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心易散难聚,崔氏数百上千族人一旦分散,大部分人就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限回来陪主家进行造反。
这也是为什么许褚一定要送崔氏一份体面。德高望重的族长去世,剩下的同辈子孙彼此谁也不会服谁,绝对无法团结一心。
袁绍的基业有河北四州,远比崔氏不知道丰厚多少倍,与曹操又是生死大敌。袁绍死后,子嗣之间尚且不顾一切的内斗。
朝廷对崔氏其他族人可没有要赶尽杀绝的意向,崔氏普通族人利益非但没有受损,反而在分家中有所获益。这种情况下,会作何反应,是可以轻松预料的。
第二十六章帝国强大从扫清衍圣公孔家开始
九月下旬,崔氏的表现传遍天下,震惊了无数关东豪强。
这个天下顶级豪族,一州之名望,在长刀威胁下,表现之懦弱,简直令人唾弃。
崔氏族长吞金自杀,崔氏族人却完全没有多少悲愤,懦弱的选择了配合朝廷政令。
甚至兄弟之间,因为财产纠纷而打的头破血流,祸起萧墙。
只有张瑞看完奏折露出满意的笑容,之所以选择冀州为第二个推行“限婢令”的地方,就是因为张瑞对崔氏的表现有所预料。
这个家族,在历史上先后向数个胡人政权卑躬屈膝,为胡人奔走效力。其骨头硬气程度,不会比至圣先师孔子后人,孔家强上多少。
有这珠玉在前,下一个推行“限婢令”的地方就一目了然,自然就是拥有孔氏一族的青州。
虽然孔家族长现在还没有被册封为衍圣公,但孔子在大汉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儒家圣人之一。汉高祖时期,汉室为了张扬礼教,将孔子的第八世子孙孔腾册封为奉祀君。
常人以为的孔家,至圣先师后人,诗书世家,书香门第,儒家风骨,文化砥柱。
事实上的孔家,在青州有良田五十七万亩。相当于青州在册田籍的十分之一左右。然而,这也只是孔家的初步原始积累而已。到了清末,孔家共有良田一百三十万余亩,相当于汉制近两百万亩。
这是一个比任何豪强都更加像豪强的家族,其早已堕落成了整个帝国根基上最大的吸血蛀虫之一,不复孔子求学不倦,开创文明的风采。
在孟朝税制下,孔家是受损害最大的家族之一。
作为豪强典型,最符合孔家利益的便是率领青州豪强奋起反抗,打死朝廷任命的郡县官吏,拒不承认朝廷诏令,至少也应该武装抗税。
但幽州血流成河,崔氏族长被迫体面,实在是吓坏了当代奉祀君。孔家连青州黄巾军都打不赢,不得不与青州黄巾军虚与委蛇,实在是不敢想象能够反抗关西禁军。
当初在高唐一战,区区数千人的关西府兵,就轻而易举的砍下了数万黄巾军首级。结结实实的给所有青州豪强们上了一课。一群连青州黄巾军都打不赢的豪强,就别幻想在战场上打赢十几万关西最精锐的禁军了。
在青州颁布政令后的第二天,孔家经过彻夜难眠的思索后,作出了一个决定。为关西摇旗呐喊,高赞孟朝正统,利用孔子与儒学的影响力,迫使青州豪强接受朝廷政令。
孔家这一作法,着实是恶心到了无数青州豪杰,其表现完全比崔氏还要不堪。
崔氏虽然没有统领豪强,起兵反抗,但也没倒打一耙。哪像青州如今局势。
青州豪强们已经汲取了冀州失败的教训,提前联盟结义,准备与朝廷对抗到底。结果孔家忽然叛变,一把尖刀从背后插来,导致前方振奋义气、斗志昂扬的豪强们直接傻眼,士气溃散,乱作一团。
孔家作出这种抉择,在其他人看来恶心又下作,但在孔家人看来,这却是最能保存孔家利益的选择。
当朝皇帝作为儒家第三圣人,与衍圣公孔家一族是天然的政治盟友。
作为圣人同列,无论是孔子影响提升,还算孟朝影响提升,作为同列的圣人地位都会提高,有利于提升皇帝的名望。
那作为盟友,皇帝怎么不得补偿一下孔家?给孔家一些特权,例如减免田税?
但是,孔家的这份盘算,却完全付水东流。
谷<;/span>; 在当朝皇帝张瑞听说孔家的做法后,恶心的差点吃不下饭。
自己清清白白的家族,谁愿与孔家相提并论?
不要以为被封了衍圣公的名号,这个家族就真的有所贡献。
事实上这个家族被称为封建社会千年“骑墙者”,被骂为“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一直对北方胡虏卑躬屈膝,主动为元朝维护正统。
关于孔家的那些肮脏、恶心、谄媚事迹,张瑞都没心情去提及,简直是孔子一生最大的污点。
基本上孔子的一切政治主张,华夷大防,以直报怨等等美好思想,在他的后人表现方面都截然相反。
张瑞厌恶儒家至少一半的原因是拜孔家后人所赐。
况且作为当今圣人天子,张瑞完全没必要自矮一头,去借助孔子的名声,稳固统治。
于是张瑞亲自下令,手写诏书给青州布政使,令其将孔家所有人清点集结,由水师送往辽东,前往北荒开垦良田,传授礼仪文字。
一个孔家后人也不准留在中原。
孔家实在是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他们完全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举足轻重的因素。
朝廷若是重视他们,他们的地位可能会一再拔高。
但若朝廷对他们践踏在脚下,也没人会为他们一群余荫蛀虫而起兵与朝廷血战到底。
真对孔圣尊崇不已的,一定是那些热血冲动的年轻读书人,而不是那些手掌大权,利欲熏心的豪强族长。
奉祀君家族被废,在关东还略有影响,在朝廷根基所在关西,甚至没能流传,便彻底淹没。
长安学宫才是关西如今的文化圣地,科学院是当今的科技前沿,无论哪里都不是以儒家为显学。罢黜独尊儒术,恢复百家争鸣后,其他学派巴不得儒家倒霉。
没趁机上去踩两脚,落井下石,都是因为这件消息在关西太不值一提,愿意谈论者寥寥无几。
通过关东世家豪强的表现,就能看出,关东豪强还没明白。孟朝能够一统山河,靠的从来不是儒家的礼仪道德,而是关西将门的骁勇善战,关西大军的剽悍坚毅。
在幽州、冀州、青州都拔除后,关东剩下的州郡还有徐州、兖州、豫州还未查清户籍、丈量田地。
于是建康三年腊月,朝廷正式在这三州颁布律法,推进户籍、田籍清查政务。
因为这三州被战争荼毒严重,百姓、豪强都死伤惨重,所以朝廷再不顾忌这剩下的区区三州豪强们发起叛乱,完全没有遮掩,以铁与血洗清了所有抵抗的豪强。
至此孟朝立国一年之后,总算是初步扫清了清查户籍、田籍的顽固阻碍,各地官员都在忙碌着登记造册,四方州郡一片忙碌,热火朝天。
第二十七章共治天下
建康四年(199年),孟朝建立首年后的大朝会在二月正式召开。
太华宫内文臣武将济济一堂,坐在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坐塌上。武将方面除了五军都督府的五位都督,还有十六卫大将军也尽数到齐。
文官除了内阁辅臣、六部九卿等中枢官员,两京十二州布政使也参与了此次廷议,甚至安西节度使苏则也从万里之外返回。
苏则早在去年年末就率领数十名亲卫抵达了长安,在帝都认真感受了一回久违的中原繁华,与欢庆新年,一直等到朝会结束才会返回安西。
倒是与苏则相对应的远东都护府没有派人前来。去年秋季,诸葛亮才随徐荣打进了辽东,战事虽然一帆风顺,但要安抚辽东各部,接受朝廷统治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加之诸葛亮如今的官职还只是戊辽校尉,还没升级到远东节度使,来这高官满堂的太华宫参与朝会,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张瑞便允其继续在辽东安抚政务。
“陛下驾临太华宫!”随着侍卫一声嘹亮的传唱。
太华宫内热闹的议论声为之一肃,所有文武瞬间起身,恭敬的行礼说道:“臣等拜见陛下,恭问陛下圣安。”
“朕安,诸卿且入座。”张瑞笑着说道,语气十分随和。
不随和也是不可能了。孟朝疆域已经如此广阔,国家如此庞大,再不是张瑞一个人的势力。
太华宫内这些文武,就是与张瑞一同执掌整个帝国的主人。
到了这一步,张瑞总算明白为什么后世皇帝总是喜欢标榜与士大夫共天下。
作为孤家寡人,皇帝一人能掌控的地方有限。
必须与这些朝廷公卿,封疆大吏齐心协力,才能掌控好整个帝国,促使帝国繁荣昌盛。
这种情形下,崇祯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绝对没说错。
虽说后世总调侃,就算在龙椅上拴条狗,大明都不会灭亡。但那只是说明朝能多维持几年,明朝的官员已经从根基上烂透了,主政官员全是东林党这种张瑞无比厌恶的清流、软骨头。大明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若是真想改变明朝国运,张瑞倒是觉得另一个说法极为正确,穿越到明末,将所有官员全杀了,肯定有一两个良臣被误杀。但隔一个杀一个,绝对没有一个误杀的。这样杀五成,大明能延国祚一倍。杀六成官员,朝廷立马进入良性势态,一扫积弊。杀七成、八成,大明重返开国气象,横扫四方。杀九成,剩下的全是能臣或者清官,大明垂死病中惊坐起,跑步进入十七世纪顶级列强一列。
想着这些,张瑞乐的笑容满面,自己一个孟朝皇帝去操人家明朝皇帝的闲心。完全是纸上谈兵,胡扯一通。
官员们见皇帝笑容满面,也是面带笑意。
怎能不笑呢?开国以来,圣朝竭力扫清前朝积弊,整个帝国都欣欣向荣。所有人都看到了举国天下正在恢复生机,盛世正在众人手中逐渐奠基。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绽放出最繁花锦簇的一幕。
张瑞没用内阁官员主持会议,而是亲自开口说道:“朕与诸君共同为国家执剑,卿等为文臣则抚境安民,宰执朝政。为武将则开疆拓土,以手中剑槊,为我孟朝子民开拓耕种之田。建康盛世,帝国伟业,有诸卿每一人之功劳。”
“今次将卿等召集,主要是想同诸卿聊一下去年政绩与今年安排。大家不必拘束,可以畅所欲言。”
众人对视一眼,审配作为万户侯,朝廷首辅,率先起身,说道:“便由某来抛砖引玉,为大家先介绍一下如今圣朝形势。”
“我圣朝续秦汉余烈,继续开疆拓土。如今有两京十二州,一方安西节度使,一处辽东拓土校尉。比之前朝版图,我朝版图主要开拓在北方。”
“在并州,北庭镇抚使已经在重建受降城军镇,管辖面积向北开拓上千里。”
“直隶地区改制之后,京畿面积有限,沿大河向西拓土数百里。作为平衡,凉州则向北增加辖地,河西走廊一带向北延申上千里。”
“幽州去岁刚刚收复,土地正在开垦。尚未纳入统计。”
“总体而言,我圣朝已向北开拓约百万里土地。”
虽然审配讲的比较详细,但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