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日新月异的事情就已经足够让张瑞关注不暇。

    一个朝代如果疆域太过庞大,皇帝见到的各种事情就注定了纷繁复杂,甚至大相径庭。

    比如三月末,辽东传来军情,禁军拖到二月,耽误了高句丽的春耕事宜之后,撤回了中原。

    紧接着三月,高句丽就发起了反扑,大军侵蚀一个又一个的郡国。将诸葛亮所部隔绝在了中原之外。

    看起来边疆似乎军情紧急,贼寇猖獗。

    但在数千里外,并州北部的鲜卑大人步度根,却上表请变服,袭冠带。

 第四十七章藩臣也是臣

    张瑞在皇宫中仔细的翻看着手中的奏折。

    奏折是孟朝藩臣,鲜卑大人步度根所上。

    内容非常清晰,语气非常恭敬,写道:“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使方今山河平一。臣闻古之圣训,必使文轨攸同,德服远方。鲜卑既沐德化,臣又为大孟之臣。岂敢与陛下礼不同制,服不同仪。臣诚愚鄙,不达事机,不敢辄废大义,辄以上闻圣听。鲜卑请变服,袭冠带。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伏惟皇帝陛下既圣且安,泰永多福。”

    张瑞看着奏折,对一旁德内阁首辅审配问道:“首辅以为步度根此番奏折是何意?”

    审配看过奏折,上面还有自己的票拟内容:“请恩赐之,使移居中(和谐)国。”因而立即回道:“步度根在鲜卑三部当中,向来亲近我诸夏。又没有多大野心,此前要依赖陛下派出并州铁骑相助,才能堪堪挡住轲比能进犯。”

    “如今圣朝一统寰宇,军威日盛。田豫将军一战大破三郡乌桓,掳众数十万。北疆震怖,胡虏惊骇。纷纷退出塞外。”

    “以步度根情况而言,其绝不敢挑起战争,与我圣朝为敌。但若在塞外苦寒之地游荡,亦并非一件舒心惬意之事。某以为步度根是欲以数万鲜卑为进身之资,换取一份荣华富贵。”

    张瑞翻阅奏折的手一顿,抬起头看着审配问道:“首辅以为步度根此举并非为了争王争霸,而是为了立功受赏?”

    审配重重点头,诚恳的谏言道:“陛下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然臣容臣谏之,陛下不宜妄自菲薄。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何故总不以藩臣为臣?却视其为平起平坐之辈?”

    张瑞内心一虚。

    藩臣也是臣。

    这一说法,里里外外,各位大臣或直接或委婉的向自己表达过许多次了。

    但拜大宋所赐,张瑞总是将北方胡虏当作生死大敌,是能够骑在中原头上,作威作福,导致神州陆沉的心腹大患。

    至今张瑞还是没能适应,将遥远塞北的一位部落首领,当作自己的部下臣子。没能习惯,他们并非每个人都雄才大略,有鲸吞天下之心。

    这份奏折,张瑞反反复复的看过很多次。一直在想,步度根是不是想变法图强,学习中原先进文明。

    但在审配看来,这却很简单。就是一位臣子,为了讨陛下欢心,立功受赏,从此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至于数万鲜卑部落子民,去种田还是去游牧,有什么区别呢?

    步度根从来就没想过要带着这几万鲜卑人南下劫掠中原。既然在塞北受冰雪极寒,风吹雨打。为什么不去长安享受中原繁华,惬意生活?

    反正都是当孟朝臣子,当个鲜卑酋长也是当,当个将军、大夫也是当。

    至于说在长安生活,安全可能被朝廷一手拿捏。这就属于胡思乱想了。自己若未曾得罪皇帝,皇帝怎么会主动去迫害一位带头归顺,且无实权的胡人首领?

    反过来,若自己得罪了皇帝。就算自己躲到塞外,一样会被中原大军痛殴一场,然后拉到长安,明正典刑。

    身家性命,安全荣辱,从来就不曾掌握在步度根自己手中。

    张瑞看了一眼奏折上审配的票拟,问道:“卿言下之意,是只对步度根一人封赏?使其迷恋长安繁华,不愿返回封国?”

    说完,张瑞感觉这一幕怎么那么熟悉呢?

    这不就是明朝发生的事情,前后有四位国王来到大明,死活不愿回国,就算死也要埋在大明土地上。

    审配却摇了摇头,说道:“臣请恩赏之,不仅赏步度根,更赏其全族。”

    “恩赏会不会太丰厚?”

    审配笑着回道:“允其移居中国,人皆授田四十亩。如此才能体现陛下圣恩。”

    “哈哈哈”张瑞不禁大笑,说道:“未曾想,首辅竟然亦有如此幽默之时。将其部族编户齐民,授田定居,去其风俗,竟然亦是赏赐。”

    玩笑了片刻,审配说道:“自古以来,为国为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少。而自私自利,贪图富贵者多。夷狄之君,既然主动上表,请变服,袭冠带。此乃天赐之机,宜妥善安置。使此成为佳例。”

    “归化者,其君长身居高位,安享富贵。其百姓亦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张瑞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让吏部考核其功绩,予以封赏。其部族移居内地,分散安置。彻底去其风俗。化游牧为农耕,去其服饰,穿戴我孟朝衣裳。缴纳赋税,一如我朝百姓。”

    因为步度根的上表,张瑞心情颇佳。这不仅仅是一个鲜卑部族归顺的问题,而是二十年时间边疆的和平。

    北庭将军田豫率骑兵出赛,接受鲜卑西部投降归顺。

    这一幕,让张瑞想起了霍去病率兵出长城,监督休屠、浑邪两部的投降。

    孟朝百姓的民族自豪感将极大得到增强。而且塞内增加五万人,塞外减少五万胡虏。一增一减,是十万人的差距。

    至少二十年内,下一代胡虏长成之前,边疆的胡人会虚弱很长一段时间。

    但张瑞的好心情没能持续多久,四月,安西战事还未展开。凉州先传来军情。

    凉州羌人、氐人因官府政令与其习俗相悖,暴起叛乱,杀令居县令,发起叛乱。

    叛乱一起,规模浩大。星火燎原,整个凉州境内,金城、武威、陇西、天水、张掖、武都六郡皆有暴徒。

    凉州的叛乱,早在当初定下凉州政策之时,关西官员就有预见。

    这是人口基数决定的,凉州汉人百不余一,偌大一个州,诸夏苗裔只有寥寥数万人,即便经历了一系列的迁户,移民。

    到建康四年,凉州诸夏百姓也只有二十余万人。

    但二十余万人,在关东也就是两个县的人口。在凉州却要统治数十万里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近两百万胡人却要接受诸夏统治,使用诸夏习俗。会发起叛乱,也就在意料之中。

    不过长安针对凉州叛乱的廷议还未召开,凉州局势就极速的奔向了一个历史岔路。

    一种前所未有的状况,独属于孟朝特色的形势,在凉州上演。

 第四十八章妇人们的威力

    后世有诗词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同一片天地下,人们的思维其实并没有差距很大。

    凉州声势浩大的叛乱刚刚蔓延,叛军就遭遇了极大的阻力。

    这份阻力恰恰好就是一群妇人。

    要知道,叛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一位英雄豪杰,振臂一呼。国仇家恨下,许多羌人、氐人就带着干粮、刀剑,自发到军营里投军作战。

    至于组织度,凝聚力,这对一群草创的叛军而言,完全是遥远神话一样的东西。

    无奈之下,所有人都只能自我安慰。大家伙一群剽悍不羁的热血壮士,哪需要这种东西。这都是中原那群冷血玩意儿才玩的。

    他们倒是不敢说中原懦夫。这个时代还与后世远远不同。

    论武德昌盛,孟朝的百姓,那些身高八尺,雄壮魁梧的府兵,能单手将他们吊着锤。

    更别提列阵而战,太多次数万胡虏大军,被孟朝府兵一千人列阵而战,砍的七零八落,惊恐奔逃。

    所以在胡虏眼中,诸夏士卒可不是什么懦夫,相反胡人称之为冷血屠夫。杀起羌人、氐人来,简直残酷无情。

    “中(和谐)国徒卒一千,能击胡骑数万”的说法已经开始陆续流传。这可比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更让人绝望。

    因为女真人以骑兵为主,数量注定有限。对手只要堆人数,强大的步兵方阵摆在那里。女真人就只能无可奈何,退兵重新寻找机会。

    哪个女真将领真的率一万铁骑正面冲击对手规模更加庞大的步兵方阵,在沟堑、拒马、车阵、箭阵前碰的头破血流。战后就等着被皇帝骂个狗血淋头吧。

    又不是关键决战,脑子里塞肌肉了吗?拿着昂贵的骑兵,去冲击步兵方阵。

    但孟朝步兵不一样,他们做得就是正面平推,猛烈攻伐。

    所以这注定了,战争规模越大,参与的军队越多,甲骑、轻骑、甲士、神臂弓弩手等兵种越齐全,孟朝大军的战斗力越强。

    这种认知,当然不能只公卿将校知晓。很早之前,朝廷礼部、各布政使、指挥使、锦衣卫等就开始向中原百姓、周围胡虏潜移默化的灌输这种理念。

    有没有震慑到胡虏青壮不好说,至少是将羌人、氐人的妇人吓得是心惊胆战。

    在男女的思维惯性上,这两者就存在重大差异。妇人的确是更倾向于被动,容易被具有强烈感官色彩的话语所打动。

    而且女性慕强的心理是刻在基因深处的。对羌人、氐人被诸夏所统治这件事上,他们没有太多抗拒。被征服,对她们而言,是经常要面对的。臣服于其他部落,与臣服孟朝。其实她们更宁愿臣服孟朝,因为孟朝的确是举世最强大的势力,能带给她们更安宁的生活。不用被抢来抢去。

    至于强制推行孟朝风俗,用孟朝服饰。对她们而言更是不足为道的小事,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妇人在暗中窃喜。

    韩流、日流的流行从来不是孤例。哈日、哈韩的也很少见到男人。

    真正影响一个时代流行风尚的,还是国家综合实力。华流的流行,也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迅速发展。

    许多羌人、氐人女性,完全无需官府强制,就美美的穿上了齐胸襦裙。

    必须要承认,齐胸襦裙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在后世天朝都极为流行,真的是极具美感。

    无论是真实效果,还是心理暗示,都使得羌人妇人觉得穿齐胸襦裙,的确比披一块兽皮、麻布好看。谷

    在这种情况下,叛乱一爆发。

    羌、氐的妇人完全没有多少支持。

    因为臣服于孟朝,并使用孟朝服饰、风俗,并不使她们感觉屈辱。又因为孟朝的强大,她们终于可以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

    所以她们很难理解这些男人,为什么会因为一件“小事”,就热血贲张,打死打活。

    无论是青壮男子、还是中年男人,都被母亲、妻子严严实实的堵在了家中。妇人们活计也不作了,就在家看着家中男人,唯恐一个不留神,家中男人跑出去做些“浪荡”一类事情,拖累全家。

    为此不少女性干脆就使用色诱,将丈夫推倒在床,极尽妩媚,将男人的精力完全榨干。

    导致许多男人天天扶着墙捶腰。虽说身体苦了点,劳累了点。心理却也有了种异样的想法,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