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这个数字居然超过了此前关西官员料想的最完美情况。
因为此前已经有了部分数据,虽然不是十分确切,但朝廷已经评估出一个大概区间。
孟朝开国人口应该在两千五百万人至三千万人之间。
但孟朝人口竟然比三千万还多出了五十三万七千人。可见清扫世家大族,豪强劣绅的效果,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剪掉世家门客、豪强部曲,对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是一件益事。
三千万人口开局,比杜佑《通典》记载的国家贞观年间有户三百万,人口一千六百万,优势大出太多。
甚至可以说,恢复至鼎盛的时间能够缩短一代人。
及时结束战乱,为诸夏保存了太多的元气。
张瑞也欣慰的抚掌而笑,总算是不枉自己呕心沥血来改变整个时代。
历经汉末乱世,曹操一统北方,到赤壁之战时,官方在册户籍仅仅八百万人。
而孟朝户籍三千万人。
八百万,三千万,这之间整整差了一个数量级。
第七十五章规模宏伟的粮食产量
总算是将人口理清,张瑞开口说道:“趁着今日廷议,朝廷公卿都在。民部向诸卿介绍一下我朝开国形势,田亩总量、府库物资、税收度支等,让大家对局面都有个了解,对将来如何该着力何处亦有个规划。”
国渊起身,向张瑞恭敬行礼,然后展开一本精心整理过的册文,对众人说道:“自古圣王,其为飨也。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故农为国本,田关国安。”
“某先为诸君介绍一下我朝田亩情况。我朝共计五百八十六万户,田亩共计有五亿三千四百二十七万六千三百二十六亩(汉亩)。”
这个数字精准到个位,便可知民部对这件事情的重视,这些都是官府能够切实掌控的良田。
除去军籍的五千万亩左右,民部征税对象高达五亿亩上下。
按亩产三石半,田税十税一而算,每年田税一亿七千万石。
张瑞只感觉心跳加速,这个数字是哪里出问题了吧?怎么会这么多?
难怪文景之治期间、隋朝盛世,官府要年年修粮仓,四处建仓城,官府粮食堆积导致陈年粮食发霉。盛唐仅凉州存粮便足够大军支用数十年。
这么多粮食,张瑞也有底气学习大隋了,每年都给不同区域百姓免税。甚至张瑞大度一点,大手一挥,全国免税三年也是可以的。
只是这个数字确定是正确的?
张瑞一脸不敢置信的望着国渊,问道:“田亩数量令朕大感意外,确定无误?”
国渊重重点头,不无遗憾的说道:“臣确保这数字准确无误,自汉末乱世以来,太多良田被荒废。尤其中原战乱经年,数百里无人烟,田中荒草杂生,否则这数字依旧可以提升。”
随后国渊向众人解释道:“前汉在巅峰时有耕地八亿三千万亩,但豪族兼并成风,豪强田联阡陌,隐匿田籍,至永元十七年(105年)汉室在册田籍就只剩下了七亿三千万亩,减少足足一亿亩。汉安三年(144年),在册田籍减少到了六亿九千万亩。”
对永元十七年,汉安三年这些年号,张瑞着实是分不清到底是哪一年。便开口问道:“汉安三年相距元始元年多少年?”
年号元始,是王莽弄权时颁布的年号。
这位前辈穿越者,给后世留下了太多宝贵经验与财富。
比如后辈们同张瑞一样,对时间产生了迷糊,那就问问大臣距离元始元年间隔多久。
元始元年即公元一年。
东西两历法,在同一年改历。
这种事,若不是穿越者干的,说是巧合,也未免太牵强了点。
尤其王莽还选了一个元始作年号,就差把我是穿越者刻在脑门上了。
一众大臣算了片刻,内阁首辅审配向张瑞说道:“禀陛下,臣等一算,才蓦然发现今岁去元始元年竟正合两百载。汉安三年距元始三年一百四十四年”
张瑞唏嘘,已经公元两百年了啊。历史上,公元两百年,也是廷议召开的这个时节,阳春二月,袁绍正式发布檄文,南下讨伐曹操。
而本应该的刀光血影,尸骸遍野,已经消散。提前终结了乱世的孟朝,已经有了盛世的完美开局。
公元两百年,与公元一百四十四年相距不算远。除了张瑞从头到尾亲身经历的这场汉末大乱,其他时间汉朝都相对稳定,土地名义上在减少,实际上都到了豪强手中。
而经过汉末大乱,虽然有些土地被荒芜,但豪族手中大部分隐匿田籍也被官府所彻查。
这一加一减,使孟朝的土地规模虽然有所衰减,远不如汉朝八亿多亩的巅峰,但也只比几十年前少了不到两亿亩。
当然真实数字,或许会更大一些。因为很多豪强隐匿的户籍不被记录在册。被荒废了也无从得知。
孟朝这五亿三千万亩良田,是包含了豪强隐匿田籍与民间普通百姓所有良田的数字。
国渊说道:“自陛下起兵孟县以来,虽然关西一直在开垦良田。但关东数百里无人烟,荒废土地更多。如今民部在册户籍五亿三千万,在此背景下精准且合理。”
“但请诸君留意,我朝有一点远不同于前汉。土地规模相较,于税收并无太大意义。我朝种冬麦,且农耕水平更高,亩收在三石半(汉石,唐宋比这个大)左右,前汉种粟,亩收一石半左右。”
“且前汉豪强势大,隐匿田籍、户籍,汉室即便田亩较多,税收总数也远不能与我圣朝相提并论。”
听完国渊所言,张瑞相信民部这数据应该没有作假,没来糊弄自己。
汉朝在有豪族隐匿、赋税混乱的情况下,官府尚且没经历多少财政危机。
孟朝强力掌控田地数量,以田亩多少征税,使豪族很难逃避赋税,有盛世免赋免税的底气,看起来非常合理。
于是张瑞说道:“朕曾闻,前汉文帝在位,恭俭节用而民租不收者有十三年,府库却依旧堆积满仓,以至于贯朽粟陈。我圣朝百姓刚经历汉末乱世,民生疲敝,诏令为百姓免田税三年。”
“民部中郎,朝廷府库可能支撑?”
国渊立即拱手,说道:“陛下仁厚,实乃天下百姓之福。我圣朝光明至德,文治武功,远迈前朝。民部府库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谷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三年不征田税,亦绝无大碍。”
张瑞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善,朕心甚嘉之。”
至于完全免除田税,想都不要想,就算能作到,张瑞也不会去作。
真不征田税了,那各种税法的威慑性便会一朝尽丧,无数豪族涌入兼并。此前朝廷公卿就曾激烈反对过废除田税。
而且免除了这三年的田税,之后一连数年,除非灾区可免税,其他地区的农税一定会严格征收。从而让豪族们始终保持忌惮,不敢大肆投入到土地兼并当中去。
田税累进制,千亩往上的田地百征四十八,近乎一半的税收,连年往外白白缴纳,真的足以拖垮一个大家族。
第七十六章财政详情
孟朝人口三千万,良田五亿三千万亩,这个数字在各方面看,都有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象。
圣人天子张瑞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蛮夷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当此之时,绝非一句空言。
一名穿越者做到这一步,基本已经算是结局完美。对皇图霸业,张瑞已经没有了什么期冀追求。
现在唯一还令张瑞放不下的就是血脉同胞。
若自己不努力改变时代,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社会体系下,一次天灾,就可能导致整个天下饿殍遍野。
可是这个脆弱的经济体系,要想改变也并非一件易事。
穿越老前辈王莽在前期也是风生水起,结果就倒在了改革天下这一步上。
总体而言,张瑞现在的成就与王莽篡权成功时,在伯仲之间。都是取得了允执国家的权柄。
只不过王莽将成就多点在了声望、政治方面,张瑞将成就多点在了军事、用人方面。
接下来的改革经济、国家建设,更考验一个王朝是否能长治久安。
不过要搞国家建设,首先要有充足的资金,张瑞便看向国渊,说道:“农田朕已知晓,继续讲讲府库、税收情况。”
国渊将手中册文翻了几页,说道:“如今朝廷富有四海八荒,财政税统计不比关西一州之地时。故财政亦分为地方财政与朝廷财政。”
“各地税收五成留在地方维持官府运转,进行基础建设。五成上交朝廷太仓,由民部统一度支。”
“其中工业区域税收要上交七成,以统筹更大规模基础建设。毕竟工业区所出产物资,多需远销全国、域外,税收留在本地作用有限。由民部进行全国基础建设,对工业区而言更具意义。”
“如今太仓中共计有黄金八十九万三千斤,白银一百三十三万五千斤,钱八十七亿八千万,各类丝、绸、缎、绫、绢、锦等共计三千二百八十万匹。”
“各处储备粮仓、粮食仓城、常平仓等存储粮食共计九千八百万石。”
张瑞微微颔首,总体而言各方面的数据也都还符合一个正常的大一统王朝数据。
各地粮食仓城存粮较少,主要原因是孟朝,不,是从孟公国开始就时不时免农税。全征农税的也就是去年、孟朝建立的第二年。
其他黄金、白银、钱财还比较正常。
大明税收出了名的差,一年也有两千万两白银进账。大明万历皇帝,在首辅张居正死后没了约束,仅为了修园子就向户部索要一千多万两白银。
大清吸取了明亡教训,税收方面极为严格,每年收税八千多万两白银。
但大清号称国民四万万人,比孟朝这三千万人口多出十余倍,时代更相差了近两千年。税收有巨大差距理所当然。
孟朝若是有大清的底子,那是能够跑步进入近代世界大战期间的工业强国一列。
“税收方面,田亩数量清晰,田税没有任何疑问。根据豪族占田多少略有浮动,在两亿石上下。”
“而商税、关税、矿税、市舶司等全年税收去年送入太仓数字为七十四亿六千万钱,这意味着全国税收约在一百四十亿左右。”
这个数字,诸卿没有太意外。前汉幽州离乱时,冀州、青州等地每年要调拨给幽州共计两亿七千万钱作为财政补贴,才能维持幽州财政。
补贴就有两亿七千万钱,冀州、青州等地留存的赋税只会更多。扩大到十三州,这个数字翻十倍。前汉一年六七十亿是有的。
这一点《后汉书·梁冀传》也有佐证,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租税之半。
三十余万万,即减天下租税之半。总赋税金额可以大概推断。
看起来孟朝税收数字似乎并不比汉朝高出多少,但其实并非如此。
孟朝这一百四十亿是不包含农税的。农税单独计算,只收粮食。
这一百四十亿是关税、商税、盐铁税、矿税与各种经济税种的总和,是对社会财富的征税而不是对底层小民征税。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税种没有算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