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方面,舆论、道德的高地也将彻底被张瑞所掌控,从今往后没有任何名士、世家,敢像当初一样居高临下的评价张瑞所作所为。

    当初讨伐董卓时,张瑞还需要扯上盖勋的大旗,以免别人抨击议论。但到如今所有士人、清流都要低下高傲的头颅,品评时事,清谈政务,评议士人,都需要反过来扯上张瑞的大旗。

    尤其儒家非常喜欢将道德与治国相结合,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定是一位清官能吏。

    张瑞经过这四句基本已经树立了至高无上的道德形象。

    清流们在讲经释义时必然会牵强附会,将张瑞声望、道德与儒家经义结合到一起,然后作为范例讲解给弟子听。

    这方面儒家的包容性为诸子百家之首,只要一个人道德高尚,儒家就肯定能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合理解释,然后再反过来强化自己学派的正确性。

    张瑞倒是不排斥这种作法,因为这对自己的形象具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

    关西在逐渐废黜独尊儒术不假,可是从未想过将儒家彻底抹杀。作为一个学派,儒家存在对于华夷大防、礼仪德化、有教无类、推广教化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他应该从独一无二的地位退下来,重新回归诸子百家之一,与其他学派一起百花齐放。

    截止目前为止,儒家最推崇的人是周文王与孔子两位先贤。

    儒家学子口中必提的两件事便是文王伟业,与崇古复礼。

    张瑞乐观的期待,有这些千古名言为自己刷声望,恐怕用不了多久自己的声望就会赶上周文王了。成为儒家学派继周文王与孔子之后,第三位倍受推崇的圣人。

    成为一位活着的当世圣人,圣人天子。

    甚至因此,自己都可以省下为自己造神的周章。

    刘邦斩白蛇起义,将自己神话成了赤帝之子。

    张瑞完全不需要这些,人设就是一位应天顺时,肩负天命的圣人天子。

    虽然这位圣人天子又怕疼,又好色,还腹黑,懒惰,对政务最多的处理方式就是画圈,最感兴趣的事情是睡腰细腿长胸大的小姐姐。

    但是谁在意呢。

    清流们只在意自己通过夸赞这位当世圣人增加声望,增强学派的法理性。

    百姓们只在意拥护这位圣人天子,从而减少赋税,改善生活。

    将门子弟们则只在乎跟着英雄天子建功立业,封侯拜将。

    至于张瑞究竟是不是真的伟岸辉煌,大家都漠不关心,天下只是需要这样一位想象中完美无缺的天子。

    张瑞对自己形象的揣测颇为精准,一次次刷声望的行为,让治下百姓也都相信丞相张瑞是心怀天下的。坏的都是地方官员与豪强,丞相不清楚地方蝇营狗苟,才导致地方有苦难发生。

    这种观念下,百姓遭受冤屈,不至于立即爆发起义。他们还有最后的希望,去长安,去长安求见丞相,丞相一定会为自己主持公道,惩治贪官污吏,处决豪强劣绅,还人间公道正义。

    只是张瑞天性比较宅,很少出门,这导致百姓很难见到张瑞,也很难直接走进丞相府与张瑞当面伸冤。

    从返回长安,到如今已经大半年过去,张瑞终于在妻子的逼迫下走出了府门,为自己孩子解决一下上学难的问题。

    可是张瑞抱着张玉环还没笑多久,车架就紧急刹停,张瑞紧紧抱着女儿重重撞在了车辕上。

    剧烈的变故吓得张玉环大哭不止,紧紧的贴在张瑞怀中。

    密密麻麻的铁骑立即紧促的围在了车架两旁,一面面橹盾密集的将车架包围在中央,甲光曜日的铁骑顷刻间结成圆阵,密密麻麻的长槊向外端平。

    在军阵前方传来尖锐的哨声,一队队铁骑从车架旁策马而过冲向前方,密密麻麻的锦衣卫从四面八方涌来,很快现场便被彻底掌控,氛围一片肃杀。

    赵虞提着裙摆从后车焦急的跑到张瑞车上,关切的问道:“夫君没事吧?”

    张瑞将大哭不止的张玉环抱给赵虞,晃动着撞伤的右肩,感觉了片刻,说道:“没事,只是撞了一下,擦破点皮。看看玉环有没有事。”

    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刘胜此时走到车架旁,脸色青的发黑。

    发生这种冲撞车架的事情,无论怎么说都是自己有所疏漏,若因此而在丞相心中留下办事不牢的印象,自己就仕途无望了。

    听着孩子惊恐的哭声,张瑞极力压制怒火,瞪着刘胜,低声呵斥道:“光天化日之下,刺客冲撞车架!汝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就是这般尸位素餐?是否刺客成功将孤刺杀,汝才能重视?”

    刘胜低头不敢辩驳,立即请罪说道:“臣死罪。”

    “怎么回事?哪来的刺客?”

    刘胜拱手回道:“丞相,并非是刺客。而是一名妇人与两名孩童。锦衣卫与左监门卫将士巡查时都确认此人并无任何威胁,却没想到其会突然冲出,跪拦车架。”

    “跪拦车架?”张瑞面色凝重,说道:“带路,孤亲自过去看看。”

    刘胜有些犹豫的看了一眼朱雀街两旁密密麻麻的人群,因为有变故,此时已聚集了无数围观的百姓。

    若有刺客混迹其中,逆天行刺,那自己可就不是死罪那么简单了。

    愤怒的文武大臣能够将自己三族全部诛灭。

    张瑞斥道:“汝有何可犹豫?难道锦衣卫平时果真在尸位素餐?数以千计亲军侍卫,还拦不住刺客,能让孤被当街行刺?”

    刘胜立即退后,请张瑞下车。

    这不仅仅关乎自己一人性命,更关乎锦衣卫全军的清誉。

    在都指挥使赵云的统率下,锦衣卫全军奋武扬威,鞠躬尽瘁,恪尽职守。自己绝不能让全军将士的流血流汗付水东流。

 第四十四章忠于王事者的悲惨身后事

    事实上,对刺客的担忧其实是有些杞人忧天。

    长安群众对当今张瑞的统治再满意不过,如果有人鬼鬼祟祟,意图行刺,不用锦衣卫去抓,长安群众就能自行携刀带弓将其扭送官府。

    在将士列阵的甬道中走了数十步,张瑞才看到前方被锦衣卫擒拿跪地的妇人。

    妇人身旁一男一女两名孩子只有七八岁,女孩被吓得瑟瑟发抖,男孩却对着锦衣卫胳膊不断挥拳,小虎牙用力撕咬着锦衣卫士卒的胳膊。

    愤怒的大吼:“坏人!放开吾母亲!放开!”

    张瑞眉头紧蹙,立即对擒拿妇人的两名锦衣卫呵斥道:“何至于此?一名柔弱妇人而已,放开!”

    “诺!”两名锦衣卫立即退到了一旁。

    小男孩随即从锦衣卫身上跳下来,扶着自己的母亲站了起来,然后护在母亲身前,警惕望向周围层层林立的铁甲。

    张瑞笑着蹲到了小男孩面前,赞道:“真是一名勇敢男子汉,汝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对帮助自己的张瑞抱有一丝好感,因而挺着胸膛说道:“吾姓王,名忠。”

    王忠,很普通名字,就像后世建国、建华、爱军一类的名字,但正是这种普普通通充满爱国情怀的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与栋梁。

    张瑞笑着夸赞的:“王忠,忠于王事,天实为之,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好名字。告诉孤汝为何会在此处?”

    王忠握着拳,小小的脸上尽是泪水与狠意,说道:“保护母亲,为父亲报仇!”

    张瑞起身,看向一旁的妇人,问道:“汝是何人?何故当街阻拦孤车架?”

    妇人立即向张瑞行礼,眼含泪水,说道:“民女王张氏,河东猗氏'yī'人,乃府兵王虎遗孀,请丞相为民女主持公道。”

    张瑞立即神情严肃,一名府兵遗孀,不远千里从河东来到长安伸冤。

    究竟是多大的冤屈,才使一名母亲不顾荆棘险阻,带着两名孩子走到这一步?

    张瑞立即看了一眼三人的衣着打扮。妇人头发枯败,只以一根枯黄的树枝作发簪系在一处,头发中间还杂着各种枯草。

    身上衣服破败不堪,一处处破洞根本没有修复,露出皮肤上大量的淤青与伤痕。

    躲在其身后的女童眼神卑怯闪躲,脚上的草鞋露出三个大洞,左脚大拇指露出一块,而右脚相同的位置处却空空荡荡!

    空空荡荡!

    张瑞一瞬间怒发冲冠,再看向勇敢的小男子汉王忠,其双腿暴露在外,根本没有裤子。而最明显的伤口在其脖子脖颈右侧,还有一条长达五六寸的刀疤。

    这是府兵遗孀,遗孤?这是自己三令五申要善待的忠臣之后?

    张瑞只感觉双脸火辣辣的疼,王忠这个名字,好像是对张瑞最尖锐刻薄的嘲讽。

    他的父亲死于王事,他的子嗣忠于社稷。

    但最终忠诚却换来了这种悲惨的结局!

    张瑞咬着牙说道:“有什么冤屈,汝全部告诉孤!今天,就算是杀的血流成河,孤亦要还汝等一个公道!”

    听闻张瑞之言,王张氏终于忍不住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哭声撕心裂肺,好像要把受到的所有苦难与凄凉全部倾斜出来。

    张瑞指着一旁的刘胜说道:“去!将内阁首辅,兵部中郎,刑部中郎,副都御史,全部给孤喊过来!!”

    哭了良久,王张氏将身后女童推到了张瑞身前,说道:“这是府兵李固之女。”

    闻言,一瞬间所有官员都只感觉头皮发麻。

    而军人们则纷纷呼吸变得粗重,双眼一片血红。

    这意味着遭殃的府兵遗孀,远不止一家!

    张瑞俯身,想要抱起这个女童。

    但女童却惊恐的躲到王张氏怀里,瑟瑟发抖的呜咽。

    张瑞眼睛发直,不敢置信的望着少女,这不应该是少女应有的哭声。

    刚才张玉环哇哇大哭的声音嘹亮尖锐,绝不是这种低沉的呜呜声!

    王张氏流着泪,说道:“她的舌头被人割去了!”

    张瑞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热泪,深吸一口气,沉声问道:“是何人?”

    “猗氏孙氏!”王氏悲切的说道:“亡夫与李固皆为猗氏府兵,在同一屯从军。李固是稷山亭人,亡夫是介山亭人。”

    “前岁征鲜卑,李固殁于王事,还是吾夫君前去送的遗骸。其妻李刘氏年芳十九岁,哀痛不已!”

    “然去岁败李傕之后,吾夫君休假归家前去探望时,便发现李刘氏已身怀六甲!”

    王张氏紧紧的抱紧了怀中女童,痛哭流涕,说道:“其被孙氏族人所奸辱!府兵战殁之后,能为家人免田税十年,这群畜生便看中此间利益!”

    张瑞握紧双拳,杀意凛然。

    所有军人皆能感受到张瑞的冲天怒火,血流成河就在今日。

    张瑞极力压制着怒火,对王张氏问道:“王虎为何不告知郡县?有府兵身份,郡县绝对不敢无视。”

    “正是郡县官吏要了吾夫君性命!”王张氏悲切的大喊,声音如杜鹃啼血。

    “亡夫得知同袍遗孀被污,立即向官府告发!”

    “但孙氏却抓了李固子女,威胁李刘氏,不允其前去作证。”

    “子……女?李固还有一子?”张瑞声音颤抖的问道。

    “死了!被孙氏当着亡夫之面活活掐死!”刘氏悲切的呐喊:“他们就站在门后一步处,当着亡夫之面,活活掐死那三岁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