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等,皆愿纠连附近郡县豪杰十余户发起叛乱,助我大军断绝袁术粮道。”

    张瑞看了一眼地图,问道:“那袁术还能稳妥掌控在手中的郡县还有哪些?”

    “还有庐江、丹阳、吴郡三郡,锦衣卫还未给出回信。”

    丹阳郡、吴郡,这是孙策打下来的江东郡国。

    如果袁术真的穷途末路,不见得孙策还能对袁术保持忠诚。

    倒是庐江张瑞非常关注,庐江的前任太守是陆康,也就是东吴大都督陆逊的从祖父。陆逊幼时丧父,一直跟随这位从祖父在庐江治所舒县读书。

    这位庐江太守对朝廷非常忠义,刘协即天子位后,其不顾天下大乱,陆康冒险派遣孝廉进贡朝廷,被加封忠义将军,秩达中二千石。

    张瑞掌控朝廷之后,这位庐江太守还曾经遣使来贺。愿张瑞能效仿周公,辅佐天子平定四方。

    只是袁术割据一方,屯重兵在邻郡九江郡的郡治-寿春,双方断绝联系。

    后来袁因为军队缺粮,向陆康索要米三万斛。陆康认为袁术是叛逆,闭门不与之来往,而且整修战备准备迎敌。

    袁术大怒,派遣孙策攻打陆康,将庐江城池层层包围。

    陆康率军队固守,手下士兵之前有休假外出的,闻讯皆返庐江,乘夜爬城墙回来帮助守卫。

    去年年末,城池陷落。之后月余,陆康就病逝,时年七十岁。陆康宗族百余人,逢此战乱及饥荒,死了近一半。

    今年年初朝廷壮其守城的气节,拜其子陆俊持戟郎中。

    张瑞问道:“陆康族人如今在何处?”

    郭嘉回道:“陆康只有两子,长子陆俊,次子陆绩。如今陆俊在洛阳皇宫当值,陆绩年幼跟随长兄居于洛阳。”

    张瑞对陆俊毫无印象,但对陆绩这个名字却如雷贯耳。

    这是入选《二十四孝》的著名大孝子。陆绩怀橘的典故,千古流传。主角便是陆绩与袁术。

    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但这个孩子不仅仅是孝顺这么简单,而是他正史上的真实才智几乎就是《三国演义》神话后的诸葛亮。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虽然统军作战,但虽在军中,不仍废著作,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太玄经注》。

    能写出这么玄学的著作,陆绩对天下大势也是研究的极为透彻,近乎是能掐会算。受命南征时,在交州染上疫病,死前感慨:“由今开始,六十年以后,车可同轨道,书可同文字,遗憾我不能看见。”精准预测到了晋朝一统天下的时间,一年不差,陆绩死后六十年,晋军十二月起兵伐吴,多路并进,逼近建业,东吴投降,天下一统。

    至于东吴大都督陆逊,在陆绩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

    陆绩论辈分是陆逊的从父,但比陆逊小六岁。陆逊在陆康死后,念陆绩年幼,为其为之纲纪门户。

    但就是这种情况下,陆绩少年成名,学识远超过比他年长的人,同顾邵齐名,更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

    陈寿为陆绩作传,直言陆绩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陆绩之於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严周矣。

    可惜这位智多近妖的名将,年仅三十二岁便因为南下交州染疫而亡。

    不然这位名将成就不一定弱于陆逊、羊祜。

    张瑞继续问道:“与陆俊、陆绩一同在洛阳者,还有何人?”

    郭嘉说道:“陆绩族子陆逊,与陆绩同住,为其纲纪门户。”

    张瑞想了想,说道:“调陆俊为丞相府从事,迁其入长安,给其户籍。如今陆氏族长何人?”

    “便是陆康长子陆俊。”郭嘉答道。

    “传令给陆俊,朝廷怜其家族忠贞壮节,允其全族从吴郡搬迁至长安。将陆绩、陆逊全送往长安学宫进学。”

 第四十二章张瑞章句集注

    郭嘉离开之后,蔡琰却没让张瑞继续处理政事,坐在张瑞对面,注视着张瑞说道:“夫君不仅仅是大汉之丞相,亦是一家之主。这国事有数以万计之官员、将校为夫君处理,可以暂缓。但这家事,只有夫君能决断,难道夫君就彻底不管不问?”

    张瑞立即拉着蔡琰的玉手,笑着说道:“管,管,管!这国事是事,家事亦是事!”

    “不跟夫君磨嘴皮,绕口令。适才谈及长安学宫,夫君尚且记得为其他家族子嗣进学,却对自家孩子不闻不问。去岁便说过,返回长安便下令长安学宫筹建幼教班。大夫人已经联络文武大臣各家正妻,约定将家中子嗣皆送往学宫培养,但夫君却一直没有音讯。”

    张瑞心虚不已,为了诛杀曹操,自己可谓是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每日都被关东浩瀚的公文所淹没。一晃数月,便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如今于禁、乐进请降,袁绍大军被兖州军阻在济水以北,双方在济水沿岸血战不断。曹操被彻底困死在了卢县,不用多久就会弹尽粮绝。

    张瑞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身上的压力,便立即开口说道:“这就去,孤这就带汝等去往长安学宫。”

    很快得到消息的赵虞就带着家中几个孩子赶了过来,玉环还是一如既往的活泼,一蹦三跳的扑到了张瑞怀中,撒娇卖萌的抱着张瑞,问道:“父亲真的要带吾等出去游玩吗?”

    张瑞笑着将玉环举过头顶,说道:“没错,带玉环去长安学宫见识一下长安最恢弘浩荡之文化学府。”

    “那小环要同父亲坐同一辆车。”

    赵虞走过来,训诫道:“女子不乘高车,汝怎能与父亲同坐?”

    玉环却不管那么多,抱着张瑞胳膊就撒娇道:“不嘛,不嘛,就要与父亲一起。”

    张瑞十分担忧,这位帝国未来的长公主让自己再娇惯下去,恐怕要比唐朝那些公主还要剽悍。

    于是张瑞默默下定决心,说道:“好吧,就听玉环之言,不过这是玉环最后一次任性。”

    “父亲万岁。”玉环亲切的抱着张瑞大腿撒娇。

    赵虞气鼓鼓的嘟着脸颊,对张瑞说道:“夫君,汝不能如此娇惯玉环,这已是汝本月第二十三次说这是最后一次!平均每天至少说三次。”

    张瑞吸了口气,有这么多吗?

    这次绝对是最后一次。下次一定!一定不能娇惯!

    “父亲,快来。予想骑大马。”

    “玉环,不能骑父亲脖子上,父亲要保持威仪!”赵虞开口。

    “没错,女孩子家有失体统。”张瑞坚定决心,绝不能再娇惯了。

    “呜呜呜……”

    “好,好,好,骑,骑,骑!别哭了!这是最后一次!”

    “夫君!”

    “这次绝对是最后一次。下次一定!”

    雄壮的礼乐响起,张玉环终于不再闹腾,趴在张瑞臂弯上,忽闪着大眼睛望向长街两侧壮丽的长安风景,问道:“父亲,长安城大还是丞相府大?”

    “当然是长安城大啊。长安城长二十三里,宽二十一里,周长八十八里(三十六点七公里),占地四百八十三平方里(面积八十三点一平方公里)。”

    “父亲,长安城是四海之内最大城市吗?”

    张瑞从容一笑,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四海之内。而是四海八荒,普天之下,最宏伟之城市。”

    “没有任何城市比长安更大?”

    “没有!”张瑞坚定的说道。当今世界,中外各国,长安城就是最宏伟的城市。

    “哇,真是威风啊!这便是吾等之长安。”

    “没错,这便是吾等之长安!”张瑞随着张玉环的视线一起向远方望去。

    一轮璀璨金日高挂苍穹,光辉普照之下,长安城亭台楼阁,鳞次栉比。辉煌的建筑与精美的园林相映成趣。清澈见底的渠水静静流淌,郁郁葱葱的绿植树木点映两旁。

    整个长安城既威严雄壮,又生机勃勃。

    任何人看到这雄伟繁华的长安,都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个威严强盛的帝国,正是在这里将权力扩散到四海八荒。

    整个长安城动用难民数十万计,劳力、俘虏长年维持在十万人以上,历时整整六年,前后消耗人力上百万,钱财数十亿,终于即将完工建成。

    玉环好奇的问道:“父亲,长安城建完了吗?”

    张瑞摇头,说道:“尚未完工,还有玉环的家没有建。”

    “玉环的家?那不就是父亲的家?为什么我们的家要最后才建?”

    张瑞笑着摸了摸玉环的脑袋,说道:“因为这天下还不太平,我们已经有房子可住,要先将财富用在来帮助那些无房可住的百姓。”

    “这个予知晓,母亲说要让天下每个人都有房子可住。这是父亲之名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张瑞一笑,将玉环举到自己面前问道:“玉环一垂髫小儿,亦曾闻父亲之言?”

    玉环一脸得意,叉腰鼓着胸膛,骄傲的说道:“母亲说这是父亲彪炳千古之言,世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玉环能全部背诵。”

    “哦?全部?那玉环告诉父亲,还有哪些名言?”

    “父亲章句集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

    张瑞哈哈一笑,感觉有种听孩子背唐诗三百首的感觉,问道:“这是谁教予汝?”

    “是母亲。母亲说,这天下谈及父亲,必会谈论此四句,玉环不可不知。”

    张瑞面露欣慰,一个垂髫小儿都能将自己的名言背诵朗朗上口。可知自己苦心孤诣的营造形象没有白费,声望没有白刷。

    这天下谈及这四句话便会想到当朝丞相,谈到当朝丞相,便会想起这四句话。

 第四十三章张瑞儒家圣人(今天四更求月票)

    张瑞本人当然没有百姓想象的那么伟大,但一直以来施政处世也并未有所背离。此时就显露千古名言的意义了,这四句话将会极大升华张瑞在天下人心目中的伟岸形象。将在天下人心中缔造一个超脱世俗、理想完美的圣君印象。

    但凡心存正气,不为家族那点利益蝇营狗苟的士人,都会对张瑞尊崇不已。

    会将张瑞奉为当世明君,古之贤者。

    这对关西伟业将会有极大的助力。将吸引天下德才兼备之士,效力关西。

    留在袁术、袁绍麾下的那些人才,要么是本地世家,以家族为重。要么就是郭图、许攸这种,注重利益,品节败坏的士人。只有极少数田丰这种人才,会感于主公重用,一直效死。

    另一方面,舆论、道德的高地也将彻底被张瑞所掌控,从今往后没有任何名士、世家,敢像当初一样居高临下的评价张瑞所作所为。

    当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