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瑞不甚满意,问道:“这几件衣服一看便价值不菲,有没有粗布麻衣?”

    赵虞一边帮张瑞试衣,一边说道:“陛下差不多便可以了。就以陛下这皮肤气质,方方面面都与粗布麻衣不搭。还不如打扮成个富家子弟,勋贵之后。”

    张瑞想了想,觉得颇有道理,就没有坚持。问道:“太子现在何处呢?”

    一旁的起居注史官立即答道:“禀陛下,值年末,太子休沐,如今正在东宫,算时间快过来请安了。”

    “那就等等他。”

    孟朝尚未立国,太子就已经两岁了,如今已经是建康八年,张佑安已经十岁。

    甘罗八岁为相,可惜十岁的张佑安却并没有显现出什么天赋异禀。

    长安学宫的各大教习,向张瑞汇报的各种总结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太子脾气温和,宽宏爱笑。

    这就已经符合张瑞对他的各种期冀了,只要健健康康,别心理阴暗,性格极端。

    大概等了两刻钟,太子进入殿内,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儿臣拜见父皇,恭问父皇圣安。拜见母后,恭问母后金安。”

    张瑞坐在椅子上,对其招了招手,说道:“佑安,过来。”

    张佑安走到张瑞面前,问道:“父皇有何吩咐?”

    张瑞抬手,在两人头顶比了比身高,说道:“我儿已经有为父坐着这般高了。也该尝试一下接手国家政务,了解一下国家运转形式。朕打算令汝监国几日,汝可有信心承担?”

    张佑安为难的摇头,说道:“父皇,儿臣学业都尚未学完,如何承担国家重担?”

    张瑞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知道自己之不足,亦是为君之道。那这几日,汝便跟在汝之少傅审首辅身边,看看我朝究竟是如何运转的。”

    随后张瑞从桌上取来御笔,递到张佑安手中,说道:“朕将朱笔赐给汝。太子可决定在票拟上画圈还是画叉。”

    如今正值年末,大部分官员都在休沐,往年这个时候甚至不会超过十份奏折。

    张瑞决定趁此机会,在年幼的太子心中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为君者,其每个决断都会对天下万民造成无与伦比的影响。

    这份决断,不会因其年幼便有所轻重,也不会因其无知,而淡然飘过。

    这对天下万民或许有些残忍,但更能激励这位太子,让他对日后更慎重的对待天下,谨慎的下达每一个决策。

    随后张瑞拍了拍张佑安的肩膀笑着说道:“抓住机会,努力学习,早点适应。这天下,早晚会全系在你一肩之上。”

    张佑安恭敬的捧着朱笔,重重点头,说道:“儿臣定不负父皇之托。”

 第一百一十一章孟朝的独特风景

    将国家大事交给了内阁首辅审配与太子张佑安之后,张瑞便轻装简行带着赵云、郭嘉两人悄悄的离开了京师长安。

    三人打扮都不算低调,张瑞穿着墨缎绣金锦袍,腰佩利剑,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门的公子。

    赵云穿着初见面时的素白长袍,但马鞍上却在左右各挂了一副弓箭。若是有见识,一眼就能看出弓箭的主人定然才气非凡。能在马上左右开弓,这种人即便在军中也是颇有威名的猛将。

    武器赵云也只带了一柄长剑,没有带刀更没挂槊。因为对孟朝这点信心,赵云还是有的。这天下除了军队,没有任何人敢身披重铠。面对百姓布衣,剑便已经够用。

    郭嘉则是裹着厚厚的貂绒皮裘,背着一个硕大厚实的包裹。里边除了装着他的衣服,更多的还是张瑞与赵云的行李。

    很显然,这一行三人,张瑞是出行公子,赵云是护卫,郭嘉则充当了小厮的角色。

    外出私访,总得带个有趣的向导。郭嘉大才子,每天都负责锦衣卫情报,对天下各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最为了解。而且据张瑞所知,这位大才子风流倜傥,对各种美食、美酒、美人都极有研究。完美符合张瑞白龙鱼服的所有需求。

    除了这两名随从,遥遥坠在后面五十里处,还有偃旗息鼓的神策军五百名骑兵。每个人都带有三匹汗血宝马,只要郭嘉点燃长安学宫以黑火药制作的特制烟花信号。只需要一个时辰,这支由长安军事学院一手培养的,最精锐天子亲军,就能抵达现场,荡平一切威胁天子安全的因素。

    “陛……羊公子,吾等要去何处游览?”出了长安城,郭嘉便张口问道。

    羊公子就是张瑞,这是用的水奕乡侯羊衜的背景。羊衜即蔡琰姐夫、羊承之父,其出身于泰山羊氏,族人众多。

    张瑞随便借用了一个羊氏子弟的名号,足以掩饰自己的行踪背景。郭嘉赵云干脆连名字都没改,只假姓为羊。

    说实话,郭嘉就算用真名,这天下百姓也没几个人知道他就是负责整个天下情报工作的官员。二人改名羊嘉、羊云之后,更是浑然天成,毫无破绽。

    张瑞一指东方,说道:“关中,朕……我已待了十余年,去关东看看,先去洛阳吧。”

    郭嘉展开地图,研究了片刻,说道:“那公子这边请,走第三甬道上驰道。”

    在郭嘉的引领下,张瑞很快走上正确轨道,不过还是好奇的问道:“这第三甬道是怎么回事?还有第一,第二?”

    郭嘉笑着点头,说道:“不但有第一、第二,还有第四五六七八。是工部设计的道路,有的通往渭河渡口,有的通往渭桥南岸,也有通往军营、长安学宫等地。不过这两地沿途设卡,会严格审查。”

    “那走错路了怎么办?”

    “会有路牌与交叉路口,允许在路口变更。”

    张瑞看着路上车水马龙、热火朝天的商队暗自点了点头。关于工部的道路建设具体内容,张瑞从来没有过问过。每年工部也只是向张瑞汇报一下,去岁全国又新修了多少里路程。

    但显然在张瑞没有关注的地方,随着整个文明的进步,方方面面都在向前完善。长安学宫的先进思想,诸夏百姓的聪明才智,共同在缔造一个文明先进的国度。

    虽说是微服私访,但张瑞没有太大的心理包袱,更没有苦大仇深。只是简简单单的体察一下民情,所以旅途比较从容,甚至还能看一看沿途的山水。

    到日暮时,三人才走了百余里,刚抵达郑县境内,还未走出京兆尹。

    赵云说道:“公子,天色已晚,今日不如吾等在郑县城内留宿一晚?”

    “可以,去吃顿热食,我还真有些饿了。奉孝,你那里带了多少盘缠?”

    郭嘉拍了拍胸脯,笑着说道:“公子放心吧,某带了足足三贯钱,两个金饼。更关键是夫人还赐给我一千斤黄金券。咱能住最好的客舍,吃最好的酒肆,甚至能找几个漂亮女子陪酒。”

    客舍即魏晋时期的客栈,所谓“近畿辐凑,客舍亦稠,冬有温庐,夏有凉荫”。

    赵云狠狠的瞪了一眼这个口无遮拦的家伙,当着陛下的面也敢浪荡风流。

    张瑞倒没有跟郭嘉一般计较,无论客舍酒肆,还是美女豪杰,都是孟朝风貌。

    张瑞还真挺有兴趣去看看如今孟朝的城市风光。

    但张瑞还未回复,便听到远方鼓号嘹亮,军歌飘扬。

    闻声望去,只见一支旌旗甲胄,光照天地的军队,正列阵沿着驰道向此处一路跑步而来。

    整齐的脚步声隆隆如雷,肃穆热烈的士卒慷慨高歌。

    赵云立即护着张瑞站到了驰道最右侧,不过显然赵云的担忧有些白费。

    这支整齐的队列没有任何停顿,目不斜视、队列严整的沿着左侧从众人身边跑步离去。

    看着这支钢铁之师从自己身边列阵隆隆而过,郭嘉对张瑞解释道:“看旗帜是郑县折冲府的府兵。应该是今日冬训结束,正在返回军府。”

    张瑞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兵出之时,出入如宾,行不寇掠,驻不扰民。虽相错而过,而民不心忧。可谓军纪严明。”

    今天见到这一幕,属实是不在张瑞的意料之中。

    出行的时候,张瑞想过可能遇到美女含冤,遇到强梁打劫,甚至遇到贪官纨绔。

    但真没想过竟然会在路上遇到一支冬训的府兵,主要是无论电视剧还是电影中都没出现过这种情景。

    不过蓦然一想,张瑞又觉得这一幕合情合理,简直太具有孟朝特色了。

    这就应该是孟朝独有的风景。

    大军阵列连绵,源源不断的有士卒跑步而过,对驰道上的行商、路人都视而不见,直到一名军官路过张瑞身边。

    跑出去几步后,这名军官从队列中脱离,折返回赵云身前,然后扫视了一眼三人,认真的对赵云说道:“好男儿皆应投身军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汝这身武艺,不报效国家,马上觅个封侯,却屈为大族私客,着实可惜。”

 第一百一十二章被拉赞助的张瑞

    好男儿皆应投身军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名府兵军官理所当然的话语,让赵云面露欣慰,自然的捋起下颔上的须髯,笑着说道:“老咯。某已经年近四旬,曾经征战多年,金戈铁马、万里黄沙、长河落日都已经见过。如今是时候将舞台让给汝等年轻人了。”

    寥寥几句话让对面的军官肃然起敬,郑重的以拳捶胸,说道:“失敬了,原来是老将军。某之前在队列中见将军龙骧虎步,更挂两副长弓在马鞍左右,只感慨如此英雄竟不为我朝廷所用,故而有所打扰。还望海涵。”

    “哈哈,无妨无妨。”赵云笑容爽朗,说道:“能亲眼目睹后辈风采,亦是吾等之愿。”

    “不知老将军此前在哪部服役?”

    “亲军侍卫骑。”

    军官一愣,很显然没有听说过这支部队。从自己投军入伍以来,听到的便是各折冲府,再飘渺一点的是十六卫亲军。

    可是这亲军侍卫骑是哪里的番号?怎么从来未曾听过?

    赵云语气和煦,说道:“十余年前的事情了。一位无名老人,不值一提。”

    张瑞一行三人只打算看看帝国风土人情,故而没有谈及太多自身事宜。所以很快话题便转回到了府兵身上。

    张瑞问道:“还不知道阁下高姓大名?”

    “不敢当,在下陈武,字子烈,任郑县折冲都尉。”

    张瑞莞尔一笑,没想到这还是一位历史名将,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不过对此,张瑞没什么特殊的反应,名将、猛士自己已经见过太多了,孟朝军中能人比比皆是。

    便继续问道:“我朝府兵待遇如何?冬训可否辛苦?”

    陈武奇怪的看了一眼张瑞,回道:“那还用说,谁不知从军入伍是我朝第一好去处?尤其禁军,那更是每个有志男儿的梦想之地。”

    “只要入了禁军,必然能家业充实。也正因如此,冬训辛苦便不值一提。”

    “冬训饷饭提供如何?伙食是否丰盛?”张瑞有心想问问是否有人贪污钱财,克扣粮食,可又觉得这话着实不适合对一位负责统领府兵的军官直说。

    但陈武却误会了,兴致勃勃的问道:“这位公子一直对府兵感兴趣,是否家中有幼子?”

    “算是吧,嫡长子已经十岁。”

    陈武眼神一亮,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说道:“想来公子是想为嫡子铺一条从军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