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陵守军被打的措手不及,仓皇中组织的几次反抗在精锐孟县将士眼中完全不值一提。
前后不过两个时辰,一切有组织的反抗都被碾碎。
大批仓皇失措的士卒还在迷茫中便已被俘虏。
县令倒是个忠贞之士,亲眼目睹了城内一队队脚步整齐跑过的乱军,自知无力平定叛乱。便自焚于县衙当中。
这是继狼孟、榆次之后第三位以身殉职的大汉官员。
及至大陵城破,张瑞便率军返还晋阳,前后不过十余日。晋阳守军居然未能发现围城大军曾经泰半离去。
就在张瑞离开的次日。
南部郡县沦陷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豪强联营之中。
顿时人心浮动,士气崩溃。
豪强大军随即做鸟兽散。
归心似箭的豪强部曲毫无章法,人流阻塞于路,绵延数十里。
张瑾大军遂在平陶设关卡,将乱做一团的豪强部曲一律拦在大陵、平陶两县境内。
逐一收缴了武器、铠甲。
王凌被张瑞任命为兵曹掾史,全权负责南部诸县平定事宜,以及府兵扩招之事。
于是走马上任的王凌一边派官吏接收南部诸县政务,争分夺秒的清点户籍,丈量土地。
一边以征兵为由,迟迟扣留这上万名溃散的豪强部曲,不允许其归县,以防豪强作乱。
也是庆幸孟县秋收过后府库存粮甚多。才能供养这上万人月余。
直到入冬,各县才陆续将豪强部曲们安置妥当。
至此太原全境仅余晋阳唯一一座坚城未克。
第七十六章步骑万余
十一月末,被围困上百日的晋阳城,终于在绝望中向城外的孟县大军献城请降。
太原共十八县,劝降檄文上密密麻麻的盖满了除晋阳外十七县县令印章。
于是晋阳乃知太原已全境沦陷。
绝望的郡兵发动了兵变,绑了太守靳然向孟县请降。
待张瑞进城时,百姓已是夫妻相食,路有白骨。
富庶的晋阳彻底沦陷为人间炼狱。
在郡府,张瑞立即任命裴潜为比曹掾史。清点郡国财务倒在其后,当务之急是开仓放粮,赈济城内百姓。
同时任命孙资转任晋阳县令,配合裴潜救济灾民,驱逐暴徒。
又命令张瑾、王凌去整顿郡兵。择其精锐补入府兵军籍。其余大部分收缴了武器铠甲,遣散归家。
忙完这些,张瑞才想起来还有个孟县成军以来俘虏汉室级别最高的一名官员。
两千石太原太守靳然。
张瑞就坐在往日靳然会客时所坐席案之上,目光冰冷的打量着被缚绑在阶下的靳然。
而已为阶下囚的靳然目光凛冽,毫无惧意,瞪着张瑞骂道:“乱臣贼子,早晚身死族灭。”
无论他如何诅咒,亦改变不了张瑞现在才是胜者的事实。
张瑞亦没必要跟他做口舌之争,很直白的说道:“仅为汝一己之私,便导致晋阳城内生灵涂炭,不杀汝不足以泄民愤。”
靳然凛然不惧,说道:“大汉养士四百年,岂能无一二死节者?”
这种死硬分子,不杀不足以儆效尤。
若日后人人皆学彼辈,死守城池,孟县大军难道要逐一攻城拔寨?
于是张瑞一脸肃杀,语气坚决的说道:“推出去腰斩,枭首挂城墙三日示众!”
自斩杀太原太守那一刻起,张瑞再也无法低调了。
想必若汉灵帝有空看一眼并州的奏折。
奏折上一定写的是有黑山贼张瑞寇掠太原,劫掠郡县,攻杀太守靳然。州郡讨之不利,武猛从事张扬以身殉职。与黑山校尉杨凤并害于并州。
不过想来灵帝这会正在头疼西凉王国率众十余万围困陈仓呢。
皇甫嵩、董卓等人几乎将汉室全部精锐带去西凉平叛了。对司隶校尉部的河东白波军都无暇顾及,更别说并州这胡风盛行之地。
还有更大的可能性是忙着享受的灵帝完全不知道并州在匈奴、白波之后又起了黑山叛军。
以大将军何进跟并州刺史丁原的勾连程度,面对并州叛乱肯定不会大肆宣扬。不然这个一直向其表忠心的地方将领位置不保,他也要失去一个强力外援。
因此其应对方式最有可能是派一任强力太守,如同孙坚在长沙平定区星叛乱一般。
但临近太原的西河、河东、上党三郡俱政局糜烂,南匈奴、白波、黑山三部叛军劫掠郡县,为祸一方。
将太原彻底隔绝于汉室疆域之外。
张瑞无比庆幸当初将上党交付于杨凤之手。
才有如今自己安枕无忧之局面。
新任太守想要入太原赴任必须绕行冀州、幽州,再从太原北部过雁门而南下。
等新太守绕行大半个河北到来,灵帝都已经驾崩了!
天下大乱谁还会理会一个太原太守的死活。
趁这段悠闲岁月,太原可以从容处理政务,扩充军备。
以孟县故人为班底,众文武很快便掌握郡中要职。
其中故虑虒县令因溜须拍马,甚得张瑞欢心,被张瑞升为户曹掾史。
尽管其性格胆小甚微,又一向卑躬屈膝,但政务能力不负张瑞对他的重用。在月初便厘清了全郡户籍。
太原一郡十八县,共有户八万一千七百二十二,人口三十六万三千八百一十三。
是何概念?
需知太原已经肃清了所有豪强,再无隐匿户籍,又吸纳了北部数郡的流民数以万计,全郡才有人口三十余万。
而颍川郡只17县,境内豪族世家遍布郡县,隐匿户籍无数,仍有在籍人口上百万。
并州之苦寒可见一斑。
想跟中原势力分庭抗礼,仅依靠并州作为根基,绝不可行。
理所当然的,张瑞将目光转向黑山。
自己便是出自黑山,不在黑山身上狠狠薅羊毛,怎么对得起这黑山贼的身份。
数十部黑山拥众上百万人,不能全部去做山贼吧?
更何况还有黑山李大目与张瑞为敌。
孟县大军……
不,此刻应该称之为太原大军,怎能不上山扫荡一番?
袁绍可往,某张瑞亦可往!
全下太原,张瑞不可能不扩充军力。
尤其新下南部八县,人口众多,沃土千里,又有铁官之利。
实乃霸业之基。
负责此事的便是兵曹掾史王凌。王凌亦不愧是日后的大魏太尉,能力卓著,一边总督南部八县政务,一边负责扩招府兵。
俱政绩显著,全郡共得府兵一万一千六百七十余人,后被张瑞凑齐一万两千人。
整整一万两千人,乃是后世隋唐一支齐装满员的精锐卫军人数。
为了武装这支大军,张瑞清空了太原府库亦有不足。
又下令尽收豪强之兵,熔铸于大陵。铁官日以继夜打造兵器、铠甲。
即便如此,全军亦只有弓箭五千余张,弩机一千余张。
披甲率仅百分之四十,多为皮甲。
重铠只有五百余副。
弩机、重甲俱被配给于高顺所部陷阵营。
至此该部终于重现历史上每所攻击无不破者的风采。
尝在一次演练中,五百人正面击破张瑾所部千员。
全军人数骤增,但战力却并未提升许多。
一是因为新募兵员再非当初尽汉军、黑山百战余生之老兵,无论厮杀技巧还是临战经验都下降明显。
二则是因为为了统御这支部队,近千名老兵被提拔至军官,打散至全军各处。
这导致全军锋锐远不及当初。
于是高顺被张瑞委以重任,全权总督三军冬训之事。
凡精诚用心者,奏张瑞择其优者而擢之。凡其怠慢于训者,皆奏张瑞以免之。
这一万两千大军中,张瑾率部两千屯于广武、阳曲、虑虒三县,以防新太守自雁门南下。
张白骑率部两千沿太原西境布放,警备西河南匈奴叛军。
王凌督一千步骑驻防祁县,总督南方八县平宁。
张瑞率一千步卒驻守郡治晋阳。
而高顺、段文、张辽、郝昭等将则率余下六千精锐驻防阳邑,防备黑山李大目。
第七十七章治郡太原
将太原布防御的固若金汤之后,太原郡上下就开始着眼政务处理。
自南匈奴叛乱以来,太原已战乱经年,可谓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荒芜弃置。
待张瑞一统全郡,便任命王昶为田曹掾史,主持全郡土地厘清之事。
王昶赴任立即下令百姓申报田亩,家业多者,郡县奖以耕牛。
百姓虚报者甚多。
当郡县统计完总田亩数,王昶又下令核验领到耕牛之家田亩。
凡其中不实者,皆需垦荒田已充之。
若明年春,未能充实所报田亩,郡县收回耕牛,且全家出一人服徭役,参与县中兴修水利之举。
如此全郡一冬累计开垦十万亩荒田,百姓却尤感其恩。
随后王昶又下令郡县统计耕牛数量,详细登记造册,重申律令,伤耕牛者充以徭役。
田曹掾史主垦殖蓄养,王昶又下令百姓蓄养猪鸡狗,由郡县出面收购,统一向雁门郡更换耕牛。由是太原郡,耕牛与日俱增。
张瑞见其政绩斐然,便将荀兴户曹掾史所治农桑之事剥离,划归田曹掾史治下。
户曹掾史专司人口核验,招纳流民,安置归化胡人之事。
二人竟配合默契,皆政绩喜人。
因太原大治,西河、雁门皆有胡人部落主动归化,被荀兴打散安置于十八县之中。
而王昶则派人负责教化,劝耕劝农。
又命郡县整治阡陌,派人教化种植桑果。
桑树可以养蚕,果实又可以果腹,酿酒。
是故王昶强制下令,百姓第一年需种两百株,次年四百株,第三年六百株。凡不及者,来年税负增倍。
而后又奏请张瑞下令,凡太原军民,除死罪外,皆需于家门前或闲田之中种桑树一至数株,视栽种情况酌情减少量刑。
太原十八县,上计吏必须造册回奏,以报县内桑树栽种情况。
有此能吏,太原几乎一月之间面目全非。
阡陌连野,桑树成林,家家户户养有六畜,织机之声自清晨而至深夜,读书声遍布乡野。
提及读书声不能不提裴琚。
因其才干,张瑞裁撤郡县内一切学官掾史、郡掾祭酒、学经史、文学史等杂职。皆以提学官之职督之。
由裴琚全权负责提督境内百姓进学之事。
裴琚除继承张瑞那条“凡适龄子女未入学者,父母皆杖二十”的粗暴法令外,又下令以才识查以学业。每县一年可举一百名学子,免其家庭赋税。
因为此令,比曹掾史裴潜跟自己的堂兄争论了良久。吓得兵曹掾史王凌立即以“恐南方八县”有变为借口,逃出晋阳,躲到了祁县。
盖因太原全郡亦只有八万多户人家。府兵征募了一万两千名就是有一万两千户人家不纳赋税。
再因文教,十八县每县百户人家不纳赋税,又是一千八百户人家不纳赋税。
累计近一万四千户人家不纳赋税。
仅靠剩下的七万户人家纳税,供养全郡官吏,还要给养大军征战之需。比曹掾史裴潜几乎是数着存粮过日子。
最终还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