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自己在军谋、策论中夺冠,还有可能问鼎武状元。

    可是就是这一项,彻底让魏延自闭,陷入了怀疑人生当中。

    试卷上兵法考教之专业,策论之雄伟,境界之高深,让魏延直呼不可思议。

    就算让军中专业将领来回答,可能也要沉思许久。

    可是魏延皱眉凝思之时,一位位士子就已经气定神闲的放下笔在原地等待。

    其中就包括魏延印象深刻的羊承,其卷面工工整整,摆在了一旁,聚精会神的不断挑眉,挑逗另一位白衣士子。

    只是这位白衣士子显然没他这么活跃,很平静的坐在原地闭目养神,不搭理他的恶搞。

    这让魏延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闭目养神?

    难得有机会进入皇宫大殿,作为天子门生。不趁机关注一下皇宫风景,牢记天子容颜。一旦外放,终生也没有几次机会再面见圣上了。

    他怎么会选择闭目养神?

    难道其对皇宫风景司空见惯?对天子非常熟悉?

    当张榜之后,魏延在同进士出身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随后立即关注向榜首,究竟谁会在这场龙争虎斗中夺得榜首?

    一个陌生的名字映入眼帘,状元诸葛亮,榜眼羊承。

    莫名的魏延就无比坚信,这位诸葛亮一定是在殿试中闭目养神的那位白衣士子。

    想到那个宁静淡然,从容自信的身影,魏延心中震撼莫名。

    若说羊承被认为注定是能比肩霍去病的当朝名将,那能力尤在羊承之上的状元诸葛亮,究竟是什么级别的将领。

    岂不是与兵仙韩信、军神白起、燕昌国君乐毅同列?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武庙,不然更能验证魏延所想。

    正是因为有这些年轻俊杰,孟朝的军事实力会如同汉朝一样,在开国之后处于稳步上升期。

    这远不同于后世大一统王朝,军事实力开国即巅峰,之后一直在逐年下跌。

    大汉在开国时,不能具醇驷,而孝文帝时期已有“车骑八万五千”,到了汉武帝时期军力达到了巅峰。武帝在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亲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孟朝也是如此,开国时的军事实力、军事理论、大军团作战指挥都只是初级阶段。

    在建康盛世期间,以强悍的国家实力为支撑,以诸葛亮、羊承、陆逊、陆绩、马超、关羽等一系列天骄名将的训练下,将会持续上升。

    从而令帝国南征北战,无往不利,灭国无数,将帝国武功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魏延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将来领兵出战的必然是这些新秀将领。陛下必然要为子孙培养一批年轻将领,为后代皇帝保驾护航。

    所以今科的武考状元必然会承担重任,魏延立即下定决断在会武宴后与诸葛亮结交一下,争取隶属于其麾下。

    可是魏延的计划还未实施便宣告破产。

    会武宴结束,魏延还没来得及找上诸葛亮,一名锦衣卫便将诸葛亮请到了皇宫深处。

 第十八章三亿石粮食的野望

    大明宫内灯火通明,一支支婴儿手臂粗的鲸脂蜡烛混着龙涎香的香味,让整座宫殿光明而高贵。

    几名侍卫展开一面巨大的屏风,屏风上绘画着一副颜色分明的疆域图。

    孟朝的疆域玄黑而又参差不齐,周围大片区域颜色玄黄。

    张瑞带着诸葛亮走到地图前,一同看着这崭新的地图。

    作为皇帝,张瑞的龙袍迥异于后代,有汉朝遗风,更多的是孟朝独一无二的特色。

    孟朝纺织业之发达前无古人,丝绸锦缎技术高明,针脚细密,面料细腻而有光泽。

    所以张瑞一身纯黑色的龙袍并不暗淡,反而有明亮的光泽。

    一身龙袍披在身上笔挺而柔顺,在龙袍的衣襟与袖口处用有金线绣有九条金龙。并不像明朝皇帝那种绣在胸前的团龙。

    孟朝龙袍完美符合张瑞一向以来的喜好简约奢华,在身体的大部分位置都是光泽细腻的玄黑色绸缎,只有简单关键的装饰点缀在边缘。

    如果说汉朝皇帝衮服是玄赤,孟朝皇帝的衮服勉强算是玄金。

    张瑞双手叠在腹前,气质雍容,对诸葛亮问道:“卿看这舆图,作何感想?”

    诸葛亮眉头微蹙,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我孟朝疆域如今却只占中原一隅,实乃我辈臣子之耻。”

    张瑞淡淡的说道:“以我朝武德之昌盛,抚天下之富强,扫荡四夷,开疆拓土,易如反掌。然能马上取天下,总不能马上治天下。开疆拓土之后,如何稳固一方,方乃考验我朝文武之处。”

    诸葛亮躬身赞道:“陛下神武天资,远见万里。”

    以诸葛亮的才干,当然懂得开疆拓土一词,带来的并非仅仅是功绩与荣耀,还有庞大的治理成本。

    诸夏大军,军威赫然,在战场上击败了其他胡虏,宣布这片土地自即日起为我诸夏所有,朝廷将在这里设置郡县管辖。

    这本就是一件很霸道的事情。只因诸夏大军的宣言,所以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胡人都要或臣服纳税,或背井离乡。

    所以,如何在开疆扩土后将这里化为诸夏精华之地,守护其安全平宁,就是一件需要朝廷长期投入精力的事情。

    作为新科考子,武举状元,诸葛亮将来必定会位居高位,但在当下还是军中新人,并不适合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

    张瑞十分欣赏诸葛亮的谦恭严谨,恪守本分。笑着说道:“不用拘谨。朕带卿来看这地图,便是打算让卿去平定一方。”

    随后张瑞从一旁的千牛备身手中拿过来木杆,指向辽东,说道:“卿为新科武举状元,按例应该授职军中校尉。然朕打算任命卿为戊辽校尉,关于稳定辽东,卿可以畅所欲言。”

    诸葛亮看向一片未知的辽东方向,问道:“戊辽校尉,制如汉室西域戊己校尉?”

    “并不。权力远大于汉室戊己校尉。其管辽东屯田、生产、军事、修城、榷酤、制作军器、修路建桥、水陆运输、牧马屯田等一切事务。”

    这些繁多复杂的任务看起来很难记清,但有个很好的参考对象,那就是宋朝厢军。

    厢军基本上什么事情都负责,不论屯田、冶炼,还是修路铺桥,甚至酿酒冶盐,方方面面都涉及,唯独不承担军队本职工作训练、打仗。

    在一片蛮荒之地,想要靠普通百姓去开发很显然并不现实。就算荒野求生,那也有个时间限度吧?

    在寒冷的冰河时期,要一群互不统属的百姓去塞外冰天雪地里求生,仅是活三个月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毕竟不能要求诸夏百姓人均食物链顶端,能与贝爷比肩。

    在这种情况下,还期待这些百姓在荒原上营建城池,兴修道路,发展生产。

    那完全是异想天开。

    所以在辽东北部进行集体主义生产,是最合理、最现实的选择。

    而且有一点,孟朝国内都未开发完全,到处需要人力。

    在国内都人力紧缺的情况下,朝廷也不可能征发数十万百姓去辽东垦荒。

    那就需要一位贤臣利用好辽东的本地土著,尤其是夫余人。这十万户夫余人,性格宽厚严谨,不习抄掠。是孟朝开发北荒的重要人力资源。

    只要能开垦出数千万亩黑土地良田,哪怕一年一熟,也能为孟朝提供数亿石的粮食。

    关中郑国渠一段,之所以产量高达八石,就是因为渠水带来了大量泥沙,土地肥力优渥。黑土地的肥力必然在此之上。

    九石、十石(一亩地二百七十斤,机械化生产的黑土地水稻亩产在八百斤至一千二百斤。玉米亩产量高达一千八百斤,新闻报道仅一个县产量三十八亿斤)也未尝没有可能。

    一个县亩产三十八亿斤的美事,张瑞确实没敢幻想,不在美洲弄来玉米,很难实现这种跨时代的壮举。

    当然这种事情若发生在当下,也足以称为天佑孟朝。

    一个县三十八亿斤,即一亿四千万石粮食,能养活六百五十万职业禁军,或者一千两百万百姓,即整个关西的人口。

    哪怕张瑞告诉满朝文武,有朝一日,一个县的产出就能养活关西千万军民不事生产,饱食无忧。满朝文武也会觉得张瑞得了癔症,断然不会相信。

    这一切还是要诸葛亮去辽东开发,并源源不断的将粮草送回诸夏。

    若辽东黑土地初步开发成功,良田三千万亩,每年产量三亿石。那就足以使诸夏多养活两千万的人口。

    方向自己已经指明了,如何将北大荒开发成北大仓,张瑞就没必要事必躬亲了。

    随后张瑞将木杆还给一旁的侍卫,抱手腹前,淡然的对诸葛亮说道:“朕将辽东军政要务全权托付给卿,望卿勉之。开荒初期,卿只是戊辽校尉。随着版图扩大,粮食产量提升,卿将逐步升任度辽中郎将,辽东长史府长史,辽东都护府节度使。”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激励。所有官职升迁,全凭自己能力与成果。

    若有不世出之才能,次年升辽东长史,后年升辽东节度使。三年时间从一介白身,飙升到从三品节度使,只在十六卫大将军之下,也不是不可能。

    若有质疑,数亿石粮食能堵上所有人的嘴。

    五百万石粮食就能在关西买到一个从三品的散官,每年数亿石粮食足以配得上这份赏赐。

 第十九章南北开发的金主

    说完开发北荒的宏愿之后,张瑞目视诸葛亮,给予高度厚望,说道:“卿有何要求,都可以趁机提出。只要朕能满足,无不应允。务求以最迅捷之速,开垦黑土荒田,辟有三千万亩良田。”

    诸葛亮沉吟片刻,说道:“臣闻治国之善政,一夫携五口而治田百亩。开垦三千万亩良田,需三十万户人家。臣打算尽收辽东各国人口。”

    “可。禁军两路伐辽,将破乌桓、鲜卑、高句丽、扶余等国。朕将下令将所有俘虏迁往北荒,交由卿管辖。”

    即便有这些俘虏,户数大抵也是不够三十万的。

    但在塞外荒原上,还有许多游荡部落,蛮荒人口。比如陈凡介绍过的挹娄部族,就常居山林之间,习居洞穴之中。此外还有南沃沮、北沃沮、濊南、辰韩、倭人等各种部落。

    这些部族或野蛮或温顺,或善习射,或善畜牧。都还处于部落时代,比较蛮荒。

    诸葛亮说道:“臣希望能有两千府兵铁骑,搜罗荒原人口,驱其集中劳作。”

    “朕给卿四千禁军精锐步骑,包括五百甲骑具装。”

    诸葛亮内心一颤,更加感受到陛下对开垦北荒的重视程度。完全是鼎力支持。

    认真思索了许久,诸葛亮开口说道:“臣请五千斤黄金。”

    黄金?张瑞惊讶了瞬间,在一片荒凉之地,要黄金干什么。

    但张瑞没有详细过问,说道:“朕给卿黄金万斤,卿可随意处置,朕并不过问。但两年内,朕要看到至少一千万亩良田。”

    诸葛亮立即正身行礼,身躯站的笔直,重重以拳捶胸,语气坚定的说道:“若两年内不能开垦出良田千亩,臣提头来见。”

    “善。朕已备好辽东长史府印绶,只等两年后授予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