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则给自己找了一个心理安慰,圣朝实在是太文明先进,各种科技层出不穷,给自己造成了太大的冲击。

    不过品尝着美食的苏则蓦然又想到,想自己堂堂从三品安西节度使,圣朝最位高权重的百人之一。才离开中原短短几年,就对中原文明繁华如此惊叹。

    再过十年,那些首次进入中原,见识了长安先进文明,繁华盛世的异族胡虏,恐怕会直接被冲击的心神失守,以为见识到了人间仙境。

    可以预见,必然有无数胡虏会由身到心的完全臣服。一心只求能够成为孟朝臣民。

    更有无数胡人英杰,会心甘情愿为天子效力,从军入伍,为孟朝伟业而东征西讨。

    用完晚宴,张瑞笑着对苏则说道:“中原繁华,宫中只是冰山一角,卿之后可以在中原多待几日,多去感受一下中原先进之处。想想如何益于西域,将西域全面引导成我孟朝气象,习我诸夏习俗。”

    苏则立即应诺,说道:“中原如此文明繁华,西域必然会心慕王化,习用孟朝之风。”

    张瑞点了点头,富庶的西域,只要能够安稳下来,广袤的土地,富饶的资源,丰盛的农业产出、瓜果蔬菜、骏马美玉等都将成为帝国极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与府库资源。

    “安西未来可期,也莫要轻视当下。如今安西情况如何,卿也同朕讲讲。”

    苏则立即肃正身形,十分认真的介绍道:“遵循典制,安西如今共有两万四千步骑,分神威、武威两军。”

    “这两万四千人如当初臣同陛下所言,是以安西藩国进贡之财富所募兵员。以中原流民为主,辅以西域健壮胡人,弓马娴熟之牧民。”

    苏则十分担忧陛下会以为这是一群乌合之众,因而停顿了一下,着重介绍道:“这两万四千人虽然并非尽是诸夏血脉嫡系,但皆是职业军人,精熟战阵,更兼军纪肃然,甲具齐全,铠甲齐整、刀槊齐备,人尽带弓。实乃精锐之师。”

    张瑞嘴角上扬,说道:“朕并不介意胡人为我朝效力。”

    这一点张瑞十分开明,盛唐军中不乏有胡人士卒效力,甚至军中还有胡人将领。比如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就为唐朝东征西讨,平定高昌,击败龟兹,迫使于阗国王臣服。最终陪葬昭陵。

    孟朝虽然屠戮一切不肯臣服的胡虏,但对愿意归化效力的胡虏也是敞开怀抱接纳,直接一视同仁,将其编户齐民。

 第三十七章苏则的不世之威

    谈及胡人将领,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安史之乱。似乎是一个胡人将领就将大唐搅的天翻地覆。

    但其实安禄山的叛乱并不严重,以唐廷的军事实力,剿灭安史之乱易如反掌。

    叛军打到潼关

    后来讨平安史之乱的主力,精锐边军之一的朔方军此时已经在河北大败史思明,连战连胜。郭子仪、李光弼率领精锐边军已经开始向叛军老巢范阳逼近。

    唐廷人心未失,安禄山主力大军又钝兵天下雄关前接近半年,于是河北十七郡集结义军二十万人。共推颜真卿为盟主,起兵讨伐安禄山。

    同时安西、北庭、安东等仍忠于唐廷的绝对精锐边军,正源源不断的向中原汇合,势要一举荡平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可笑胡人叛将。

    可以说安禄山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起兵叛乱,天宝十五年五月就败局已定。这也是为什么唐玄宗前期一直不肯相信安禄山会起兵造反,敢起兵造反。

    短短半年的时间而已,在一个强盛帝国数百年的时间范畴上看,连打个喷嚏都不算。论威胁程度,论牵涉地区,连汉初的七王之乱一半水平也没有。

    而这两场战争同样是叛军钝兵于坚城之下,最后却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唯一的原因就是两位当朝皇帝对军事的干预程度不同。

    虽然两人前期都是一代明君,但汉景帝绝不插手军事指挥,完全由周亚夫指挥战事。所以趁着吴军钝兵淮阳城下,汉军截断了叛军的后方粮道,于是大败叛军数十万。

    而唐玄宗则是微操达人,放着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高仙芝等无数军事名将意图掐断叛军后路的军事部署不用,不等精锐朔方军打入范阳,就自己微操指挥前线,强逼潼关守军出战,结果唐军中计被伏,近乎全军覆没。

    于是潼关失陷,长安失守,安史之乱彻底糜烂,无法收拾。

    又来了后世网友那句最经典的话,“在皇位上拴条狗“,安史之乱都会被轻松平定。

    这也是张瑞从来不指挥军事作战的原因,实在太容易引起惨烈的军事败绩。

    以孟朝武德之昌盛,说军中胡人士兵、胡人将领会威胁圣朝安稳,简直像是天方夜谭一样的想法。

    从张瑞起兵于孟县开始,军中就一直有用盐引开中法换来的,能左右开弓的胡人奴隶效力。

    但到如今孟朝立国,胡人将领的表现远不如诸夏名将典韦、张辽、马超等人,地位最高的一人也不过是右侯卫左将军赵发。

    只是这位胡人也并非是战阵厮杀出身,而是归化胡人,更像将门子弟。走的是科举路线,当年与武举状元刘从钧激烈争夺骑射榜首,最终稍逊一筹。所以刘从钧已经位居十六卫大将军,他才勉强晋升到了将军一列。

    虽然只是这一个例子,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军中,还是将门子弟更加出色,更容易身居高位。

    在孟朝,实在是没必要担忧胡人会掀起多大波澜。

    这个时代注定了诸夏无法完全开辟每个角落,孟朝只能以开放的胸襟来接纳愿意归化,并使用诸夏风俗的胡人。

    所以张瑞完全没有排斥胡人从军,希望能建成后世天朝那支天下第一陆军的风采。

    在边疆、在雪山、在高原,都有其他民族的士兵在为天朝戍卫疆土。但所有人都认可自己来自同一个祖国,为同一个荣誉而奋斗。

    而时下,张瑞希望所有归化的子民,都能将孟朝视为自己的国家社稷。视自己为孟氏百姓,为天子臣民。

    张瑞郑重的对苏则说道:“军中政教长制度,在安西犹为重要。政教长必须长期教导士卒习诸夏文字,用诸夏风俗。”

    剩下的话,张瑞没有多说。苏则却十分清楚,立即接上回复道:“臣时刻不敢懈怠。经常召集全军政教长,勉励其务必教导士卒忠于陛下。为孟朝兵卒,为天子鹰犬,为天子而战。”

    张瑞微微颔首,回道:“卿有心了。有这两万四千精锐步骑,可能慑服西域诸国?”

    苏则说道:“西域蕞尔小国,不识王师军威。不大战一场,难以用两万军队慑服数百万里之土地。故某还设屯田军一万八千人,民屯六万余人。”

    虽然听起来十多万人,规模庞大,但这些并不是职业军人。屯田兵,更类似于民兵。而民屯则完全是百姓,甚至很多人是军屯的家眷。

    这十万人就是孟朝在整个西域能直接掌控的所有男女老少人口。这规模在内地也就是万余户,一个大县的人口。

    苏则就是要用这一个县的实力,震服西域所有国家,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个县能干点什么,刘备倒是高唐县令,结果被黄巾军打败。这还是有统治基础的情况。

    而孟朝此前在西域可是没有任何统治基础,苏则就是带着一千精锐禁军去赴任的。此后数年时间,苏则就像是被张瑞遗忘的可怜娃,自己孤身在安西打拼。

    孟朝的绝对精力都用在了中原内部的统一之战上,没有一粒米送到万里之外,去支援苏则的西域事业。

    能给苏则的唯一支持,就是实力上的威吓,使一些小国被迫臣服。直到孟朝建立,缓了一口气。之后的建康三年,一年内才将一批多余的军事物资、铠甲刀剑送到了安西都护府。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苏则逐渐站稳了西域,组织起了屯田,建设出神威、武威两支精锐军队,可以说是非常不易。

    绝对配得上他开局五百户人家,结局打遍整个凉州的历史能臣地位。没有辜负张瑞对他的信任。

    张瑞问道:“为何没有大战一场,可是粮草不足?如今圣朝已经初步稳定,可以向安西送一批粮草。”

    苏则连忙拱手,回道:“臣拜谢陛下。西域屯田多年,也有五十万石粮草,足够两万军队远征支用半年。然而首战关乎我朝天威,臣不敢贸然行事,务求一个关键战机,一战为我圣朝立不世之威。”

 第三十八章虚假的四大帝国真正的孟朝三大藩臣

    不世之威?

    张瑞被苏则说的心潮澎湃,究竟是什么样的辉煌大胜,才能称得上不世之威?

    要知道,诸夏历史浩荡五千年,能人将相、风流往事,不可胜数。

    每朝每代,在巅峰时都辉煌璀璨,无数文人雅客讴歌赞颂。

    从光明至德,未有之伦。到戎具精劲,近古未有。到最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么多辉煌璀璨的风流往事,都随着历史长河滚滚流逝,而失去了颜色。

    当时极尽风流,意气风发的事情,可能不被后世人广为所知。更何况被评为不世之威。想要传唱千古,光耀史书,将当世的风姿颜色,铭刻在青史之上,让后世观而惊叹,实在太难太难了。

    在张瑞印象中,或许诸夏五千年历史上也就寥寥几个战例,能当的上此荣誉。霍去病封狼居胥,窦宪勒石燕然。李世民一战擒双王,李靖大破突厥。朱棣引兵五十万扫荡漠北,郑和七下西洋。(张瑞个人看法,决不有任何权威成分,仅供茶余饭后闲聊之资)

    这其中汉朝占了两个,唐朝占了两个,明朝占了两个。

    难道孟朝也要出现这种光耀青史的不世之功?

    可是要出现这种军功,首先是要有个强大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强敌。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一战大破胡人联军十余万。恐俘虏为后祸,乃尽皆坑之,昭武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足够光耀一时。但正因为其赢得太轻松,导致后世谁在意威胁唐朝边疆数十年的昭武九姓是什么玩意儿。

    而另外几个战例,都是因为打败了极为强大的对手。比如汉破匈奴,唐灭突厥,明攻北元(蒙古)。

    他们的对手,都是后人印象无比深刻的强大势力,曾经影响世界局势,有辉煌的战绩或者璀璨的文明。

    而如今孟朝建国,环顾寰宇,当今天下是否有能够与孟朝一争高下的强大帝国?

    张瑞蓦然眼睛一亮,还真有,而且是后世无数人都十分清楚的四大帝国。

    罗马与汉谁更强大的话题自然无需多说,这就是当世一东一西最强大的两个帝国。

    孟朝取代了汉朝,而且武德更加昌盛,文明、科技、工业、农业都极度发达,禁军武备精良,骁勇善战。

    毫不谦虚低调的说,孟朝足以取代汉室,成为四大帝国之一。

    而除了孟朝与罗马,剩下的两大帝国分别是贵霜帝国与安息帝国(即帕提亚帝国)。

    这其中帕提亚帝国与罗马的战争广为人所知,帕提亚具装重骑兵赫赫有名。

    贵霜则与西域接壤,这个帝国影响力虽然不如罗马,但能被评为帝国自然也有其独到之处。

    后世号称帝国坟场的中亚山地,在贵霜统治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