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雍起身,说道:“禀陛下,圣朝法令,司隶严格贯彻,不敢有丝毫怠慢遗漏,故而司隶官员认真再次复查之后,确认在册户籍五十三万户,二百五十九万人,田亩四千九百万。”

    两京地区汇报完之后,并州布政使开口,说道:“禀陛下,并州亦清查完成,在册户籍二十九万八千户,一百四十四万人,田亩三千二百万六千。”

    并州的户籍不涨反降主要是西部的上郡、朔方等郡划归给了直隶州。

    每每想到直隶这一行政划分产生的深远影响,孟朝文武无不惊叹荀彧王佐之才。

    以往上郡、朔方等地都被视为边陲荒凉之地,中原百姓极少愿意前往定居。

    可随着上郡、朔方被划归了直隶州,百姓蓦然发现以往印象中的荒凉边陲,竟然成为了京畿精华腹地。

    上郡就在左冯翊正北方,一衣带水。

    而左冯翊是什么地方?五陵少年中的高陵、阳陵就在左冯翊境内,是当之无愧的京师首善之地。

    而三辅中无论京兆、左冯翊还是右扶风面积有限,虽然是关中平原,可是人口实在太多。

    这就导致以长安为中心,二环、三环的三辅地区人口密度极高。

    随着百姓们将目光继续向外延申,立即就发现了上郡这个近乎完美的郡国。

    当初为了建设牧场,上郡太守李严使用过一次地图开疆,大手一挥,就将上郡向西延申了数百里。东西都以黄河为界。黄河几字形中间近一半的面积都归上郡所辖。另一半则在朔方郡境内。

    谷黄河几字形形中间这片区域是出了名的地势平坦,水土肥沃。

    如今地广人稀,还是京畿腹地。

    百姓们托着下巴稍微一寻思,蓦然就发现这似乎是一块天然的膏腴土地。

    在这里大规模开垦土地,卖粮往京师长安,似乎是一件利润极为丰厚的生意。

    虽然所有人都厌恶豪强、大族,可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能推动一片区域开发的往往是这些独立自主性极强的豪强。

    他们就像是弱化版的封建领主,领导着一群朴实勤劳百姓,开垦荒田,砍伐树木,建设一方。

    上郡当初是李严匹马收复的,为了开发这个荒无人烟的郡国,曾经官府颁布的那道“百姓开垦荒田,连续播种三年,田地则为其有”的政令一直没有荒废。

    于是便有大豪族瞅准了这个机会,专门雇佣百姓来这里开荒垦田。豪族出耕牛、曲辕犁、出种子,百姓大规模耕种。

    大规模耕种早在华阴县,司马朗就给所有人生动的上了一课。

    如今上郡的便利条件还在华阴之上,平坦而又一望无际的原野,只要扶着牛向前一直走,一天再慢也能走近十里(四千一百米)。

    一户豪族,提供五十头耕牛,一天就能开垦上数百亩良田。

    从孟国立国到孟朝建立,连续为天下减免田税两年,这些豪族赚的是盆满钵满。

    因为长安的人口连年增加,粮食需求也越来越大。后世为了解决京师粮食短缺的问题,每个朝代都要花费巨额的财富以漕运来供应。

    所以这些豪强在上郡生产的粮食完全不缺销路。

    这带动着许多普通百姓也陆续搬迁到了上郡、朔方两地。

    对普通百姓而言,不论官府如何鼓励手工业生产,最安心、最向往的生活,还是家中有数百亩良田,粮食丰收,仓廪充实。

    而地势平坦,地处京畿,地广人稀的直隶北部郡县完美满足这些普通百姓的所有向往。

    在北庭镇抚使所部军队开始在长城外建设受降城军镇体系,作为进攻型要塞,边疆前线远离长城数百里时。孟朝百姓也果断的掀起了直隶北部大开发热潮。

    这无疑是封建时代最美好的时刻之一,值此时,天下大乱已平,人口损失泰半。活下来的百姓,家家户户手中都有大量荒田,可以安心的投入生产。

    若能够俯视大地,就会发现中原大地此时各处皆是一处处整齐的田垄,碧绿的麦田。

    虽然人口远远不及前朝腐败的王朝末年。但新朝廷官府能掌控的资源,远远超过前朝无数。

    所以现在是民富而国强,而不是国富民强。

    在直隶百姓的带动下,并州百姓也开始向北部开垦雁门、定襄等往日里胡虏流窜,经常有鲜卑抄掠的郡国。

    这也是为什么并州只有二十九万八千户,田籍却有三千二百万六千亩的原因。

    民富国强,绝不是虚言。

 第三十二章交州开发

    并州之后,就没有布政使再起身保证自己治下度田完成了。

    无论是凉州、益州还是兖州、豫州等等,各地都有各种原因被耽误。

    凉州是因为迁入安置的胡虏太多,益州则是在搜山检海,清查隐藏在山林里蛮人、野人。

    关东更不用说,各种制度刚推行过去,现在还处于统一法度,统一思想的过程当中。

    归根到底,孟朝只刚刚建立了一年,史书上寥寥几笔,弹指一瞬的情况,在当下却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工程。

    晋朝用了三年时间只对户籍做了个大概清查,世家大族的隐户不计其数。

    孟朝官员即便有高明的数算加持,又相对精干,也无法将数据清点完成。

    两京与并州是孟朝的根基所在,才能顺利在年内统计完成。

    三州合计一百三十万三千户,六百九十九万三千人。大约一百三十万户,七百万人。

    有这个基础,就相当于盛唐建设好了一个富庶的关中。

    所有官员心算了一下数字,都露出轻松的笑容。

    贾诩笑着说道:“定天下者,先深根固本。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有直隶、司隶、并州三州为根本,以天威临天下,足见完全之势也。”

    几位关东布政使重重点头。只有处在浪潮汹涌,暗敌环绕的关东,才更能深深的明白,有一个强大且稳定的后盾是多么重要。

    虽然作为一方布政使,众人平日里强势发号施令,但谁也不知道这紧绷的压力与威吓,是否会在哪一刻崩断,导致豪强不再顾及,叛乱四起。

    秦灭六国,却亡于六国贵族之后。汉一统天下,异姓诸侯王却此起彼伏。

    是二世而亡,还是享朝数百年?谁也不知道,孟朝的政局会走向哪个方向。

    直到今天廷议过后,所有布政使都有了一颗定心丸。

    孟朝的根本深厚扎实,这就注定了孟朝不会骤亡。

    关东虽然暗流涌动,朝廷却依旧能够稳固四方。这就足以坚定所有布政使采用更坚决、更大胆的施政手段。

    所以在之后谈及本年度的规划时,无论六部九卿,还是两京十二州布政使,不约而同的强调,要尽全力兴修驰道,开凿运河,以加强关东与朝廷的联系。

    工部中郎裴辑开口,说道:“相较于往年,兴师动众数十万,南征北战。今岁可预见战事只有两处。一处平江东三郡,战事理应不会迁延日久。一处征辽东,已经是望冻土而兴叹,班师在即。”

    “战事结束之后,天下无事。总不能举国上下都惫懒腐化,无所事事。臣建议组织百姓,兴修驰道,至少先连接全国各郡。”

    步骘兴奋不已,立即起身,高赞:“臣附议。若有一条驰道能彼此连接各郡,交州掌控能力将大幅增加。”

    步骘激动的模样让张瑞一笑,问道:“一条驰道而已。卿何至于如此激动?”

    步骘感慨道:“陛下,不至交州,不知路之金贵。一条寻常小径、蜿蜒泥路,在关西或许代表落后、枯败,但在交州,这就代表着文明、生机与筚路蓝缕。”

    “哦?”张瑞惊讶不已,问道:“为何如此说?”

    步骘说道:“陛下在中原或许见惯了处处有路,方向分明的情景。但在交州,完全不是如此。离开郡城,太多地方一片蛮荒。”

    “对蛮荒一词,诸君可能有所耳闻,但想必印象并不直观。某举例而言,某布政使司官员,出了城池便不分东西南北。四面皆是森林荆棘灌木,野草数尺高,间杂许多灌木荆棘高过视线。”

    “进入丛林,各个方向全是一片碧绿,别说路了,能找到方向就殊为不易。”

    “这时候别说统治四方,大军开拔,都必须有前锋在前方砍伐荆棘,以免荆棘割破士卒征袍,划破士卒皮肤。”

    虽然步骘说的很详细,但张瑞作为一个穿越者,实在想象不出来这是种什么画面。

    没有路?路这种东西,不是数千年来都一直有的吗?

    张瑞能想象的极致,就是后世马路边的灌木丛肆意蔓延,将地面铺满,入眼一片荆棘,甚至无处可下脚。

    这么想着,似乎还真有些可怕。

    然而事实远比这可怕百倍,一旦在交州迷失了方向,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有可能染上瘴气。

    当然只会卖惨的官员,是不会被君上所赏识的。

    华丽的卖了一波惨,步骘立即开始向张瑞画大饼,说道:“陛下,交州如今只有几条干路勉强能通行。若能修建一条驰道,将交州各郡彼此链接,则只需要廖廖数千府兵,便能统治上百万里。”

    “任何郡国有叛,府兵都能及时救援,镇压不臣。”

    “如此无需数年,交州郡城外之蛮夷也将纳入圣朝统治,增加户籍数十万。”

    “而后我圣朝将以这数十万本土百姓为用,逐渐砍树伐林,开垦荒田。”

    张瑞不禁一笑,交州这块区域究竟有多大的开发潜力,张瑞远比步骘要更清楚百倍。

    就算这大殿内,最激动,对交州最看好的步骘,也不敢想象这块区域在将来会成为诸夏最繁华富庶的地区之一。那些漠不关心、不以为意的公卿,就更不用说。

    按理,驰道兴修,先通往何处,以哪些郡国为重点,公卿、布政使们要争个沸反盈天。

    但张瑞直接拍板,说道:“朝廷欲开发江南,结果是甄氏在江都大举投资,开运河,通水运,聚百姓。”

    “后朝廷欲开发北荒,又是诸葛亮孤身受命,携田氏孤悬塞外。”

    “如今朝廷欲开发岭南、交州,总不能亦空喊口号?岂不让天下人笑话?以为朝廷只会空想,而无实践。”

    “朕作主,开发岭南,就由工部牵头。从益州、荆州、扬州各修一条驰道链接交州,再于交州兴修驰道,连接各郡。”

    “步指挥使不要总以为朕是个吝啬之君,不舍得投入,只敢要区区数千府兵。朕会给交州两万府兵名额,再于交州海岸,设置一座水军基地,一座商港。”

 第三十三章树立华夏数千年之道德风向

    孟朝初建,万象更新,说起来寥寥四个字,但要做的事情却是方方面面。

    除了两京十二州统计田籍、户籍之外,六部九卿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令。

    比如礼部。在张瑞还是督关中军事的军阀时,礼部的作用就是主持一下祭祀,推行一些典制。

    可是当孟朝建立,礼部升为主管全国的部门之后。礼部的责任骤然大幅扩增。

    从建康元年开始,礼部就着手制定《孟官仪》。

    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秦末刘邦取得天下建立汉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