的风格,再看下一位士子,风格就变得截然相反。

    这位大才子一字一段之间,都洋溢着潇洒豪放的风格。

    就比如第一题,其他人都一段一句的整齐写下答题步骤。

    这位则豪放的写下答案,前面还加上了其描述:“某料定,答案必是如此!”

    张瑞看了一眼后面的数字,倒是与司马懿、庞统相同。

    但可想而知,阅卷主官,那些总督关西政务,手握大权,端庄稳重的大臣们看到这份答卷会有何感受。多半会将其成绩折半,慷慨刚烈者如审配,绝对给其零分。

    这位潇洒豪放的大才子,正是鬼才郭嘉。

    郭嘉就功绩而言,在魏国并不出众,《三国志》排名第二十七位,不仅在荀彧、荀攸、贾诩等人之后,甚至在国渊、袁涣、张范、司马芝、华歆、王朗等人之后。与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孙资、刘放并传。

    但架不住曹老板喜欢,意气相投。赤壁之战后,一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直接将郭嘉送上了神坛。

    郭嘉去世的当年,诸葛丞相经历了三顾茅庐,出山辅助刘备。于是后世有奉孝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

    但这位鬼才,在当下却是十分不顺心。郭嘉以“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为由离开袁绍,一直在家乡赋闲。

    如今是兴平二年(195年),郭嘉已经在颍川赋闲了整整五年。

    历史上郭嘉赋闲六年后,才在戏志才死后,建安元年(196年)被好友荀彧推荐给了曹操。

    如今荀彧效力于长安,与颍川相距数千里,即便有心,也无法关照这位故友。

    直到关西大军去岁开赴进颍川,十万大军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形象,深深的震撼了在家乡隐居的郭嘉。

    十万大军,人数比颍川全郡人口都多。

    于是郭嘉笃定,能安天下者必是张瑞。

    同时天子返回了朝堂,天下十三州,朝廷已经掌控了八州的部分郡国。这意味着整体上朝廷已经基本恢复了秩序,只剩下部分叛军还未剿灭。

    这与天下诸侯逐鹿中原完全不同,乾坤已定,朝廷即将恢复秩序,其他叛军被平定的日期不远。

    这种情况下,郭嘉主动参与了提学官在颍川组织的科考。

    成功以豫州最优秀士子的身份,来到长安参与殿试。

    只是殿试的难度还是超过了郭嘉的预料,在关东士子们学的都是经学,以儒家典籍为主,没有多少人会如此重视数算。

    哪怕郭嘉博学多识,也只能算是有所了解,读过《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殿试第一题,郭嘉完全不得其解,只是直觉是这个数字,然后反推验证无误,至于解题步骤,总不能写灵光乍现。

    第二题则完全超过了郭嘉的理解范畴,读了许久郭嘉甚至没明白题目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郭嘉恨不得揪着出题人的衣领问一问,这出的是什么破题?

    这么深奥的数算有何用?

    难道研究透彻了,去买菜?

    政务、案牍、战略、奇谋诡计、合纵连横,哪个用得到这个?

    郭嘉的无奈,也能看出科举明显还是有收买人心之用,明显偏向于关西子弟。

    而关西子弟也不负朝廷期望,涌现了不少卿相干才。

    张瑞的起兵之地,太原出现一位内政能臣。

    即曹魏最精达事机,威恩兼着,能肃齐万里的六位刺史之一,太原祁县人温恢。

    曹魏六位最平恒贞干的刺史,兖州刺史司马朗,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扬州、凉州刺史温恢,扬州刺史刘馥,并州刺史梁习。

    除了刘馥与梁习,其他四位都已经出仕于张瑞麾下。

    由此也能管中窥豹,推测一下关西内政该是何等清明稳固。

    温恢比司马懿、庞统大一岁,本该去年就能参与科考。因为科考改为三年,所以一直以来厚积薄发,在今次的科考中表现十分亮眼。答题如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

    这大概就是一州之地,文考状元的风采。

    张瑞特意在其身边多站了一会儿,以资鼓励。

    没有任何可多说的,这就是自己龙兴之地的乡党。就如丰邑百姓之于刘邦。是绝对不可能叛变的死忠。

    是乡音无改的故土情深。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十五章 灭亡高句丽统治半岛的准备

    关西的人口比例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汉室掌控下,关西只有百余万人。

    而在张瑞治理下,关西人口多达六百万,至少有四百万百姓应该死去,而被张瑞救了下来。

    这就导致科举当中,文士绝大多数是张瑞闻所未闻的名字。

    二百一十六人的殿试名单,张瑞能认识的名字不超过两成,剩下的全是如陈凡一般惊才绝艳的陌生人。

    其中又有超过一半人员,并不出身于豪强、世家,而是出身于各种学院、学堂、长安学宫。

    到今年是张瑞推广教育、开办学校的第八年,终于初见成效,寒门、平民子弟超过了世家子弟。

    不过今年的榜首倒是没有爆冷门,是长安学宫大祭酒的高徒,庞统。

    榜眼是司马懿,探花为温恢。

    二甲进士出身分别是王质、房奕、赵靖、杨琳、黄权、赵俨、郭嘉。

    郭嘉的排名是张瑞特意为其提高了,以郭嘉豪放不羁的答题风格,他的分数排名到了上百名开外。

    对此,内阁首辅审配与张瑞认真探讨了一回。

    郭嘉名次这么低,审阁辅的贡献功不可没,最低分全是审阁辅给的,大量的零分。

    以审配的意见,郭嘉并不适合给这么高的名次,让他骤登高位,以他的风格很难认真去处理政务,很容易耽误政事。

    若丞相一定要钦点郭嘉为二甲进士出身,作为主考官们,大家可以认同。但是作为辅政大臣,内阁意见,不能授予其政务要职。

    要么在丞相府作从事,要么去军中作参军。

    考虑到郭嘉那病秧子身体,张瑞没有派他去军中作参军,而是在锦衣卫负责情报、刺杀工作。

    郭嘉在历史上官渡之战中,精准的预言到了孙策会死于刺客刺杀,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但可能也有几分情报的作用。

    至少他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正适合接触游侠、死士,让彼辈引刀图一快。

    除了郭嘉,二甲进士出身的另外六人,张瑞只认识黄权与赵俨,剩下的四人名字闻所未闻。而黄权、赵俨都不是关西人。

    赵俨与郭嘉是同乡,颍川阳翟人。黄权则是益州巴郡人。

    二甲的人员分布也能看出如今张瑞治下势力的分布,关西仍是统治核心,精华之地。但关东、南方的人口占比也在逐步增多。

    文科关东还能与关西一起精彩纷呈,但到了武举就完全是关西子弟的天下了。

    大量惊才绝艳的将门子弟,弓马娴熟、武艺不凡,更自幼接触军事指挥,精研兵法。

    豪族为此不惜一掷千金,花费大价钱兴办学堂,给乡党子弟免除学费,管饷饭,赠弓刀,只为了让乡党子弟进豪族学堂,陪同豪族子弟们练习军略指挥,排兵布阵。

    这种花费重金培养出来的将门子弟,可以说每一个都是弱化版的李世民。他们与李二凤唯一的差距,就是没有李二凤那绝世天资。

    不世出之名将,除了培养环境,天分也占极大比重。

    而且这些豪族子弟并非是在学院里纸上谈兵。豪族们不惜花费重金承包了本地军府在冬季冬训时府兵的饷饭,赠送给官府大量谷物。只求在冬训时,自家子弟能跟府兵一同演练队列变换,掌握旌旗鼓号,学习军中作战理论。

    这种尚武精神的影响下,哪怕是屡征辽东、收复汉四郡、大破高句丽、灭亡辰韩,使中原几乎完全占据朝鲜半岛的曹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在武举中的表现都平平无奇,毫不出彩。

    只有张瑞在观看武举时,特意关注了一下毋丘俭。

    对于曹魏的这位镇东大将军,张瑞抱有非常高的好感。虽然他在诸夏内战中表现平平,在淮南三叛中继王凌之后发起了第二次反对司马家统治的叛乱,结果战败被杀。

    但这也不能怪他,诸夏内战的水平实在太高。司马师亲自领举国之师进攻,邓艾、王基、诸葛诞、胡遵等诸多大将率军合围,司马家总兵力超过二十万,接近三十万。

    而淮南大军只有六万。这不是诸侯争霸时期的战争,规模只有几千几万。例如吕布与袁术争霸淮南,能拿出的全部家当也只有兵三千,马四百匹,靠个人武力就能影响一场战争走势。大型战事比拼的是综合实力,大军规模、战略指挥与粮食后勤。

    以六万打二十余万,战败了也在情理之中,不能每个人都是周瑜、关羽这种名将,能率领几万人,大败曹魏无数名将。周瑜打出个华夏是震,关羽打出个威震华夏。否则,各个国家拼命的增强实力,扩张军队还有什么用?

    但毋丘俭在外战中表现得极为精彩,不,应该将对周瑜得评价送给他,“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

    在司马懿的指挥下,魏军攻破辽东郡。结果魏军爱屠杀的破毛病又犯了。城中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余人皆被杀,筑为京观。

    辽东公卿以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