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没有这种血肉山河的正面步兵,稍次的手段就是依托坚固城池进行防守,深沟固垒,以耗敌锐。

    袁术军将领审视南阳局势,深感无力,关西大军从武关突然杀出,南阳守军仓促迎战,完全来不及集结,无法做到汇聚数万大军列阵与关西铁骑正面交战,因而只得下令各地守军依托城池死守。

    可这正是徐荣派出大量铁骑的目的,将各地守军困死在城池中,从而各个击破。

    十万大军分兵进击,在各个方向都占据绝对优势。

    一个月后,南阳三十六县,投降三十三县。只剩下了宛城、樊城与鲁阳三县未降,成为三座孤城。

    然后徐荣汇聚主力,五万大军围困宛城,发起猛攻。

    宛城城高池深,正常攻城,至少也要一两个月才能攻破。

    但城内豪强孙狼发起叛变,夜里为关西大军打开了城门,数万大军云涌而入,血战一夜拿下城池。

    随后樊城守将投降,只剩下鲁阳一地仍在坚守。

    徐荣留下田豫率三万大军抚平南阳事宜,自己则率领主力继续向淮南进军,准备从左翼夹击袁术。

    南阳盆地数百里一马平川,易攻难守,这种战果在关西文武意料之中。不然当年关西大军击败袁术也不会退出此地,留袁术、刘表在这里厮杀。

    但与左翼顺利的战事不同,没有武关这种雄关作掩护的中路战事,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早在关西大军平定兖州、豫州之时,袁术就调集了重兵守在江淮一线。

    这也是情理之中,任何人看到十几万大军拿着刀枪在自家邻居境内耀武扬威,都不可能不作防备。

    袁术在江淮的势力渗透极广,最重要的领地自然是汝南郡,汝南三十七县尽归袁术所有。

    然后是沛国、下邳、广陵一线,这三个郡国的南部都被袁术所侵占。

    名义上这三个郡都已归朝廷所掌控,但现实不是游戏,偌大的郡国面积广阔,下辖十几个县,并不是地图上小小的一个城池。

    袁术的势力范围囊括了这几个郡南方靠近淮河的大片区域,如龙亢、睢陵、盱眙、广陵等十几个县。

    依托着淮河,袁术布置了坚固的防线。袁术军打定主意死守城池,无视关西大军任何计谋兵法,等着关西大军来攻城。

    但即便如此,关西大军也是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碾碎所有抵抗者。

    九月下旬,关西大军奋武扬威,一路血战,全面推进到了淮河沿线。

    只有袁术的家乡汝南郡仍在抵抗,这个郡是个超级大郡,叛乱的豪强不少,但选择死守的顽固分子也人数众多。左军、中军都都派遣了大量军队进驻,意图彻底剿灭一切顽抗之敌。

    关西大军骁勇善战,已攻破了近十座城池。张瑞下令将俘虏的敌军文臣、武将,统统处死,传首于继续坚守的城池。

    这份刚烈果决,着实震怖了无数守军。

    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一战朝廷是怀雷霆之怒而来的。不降即死,毫无商量余地。守军坚决抵抗决心有所动摇。

    十月初,张瑞抵达了淮河北岸的下蔡县。

    下蔡县是扬州九江郡下属的县,南方隔着淮河与下蔡遥遥相望的就是九江郡治寿春。

    也就是说只用了两个多月,关西大军就将袁术在豫州的势力几乎连根拔起,只剩下几个城池仍在顽固死守。淮河以北,尽被朝廷收复。

    这当中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全赖将士骁勇善战。

    张瑞在下蔡县翻看着高顺所部战报,内容平淡如水:“九月二十三日,大军南下克龙亢。”

    “二十九日,大军克向县、虹县,沛国一境皆平。”

    “十月二日,大军开赴扬州九江。”

    “七日,克下蔡、平阿。”

    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要由将士手中刀剑来决定。什么天堑地沟、城防壁垒,都被关西大军以绝对战力踏平。

    中路十万大军的战绩,配得上其百战劲旅、军中精锐的名号。

    而袁术军的战败也和绝大多数战败势力一样,因为弱小而战败。

    没有太多的投机取巧,就是在正面战场上,挡不住关西大军的钢铁洪流,败于堂堂之阵。

    兵力不如人,甲具不如人,武备不如人。科技、资源、人心、士气、军事理论、军队组织都不如关西,被赶到淮河以南理所当然。

 第七十九章士别三日

    淮河北岸,上万丢盔弃甲的袁术军混乱的挤在一处,仿佛一群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这支溃兵彻底崩散。

    这支部队是从平阿、下蔡一线撤离出来的淮河北岸守军。随着关西大军以滚滚钢铁洪流南下,势不可挡的碾碎一切抵抗。

    淮河北岸的袁军固守之心大为削弱,准备逃到南岸寿春。

    外无必救之师,则内无必守之城。

    北岸的守军都清楚,寿春不会再派遣部队往淮河北岸支援。

    所以不肯投降,又不敢死守城池的部分将领,便带着军队向南逃离。

    联络南岸的信使在寒冷十月,不顾严寒淌过冰冷的淮河,向寿春请求派出船只接应。

    但袁术回信:“今救汝等,则四方守军皆不肯力战,只等救兵接应。不救汝等,则守军必勉力死守,君等其勉之。”

    袁术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他世家门阀子弟的偏见与高傲,士卒在他眼中只是卑贱的工具。

    以袁术之傲气,完全没有设身处地的想过士卒的感受。

    淮河北岸守军接到回信军心几乎崩溃,如今形势袁军将士,皆已土崩瓦解。其之所以能相守坚持,无非是顾恋其居处老小,所以才依旧坚持奉袁术为主。

    袁术设定坚壁清野,旷日坚守的战略,就是希望能耗到关西大军退兵。待张瑞退兵之后,四方之众必复可合。可是如今袁术的作法等于失其根本,孤在草野。以淮人守淮的战略,从根基开始崩溃。

    袁军还在想方设法逃回淮河南岸,便听到远方传来激烈的厮杀声。

    是殿后的后军与追杀的朝廷大军爆发了激烈的大战,河岸边的大军随即陷入惊慌之中,这支溃军短期内完全无法恢复组织架构,重振士气。

    后军的崩溃比所有人预料的都要更快,不足一刻钟,上千甲光曜日、刀槊森寒的甲骑具装部队出现在了淮河之畔。

    一面面飘扬的旌旗下方,甲骑具装校尉长孙素策马上前,推开面罩,露出年轻的面孔。

    对着一片混乱的袁术军,长孙素大吼道:“跪地免死!顽抗者,斩尽杀绝!”

    关西的口音与淮南相差甚大,一群惊恐慌乱的士卒对长孙素这么长的话语无法完全听清,但最后的斩尽杀绝却印象深刻。

    于是袁术军将领大吼道:“敌军欲对吾等斩尽杀绝,吾等与彼辈拼了!”

    “杀!”

    “死之前拉个垫背的!”

    群情激愤的袁军乱糟糟的大吼,也有士卒绝望的哀嚎,转身投入冰冷的河水。

    看着乱糟糟举着刀矛大吼的袁军,长孙素不明白为什么敌军士气有所回升。作为一员将领,长孙素十分清楚不能任由对方再继续狂躁下去。

    当即拉下了面甲,右臂高举长槊,大吼道:“吹号,冲锋!碾碎敌军!”

    雄壮、沉闷的牛角号声响起,上千甲骑具装端平了手中长槊,奋长槊重铠,势如洪流。

    上千甲光曜日的铁骑轻松碾碎了前方乱糟糟的敌军,狂暴的冲锋浪潮让这支溃败完全无法抵挡,袁军士卒自相蹈藉,坠淮河而死者过万人。

    密密麻麻的尸体铺满江面,顺流而下。沿淮河流过九江,流入徐州。

    淮河下游的守军见到这密密麻麻友军尸体,纷纷士气大跌。

    在下邳郡盱眙县,张辽、陈登、关羽等朝廷将领站在淮河北岸,不时还能看到漂流而下的尸体。

    陈登开口说道:“中路大军必然有一场大捷,袁军落水而死者数以万计,不然不会在徐州仍能见到浮尸。”

    张辽点头,说道:“淮河流经千里,这千里范围内,袁术军必然不能守的固若金汤。如今中路大捷,下游守军震怖,正是吾等渡河之时。”

    “某意从盱眙渡河,然后沿淮河西进,接应中路大军渡河。汝等以为如何?”

    陈登建议道:“大将军,某乃徐州人,对徐州地理还算了解。某以为此战虽目标在于诛除寿春袁术。然决胜之关键却不在扬州九江,而在徐州广陵!”

    “哦?作何解?”张辽毕竟是关西将领,对徐州天文、地理不是很熟悉,今日由此问,便是想听听徐州豪杰的意见。

    陈登说道:“大将军可知七王之乱经过?”

    张辽点头,说道:“景帝削藩,导致吴王刘濞造反,众达数十万人。然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刘濞兵屯聚而西,无它奇道,难以立功。被梁王刘武挡在睢阳,二十万叛军蚁聚梁地。汉将军周亚夫遣轻骑断吴王粮道,于是一战击溃吴军主力二十万,平定叛乱。”

    陈登略微惊讶了瞬间,没想到关西将领的学识竟然如此扎实。

    一位将领通晓兵法并不足为奇,但一位将领能将历史典故说的如此精炼、准确,就颇为令人意外了。

    读史使人明智,陈登深知此道理,对关西将领的素质再有改观。这不是一位只凭悍勇拼杀便位居高位的剽悍军人,而是一位学识丰厚、颇有谋略的儒家。

    若右骁卫将士知道陈登所想,一定会惊掉下巴!儒将?

    你见过哪个儒将能拿着横刀,身先士卒,杀穿一个个敌阵,从城头砍到城尾,抓着敌方主将的头发拖到街上枭首?

    你见过哪个儒将能带着五百骑兵正面一次次冲击上万人的匪寇方阵,定鼎战场局势?

    你以为的儒将,只是如今身居高位,被军纪约束着不能带头冲锋了,弃其刀戟,折节学问而已。看起来博学多识,随和宽厚。但真到了战场上,发起冲锋,他依旧是那个万夫不当、勇冠三军的神将。

    这也是关西军政制度的先进之处,军侯以上将领都要学习文字,考核兵法。被逼着学习的将领,日积月累都积累了一定的学识。

    孙权劝学,于是吕蒙从一位只懂战场厮杀,悍勇作战的吴下阿蒙,变成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甚至于击败关羽的东吴大都督。

    张瑞可没工夫一个一个的对将领劝学,在制度鞭策下,关西数以千计的将领都要折节学问。学识长进不弱于吕蒙者大有人在。

    这也是为何张辽能言出有物,震惊陈登。

 第八十章命中注定的合肥之战

    因为通读史书,所以张辽暴烈的性格有所收敛,耐心的听陈登讲述历史详情,以史为鉴,了解兴替。

    陈登介绍道:“七王之乱以吴王刘濞为首,而吴王刘濞之所以受封吴,便是因为淮南王英布造反,刘濞以骑将身份从军,随高祖皇帝击破英布,因功受封吴王。”

    张辽感慨道:“淮南之叛何其多也。”

    陈登说道:“淮南叛军虽众,但自古以来江淮平坦,叛军难以在平地挡住朝廷精锐禁军,故高祖战淮南王,数次挥师猛攻,每战必克。淮南王英布弃军而走,逃遁南方。”

    “吴王刘濞因军功受封吴王之后,故国都邗城几近荒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