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习射。”

    殿内欢声笑语,势力后继有人,总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贾诩蹉跎了多年岁月,所以在一众辅臣中年纪最大。

    其长子贾穆已经二十多岁,补了一个千牛备身的荫职,在张瑞身边执勤戍卫。

    而其嫡长孙贾模,虽然名字与西晋权臣贾模相同,但并不是同一个人。

    另一位贾模是西晋妖后贾南风的族兄,也就是贾逵的孙辈。

    不过贾逵也不是外人,同样在关中效力,担任益州都指挥使。也就是意味着,张瑞若活得足够久,就能见到贾逵的孙女,一代妖后贾南风。

    不过也说不准,历史被张瑞改的面目全非,连羊祜都不一定能出生,将来贾逵就算生出一个孙女取名贾南风,可能性格也完全不同。

    张瑞略想了一会儿贾南风的事情,侍卫便禀报田豫抵达,张瑞立即收拢了心神,允其入内。

    田豫见到张瑞,很恭敬的拱手行礼,说道:“臣田豫拜见丞相。”

    “免礼。”张瑞说道:“看汝言行,还自认是大汉之臣,认某为丞相。”

    田豫惊讶,问道:“丞相何出此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幽州文武自是朝廷之臣,所以才主动请附。”

    “哦?孤还以为,若朝廷不能满足汝等索求,汝等便打算干脆起兵对抗。”

    这番话让田豫心中一震,清晰感受到了丞相对幽州的不满。不过随后便冷静的回道:“我幽州文武皆心向朝廷,绝无此叛逆之念。若丞相信任,我幽州文武愿为丞相镇守北疆。若丞相另有安排,我幽州文武亦必忠心奉令。”

    这番话让满堂文武面露笑意,若是这种臣服态度,那么幽州之事可定。

    张瑞平淡的态度顿时尽散,脸上充满赞赏,说道:“鲜于公真乃当朝国士,不世出之忠良。”

    审配亦赞道:“丞相,鲜于公因地之利,任土作贡、自献封疆,有勤于上。在幽州胜残去杀、累仁恩於百年;保大定功,启明圣於千载。有此功绩,不厚赏不足以服众望。”

    张瑞点头,说道:“言之有理,鲜于公有功于王事,升其为左骁卫大将军,封广武县侯,食邑两千户,赐紫金鱼袋,赏黄金两千斤,钱五千万,云锦三万匹,侍女十人,骏马五十匹!”

    广武县是裴潜当年治理的第一个县,就在太原北部,境内地势平坦,水利发达,农业先进。

    在这里食邑两千户,足够鲜于辅家族世代富贵,仅每年的农业税就有谷十万石。此外还有算缗税这个最大的税种,一户豪族就能提供数百上千万的税赋。如甄氏这种顶级豪族,每年仅算缗税要上交数亿钱。

    不过列侯不是诸侯。

    虽然有封地,但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

    即便如此,此时的封侯的含金量也远超后世,这是有实际封邑、能世代相传的侯爵。

    而到了隋唐之后,哪怕被封为郡公、国公,也没有实际封国,多为虚封,且不可世袭。

    鲜于辅是张瑞封的第一个县侯,食邑两千户,远超张瑞麾下诸将。

    这也是张瑞千金买马的一个典型,十分类似于曹操对张绣的厚赏。曹操统一北方时,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唯张绣特别多,封邑高达两千户。

    鲜于辅的功绩无疑要远高于张绣,毕竟鲜于辅这是献上几乎整个幽州,又率十万大军向张瑞投降。

    这天下总共也就只有十三州,部众超过十万的诸侯屈指可数。

    鲜于辅的归顺配得上这份封赏。

    若封个县侯就能招降一名诸侯,张瑞毫不介意立即大封诸侯。

    最多不过区区万户,就能天下一统。因此而挽救的百姓,何止百万。

 第五十七章整编幽州军

    封鲜于辅为左骁卫大将军,这意味着鲜于辅要进长安述职,将幽州的军权转交给关西将领。

    但这也并不是要彻底剥夺鲜于辅的军权。

    十万幽州军对张瑞的忠诚度大概只存在于一张嘴上。

    他们一张嘴,说出的词是忠义,那就勉强看看张瑞的政令。

    但若他们张嘴说的是反叛,那么十万大军操起刀枪就能跟关西大军血战不休。

    这近十万人如今都是惴惴不安的状态,对将来迷惘不已。唯一能安抚住他们,让他们忠于朝廷的人就是鲜于辅。

    所以鲜于辅必须还是这支军队名义上的统帅。

    这种事在其他州郡可能比较困难,但在关西却十分便利,有完整的典制章程。

    十二卫南衙禁军,都会遥领数量不等的折冲府。

    比如左武卫多统领关中府兵,右骁卫多统领并州府兵,右武卫多是徐州府兵。

    而这支新建的左骁卫则对应着遥领幽州府兵。

    这对幽州十万大军而言,是一件足以安心的事情。

    统领他们的将军依旧是鲜于辅,只是十万幽州兵将要精选士卒,沙汰老弱,组成府兵。

    鲜于辅部下这些人并不是职业军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必然也有许多人想要解甲归田,安享太平。

    当幽州军安稳的接受了朝廷统治,想继续打仗的编入府兵,想解甲归田的借机回家,那朝廷便算安稳住了这十万大军。

    府兵被编入折冲府,大量折冲都尉会严格管控着每个军府千百人。

    那调兵权也就顺利过渡到了兵部手中,跟鲜于辅就没什么关系了。

    这些折冲都尉可不会听鲜于辅的命令,没有兵部调令,哪怕左骁卫大将军也调不动府兵一兵一卒。

    这便是先进制度的优势,能够极大避免将领拥兵自重,防止权臣掌控军权。

    王凌详细将左骁卫禁军的构成,以及府兵的运作模式同田豫讲清。

    田豫立即向张瑞拱手拜谢,这已经极大超过了自己来前与鲜于辅所料想的结果。

    自始至终,田豫与鲜于辅便没有想过要投靠袁绍。

    天下十三州,关西在并州、凉州、司隶、益州、兖州、豫州、徐州、交州都占有绝对优势。

    哪怕在冀州、荆州这种袁氏根深蒂固的地方,关西也占有大量郡县。

    可以说天下之泰半都已归于关西。

    此时关西政治清名,农业发达,经济繁盛,税赋满仓,更兼大军军纪严明,剽悍善战,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军队战力无与伦比,就连军队规模都远超关东诸侯。

    田豫绝不信只有冀州一隅之地的袁绍能够打赢关西,坐拥天下。

    能够以对手三分之一的军队,十分之一的财政实力,百分之一的补给,打出战必胜,守必固,来去自如,仿佛在自家花园闲庭漫步的军事家不是没有。

    可惜这人在关西效力,名叫诸葛亮,而不叫袁绍。

    况且以武庙十哲的水平,也难改大势。以寡敌众,以弱击强,攻守异体,必使功业陵迟。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若袁绍敢只带三五万大军主动进攻关西,远征上千里杀入关中平原,数十万府兵能将袁绍全军都砍碎在关西境内,一个也逃脱不了。

    不存在畏敌如虎一说,拥有绝对骑兵优势的关西铁骑能轻轻松松派出数万骑兵掐断袁绍绵延上千里的粮道。

    而若袁绍做不到这些,无法破坏关西雄厚的战争底蕴。

    那么冀州就必然处于战略劣势。

    当年楚汉相争,已经完美演绎过这种形势的结局了。

    高祖皇帝哪怕屡战屡败,但来自关中的增援源源不断,大军源源不绝,粮饷充沛无忧,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发起攻势。

    所谓久守必失,强如楚霸王项羽,一生战无不胜,也未曾攻入汉军腹地关中,所以只能消极对抗汉军一次一次的进攻,最终四面受敌,被围在垓下,自刎乌江。

    困守冀州的袁绍,又能比霸王项羽多坚持几年?

    多坚持几年?田豫心如明镜,开什么玩笑?

    当年是楚军战力强,汉军与诸侯联军人数多,项羽一直战无不胜,所以才坚持了五年。

    但如今形势是关西既战力强悍,又人多势众。关东诸侯不但战力远远不及,连军队规模都比不过关西。

    不被速灭都是天幸,还敢想比西楚霸王坚持更久?做什么黄粱美梦。

    丞相张瑞在升任丞相之前可一直担任的是领兵大将,一生战绩完美演绎了什么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在升任丞相之前,还亲自领兵十五万,荡清十几万残暴西凉军。

    而这支只支撑了一年零两个月的西凉军,却在当年的讨董之战中,打得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诸侯大败而归,死伤惨重。

    最终田豫说道:“某代鲜于公拜谢丞相厚赏。吾等必尊崇丞相号令,尽忠王事。”

    张瑞笑着点头,说的:“汝能导人向善,忠于朝廷,亦为大功一件。迁任北庭中郎将,封都亭侯,食邑两百户,赏黄金五百斤,云锦千匹,侍女三人,骏马十匹。”

    田豫的封赏跟鲜于辅如出一格。有这种先例,其他诸侯身边的谋士,会积极游说主公归顺朝廷。

    便比如曹操征荆州时,刘琮身边那群大臣纷纷劝刘琮投降。赤壁之战前夕,孙权身边大量文武力劝孙权投降。

    关西富庶非常,张瑞不介意为这些功利之人添一把柴,让他们胸中火焰烧的更旺,更卖力的去游说主公归附关西。

    田豫猜到自己这份任命背后的深意,因而没有拒绝,拱手拜谢道:“臣谢丞相厚赏,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瑞点头,说的:“北庭中郎将隶属北庭镇抚使。若无意外,便由北庭镇抚使入驻幽州,接管幽州六郡。”

    “臣必尽力使交接平顺,幽州安稳。”

    这无疑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田豫在这期间牵线搭桥,沟通双方,使幽州十万大军安稳整顿。

    必然会获得大量功勋,从而获得升迁。

    这也是张瑞有意对田豫的栽培,对于田豫张瑞不但抱有好感,还有极大的厚望。

 第五十八章受降城长城的进攻型军事重镇体系

    张瑞之所以如此看重田豫,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威震北疆。

    作为魏国名将,田豫屡次大败鲜卑豪酋轲比能,讨伐乌桓,剿灭边境巨寇,挑拨鲜卑内战,这些虽然是巨大的功绩,可以说是讨虏名将,但并非不可替代。

    换上刘从钧、王锐、长孙素、徐庶一类武举状元及第,也并非做不到。

    这不是张瑞盲目乐观,而是对将门子弟、对府兵禁军以及对军事制度的充分信心。

    有高度先进的军事理论,有多年钻研军事兵法的专业将领,有职业化、训练有素的军队。

    这三者结合,诸夏军纪严明,甲具齐备的正规军,绝不是还处于部落时代的游牧牧民所能够抵挡的。

    真正让张瑞非常重视的是田豫的幽州出身。幽州人士数以百万计,名将亦不可胜数。

    但没有任何人能如田豫一般对地利如此了解。

    哪怕蜀国的五虎上将,出身幽州的张飞也无法与田豫相比。

    其最用兵如神的一战是成山之战,这一战不仅显示出了田豫对陆上地利的高度掌握,更对沿海口岸,季风洋流,两栖登陆具有非常高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