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行黄金券。持券可到子金苑兑换黄金。”

    农夫不着头脑的摸了摸后脑勺,不明白这个消息,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人围在这里。

    难道大家的生活都已经富裕到要用黄金作交易的地步了?

    被对方不耐烦的语气吓退,农夫再不敢麻烦对方。转而看向人群之中,蓦然发现一名自己同乡的庄稼汉张三。便连忙挤了过去,说道:“老三,汝在这里作什么?”

    张三看见熟人,格外热情,上来便抓着农夫的胳膊,说道:“冶尾亭的王夫?”

    “是我,去岁我还曾去你们亭租过牛。”

    “某记得此事。汝是个憨厚热忱之人,租完牛还将牛喂饱方才送回。主家对此数次夸赞。”

    “不值当,不值当,此乃本分。”

    寒暄过后,王夫问道:“老三,汝脑袋灵活,跟某讲讲,这多人围在这里作甚?”

    张三更加热情的抓住王夫胳膊,笑着说道:“是好事一桩。不怕汝知晓,我妻弟为壶丘亭侯采邑之民。”

    王夫闻言心有戚戚,这可跟自己这种平民百姓不同。那是能跟壶丘亭侯扯上关系的存在。

    虽然壶丘亭在哪里,壶丘亭侯究竟是谁,王夫都一无所知,但不妨碍这个淳朴的农夫产生敬仰尊崇。

    张三继续说道:“这可是内幕消息,吾妻弟只告诉某一人。某看汝本分才告诉汝。”

    一般而言,这种话的潜台词就是,这消息我已经告诉身边认识的每一个人了。但王夫性情憨厚,还是听的津津有味。

    “据吾妻弟言,壶丘亭侯正在招募人手,想去贵霜或者更远的地方开拓一番事业。怎么样,汝可否感兴趣?若有兴趣,吾两人为同乡,某豁出这张老脸,去求一下壶丘亭侯府,也带上汝一个。”

    所以有时候憨厚亦是福气,一头雾水的王夫完全没被三言两语煽动,好奇的问道:“这跟发售黄金券有何关联?”

    “怎么没有关联?汝想啊,平时这些君侯、豪族,为什么不肯去远方开拓?要汝对万里之外一无所知,会带上数百斤黄金、数百车铜钱去冒险吗?”

    数百车铜钱?王夫立即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这怎么敢呀。就算是数百钱带着去陌生地域也是心惊胆战。

    “但有了黄金券便不同了。几十号人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薄薄几张黄金券,到了异域他乡,这多轻便安全啊!能有番作为最好不过,至不济也能带回大量当地特产,行商一趟。”

    至于黄金券是否被对方所认可?

    这其实无需太过担忧。中原百姓面临的情况,异域胡商也是大抵相似。

    胡商们也想到中原长安走一遭,可是没头没脑的带着大量黄金过来,能否盈利不提,安全性也是一个问题。

    但有了黄金券,这些商人就能轻装简行来长安观赏一下神京风貌,顺便采买大量有利可图的商品。

    尤其在孟朝威加四海,君临万国的背景下,黄金券的流通更是能得到所有藩国官方的权威背书。

    任何人敢拒收黄金券,各个藩国的君王、大臣都要第一时间去教育一下本国臣民什么叫人间真理,什么叫长臂管辖。

    在藩宗朝贡体系下,孟朝的律法与行政规定,在

    只要涉及到孟朝百姓,孟朝的交易行为,以及一切与孟朝产生关联的事情,那么法律裁定都要以《孟律》为指导准则。

    但若真的相信这些豪族、列侯,带着大量乡党,全副武装到了异域他乡,寻找财富,还能奉公守法。

    那张瑞宁肯相信东印度公司,就是个人畜无害的合法贸易公司。

    这些人到异域他乡去,组织游侠团体收税垄断也好,合法贸易也罢,甚至当雇佣兵,帮助其他国家征服境内蛮夷部落,搜寻黄金宝藏等等,无论做什么,都注定了会向中原输送回大量黄金与财富。

    这才是官府期盼的事情。

    官府的心思不难猜,张三笑着对王夫说道:“看官府文书里也有谈及,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汝就不想去远方开拓一番?”

    “汝还没婚配吧?官府告示说了,鼓励向中原输送青壮劳力。汝想想,青壮劳力都进了中原。留在本地那些俏寡妇、美女子,还不是汝随便挑?”

    这个说法终于挑动了王夫的心弦,诸夏重男轻女的思想实在太过严重。

    哪怕孟朝经济繁华,也无法改变这个人口比例问题。

    即便后世,哪个农村中还没有两三个出名的老光棍?这些人都是终生未曾取上媳妇。

    在当下,一夫一妻多妾制的背景下,富人生育权有所富余,但代价就是每个亭、里当中都有为数众多的单身青壮。

    这个问题,关西要远远比关东更突出。

 第八十一章男人的三大浪漫钢铁、火药与……

    关东人口比例优于关西,无关乎政策问题。

    完全是因为战乱导致青壮人口锐减,留下了大量孤儿寡母。

    安史之乱,河北打成了一片白地,当时河北人取五个妻子,都会被称赞一声大善人。因为娶这五名妇人,同时也意味着承担了养活五六条性命的压力。

    历经汉末,孟朝的河北保存还算完好。但河南就彻底被打烂,数千里范围一片白地。

    先有董卓,后有郭汜、李傕,之后更是出现了一个百万规模屠杀的曹操。

    这导致从豫州、到兖州、及至徐州,黄河以南各地都生机凋敝。比如东阿县,一个县境内人被吃光,后来只有寥寥几百户人家搬迁进去。

    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家乡的单身汉,想来这里闯荡一番。

    现实也馈赏了他们的勇气,附近乡里的青壮都在兖州内战中死伤惨重,许多适龄女子根本找不到身体健全,适合婚嫁的对象。

    在东阿县境内,一男三女组成一个家庭的情况司空见惯。

    在这种背景下,孟朝的文明推进,既缺财富,也缺人口,所以朝廷在诏书里公示天下,鼓励民间从外部往中原输送人口。

    青壮投入工坊,规模庞大、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必然会推进工业的发展。尤其冶金行业,最需要这种劳力。

    工业强国,说起来很高端很文明的样子。

    但抛弃一切花里胡哨,最终还是比拼钢铁的产能。

    以钢铁的意志,实现我们的雄心就是人间真理。

    毛熊苏帝,其强大令整个世界战栗,其文明具有什么独一无二的优点吗?并没有,回想起毛熊,张瑞脑海中的印象就只有钢铁般坚硬的国家形象。

    所以天朝也说,钢产量就是工业时代的象征,是工业社会的粮食。

    有了足够的钢铁产能,在当今这个时代,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而输入的人口中,妇人则关乎到张瑞的大棒兴国战略。

    这个战略说起来不太文雅,但确实就是张瑞最推崇的战略之一。

    钢铁、火药、大棒,这就是男人的三大浪漫。

    钢铁与火药,整个朝廷都在全力以赴的推进当中。

    大棒兴国战略,在当下也正处于时代的风口上。

    因为中原有太多的空地,一户农夫家庭,只要勤劳开垦,连年积累,三五年攒下两百亩地并不是不能完成。

    这就注定了,中原百姓愿意娶妻纳妾,以增加家庭的劳动力。

    以后世大清角度而言,这些人有良田两百多亩,完全算不上是贫农,而是乡里的小地主。

    换个角度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小地主家里养两三个婆娘并不算什么难事。

    历经乱世的混乱无序,王朝开国初期,社会财富相对平均,没有积攒在少数顶层豪族手中。所以确实是一个容易推行政策,缔造盛世的合适时节。

    八月,张瑞在昭华宫单独召见了内阁次辅贾诩。

    首辅审配忙于推进钢铁产能,收割异域财富,提升文明发展等光明正大的事物。

    张瑞也不好意思在这种时候,把审配从百忙中拉过来,跟他大谈睡服异族妇人方面的事情。

    而内阁次辅贾诩,虽然平时一副老好人的形象,但张瑞知道这是一个关键时刻能狠下心来的人,能够站在前台,为皇帝顶住一切非议,独立推行一项政策。

    君臣二人的密谈,连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起居郎都被张瑞清退。

    虽说史官追求“宁为兰摧玉折,不为萧敷艾荣”,但毕竟也是人,没有不通情理。

    皇帝要求一两个时辰的独处时间,而且是与大臣交谈。这些起居郎也没有一定要坐在旁边,详细记录。只写下了“帝与内阁次辅贾诩畅聊,自未时至申时”便离开了宫殿。

    没有史官在侧,二人身心都颇为轻松,氛围十分融洽。

    在谈政务之前,张瑞没有着急,而是令宫中教坊司派了几名宫女到殿中奏舞一曲。

    领舞的舞姬,张瑞特意要求了一位胡姬。

    这位胡姬皮肤格外白皙,黄金卷发碧玉瞳,充满了异域风情。

    身上服饰不似中原优雅华丽,反而“衣衫褴褛”,大片白皙的皮肤暴露在外,莲藕臂、白玉腿,舞姿妖娆,摄人心魄。

    用李白《猛虎行》中的诗句“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来形容此时美景最合适不过。

    一曲罢,等教坊司乐师、舞姬退下,张瑞笑着对贾诩问道:“次辅以为此舞如何?”

    因为不是公开正式的场合,贾诩没有冠冕堂皇,便笑着回道:“令人耳目一新,美感大不同于我中原。”

    “的确如此,有异域风情。既然次辅欣赏悦目,这舞姬便赐给卿了。”

    贾诩连忙拱手,说道:“臣拜谢陛下。”

    给手下发美女,张瑞已经做过许多次了。上一次还是贾诩的好友荀兴,主持的分配赏赐。

    想到荀兴,张瑞说道:“朕记得卿与荀兴相善,荀兴近况如何?”

    “其生活令人艳羡。赖陛下洪恩,其受封安山亭侯,封邑三百户。虽算不得顶级列侯,但亦是安享荣华富贵,在民部担任宝泉局少丞,掌管铸币事宜,舒适清闲。前些日子方才纳了第十七位侍妾,享尽人间清福。”

    张瑞看了一眼贾诩,跟聪明人说话,就是方便。自己刚开头,贾诩就猜到了自己想要说什么。特意点出了荀兴纳第十七名小妾这种小事。

    “娶妻纳妾,是人伦大事,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张瑞不急不缓的说道。

    贾诩却一连郑重,语气坚定,说道:“且不仅于此,亦有益于国家社稷。”

    张瑞面露笑容,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贾诩,稍一点播,他就主动接下了大棒兴国战略的掌舵人位置。

    既然有益于国家社稷,那么接下来由贾诩主动在廷议上提出收胡虏妇人,为诸夏开枝散叶之类的各项具体政策就顺理成章了。

    作为皇帝,张瑞习惯藏身于幕后。

    这种事,完全没必要亲自插手。毕竟中原百姓阖家幸福,生活美满,不论由谁推进政策,百姓念的都是圣天子的好。

    但在异族中间的骂名,皇帝藏身于幕后,就沾惹不到自己身上了。

    贾诩也没有拖延,回到家中便开始立即起草奏折。

 第八十二章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贾诩的效率极高,八月初接受了张瑞馈赠的胡姬,八月中旬就提出了完整可行的通婚战略。

    可能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