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可。奉孝,洛阳有什么风物值得一观?”

    说到正事,郭嘉收拢了打趣笑意,回道:“洛阳漕运发达,尤其运河开凿之后,河、淮、江三大河流体系得以沟通。洛阳在城北又引漕渠,开新潭,以通诸州租船。”

    “故此,文人称之为,洛阳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贩贸易车马填塞。”

    “竟有此胜景?走过去看看。”

    等三人骑马赶到黄河渡口,才发现大河已经冰冻,厚厚的坚冰已经将数以千计的船只冻在了港口当中。密密麻麻的船只可以想象在盛夏日落时,白帆千重,密布江面该是何等繁华景象。

    虽然漕运被耽误,但黄河上却并不显萧条,一支支商队车水马龙的在冰面上南北往来,坚冰阻碍了漕运,却也同时方便了南北两岸的贸易。

    无数商人都趁此良机,多囤积一些对岸的货物,以减少运费支出。

    在这一片车水马龙的繁华之下,除了张瑞与赵云,谁都不曾记得,在这片坚冰之上,曾经有十余万百姓血染冰面,近二十万大军在这里浴血厮杀。乱世已经彻底远离了这个国度,这个时代。

 第一百一十三章血雨腥风

    建康九年(204年)夏,赵云与樊氏少女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虽然是庶子,但张瑞还是兴致勃勃的给其赐了名字,曰平。同时赐给其黄金五百斤,绢帛两千匹。

    张瑞一向是言出必信,去年正月从洛阳返回长安后,张瑞便下诏为赵云赐婚。

    当大量锦衣卫披红挂锦,衣着喜庆的带着丰厚彩礼登门时,樊氏族长惊得手足无措。樊氏不是什么高官显贵,只是洛阳城中一户普普通通的寻常人家。

    就算是作梦,樊氏一家也没想过有一天会被天子关注。

    樊氏少女更是彻底被惊呆,不明白怎么忽然就要嫁入顶级豪门了。

    直到看见面怀笑意的郭嘉,少女才懵懵懂懂的反应过来,自己当初送定情信物的那位俊朗公子,可能是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顶级列侯、皇后的亲哥哥。

    帝国承平,国家无大事,赵云办婚宴仪式的时候,张瑞与皇后赵虞还兴致勃勃的赴宴,送上了丰厚的贺礼。

    相对于国内的岁月静好,西域则掀起了刀光血影。

    最受瞩目的无疑是拜火教教徒。拜火教不像佛教,这个宗教更加狂热且暴力。

    张佑安一纸诏令下去,西域各国到处都是流血冲突。各藩国、属臣都派出了无数军队、官员持刀带棒,挨家挨户的搜查,只要发现拜火教教众,不由分说,直接处死。

    就这种粗暴的政令下,不用说,也能想象这些官员们会有什么残暴之举。凡是不肯贿赂的百姓,或者被官员们看中的漂亮女子、富贵人家,只要安上一个拜火教教众的名号,百姓只能被屠杀,连伸冤都无处可去。

    真正的拜火教教众却暗中不断挑拨,教唆不甘被屠杀的百姓参与起义。

    首个爆发大规模起义的国家在河中地区,即中亚咸海附近。

    大量百姓恐惧于官府的血腥暴政,十余个粟特部落宣布举兵自保,自查族内是否有拜火教教徒,并向圣朝保证,一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拜火教的野心分子。

    但结局已经注定,安西都护府从四面八方征调了数万属国军队,轻而易举的将这些起义的游牧部落彻底碾碎。

    不用彻查是否有拜火教教众了,因为所有人都被物理消灭。没有了物理依托,拜火教自然也就无法存在。

    河中地区,即后世大唐的河中府,大唐击溃东西突厥后,唐显庆三年(658年)在这里置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

    大唐时期赫赫有名的昭武九姓就活跃于这一带,本是大唐重要宿敌之一,但被薛仁贵一战屠杀殆尽。

    在这个时代,是没有什么人权约束的。这些边疆重将,脑袋里全是犁庭扫穴之类。

    而中亚这片区域,自古以来就被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强大帝国一遍一遍以血与火洗礼。

    河中地区的起义被血腥镇压,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个封建王朝强硬铁拳的威力。

    这导致西域一带风向迅速向另一个方向滑落,所有人都看清了,在当世,在这片区域,没有任何国家或者势力能够与孟朝相抗衡。

    拜火教迅速转变策略,从聚集起义,变成了分散游击。

    这进一步加剧了各国的残暴统治,官军将力量分散到全国各地,缺乏监管的军队、官员,彻底无法无天。

    在乡野、在村落、在城邑,只要军人大喊一句你是拜火教教徒,就能随意处死任何人。

    拜火教迅速转化成了白莲教一样,幽魂般的存在。

    但也不是没有代价,整个中亚一带,各国百姓闻拜火教而色变。

    混乱局势仿佛末日天火,所有人都感觉世间鼎沸,但这一切却在年末瞬间嘎然而止,消失的无影无踪。

    因为一位不世出之伟才,重新接管了西域事务。

    这位不世出之伟才,自然是安西节度使诸葛亮。

    历经三年,这位安西节度使终于率大军从安息境内班师返回。

    征服安息并不难,这个庞大而又虚浮的帝国东方与康居、贵霜都接壤。

    诸葛亮亲率两万七千孟朝精锐大军从贵霜出兵,又征召了三万贵霜军队,一万康居军队,合计近七万人,规模不弱于历次罗马进攻安息。所以战端一开,毫无防备的安息军队被打的溃不成军。

    孟朝七万大军一路摧枯拉朽,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便进军四千余里,打到了安息首都泰西封。

    此时的安息首都还一片残破,罗马人刚刚从这里肆虐离去,到处都是烽火战乱留下的残垣断壁。

    孟军可不像罗马军队,骑兵孱弱。恰恰相反,孟朝铁骑有着每代西征大军都有的特点,擅长骑射,又冲锋迅猛。

    这导致安息国王连逃窜的机会都没有,离开城池只能被东方铁骑吊死在路边。

    好在安息此前已经折节参与过汉朝的朝贡体系,向汉章帝贡奉过狮子等猛兽。

    虽然是第一次面对中原王朝的铁骑,安息国王沃洛吉斯五世依旧有经验可循,知道中原王朝一般有哪些要求。

    于是在王都被围后,沃洛吉斯五世派出使者向诸葛亮请求称臣纳贡。

    而且考虑到中原习俗,沃洛吉斯五世还令大臣写了一份降表,表示愿意尊称孟朝圣天子为父,即“事孟如父”。

    事情到这一步十分顺利,若能够一直如此,诸葛亮去年就应该已经顺利返回安西了。

    问题出现在了,安息实在太穷,双方在战争赔偿,贡金规模方面迟迟达不成共识,甚至爆发了大规模冲突。

    而安息作为一个庞大帝国,之所以落入这种窘迫处境,还要归结于几年前的罗马入侵。

    安息帝国首都是一座双子城,西城塞留西亚城,东城泰西封,这两座城池共同维持了安息的繁荣与文明。

    这其中东城泰西封主要负责行政军事,西城塞留西亚城经济繁荣并且物产丰富,是一座商业化与工业化并存的城市。

    以往罗安军队数次攻陷泰西封,都保持了克制,只劫掠东城的王公贵族,对塞留西亚城没有破坏。依靠塞留西亚城的繁华,安息每次都能够迅速恢复经济实力。

    可是这一次,号称“最伟大的帕提亚征服者”的罗马皇帝塞维鲁,攻破了泰西封后却对塞留西亚城进行了焚毁劫掠,罗马军队在这里待了接近两年时间,使安西首都彻底被摧毁,再也无法迅速恢复经济实力。

 第一百一十四章日月所照皆为孟土

    这世界不论儒家如何去解释,如何用仁义粉饰,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西方罗马大军攻入安息首府,劫掠天量财富而归。

    东方天兵同样摧枯拉朽的打到了泰西封,怎么可能分文不取就秋毫无犯的离去?

    要知道,孟朝通过一次次的思潮激荡,已经挣断了儒家的束缚枷锁。家国天下的价值观都更接近后世的实用主义风格。

    一切务实不务虚,大军远征数千里,怎么可能就为了一个虚名?若是就此返回,此次征西大军中的所有高级将领、所有文臣谋士,将再无仕途可言。

    孟军中将星云集,群贤毕至,可以算是当朝天子为太子培养的未来班底,谁都清楚若空手而归,意味着什么。

    诸葛亮的压力尤大,当朝天子不顾满朝文武的物议,只用了三年时间将其从一位白身学子,提拔成了主掌安西都护府的从三品节度使。更接替了威名赫赫的苏则,全权负责西征大计。

    要知道苏则此前攻贵霜,收黄金近百万斤而归。

    诸葛亮若不能创造出相当的功绩,不但自己会被人嘲笑,甚至可能牵连天子被人质疑。

    所以在围困泰西封之后,诸葛亮下达了一系列非常严苛的命令。

    起初,安息国王沃洛吉斯五世表示,先王对圣天子不敬的确有罪,但自己刚登基不久,还没有什么过错,请求诸葛亮能手下留情。请罪册文非常正式:“天罚所加,身已丧背。臣袭位未几,不知所以愆阙,冀节度使哀怜。”

    但遭到诸葛亮严厉训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日月所照,皆为孟土!

    贵霜都已经称臣纳贡,安息却视若无睹,不及时跪地称臣,这就是对天子不敬,为僭越大罪。否则何至于天兵西至,雷霆惩戒?

    沃洛吉斯五世被孟军使者骂的狗血淋头,不敢反驳。只能担下罪责,是自己有罪在先,所以才引得孟朝大军从贵霜跨越千里而来。为此,安息必须赔付孟朝大军开拔之资。

    孟军传回答复:“若能悔祸,宜束手军门。”(这是侯军集灭高昌的原话,中原强盛时真的霸气非常,令人神往。)

    即沃洛吉斯五世需要打开城门,跪献降表。

    这属实是超出了沃洛吉斯五世的承受极限,之前虽然写降表,并表示“事孟如父”,但那都没有直接牵扯到安息国王本人。虽然丢脸,国王还能隐藏在幕后,由大臣去谈判。但如今直接要国王本人屈辱跪地,国王在无法苟且忍受。

    安息大臣一再请求宽容,但孟军态度坚决。

    于是双方大战爆发。说是大战,其实完全是孟军在吊打安息军队。

    沃洛吉斯五世敢于作出抵抗的一个重要底气是,当初为了赶走罗马军队,安息的主力都汇聚在西部。虽然都不是什么精锐,类似于中原的勤王之师。但安息君臣都以为怎么也能蚁多咬死大象。

    但现实给了安息所有人重重一巴掌,安息才是那个笨拙的大象,孟军更像是隐藏于暗处的凶残猎人。

    就在泰西封城下,孟军完美展示了什么叫其疾如风,侵略如火。只用了两万孟军,一位位天才将领就轻松击败了各路来援的安息军队。

    迟缓的安息军队根本不适应孟军雷厉风行的效率,一次次被孟军打了个猝不及防,全军崩溃。

    之前在中原的时候,张瑞还形容自己的军队打诸侯军队,是乌龟撞蜗牛。但到了如今,孟军经过一次次强化,已经是苍鹰与蜗牛的差距。

    安息军队成为孟军立威的最大牺牲品,大量安息士卒甚至来不及列阵就被铁骑碾为了碎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