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佑圣朝,助圣朝缔造万世基业。
先是有圣天子,率审配、荀彧、贾诩、高顺、张辽、赵云等无数汉末名将、英杰,涤荡九州清明,建立国祚根本。
紧接着帝国建立,涌现出诸葛亮、羊承、陆逊、陆绩、司马懿、庞统、长孙素、关羽、吕蒙等一大批年轻俊杰,将帝国武功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人,每一个都能媲美三代以来,照亮一个时代的名将、谋士,但却集中出现在了建康年间。
而到了子孙辈,杜畿的孙子杜预已经八岁,其一出生便表现出了非凡天赋,早早被长安学宫录入,各学院教习悉心教导,以期他能在将来代替诸葛亮承天下之重,为圣朝中流砥柱。
对这个年轻人,张瑞怎能不喜欢?他可是号称“杜武库”的存在,历史上他就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在科研、文化、军事、政治、学术等方方面面都多有建树。
就是在他的统帅下,晋军三个月灭亡东吴,结束了汉末以来近百年的纷争乱世。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个凭真才实学,同时进文庙、武庙的不世出之人才。
而杜畿口中张瑞的内甥,则是蔡贞姬的幼子,羊祜。这位晋朝军事家,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深得天下百姓敬重。硬是凭一己之力,将房屋的“户”都改称为“门”。从他之后,诸夏千年都以房门相称,再不称门为户。
有这么不世出之奇才,三代相承,辅佐圣朝,张瑞嘴角含笑,知道自己后世无忧矣,已经奠定了不世之基业。
(https://。。/98379_98379345/691170796。htl)
。。。。
第一百二十二种再看一眼这强盛帝国(三)
儿孙自有儿孙福,确定已经奠定了圣朝的不世基业,张瑞便将目光聚焦回眼前。
在稍等了一刻钟后,宰执帝国的满朝文武都济济一堂,这些人当中有些已经陪伴了张瑞一生,比如头发花白的王凌。
从张瑞起兵之初,王凌就被迫与这个孱弱政权捆绑在了一起,到如今四十多年年过去,曾经傲娇意气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不怒自威的宰辅公卿,是朝堂上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
而且很有可能,他还能执掌朝政超二十年,毕竟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松,着实令人艳羡。
廷议中也有太子、诸葛亮这种年富力强的中流砥柱,他们代表着帝国更辉煌的明天。
人到齐之后,张瑞说道:“朕执掌朝政数十年,历经无数日日夜夜,付出无数心血,亲手打造了如今的盛世。而今朕已知天命,此生无憾矣,唯愿再看一眼朕这强盛帝国。诸卿,且简言之。”
民生为帝国根本,所以民部中郎国渊率先起身,说道:“这盛世终如陛下所愿。如今我朝幅员辽阔,地广万万里。共计有户一千五百三十万户,百姓八千七百六十万人。赖盛世繁华,医疗先进,我朝人口增幅迅猛,且必将超越万万人。”
一千五百万户,百姓八千七百万人,平均每户五点八个人!
张瑞欣慰的抚掌,说道:“善,果然工业文明进步,医疗改善,能极大延长百姓寿命。一户近六人,意味着我朝已远远超出古人一个时代。”
而且张瑞相信国渊所言,圣朝必将超越万万人。这是因为一千五百万户,这远不是孟朝如今土地开发的极致。
北宋人口峰值出现在靖康之乱前夕的宣和六年(1124年),全国有两千三百四十万户。
元世祖灭宋后统计南宋户口,全国户数也有一千三百一十九万户,也就比孟朝低了两百万户。
但要知道,南宋的领土才多大点?可能连孟朝的三分之一都没有。
保持如今的文明与医疗水平,孟朝诸夏苗裔万万人,指日可待。
说完人口,国渊说道:“我朝共开辟有良田十三亿六千万亩。虽然不及一夫携五口而治田百亩,但我朝农田产量大增,足以供养百姓之余,且积有庆余,供应上千万人从事工业生产,商业经济。”
“正因有上千万人从事工商业,我朝经济繁盛,赋税极富。及至去岁,国家正税、算缗税、藩国贡金等合计共两亿六千三百万贯。”
“哈哈,善,善,极善!”张瑞不禁拍掌喝彩。这个税收,超过了大宋最巅峰值的两倍有余。果然工业才是财富制造机,远非宋朝那种封建小农社会能比拟。
而且这还只是孟朝第一个年号取得得成就,张佑安继位之后,继续推进“延康”盛世,那孟朝的税收将会不断的创造新高。
国渊入座之后,工信司少尹接着起身,说道:“禀陛下,工业区之重,已为天下人所认知。如今圣朝已建设有渭南、洛阳、范阳、江都、会稽、合肥、东莱、九衢(武汉)、成都、东海、南海、安西、远东等共计十三处工业区。”
“涉及钢铁制造、金属冶炼、机械加工、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冶炼焦炭、原木砍伐、水产养殖、造船捕鱼、烧制水玉、制陶制瓷等几乎方方面面。”
“陛下所关注钢铁产量,我朝所有工业区每年能产钢铁数十亿斤,仅我朝一年之产量。足抵三代以来,数千年钢铁总和。更是天下各国产量之数十倍。”
这一点,张瑞就比较矜持了。毕竟这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众所周知,钢铁产量这方面,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原,一个叫外国。即全球所有其他国家的钢铁产量相加,还不如后世天朝一家。
当然,在很多行业当中,都是如此。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足以与天朝相媲美,于是数据报告,只能将其余所有国家统合在一起,并给予了他们一个统一的名字,外国。
如今孟朝算是找到了属于自己最合理的位置,一家钢铁产能便吊打所有藩臣属国。
在这钢铁的霸权下,所谓的叛乱,所谓的敌国,都不值一提。
孟朝能够轻松武装出一批批的钢铁雄师,源源不断的奔赴战场。以钢铁的意志,实现圣朝的决心!
充足的钢铁产能,帝国强盛的武德,配以藩国庞大的人力储备,共同编织成圣朝的帝国霸权。
工信司之后,工部紧接着起身,说道:“禀陛下,工部精心布局数十年,如今圣朝已建成铁轨四万两千里,已连通长安与各州首府。大军自长安出发,一月内可抵达帝国边疆的任何一处。”
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车马慢的时代,已经堪称神速。有对比,才能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诸葛亮率军前往安息,大军足足走了一年的时间。乾隆平定西域大小和卓的叛乱,仅在路上行军就耗时近半年。
甚至如同一些游牧部落仅汇合各部人马,在原地等待就要超过一个月。
这意味着孟军可以随时扑灭天南海北任何一处叛乱的苗头。果然在工业化之后,世间的叛乱都不值一提。
“除了铁轨之外,工部共建设驰道、阡陌、街道等六十三万里,开凿运河一万两千里。”
“此外新建城池三百二十座,兴建塘堰、池陂、水库、湖泊等二十七万余处。”
“由工部兴修水利设施,灌溉良田六亿三千万亩。各州、郡、县自行修建水利设施无算。”
张瑞满意的点了点头,工部的各项工程都能造福子孙后代,有利于长治久安。
通过建康盛世的大规模基建,已经给后世子孙打好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后人沿着前人余荫,继往开来,必能开创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世圣朝。
最后,张瑞望向一直陪伴自己的兵部中郎王凌,只剩下了最后一项,帝国武德是否能守护这盛世文明?
第一百二十四章再看一眼这强盛帝国(终)
在廷议的最后,王凌在所有人面前展现了一副庞大的帝国地图。
孟朝标志性的玄黑色铺满了近乎整个亚洲地区,东涉东海,北抵冰原,南望大洋,西控三海(黑海、亚速海、地中海)。
王凌仰着头,骄傲不已的说道:“我圣朝版图之广,已是三代以来之极致。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外乎如是也。”
“除圣朝两京十二州外,我朝又在安西新设伊州、瓜州、沙洲,在远东新设锦州、辽州、宁州,在塞外设通州、丰州、庆州等地。使我朝官府直接掌控领土扩地数万里。达到两京二十一州。”
“除两京二十一州外,朝廷共设有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远东都护府、南诏都护府四大都护府,及波斯都督府、河中都督府、梵南都督府、中南都督府等各都督区。”
“赖陛下神武天资,各藩国无不宾服纳贡,圣朝藩国遍及四方。自三海而至冰原,自塞外而至南洋,皆事我朝为君父。”
最后王凌望向浩大地图,重重握拳,一语概括道:“圣朝武功之盛,如日中天。”
望向地图,张瑞感慨万千,圣朝多少能人将相代代相继,才终于打下了这个宏伟的版图。
每每看到这个版图,张瑞都心潮澎湃,愈发敬佩诸夏先代的智慧。
藩宗朝贡体系,牢牢将所有藩国捆绑在了帝国文治武功当中,每一个藩国都为帝国的强盛源源不断的贡献了大量的贡金与人力。集合了这么多国家的财富,让孟朝对每个藩国的压倒性优势年年扩大。强者越强,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而且在行政开支方面,减少了大量遥远地区的管控成本。
孟朝要维持这套普世规则的平稳运行,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武德昌盛,以绝对军事优势威慑每一个藩国,让所有藩臣属国不敢侧目直视帝国军旗。
对此,王凌介绍道:“为守卫这浩大疆土,守护盛世繁华,我朝在各大都护府募兵有十二万八千,其中安西都护府四万八千,北庭都护府三万六千,远东都护府三万两千,中南都护府一万两千。”
“国内有禁军十九万两千,府兵四十二万八千,府兵兵员比例已达三十五户出一兵,二百人中挑一人的程度,堪称全军杰为我朝百里挑一之人杰。”
“再加上锦衣卫万人,神策军两千人,水军二十万人,圣朝共有军队九十六万人整。”
“这天下,无有任何人能当我圣朝兵锋!”
九十六万人整啊。
所有人都心潮澎湃,豪气干云。这是全副武装,甲具精良,且能征善战,武德充沛的百万大军。
要知道直到二战期间,鼎鼎有名的德军巴巴罗萨计划也只出动了一百多万人。决定人类命运的会战之一,库尔斯克战役,德军也只出动了九十一万人。
这已经是二战最惨烈的东线战场,在其他战场上,几乎见不到百万人规模的会战。
孟军在近两千年前,率先组建了百万规模的军队,而且能够沿着铁轨,迅速集结到任何指定地域,覆灭任何试图挑衅的对手,这绝对不愧武德昌隆之名。
紧接着王凌说道:“且不仅仅在于军队规模、武德昌隆。我朝戎具精进,近古未有。”
“强弓硬甲、骏马长槊,我朝都已抵达冷兵器之极致。远远甩开四方无数。”
“但在此基础,我朝却并未固步自封,已经开始向新时代迈进。”
“黑火药,历经数十年发展,完美配比我朝已经充分掌握。火药威力,击震天地、铅子如电,矢如雨霰。”
“只需逐渐改善冶铁工艺,完善发展各种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