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会更加注重海军建设,清剿海盗贼寇,稽查走私不法。

    只要掌握了海洋贸易,那么孟朝的未来至少财政方面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张瑞看向其他几位公卿大臣,问道:“诸卿可有异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可,那便将海关税划归给少府。征税由朝廷代为进行。”

    说完海关税,张瑞主动说道:“我诸夏名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以为田税即天子之税。”

    几位大臣纷纷变色,默不吭声。

    孟朝对普通农民的所有赋税都折合进了田税当中,所以前汉田税三十税一,在孟朝田税税率不降反升,提高到了十税一。

    仅看字面意思,便知晓这个田税有多重要。意味着,所有普通百姓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朝廷不容任何商量的就要拿走其中一成。

    一群人仿佛泥像雕塑,保持绝对缄默,殿内沉寂许久,最终审配开口,说道:“臣以为田税关乎国本,乃圣朝基业,不宜妄动。”

    张瑞淡笑着说道:“朕并非要加税,亦并非要贪图田税份额。那么多粮食,朕拿来亦并无用处。诸卿且宽心。”

    一众公卿这才脸色稍霁,国渊问道:“那不知陛下此言何意?”

    “若田税一成为皇室所有。那朕打算以皇室名义,永久免除这一成田税。”

    众人皆面露轻松,最怕皇帝打田税的主意。因为每次增税,都关乎民间疾苦。

    前汉之失,天下饿殍遍野。便是因为今日为皇帝寿诞增加一份税收,明日为皇帝营建宫殿增加一份口赋。最终日积月累,苛捐杂税种类繁多,导致民间不堪重负。

    如果以皇室名义,为天下减免田税的一部分,倒是有利于施恩百姓,稳固统治。让天下百姓都承皇室恩情,减少造反概率。

    荀彧谏言道:“若陛下欲施恩百姓,臣以为不宜取一成。”

    “哦?卿有何见解。”

    “田税由十税一,降至百税九,这数字太过平整,无需多久,百姓便会忘记这一成乃是皇室为其所减免,不利于百姓铭记皇室恩德。臣以为可取一琐碎数字。”

    张瑞眼睛一亮,不愧为顶级谋臣。考虑的的确周到。

    按张瑞此前打算,田税十收零点九,也就是百税九。百姓十分容易计算,即百石粮食只要上交九石即可。

    多年之后,百姓就会以为,朝廷的税率本就是如此,就是百税九。很少有人能想到,是皇室为其减免了一份。

    但若是税率变成了零点八五。两百石粮食要交多少税,更甚之,两百零一石粮食要交多少税,百姓都要动笔认真算一算了。

    每年算赋税的时候,百姓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这琐碎的税率的缘由。

    张瑞开口说道:“朕打算减免田税一成半。作为补偿,民部国库每年拨付给皇室的份额可以酌情减少。卿等以为如何?”

    审配望向国渊,问道:“国中郎,每年会向少府拨付多少物资?”

    国渊说道:“国家正税分中央、地方两级。拨付给少府的物资,主要出自中央太仓。每年六月,太仓会一次性将去年正税总额半成交割给少府。”

    也就是国家二十分之一的正税都给了皇室家族。如果算上各种正税以外的赋税与皇室的金矿、银矿等,每年至少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流入了皇宫。

    在汉室,盐铁官营。流入皇宫的财富比例更高。

    在国家财政占比中影响如此之重,这也难怪皇帝的作为会深刻影响一个王朝的走向。

    张瑞郑重的说道:“朕今日不仅为天下百姓减负,亦为朝廷减负。太仓交付给少府比例,降至三十抽一。”

 第八十八章后世藩王

    谈完国家给皇帝的财政拨款,今日还有个极为重要的议题。

    那就是皇室宗亲的待遇问题。

    如今张瑞只有四子三女,而且年龄尚小,都养在宫中。所以情况并不急迫。

    可是这些藩王公主,早晚都需要就藩。

    如何安置皇室成员,是每个朝代的重中之重。

    西汉、魏晋给藩王的权力太大,就导致藩王有底气与中央作对。西汉有七王之乱,掀起大规模的叛乱。西晋则是在八王之乱中,彻底将中原打烂,导致诸夏元气大伤,发生五胡乱华。

    有这个前车之鉴,后世都采取一致政策,削减藩王权力。

    例如唐代,藩王只有享封邑五百到八百户。

    明朝朱棣自己就是藩王造反成功。所以更进一步,藩王封邑也彻底去除,由国家给其发放俸禄,年俸禄一万石。

    即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明朝藩王什么事也不能干,像猪一样被圈养。

    且世袭罔替,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然后亲王的嫡长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来世袭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这样一代代只增不减,到了明朝中业,明朝宗室就成了财政无比沉重的包袱。至明亡,除去被废还有绝嗣除封的亲王,共计还有亲王三十四位。郡王则有多达九百位之多。其他宗室,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以下,数以万人。

    而且明王朝奉行“王子犯法,不与庶民同罪”,导致藩王品行败坏,行事作风甚为“无法无天”,强抢民女、压榨百姓等恶事无一不做。

    藩王又无需上税,藩王们不管封地是多还是少,都不需要向朝廷上缴税收以及粮食。这也助长了这些王爷的贪婪之心,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纷纷抢占百姓的田地。此举导致诸多百姓丧失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中原历代王朝在政策制度方面都是对前朝得失进行打补丁。孟朝虽然前朝教训不多,但好在皇帝张瑞有两千年的历史可以借鉴。

    因而张瑞主动开口,说道:“关于皇室藩王,朕总结前朝之失,决定皇族子弟分封而不锡土,食禄而不治事。且隔代削其爵位。”

    即皇族子弟享有藩王封号,但没有封地,收入靠国家发放俸禄。而且爵位会一代代递减,从亲王到郡王、郡公、列侯、关内侯、封君,最终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若一位皇子未能当上皇帝,那他这一支在百年之后的曾曾孙子辈就攀不上皇亲国戚了。一个普通朝代通常也就两百多年。享受百年福祉,已经足够了。

    但审配激烈反对,站起来说道:“陛下为圣人天子,有功于诸夏,立我朝之社稷。圣朝德被四海,福泽万民。理应受百姓供养,享皇室之尊。陛下此议对皇家贵胄太过苛刻,臣不敢附议。如此显得我朝公卿百官,天下万民,皆忘恩负义之辈。”

    “臣附议。皇室不曾有亏于我朝,而我朝怎敢如此寡义,对皇室如此刻薄?”国渊亦开口说道。

    的确,别说与前朝诸侯王相比,就是相比历史上任何朝代,孟朝的藩王权力都算是最小且最没有特权的。

    尤其关键的是,在孟朝免税是一个禁忌。

    哪怕是皇室少府的商队行商,也要依法缴纳关税、商税,孟朝的藩王就更不可能有免税特权。

    这就注定了藩王无法在地方大肆兼并,通过积蓄田亩获利。

    张瑞抬手止住众人的话语,说道:“诸卿且稍安勿躁,容朕说完。如此设置,皇室子弟只享受高位虚衔,无任何实权。相当于国家供养了几百名正一品至从三品官员。以我朝商税之完备,绝不至于形成冗官局面。”

    “有鉴于此,朕希望朝廷能放宽对宗室子弟禁锢。允许宗族子弟外出游学,行遍天下。并且不限制其开设工坊,经商行远。”

    “当然,若宗族子弟有强买强卖,不法犯罪,监察御史亦可秉公行事,予以弹劾。”

    审配眉头紧蹙,说道:“可即便如此,对宗族子弟亦并无多少恩泽。如何能显天家之尊贵?”

    张瑞淡笑着说道:“已经足矣。朕不希望后人都是一事无成,如同被圈养的蠢彘。况且一群亲王,若不打算叛乱谋逆,要那么多特权又有何用?若安享富贵,那在我朝将来,能够开设工坊,经商贸易,便是最佳之选。”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真为皇室着想,欲令宗族子弟长享富贵,那更应该在最初便严格限制宗亲对帝国的撷取。只有帝国财政健康,国家昌盛强大,宗族子弟才是皇家贵胄。”

    “否则,纣虽贵为天子,死不若匹夫,便是前车之鉴。”

    这方面,张瑞看的比当朝大臣更清楚。两千年历史,演绎了太多王朝末年,天家贵胄的凄惨沉沦。

    说句不好听的,孟朝在,张氏子弟一个个都人模狗样,享受顶级散官待遇。他们出生便享受高额俸禄,起点便是无数精英一辈子奋斗不到的终点。

    若孟朝被他们祸害到亡国,这些人到时连性命都难以保存。当初张燕一名匪寇便能执掌张瑞生死存亡,就是所有张氏后人的教训。

    见皇帝态度如此坚决,一众大臣们便无意再劝,或许这才是陛下对后世子孙更深重的关爱。

    廷议总算是定下了所有事宜,张瑞笑着说道:“朝廷给了朕海关税、矿藏税、田税、金银矿藏,更将国家正税三十分之一给了皇室。朕不胜感怀,为表谢意,朕今日设宴宴请诸卿。”

    “臣等拜谢陛下。”

    乱世初定,这的确是最好的时代。

    孟朝外无边患,内无叛乱。哪怕给了皇帝这么多税种,国家正税中的田税、商税、算缗税、市估、输估、市舶司等依旧能为帝国提供庞大的赋税来源。

    供应国家开发基建的同时,年年府库有所盈余。

    少府、国库都储存有大量财富,皇家、朝廷都没有侵民、扰民之政。

    张瑞实在想象不出,如今朝廷还会有什么困扰。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巨大的风暴却已经在张瑞未曾察觉时,笼罩在了长安上空。

 第八十九章求长生之心

    十一月,一场大雪覆盖了长安城,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

    张瑞裹着貂绒皮衣心情惬意的双手抄在袖中,站在屋檐下远眺长安繁华。

    见荀彧走来,张瑞笑着说道:“瑞雪兆丰年,十有八九明年秋天会有一场大丰收啊。”

    “陛下所言极是。”荀彧平静的回道。

    张瑞转头望向荀彧,问道:“卿这反应,有事?”

    “臣……不敢打扰陛下雅致。”

    “说吧。”张瑞摆了摆手,说道:“是有灾情?”

    “陛下明鉴。直隶、凉州汇报,大雪压垮民宅三千余间,死亡六百余人,冻伤两千余。”

    “传朕诏令,为受灾之家免田税三年。官府上门抚恤,每户赐钱三千,布十匹,粮百石。有丧事,则再给安葬费两千。”

    “再令少府以皇室府库为所有受灾人家新建一处住宅。”

    孟朝如今府库盈余,赈灾方面可谓底气十足。

    这些手段是每个封建盛世都会采取的常规应对。

    换言之,孟朝如今已经有了所谓封建盛世的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