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贼子,安敢辱吾主!”一声惊天怒吼,谢玄自张瑞身后一跃而出,巨大的手掌从天而降。

    一掌扇在杜飞脸上,巨大的力道直接将其脖子扭断,飞溅而出的牙齿洒满整个大帐。

    一百八十度扭曲的脑袋还未失去生机,发出霍霍的嘶鸣声,眼泪混着血水流满整个后背。

    现场宛如恐怖大片片场。

    若是前世,张瑞早已吓得失声大叫。

    但如今居然可以面不改色的抹去额头上喷溅的血水,满脸笑容的对杜飞随从说道:“回去回复李大目!某就在太原等他,想要粮食亲自来取。若他不来,明年春,某亲自率部去取他双目!”

    随从们已经彻底傻眼。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如今对方杀了杜飞,双方即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再无二话可说,主动告辞。

    临行前想抬走杜飞尸首,却被谢玄虎目一瞪,吓得瘫坐在地。

    辱及张瑞,还想完整的离开。他们实在是太高估了张瑞的心胸,以及张瑞在孟县将士们心中的地位。

    不用张瑞下令,无数将士一拥而上,将杜飞的尸体乱刀砍成碎片。

    一半留在孟县喂野狗,一半主动帮随从们封包好,送回黑山。

    意为双方不死不休!

    想让张瑞主动认怂纳贡?除非用刀将其脊梁挑断。

 第六十九章全境皆反

    李大目不可能无缘无故便派出使节来孟县挑衅。

    张瑞暗自揣测必然是杨凤在上党的扩张引起了张燕的注意。进而注意到了张瑞在太原的存在,以及孟县今秋的丰收。

    以杜飞倨傲的态度可见,黑山军对孟县的了解必然不多。

    没错,张瑞统辖的户籍的确跟富庶州郡的一县之地相差不大。

    想刘备以高唐县令之身份,尚败于黄巾。

    黑山军瞧不上张瑞亦是理所当然。

    但他们怎会知晓张瑞以府兵制为激励,百姓皆踊跃参军,士卒求战欲高涨。

    麾下大军云集,尽是精兵猛将。

    若李大目真敢将爪子伸进太原,张瑞就敢将其一根根砍断,斩尽杀绝。

    只是这太原战事再也拖延不得,必须尽快结束。

    随后张瑞召集了此地的两位校尉,张白骑跟段文,准备商议攻城事宜。

    待众将士到齐,张瑞首先看向张白骑问道:“晋阳城内如今状况如何。”

    张白骑因麾下铁骑众多,全权负责晋阳周围巡逻警戒之事。

    是故听到张瑞询问,立即起身回道:“禀主公,自秋收以来,我大军围城已近两月。晋阳郡兵共劫营七次,皆惨败而归。如今已有半月未有行动。某以为,郡兵士气已消磨殆尽。粮草亦或有不足。”

    张瑞点头,问道:“还是未有豪强愿为内应,替某部打开城门?”

    两位军候互看一眼,无奈一起摇头。

    看来孟县政令是真不得豪强之心。一众豪强宁肯困守孤城,亦不肯主动投诚。

    无奈张瑞只得问道:“攻城战果如何?”

    先登陷阵乃是段文所部之责,段文立即起身,说道:“禀主公,某部已经填平城北护城河数段。可平稳度过三屯士卒。尝攻城三次,敌军人多势众,将士不能站稳城头。”

    深吸了口气,张瑞问道:“若要攻破城池,需多少将士?伤亡多少?”

    迎着主公审视的目光,段文握紧拳头,沉吟再三,说道:“有两千将士日征夜战,不出十日城池可破。伤亡或有近半。”

    张瑞一口冷气没吐出来,呛得连咳数声。

    近半的战损率,以孟县将士的忠诚、无畏,或许轮番上阵亦有可能坚持。

    但张瑞绝不能忍受如此多的将士白白牺牲在无谓的战事上。这意味着数百户家庭要披麻戴孝,永远的失去家中亲人。

    “依君等之见,晋阳粮食还能坚持多久?”

    还未等众人回答,谢玄掀开大帐,走到张瑞身边,耳语几句。

    张瑞气极生笑,无奈的叹了口气。

    四面八方尽是敌军,此刻发怒亦于事无补,所需者无非一战到底。

    况且一军主将无论如何都不能率先失了分寸。

    便脸色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帐内诸将士说道:“南部郡县皆反,豪强互相勾连,聚众两万余人,正向大陵逼近。”

    众将士闻言纷纷惊叹,如此一来己方可谓三面受敌。

    最棘手的当属黑山李大目,他麾下部众数万,多是久经战阵的匪寇。

    好在短期内双方不会对垒。黑山军召集部众,筹备粮秣亦需一段时日。

    其次便是南部郡县的豪强大军。举众数万,可谓是全境皆反。能够将数县豪强勾连一处,主事者亦非简单之辈。

    如今看来,晋阳城内守军反倒是最不足为道者。

    看着众将士或惊或怒,就是没有胆怯。张瑞才露出满意的笑容,问道:“当如何应对,诸君可有谏言?”

    张白骑率先发言,道:“主公,某以为晋阳守军已经胆寒,吾等只需多设旌旗,铁骑巡视,彼辈定不敢轻动。宜集中军力,先破豪强为上。”

    张瑞点头,看来张白骑最近苦学兵法有所长进。

    段文亦是赞同说道:“某听闻张校尉已率部攻入京陵境内,以张校尉所部之骁勇,当振奋向前,急攻南部郡县,扰乱豪强军心。”

    张瑞略有担心,问道:“若如此,当面可用之兵不足两千,能敌贼众数万?”

    段文满脸肃杀,说道:“值此之际,唯三军奋勇,将士用命,无畏牺牲者方能于胜利中取偿。”

    听着麾下慷慨弘毅之音,张瑞信心倍增。

    敢战方敢言胜。

    畏畏缩缩不是孟县将士的风格。

    何况历史上战力比这悬殊太多的战役不可胜数。

    仅汉末就有曹操以数千郡兵迫降百万黄巾,张辽八百勇士大破孙权十万。

    想到张辽、高顺,张瑞信心平增三分,对谢玄吩咐道:“快马前往张校尉所部,急招张辽赴大陵县待命。”

    张文远,这一仗能不能赢,就看你能不能在万人阵中开无双了。

    麾下有张辽、魏越、谢玄这种万夫莫敌的陷阵猛士。

    还有高顺、段文这种善堂堂之阵的悍将。

    更有两千武备齐全,百战余生的精锐士卒。

    凭什么会败给一群刚刚放下锄头,从地里走出来的泥腿子?

    于是张瑞亲自率兵南下,准备到大陵会一会这太原南部俊杰。

    大军行至榆次,张瑞特意接见了此地县令王昶。想询问一下这个少年可能适应案牍琐碎。

    可二人见面,还未寒暄,王昶先问道:“明公此行可是为迎战豪强?”

    “自是如此。君可有何要教某?”张瑞颇感兴趣的问道。

    王昶自怀中取出一卷《道德经》递给张瑞,打开的位置正是上善若水篇。

    张瑞不解问道:“此何意也?莫非欲用水攻?”

    王昶一笑,说道:“奇之,以君之才识,竟能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种千古奇言?”

    张瑞额头一黑,说道:“某感觉君所言非善!似在骂吾文盲!”

    王昶笑着岔开话题,说道:“明公自起兵孟县以来,多行霸道,所往之处或是臣服,或化为齑粉。然需知刚则易折,柔则长存。”

    张瑞略有所悟,问道:“依君之见,当为之奈何?”

    张瑞自身清楚,自己武不及吕布有虓虎之勇,才不及曹操文韬武略。要与此等人杰争雄天下,必须广开言路,听取谏言,知人善用。

    王昶历史上能督荆豫二州军事,必然是才干斐然。以其策对付一群叛乱豪强,必不在话下。

    果然待王昶说完,张瑞脸上笑意绽放,再不复来时满面肃杀。

 第七十章不得寸进

    大陵县。

    张瑞麾下大军依湖设营,近两千大军云集于此,旌旗招展,铁甲森严。

    主帅帐内,张瑞扫视一周文武将校。只见众人皆是求战心切,跃跃欲试。

    心中大感欣慰,语气不急不缓的向高顺说道:“高校尉,请为吾等详述对面豪强详情。”

    高顺越众而出,走到帐内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此乃遵从主公之令,由科学院裴祭酒派人测绘之大陵县地图。”

    张瑞立即起身,走到地图旁边详细观察有一番。虽然远不如后世地图精细,但一如比例尺,南北方向,山川河流,城池,村落等都有所标记。

    远比孟县当初缴获的那份地图精细万倍。

    指着其中一处红点,高顺说道:“此处即是豪强大营。其依山傍河而建,有众五千余。”

    有将校好奇的问道:“某曾闻南境皆反,豪强勾连,举众数万。为何此处只有五千余人?”

    高顺解释道:“豪强部众出自七县,行动或缓或急,又远近不同。是故其中快者已达大陵,慢者尚未走出县境。数万之众,连绵百里。”

    张瑞颇感兴趣,是什么人能将这种乌合之众拧到一处?此人若生于西凉,便又是一个韩遂、北宫伯玉之流。

    这二人亦是勾连一群豪强、酋长纵横捭阖,寇掠凉州郡县,征战数千里山河。

    于是张瑞问道:“可知豪强主事者何人?”

    高顺才干十分值得信赖。便见这位校尉自信点头,从容的说道:“某已派铁骑于路途中突袭数部豪强,擒其族长。乃知其人名为郭安,乃郭泰嫡子。”

    满堂一片倒吸冷气之声。

    难怪其人有如此号召力。

    即便张瑞这个北境巨寇都曾听闻介休郭泰之名。

    郭泰,字林宗。

    初次听闻这个名字,张瑞脑中毫无印象。不以为意。

    可听闻其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张瑞便有所动容了。

    许劭的月旦评名动汉末,最著名的就当属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能与这种人其名,其人名气可见一斑。

    待张瑞在太原呆的久了,这郭泰事迹想不知道都难。

    其人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

    党锢之祸兴起时,名士大多受害,郭泰因不谈时政得以幸免。于是闭门教授门生,学生以千计。

    建宁二年(169年)正月,郭泰去世,终年四十二岁。时从弘农郡函谷关以西,河内郡汤阴以北的二千里内,四方之士前来送葬者近万人。已至“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

    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甚至王昶之父王泽,伯父王柔,亦曾拜见郭泰,问才行所宜,以自处业。

    郭泰笑着回答曰:“卿二人皆二千石才也,虽然,叔优当以仕宦显,季道宜以经术进,若违才易务,亦不至也。”

    果然如其言,王泽以政才高居代郡太守。而王柔以兵法而显,位居护匈奴中郎将。

    就是正在西河郡跟南匈奴征战不休的那位大人。

    只是不知吕布率并州军阵前急退,护匈奴中郎将所部大军是否损失惨重。

    若如此,郭泰不过是一介大儒,于张瑞并无关系。

    问题在于,不同于许劭的月旦评,评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