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东公卿以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辽东郡虽然成功收复,但是在战争期间以及之后,大量军人死亡、平民迁徙以及战争期间的屠戮。使幽州的东北部地区诸夏人口减少,出现了势力真空,反而不如公孙家族对当地的控制力、影响力。
以高句丽为主的外部势力趁机发难,开始侵扰边境,蚕食魏国土地。
正始五年,高句丽趁虚犯边,袭破西安平。毋丘俭组织魏军展开报复,亲率万余精锐步骑兵出玄菟郡讨伐高句丽,高句丽王,位宫引军两万迎击。
虽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俭为方阵,决死而战”,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军,杀死高句丽军一万八千余人,位宫携妻子及千余骑逃向东沃沮避难。
毋丘俭没有追击东川王,转而进军其国都丸都山城,勘察地形,因山城西北山体陡峭,守兵空虚,旋即采用避实就虚的计策,正面佯攻,西北偷袭,选派善于攀登的精卒,携带兵器长绳,摸上山崖,杀死守兵,智取北门。“束马悬车”,攻破了丸都,焚毁宫殿,处死大批官吏,摧毁其统治中心。
破城后,魏兵“屠丸都”,杀死八千余人。
正始六年,流亡的位宫迁都复辟,意图再次反叛,毋丘俭率军再征高句丽。位宫望风而逃,奔买沟。魏军摧毁其陪都不耐城。
毋丘俭决心扫荡远东,将高句丽经营数百年的势力连根拔除,同时震慑四夷,于丸都城墟兵分两路,一路派玄菟太守王颀带兵继续北上寒地,夺取句骊北部地区,顺带搜捕东川王。
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率军南下,扫荡朝鲜半岛,清除高句丽的同盟、附庸势力。
自领余部,坐镇丸都,降服周边地区。
北路军王颀所部深入苦寒,过北沃沮再度追击千余里,经挹娄国,一直抵达肃慎南界(后世毛熊滨海),打的位宫军死伤惨重,溃不成军。高句丽名存实亡。
另一支南征魏军也是连战连捷。弓遵、刘茂先是协力击溃濊貊各邑联军并逼迫不耐濊侯举邑投降,与高句丽断交,勒令其定期至郡城向魏国官员宣誓效忠,并接收濊貊当地居民户籍、税赋、劳役。
从而将东汉初年废弃的临屯郡(在今半岛中东部)故地也再次收入版图。
魏军传檄布告半岛,要求南部的辰韩等八国归并魏国乐浪郡。
因翻译有误,招致诸韩起兵反抗,攻击带方郡。
弓遵、太守刘茂一同带兵南下平叛,合带方、乐浪、新地三郡之力,彻底打垮韩军,并灭亡辰韩,成功镇压韩人起义,结束了半岛战争。
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的实际统治版图、控制力度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也正是魏军在半岛战无不胜的绝世风姿,彻底惊吓住了半岛附近的所有胡虏蛮夷。
倭女王卑弥呼与狗奴国男王卑弥弓呼素不和,便遣使诣郡向魏军讲述扶桑战况,请求援助。
于是魏国遣塞曹掾史张政等授其诏书、黄幢,传檄扶桑。
檄文内容不得而之,但来自中原的命令明确无误传达扶桑是可以确认的事实。
可以说这位几乎凭一己之力打垮辽东胡虏,收复汉四郡,镇压韩人起义的名将,是三国时代灭国最多的将领。
外战的精彩表现,让张瑞决定给其一定的特殊照顾。
出身于河东闻喜的毋丘俭,如今还十分年轻,年纪只有十七岁因而在举石、开硬弓、负重行军等环节分数都仅仅合格。
若不关照,他恐怕要在基层摸爬滚打许多年才能出头。
倒是他的老对手,率军参与平定淮南三叛的曹魏征东将军胡遵因为年富力强,表现更为精彩。
只是胡遵出身于安定胡氏,上次这个家族在凉州平定后,作死的找张瑞索要良田,很是恶心了张瑞一回。
虽说政治家没有感情,只有利益。但张瑞就是想随心所欲一回。
同时也让王凌关照关照一下其事业的后继人。
八十多岁高龄的王凌掀起了淮南首叛,带着毋丘俭走上了叛乱的不归路。今天就补偿一下吧。
张瑞便对坐在一旁的王凌说道:“安定胡氏在凉州侵田之事中,为一众贼子之首,却果断跪伏,似并未受到任何惩处。明日策论,将胡遵册文评级减一档,加予毋丘俭。”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十六章 此乃孤之韩擒虎也
削胡遵一档评级,王凌能够理解。但为何要加在毋丘俭身上?
校场中毋丘俭表现并不出彩,完全看不出其有何不同。
王凌立即应诺,同时打定主意之后关注一下这位名叫毋丘俭的后辈。
谈到场中考子,张瑞问道:“王中郎以为今岁考子,谁将能够夺冠?”
王凌竟然毫不犹豫,立即斩钉截铁的给出回复道:“必为长孙素!”
“哦?让孤瞧瞧,是何等俊杰才秀,居然让王中郎如此看中,在场上何处?”
王凌指着校场西侧,说道:“西侧第六位,穿麻衣者。”
张瑞举起远望镜看了一眼王凌所指考子,与大量身穿墨缎云锦斗牛服的将门子弟不同,这位长孙素只穿了一身麻衣短褐,甚至在裤腿上还有一块土褐色补丁。
张瑞没有看其接下来表现,放下了远望镜,叹道:“孤治下竟仍有百姓衣带补丁?”
王凌宽慰道:“百姓有衣可衣,有食可食,已是人间盛世。”
“此类百姓多否?”
“这……臣不知。”
“不知还是不敢说?”张瑞很直接的问道。
王凌立即选择了沉默,这又不是自己分内之事。为官最忌讳的就是僭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作为监察御史,上书丞相仁政不足,民间疾苦。指责丞相施政失当,国家积弱。甚至直接骂丞相文盲,有失礼教都毫无过错。毕竟这就是他们的职责,若作为监察御史不敢规劝君上,不敢针砭时政,那国家任命你作监察御史干嘛?
可自己说这些,不论对错,那都是愤青,僭越,被贬也是理所应当。
张瑞叹了口气,算了,也没有回复的必要了。结果很显然,距离所谓的人间盛世还差的远。
不过这也没什么可耻的。张瑞小时候的衣服上还打过补丁,再往前推七零后、八零后小时候的衣服上有补丁司空见惯。至于父母辈的五零后,六零后,一条裤子从哥哥、姐姐一直穿到弟弟、妹妹,穿过几代人十几年。
张瑞穿越才八年,能够极力发展手工纺织业,让百姓出门的时候有条裤子可穿,已经是极大的进步。
当年贾逵来参加科考,还是穿的姐夫的裤子。
这位长孙素裤子上虽然有个补丁,但洗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绝对是自己的裤子。
以贫民的经济水平,若是借的裤子,绝不敢去洗,洗坏了赔偿还是个麻烦。
张瑞问道:“豪族无孔不入,怎不资助此子?一旦其高中状元,立即便是将门显贵。豪族们应不会如此短视才是?”
王凌笑着说道:“此正是其难能可贵之处。不为钱财所动,能守得初心。并未投效于任何豪族。”
“同孤讲讲其事迹。”
“长孙素弘农华阴人士。”
“哦?”张瑞惊讶,说道:“华阴杨氏所在之地?此地可是富庶非常,司马朗治理之下,华阴桑田成片,农业发达,工商繁盛。太华山下胜景,实乃关西之明珠。长孙素怎会如此贫穷?”
“长孙素母亲便是华阴杨氏宗族之女,虽不算显贵,但至少是大户人家。却私自嫁于一名豪侠为妻。”
张瑞看了王凌一眼,他对这位长孙素还真是看重非常啊。
所谓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么可能嫁人为妻?
王凌继续说道:“然侠以武犯禁,长孙素幼时便丧父,之后事母至孝,其母患病,其常年守候在旁,因而家境困窘。”
“若在汉室治下倒是可以举孝廉。”
王凌不禁一笑,说道:“丞相戏言了。郡国满二十万户准举一孝廉。即便弘农杨氏,族人上万,每年亦只有一人能举为孝廉。如何能轮到长孙素?”
张瑞也不禁一笑,说的没错。这也是科举制前期能那么顺利推行得原因。
寒门子弟、平民百姓,根本就无所谓,不论察举制、科举制前期都与他们关联不大。
最欢迎科举制的就是世族子弟。上万族人,要是一年一年的等,等到死也轮不到自己。
更何况弘农郡守哪敢年年将孝廉名额送给华阴杨氏?这种特权要等到九品中正制确立以后,世家门阀们才能毫无顾忌的互相授授官职。在察举制下,孝廉人选怎么也得在郡内几家豪族之间轮换一下。
这就导致各大世族子弟出仕的概率更低了。二十年出生上万人,可能只有两三人能出仕。
这种情况下推行科举制简直是比推恩令还要无解的阳谋。
不,在今年之前,科举制就不应该叫科举制。应该叫士族子弟出仕制。首年科举殿试前二十名,祁县王氏就占了四个。世家子弟怎能不欢迎科举制推行?
“若无意外,这对母子应该死于中平二年关西之大旱。但丞相亲自率军兵临华阴城下,是时王匡刚率军渡过大河,剑锋直指洛阳,天下震动,讨董联军威势鼎盛,于是华阴不战而降。”
“太原政务遂普及至华阴,豪族纷纷招收乡党子弟陪同族中嫡子习文尚武。”
“长孙素时年十四,逐渐展现出无与伦比之军事才华。其人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骁勇彪悍,又有志向气节,可谓壮勇非常,似有其父遗风。仅习弓马三年,便能左右开弓,百步穿杨。”
“时关中尚武,贵游子弟咸以相矜,每共驰射,时辈皆出其下。”
“但其人不仅射术无双,更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而闻名。”
“文风虽不如武略。但亦勤奋好学,兵法、军略、经史百家略知大旨。”
张瑞大笑起身,举起望远镜望向场上的长孙素,暗赞一声,此孤之韩擒虎!
虽然比不上李二凤,但培养一下,也能成为韩擒虎一级的当世名将。
此时场上的长孙素正在进行步射,一百三十步的距离,肉眼绝对看不见靶心何在,全靠心射。
但长孙素几乎是在以连珠射的方式,疾速将手中十根箭矢射完。
十箭皆中靶,三箭正中靶心。引起全场直冲云霄的狂热欢呼声。
这也让其他欲一拼高下的考子们彻底放弃。
一百二十步心射中靶都已经是极为不易。当初武举状元刘从钧完全就没比拼到一百三十步,就已经夺得步射桂冠。
将门子弟虽然也练习过一百三十步射靶,但越是接近巅峰,就越理解其中差距。平时心射想命中一百三十步外的靶标都十分困难,经常会脱靶。
像长孙素一样连珠射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瑞放下远望镜,满意的点头,这就是自己的武考状元。习兵善战,勇冠一时,期望他将来领兵攻伐,能够战无不胜。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十七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武举结束之后,兵部递上来了状元及第及状元出身名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