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于历史上火车先驱们的一代代摸索,一点点改进,张瑞直接能向科学院讲述最完善、具体的方案。
直接用人类两千年文明的结晶,推动着某一项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实历史上火车的发明,并没有国家太多的投入。
不对,应该把太多划掉。在古代与近代,一项技术运用之前,国家可不会像张瑞一样,投入重资,进行研发。
在1781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十八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
但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
仅这份好学与勇气,就令人钦佩。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位矿工出身的人才,终于在1817年,三十六岁的时候,主持了第一条完全蒸汽动力驱动的火车轨道。
也就是说,这位火车先驱,从十八岁目不识丁,到三十六岁设计建造首条蒸汽火车轨道,只学习了十多年的时间。
这寥寥几句话,其中蕴含了太多的内容。
首先,蒸汽动力火车的发明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不然也不会被一位直到十八岁还目不识丁的矿工创造出来。
其次,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森,发明的只是第一条蒸汽动力火车。
那么在以蒸汽为动力之前,火车的驱动力是什么?
答案很明显,只能是畜力。
这方面大清给了太经典的反面教材,清庭以“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诸夏自产的第一台火车头也充满了坎坷。当时缺乏原料,设备简陋,机车车架是用煤矿旧井架的槽铁制作,锅炉用废旧起重机上的锅炉改制,而车轮则是用生铁制成。时速仅有三十公里,运输能力百余吨。
不要瞧不起这个时速三十公里,这就是六十华里,七十二点一七五汉里。
这意味着火车行进一小时的距离,等于当世最精锐禁军行军一整天的旅程。当初高顺、张辽率领左武卫、右骁卫两支禁军骡马化疾行军奔袭刘备,从清晨到日暮,也只有百余里。战前,无论高顺、张辽都非常担心禁军疾行军一天,还能否击溃刘备大军。
但有了最初、最原始的火车,一小时就能走骡马化军队一天的路程。这孟朝疆域,将会立即变得稳如泰山。
以科学院与长安学宫的技术水平,怎么也不至于连矿井里架设井架的槽铁与生铁都制作不出来。
孟朝万象更新,阳春三月,在关中大地上终于出现了此前从未出现过的风景。
一条崭新、比直的轨道,从长安城西侧三门中位于中间的金光门外,一直铺设到了渭水河畔的长安学宫。
比直一词,说明了这条轨道的路线情况。真的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为了减少技术难度,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官府极度配合科学院轨道项目的建设,一路逢山搬山,遇水搭桥。无论是树林湖泊、还是良田民居,只要在这条直线上。全部被官府以强大的物力人力,彻底从地图上抹去。
丘陵矮山被工匠、力士用人挑肩扛,一斗一斗的将泥石搬走。居住的百姓被尽皆迁走,推平房屋。湖泊、水沟、陷坑、树林等一切都被推平。
然后在这绝对平坦的路面上,一条长达九里十三丈两尺三寸的比直铁轨连接了长安学宫与长安城两端。
包括张瑞在内,数十位军中大将高官,站在金光门外的火车站台上,目光期待的望着遥远西方。
不要奇怪,为什么火车明明在经济方面意义更重大,却是一群军中大将对此更关注。
最初级的铁轨运力小,造价昂贵,又保养困难。
能用得起的,一定不是普通百姓。而是这些不计成本,只求效果的军中将校。
若一列火车皮能输送三百名士卒抵达边疆,那么只要十列火车,就能送三千精锐禁军抵达战场。
三千精锐禁军,已经足以改变一场小型战事的完全走向。
至于大型战争,这就无需担心了。出动二十万大军的灭国之战,从来不是争分夺秒。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不论铁轨还是行军集结,都能顺利抵达战场。
第四十四章铁轨试验
在所有人的万众瞩目下,一列充满孟朝特色的玄黑色列车,在六匹骏马的拖拽下,沿着铁轨不急不缓的向着长安城驶来。
列车车轮碾压过铁轨之间缝隙(每根铁轨的连接处都会有一点缝隙,以防热胀冷缩造成铁轨拱起),发出火车特有的哐当哐当声。仿佛带着工业化气息,穿越了无数时代,从远方扑面而来。
只是这畜力驱动的方式,还是让张瑞莞尔一笑。不禁想起《让子弹飞》中开头的一幕。也是车外有马拖列车奔行,车内有人喝酒唱歌。
只是电影中讽刺的二十世纪落后方式,在公元二世纪却是代表着先进与未来的一幕。
二十世纪与二世纪,差距实在是太过遥远了。
想一步到位,立即发展出完善的火车,属于是异想天开。
就算是国家重点工程,也得拆分成一个个模块,逐一攻克。
如今科学院验证的显然是铁轨项目与列车项目。至于蒸汽动力车头,还在长安学宫的摸索当中。
但即便如此,铁轨的架设也并非易事。
后世所有人都清楚,铁轨无非是一条条钢轨与木架铺在一起,形成两条直线。
但至于铆钉如何安装,固定在什么地方才安全可靠,铁轨间缝隙要留多宽,列车轮胎该如何连接。这一系列问题,不是专业人员毫无可能记住具体参数。
所以只能科学院逐一摸索,这条铁轨修了又拆,拆了又修,历经至少十余次。铁轨凹陷,列车脱轨,马匹失控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科学院教习们日以继夜的改进,才终于在今日彻底完善。
期间无数次,科学院教习们带着纸笔,一脸期冀的望着列车尝试运行。却一次次失望痛苦的看着铁轨扭曲,列车或阻塞严重,无法挪动,或脱轨倒塌,遭遇重挫。
项目验收,一次次的崩溃。让科学院教习们痛苦不已,拿着纸笔一次次验算,究竟在什么地方出现了失误。
历经长年如一日的计算排查,检验完善后,终于在今春三月,科学院信心满满的向张瑞汇报,铁轨项目已经可以验收。
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幕,张瑞当然要亲眼过来看一看。
从零到一,永远比从一到九更困难。只要铁轨这次能运行成功,之后的增加弯路,高低起伏,转向变道等等,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就可以。
随着列车咣当声越来越近,众人已经能看清列车上飘扬的一面面军中旌旗。无数人热烈的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一排排黑袍玄甲的精锐士卒,整齐的站在列车车厢内。
当列车在站台缓缓停住,一声尖锐的哨声响起。训练有素的士卒,立即从木制车厢洞开的大门后方跳下站台。
几个呼吸瞬间,便已列阵整齐。领军的屯长迅速整队,大吼道:“线阵对齐!各什点卯。”
“左一什到齐,左二什到齐。前一什到齐,前二什到齐。中一什到齐,中二什到齐。右一什到齐,右二什到齐。后一什到齐,后二什到齐。”
随后屯长干练的转身,面向张瑞重重捶胸,大声汇报道:“禀陛下,左武卫军,第三中郎将部,第一校第七屯,百人已全部到齐!愿为陛下尽忠效死,昭烈扬威。”
张瑞笑着赞扬道:“左武卫大军功勋卓著,慷慨忠贞,朕甚嘉之。卿等乘坐列车感觉如何?”
屯长立即回道:“禀陛下。列车平稳,如履平地。不知不觉间已行进甚远,某感觉能够安坐日行八万里。”
“八万里”就有些夸张了。不过省心省力,是能够感受的到了。
看着眼前这支衣装笔挺,精神焕发的军队,任谁也想象不出来,这是行军十里的一支大军。
没有行军时的泥泞疲惫,没有经历烟尘漫天的洗礼。甚至口干舌燥,枯燥烦闷都没有。
这支军队就以饱满的姿态抵达了十里外的目的地。
剩下的就看孟朝国力究竟有多雄厚了。能将轨道修至何处,沿途安置多少驿站,为列车更换牵引骏马。
张瑞觉得等技术完善一下,先修一条从长安到朔方的轨道,并不过分。
只要这条轨道建成,长安大军在车上安坐,就能日夜不息的开赴向前线。自此并州北部胡虏,在孟朝眼中就是一个笑话。是可以随意拿捏,予取予求的纳贡藩臣。并州边患将永远告别孟朝百姓的记忆认知。
新一代的孟朝百姓长大成人,就会如同后世现代化社会的公民一样,完全不能理解游牧民族的威胁性究竟在哪里?他们的特长不是唱歌跳舞,乐器表演吗?
还会骑着战马,摇着弯刀,去劫掠打仗?
真是……真是勇气可嘉啊,他们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
对着肃穆列阵,身高俱在八尺以上的新生代精锐禁军,张瑞扬声激励道:“朕看到列车车厢还是木板铆接,动力亦只是畜力拉动,如今还不甚完善。但朕可以确定无误的告知卿等将士,列车将会逐渐改进,卿等乘坐亦将愈发舒适。”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圣朝纂承洪绪,思弘大训。必完善文轨,革故鼎新。使卿等能够朝在荆楚,暮至燕代。忠君为国,修德保民。”
曾经张瑞口述求贤令,百姓们还要互相攀谈才能明白张瑞所言。但今日军中士卒皆精读文字,初通大义。听闻张瑞所言,立即热烈的高呼:“万岁!”
“万岁!”
“万岁!”
随着台面上精锐整齐的禁军踏步走下站台,列车上负责项目推进的教习,才纷纷走下车厢。
张瑞带头抚掌,一阵火热的掌声与喝彩欢呼声瞬间响起。
台上军队慷慨激昂,意气风发。但幕后这些技术官僚的默默付出,同样值得赞扬。
尤其火车的全部模块还未研究成功,蒸汽动力火车头还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当中。
张瑞无论如何也不能寒了这些功臣的心,因而张瑞打算给予这些功臣们一份丰厚的奖赏,以激励科学院各个项目的发展。
第四十五章胡姬入中原
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在平坦的地面上像拼积木一样,铺设一条轨道能有什么难处?
但只有土木工程的学子,才知道这其中牵扯的方面究竟有多复杂。
张瑞也可以说是通过锦衣卫从头到尾关注了这条轨道修建之不易。
为了验收这条轨道,负责项目的科学院教习亲自带队坐在了列车上,以证实项目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掌声中,一众教习走到了张瑞面前,为首一人带头行礼,说道:“臣科学院冶金司首席执教蒲元,拜见陛下,恭问陛下圣安。”
张瑞笑着点头,说道:“诸卿免礼。“
对于蒲元,张瑞是十分熟悉的。毕竟是圣朝重点工程的首席负责人,锦衣卫早已将其资料查的一清二楚。
蒲元并非关西人,而是益州蜀郡人士。因为“熔金造器,特异常法”而著名于世,所以被科学院所礼聘。在皇氏赞助的科学院冶金技术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