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封建统治者,张瑞宽仁百姓是理想追求,但依法收税是坚定不可动摇的原则。谁碰谁死。无论多收还是少缴都要上断头台。

    杜畿作为最早跟随张瑞的高官之一,对税收铁律当然有所了解,立即说道:“陛下,臣与工信司诸同僚已经认真核算过,调整布局之后,将会显著增加几个税收来源。请为陛下详述。”

    “可。”

    杜畿令侍卫挂好工信司绘制的地图。

    这副地图迥异于之前的军事地图,上面深浅不一的绿色、褐色标注了平原、山地、丘陵,以及一个又一个浓墨重彩划出的经济圈。

    杜畿手指京畿地区,说道:“关中八百里秦川,实乃天府之国。然自陛下挥师入关以来,弘农、京兆、左冯翊、右扶风等地得益于宽厚条件,都着力发展工商,以收割关东财富。时至今日,各行各业在各郡依旧野蛮生长,如同田间杂草丛生。”

    “税收反而复杂错乱,难以理清。”

    张瑞点了点头,确实如杜畿所言,关中工商业有大而不强的特点。

    看起来什么都有制作,但又什么特色都没有。

    至少张瑞细想起来,很难想到长安的特色产业是什么。

    杜畿说道:“官府随手一划,便令霸陵县产铁,令高陵县产瓷,乃是罔顾民情之举。”

    “故我工信司官员走遍关中地区,实地考察各县后,了解各地地利、传统,作出规划。”

    “以右扶风、京兆、弘农为核心,部署渭南工业区。”

    “渭南工业区?”张瑞盯着地图,问道:“有何深意?”

    杜畿说道:“按运输成本而言,同等货物陆运成本为水运二十倍。(出自《国富论》,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要参考各地具体情况,但水运比陆运低廉是可以确认的)”

    “渭南地区手工业产品都可以经渭水主干道往来运输,足以满足直隶整个区域货物流通。”

    “且在渭南设工坊,自终南山贯流而下的各支流,能够组成水网,进一步便利各工坊运输生产材料,运出货物。”

    张瑞点头,八水绕长安,这八水中大部分河流的源头都是终南山,向北汇入渭河。

    随后杜畿拿出炭笔,将渭南各条河流与渭水的交界处圈出。

    对众人说道:“且各工坊制成品若欲销往他处,只要在渭河渡口设市舶司即可。”

    “在此处统一征税,能节省关税、商税、输估等一系列收税环节。”

    有人问道:“若其不走水路,改走陆路,国家岂不是白白损失一大笔税收?”

 第六十一章

    八月朝廷定下了开凿运河的决议。

    九月,经过工部、民部、工信司三曹司激烈的争论、探讨之后,关东首条开凿的运河终于被确定下来。

    名叫两济渠。为了这个名字,三州布政使还大吵了一架。

    因为首条开通的这条运河,北起幽州蓟城,南连青州济南国。中间还途经了冀州。

    为了究竟选用蓟、济、冀中的哪一个字,三方是争执不下。

    最后三方布政使被张瑞下诏痛斥了一顿,才讪讪作罢。

    这些官员有时候忙的脚不沾地,家国大事都担负在肩。有时候他们又真的很闲,为了一个名字他们能争执数十年。

    比如后世朝阳站这个站牌之争,帝都与东北地方争争吵吵多年,直到帝都获胜,东北地方改名,才算是告一段落。

    后世那是个衣食无忧的时代,官员们衣冠整齐,轻松惬意,坐在高大殿堂内摆好茶水,打开电脑,口水仗一扯一天,下班回家享受清闲,天下依旧太平无事。

    但孟朝百废待兴,各种政务关乎百姓温饱,没时间留给这些官员打口水仗。

    张瑞只能亲自下令,取济军济民两济之意,赐名两济渠。才算将这些官员的喧嚣压了下去。

    两济渠除了名字的选择颇具争议外,其他各方面都完全符合所有人的预料。

    很多有识之士都猜到了,首条运河会开设在河北。

    中原大地经济中心有个前后转移的过程,在秦汉之时期,经济中心无疑在中原一带。

    无论咸阳、长安组成的关中天府之国,还是洛阳、三河地区构成的洛阳盆地,都是在黄河中游一带。

    但随着经济发展,河北平原逐渐繁华,成为北方另一个经济重镇。

    到了汉末,天才谋士沮授更是说出了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的壮语。

    随着孟朝建立天下恢复平静,各地开始发展生产。

    河北雄厚的经济实力,立即脱颖而出。

    哪怕孟朝君臣有意想开拓江南,也不得不承认河北在当下就是除了关中最繁华的区域。

    本来还有兖州、豫州能与河北一争高下。

    但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屠戮了汝南、颍川,两百里境内一片鬼蜮。

    曹操疯狂屠杀徐州、兖州各处百姓,甚至干脆推百姓进人肉磨坊,制成肉脯。

    这种情况下,河南一带生机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曹操立国,自己都不选自己起兵的河南一带,而是跑到了死对头袁绍的大本营邺城附近。

    孟朝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选择河北作为关东首个开发的经济重镇。

    两济渠从蓟城(后世帝都)南下,并没有直插东南,而是向西途径了涿郡与范阳。

    这是因为在这两郡境内都有一条海河支流,分别是桃水与易水。

    两济渠开凿的前三年,主要精力就是连通海河流域的各大支流。

    海河流域的沟通,对河北平原不仅仅是内河漕运这一方面的便利。还涉及到海运方面。

    津门地区被称之为三会海口,就是因为运河与海河在三岔河口交汇,流入海中而得名。

    孟朝在这里修运河之后,海运来的货物可以直接进入内陆地区。

    将大幅增加交通便利程度,增加沿线经济活力。

    当然另一方面,军事调度也会大为便利。

    数万大军征伐,拖累大军行进速度的永远是数十万石计的粮草供应。

    有了漕运,大军行进速度也会得以提升。

    孟朝武德昌盛,不存在大军龟缩在城中,不敢与敌人野战的情况。

    有这四通八达的漕运水网,孟朝大军便能保证燕云地区万无一失。

    不过敌寇入侵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这些运河更大的作用还是连接范阳、涿郡等地,为大军远征提供充足的后勤保证。

    隋朝征高句丽,后勤中心即在涿郡。唐朝安禄山赫赫有名的范阳节度使,治所即在范阳。

    孟朝大军若远出燕云,这些繁华的城市能依靠水网,迅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

    在整个天下都在休养生息时,修建这条运河,朝廷并没有征发大量百姓参与徭役。

    开槽运河的主力是朝廷今年在战场上俘虏的胡人与匪寇。

    凉州羌胡叛乱,孟朝大军在战场上便俘虏了四万余人。

    之后彻查叛逆,又牵连出三万余人。

    对这些人,朝廷没有任何宽容之念,全部充为隶臣妾,为天下兴修基建,以赎其罪。

    然后朝廷又在黑山军中选出两万余青壮,组建了共计十万人的刑徒,分批押送至幽州,参与兴修永济渠。

    黑山军的大部分百姓都被赦免,编户齐民后予以安置授田,参与恢复农业生产。

    这两万余人之所以被充作刑徒,是因为其一直效忠于张燕,在战场上与孟朝府兵持续激战,最后战败被俘。

    战俘与投降的百姓,显然不能同等对待。更何况他们追随的还是张燕。有这结局,理所应当。

    用十万刑徒,兴修一条功在千秋,利在万民的运河,张瑞觉得十分值得。

    仅刑徒应用这一点,张瑞觉得孟朝就应该比秦朝国祚更长。

    始皇帝曾经设想,秦朝千秋万世。

    但数十万刑徒却用于开凿地宫,兴修陵寝方面。

    这么规模浩大的工程,埋藏在地下,对百姓益处十分有限。

    张瑞倒不是要碰瓷始皇帝,只是作为后世穿越者,行事风格更具有诸夏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实用主义风格。

    不论诸天神佛,还是治国方针,都讲究一个对我有利。

    若于我无益,管他如何雄伟壮丽,都是要被随手摔在身后。

    在这种治国理念下,孟朝对刑徒的运用,显然要更精打细算一些,不会将数十万人力浪费在地下。

    当这条运河开凿成功之后,范阳、蓟城、涿郡三地将会成为大运河最北端的工业城市群,其地位大抵类似后世的京津冀区域。

    建设出这种璀璨的经济明珠,在张瑞看来比建设一座辉煌的地宫更加有意义。

    高度发达的经济,源源不断的税赋,才是真正让王朝千秋百代的保证。

    好吧,这一点张瑞承认自己吹牛了。百年时间就足够沧海桑田,千秋百代之后的事情,张瑞想不出来会是什么模样。

 第六十二章神京印象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在中原繁华之地,八月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十万刑徒在幽州热火朝天的开凿运河,大兴基建。

    但在安西,黄沙万里,八月温度已然骤降,漫天大雪倒卷飞扬。

    这景象让一众来自中原的将校大为惊叹。

    厚厚的皮裘门帘被打开,一名雄壮威严的将领走进温暖的房间,拍打着身上的雪花。

    屋内围坐在火炉旁的将校们像是胡牀上安装了弹簧,所有人都一跃而起,身躯站的比直,右拳重重捶胸,大吼道:“拜见都指挥使。”

    进门的正是神威军都指挥使长孙素。

    作为中原武举状元,长孙素身高八尺三寸,身材魁梧雄壮,是最典型的新生代将门英杰。

    虽然接管神威军只有半年的时间,但长孙素仅凭个人武力就轻松震服了整支军队。

    神威一万两千人,别说兵法了,就是个人勇武方面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与长孙素相提并论。

    至于沙场资历,长孙素在中原参与数十万人规模的乱世征战,金戈铁马,浴血厮杀时,神威军连个名号都没有。

    位居帝国最精锐禁军将军一职的长孙素,履任神威军都指挥使,其权威更不是一群西域校尉、中郎将之流敢怠慢的。

    所以这些安西将校看见长孙素,态度都极为端正恭敬。

    长孙素理清了肩头的雪花,冲众人摆了摆手,说道:“都坐吧。”

    火炉上的铜盆内温水冒着咕嘟咕嘟的热气,在温水中间还沉浮着几壶热酒。

    长孙素围到火炉旁,低头看了一眼这副光景,不禁莞尔一笑,说道:“红泥火炉,青壶小酒,倒是与这漫天大雪相趁。给某也搬把椅子过来。”

    一名校尉立即起身,将胡椅让给了长孙素,自己去屋角又搬了一个胡牀过来。

    长孙素脚踩着火炉边缘,对着炉壁烤着双手,对其他人问道:“往常安西这个季节便已下雪了吗?”

    一名校尉立即答道:“往常八月也会飘雪。但今年比往年都要早一些,感觉这气候一年冷过一年了。”

    长孙素抬头看了一眼出声的校尉,对方褐发金瞳,显然不是一位诸夏血脉。这是神威军中出身粟特族的一位校尉。

    神威军十二名校尉,七名是诸夏苗裔,剩下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