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因为前朝徭役遵循三徭制度,即正卒、戍边和更卒三种。正卒、戍边自汉光武帝之后已被废除,但更卒依旧存在。”

    “更卒,即每个傅籍男子每年必须在本县服一月时间的无偿劳役,从事地方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劳动。因役人轮番服役,所以叫作‘更’,役人叫作‘更卒’。”

    “不愿或不能亲自服役者,可出三百钱(也有一种说法是两千钱,考虑到两千钱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取三百钱)雇人代役,或官府不需其亲身服役而命令其出钱代役,曰‘过更’,这笔代役钱称作‘更赋’。”

    “也有因特殊情况免役的,曰‘复’。免役者包括:宗室、贵族、有高爵的官僚及其亲属,县、乡的三老及被选为孝悌力田者;博士弟子、其他通一经者及特诏优许复除者;或生子、服丧者,逢天灾兵祸之害而暂获复除者;治河有功或皇帝巡行所经地方的百姓亦得以暂时免役等等。”

    听完免役范围,审配一阵嗤笑,稍微有点权势的人全部免役。

    这意味着,汉代徭役的义务实际全落到了底层百姓身上,越是贫穷的百姓越要缴纳更多的赋税。所以汉室豪强林立,兼并严重。

    裴辑接着说道:“但在我朝,情况与此大不相同。首先一点在于,我朝从太原起,便是有偿服徭役。哪怕最初只是一天给两顿饷饭,这也意味着我朝实行征募制。”

    这一点是张瑞带来的理念,参考的是米帝在经济危机中大修基础设施,通过官府财政支出,缓解经济危机。

    张瑞从孟县开始就改革了税收制度,所以仓廪充实,一直能够支撑规模有限的徭役征募。

    裴辑所言最初一天只给两顿饷饭,便是当初比曹掾裴潜拨出的两万石粮食。

    工信司少尹杜畿惊讶的问道:“征募徭役,这岂不是意味着我朝的休养生息与前朝大不相同?只要财政能够支撑,大规模兴修基建,能够显著提高百姓收入,促进经济繁华?”

    裴辑重重点头,说道:“长安学宫将这种模式定义为国济万民。”

    所谓的国济万民,显然就是稍显保守的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而结合孟朝的徭役制度,国家基础建设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建设水利,发放薪金,提高百姓收入,从而让百姓对商品有更多的需求,以推动工业区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审配赞赏的点头,说道:“既然长安学宫对此已有论证,某以为大修水利,不会增加百姓负担,反而会促进农业发展,改善民生水平,是国家长久之策。”

    裴辑说道:“且不仅如此。工部这份方案是与长安墨公(公输班)学院并力设计,水利工程除灌溉农田外,还涉及防汛防洪。”

 第九十五章廷议上飞舞的一只臭鞋

    防汛防洪是每个正经朝代都会推行的国家重要工程。

    之所以说正经两个字,是因为有些朝代,例如元朝,黄河泛滥,关于是否赈灾、整修堤坝都能争论不休。

    而有些被后世公知推崇不已的黑暗军阀时代,更是主动挖开了黄河,导致水淹千里,祸及百姓数千万。

    数千万这个词,哪怕作为当朝皇帝的张瑞,也是想想就不寒而栗。

    若是在孟朝发生这么一次水害,影响数千万人,那孟朝一切的基业,所有的未来,天下的希望都一朝断送了。

    裴辑特意强调道:“《尚书·禹贡》有言,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此乃国家正典。”

    “我朝精华腹地皆在大河周围。自汉末以来,天气异常,大河常有水患,故而治理大河,为我朝水利首要之务。”

    张瑞郑重的点头,黄河孕育了诸夏文明的同时,也给中原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灾难。

    后世仅在黄河边上的开封城下考古,便发现层层叠叠地摞着六座城池,包括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

    一座座城池整体被黄沙一层层掩埋,便能知晓诸夏在飘忽不定的黄河面前曾经怎样巨大的代价。

    张瑞说道:“大河桀骜,善淤、善决、善徙,卿有何防患之法?又打算如何与灌溉水利相关联?”

    裴辑说道:“这份工程浩大,尤其还关乎吸引四方百姓瞩目一事,臣请用舆图为陛下详解。”

    “可。有司推一份天下地形图过来。”

    随着张瑞下令,一群侍卫立即推着一个高大的移动黑板过来,木板上悬挂着一份以各种颜色绘制的山水地图。

    这种地图明显区别于往常宫殿内的军事地图与行政地图,是科学院研究中原地理用的地势图。

    上面更注重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各种地形地貌,城市与军营标注较少,只突出了少数重要城池作为参考。

    裴辑站到舆图前,用木杆指向大河中下游,说道:“我朝治河之法,最主要参照前朝水利大家贾让的治河三策。”

    张瑞好奇的问道:“何谓治河三策?”

    裴辑解释道:“绥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汉室九河皆窴灭。大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水迹难以分明,四海之众不可诬。乃诏求天下能浚川疏河者。”

    “贾让乃上书曰治河有上、中、下三策。”

    “时大河以为悬河,南高北低。贾让上策主张不与水争地,提出人工改道,避高趋下的方案。主张‘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其认为如此可河定民安,千载无患。”

    “中策为开渠引水、拓宽河道、分流治理,从而实现‘分杀水怒’的目的。其认为如此虽然不能一劳永逸,但可兴利除害,能维持数百年。”

    “下策则是保守旧堤,年年修补,劳费无穷,。”

    张瑞点头,堵不如疏,是诸夏数千年来对治理黄河最大的经验,这三策倒是中肯。

    “不知工部对大河治理有何高见?”

    裴辑望向众人,面露“矜持、含蓄”的笑容,手抚胡须,说道:“恕我工部愚昧,难分其中优劣。故而这三策只能全部施行。”

    话音未落,一只臭鞋便在所有人的瞩目下飞了过去。但裴辑显然早料到了这种可能,果断低头,躲过了这“气”味十足的一击。

    张瑞头痛的手扶额头,下一刻宫殿内便喧嚣尘上,六部九卿全部愤怒的向裴辑喷吐着唾沫,传达着自己的“问候”。

    监察御史都吓傻在了原地,这要是将满朝公卿都给弹劾一遍,哪怕自己是左都御史的亲儿子也得狼狈滚出长安。

    公卿们有这反应很正常,实在是裴辑这个方案太完美,又太霸道了。

    黄河主道要改,河道要拓宽,分渠要挖,支流要修,堤防也要加固。上中下三策,全部用上。

    这样黄河、水利是都兼顾了,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的确能保证黄河水患缓解,两岸良田遍野。

    可是国家财政怕是也要全部流进工部府库了。

    其他各部、衙司都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工部大展宏图。

    但要说这个提议诱不诱人?

    说不诱人,那是鬼都不信。张瑞心动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任何一个人向一位帝王提出一个治河之策,能让人畅想到未来至少三四百年内,大河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洪水泛滥,都没有哪个帝王会不心动。

    这关乎整个国家的龙运,关乎天下的长治久安。

    诸夏历史上有多少朝代都是因为黄河水患而随之兴亡。

    孟朝有望在建国初期强力整治大河水防,为后世太平打下牢固基础,这无疑是个完美开局。

    宫殿内吵吵闹闹,张瑞无奈扶着额头偏向一旁,对赵云抬了抬手指。

    君臣之间极有默契,很快宫门被打开,但进来的却不是全副武装的侍卫,而是三名颇受惊吓的宫女,带着一壶清茶,一份食盒,以及一个碳炉。

    单纯的宫女们显然没见过这种场面,各部公卿已经迅速从攻讦工部,蔓延到了彼此互相攻击,并隆重强调自己曹司的重要地位。

    每年年初二月的廷议,这份关于争夺预算的博弈,都是宫廷内的保留项目,往常张瑞都果断逃之夭夭。

    结果因为工部中郎裴辑今天的提议,这个精彩项目提前到了今年的十二月。

    张瑞可没有参与进去的兴趣,给这些人调节,那只会导致一个结果,一边听他们声色俱厉的控诉,一边把自己气的头昏眼花。

    所以在宫女们颤抖着将一盘盘美食摆在张瑞身边的矮桌上后,张瑞便旁若无人的吃了起来。

    吃完热腾腾的饭菜,一会儿才有力气继续跟这些精力充沛的官员继续战斗。

    至于喝止他们?

    快别闹了,张瑞虽然是皇帝,但在这种时候说话也不管用。

    国家毕竟是天下人的国家。

    财政分割,分的是国家太仓,显然更攸关各部曹司、朝廷百官内部。

    皇帝这个掌握少府的外人,还是要靠后站一站。

    逼急了这些官员,骂皇帝又不是什么稀奇事。

    除了大清,哪个中原王朝的皇帝没被骂过?

 第九十六章河南之地草木丛生虎豹出没

    张瑞慢腾腾的吃完了饭菜,甚至还悠闲惬意的喝了一杯清茶,此时昭华宫内的争吵还依旧激烈,公卿大臣们完全没有一丝要停歇的意向。

    争执直到门外禁军传来一声赞拜:“民部中郎国渊觐见。”

    高大的宫门洞开,从永安仓城一路风尘仆仆赶回的民部中郎国渊,清理掉身上的雪花,没好气的说道:“民部不在,汝等连如今太仓财富具体详情都不知晓,如此激烈争执,岂不是白费力气?”

    工部中郎裴辑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立即高声附和道:“国中郎所言极为在理。汝等关于财政份额之争,还为时太早。说不定仅黄金券就能支撑工部水利工程。若如此,今岁财政度支,工部太仓的份额亦可让给汝等。”

    张瑞亦立即抓住时机,说道:“既然如此,都坐下,听听工部详细规划,与民部府库情况。”

    六部九卿中,民部、工部已经表态,兵部还未返回,剩下的刑部、礼部、吏部在财政预算方面向来不占大头,如今听说有机会可以瓜分工部份额,总算达成所愿。

    内阁在财政度支中没有多少利益关切,往常也是内阁负责主持会议。

    所以在皇帝与内阁的合力下,六部九卿终于暂缓了争执重新回到了坐塌上。

    直到夜色已深,昭华宫内点上一个个粗长的蜡烛,廷议才重新回到了正轨。

    裴辑直述主题,说道:“吸引天下百姓目光,关键是在大河下游、河南、河北等地开分渠、支流,改大河主干道。”

    “无论是大河主干道还是分渠、支流所经之地,都会显著改善当地水纹条件,既实现分杀水怒,防洪疏导的目的,也灌溉了良田,改善农业。”

    “最后还能利于航运,促进当地经济繁华。”

    内阁首辅审配皱着眉头说道:“但同时也带去了水灾风险。”

    裴辑笑着点头,说道:“这不正是朝廷希望的局面?有利弊才会有争议,有争议才能吸引百姓的目光。”

    “至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