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编。
探花是裴徽,这位曹魏冀州刺史被张瑞寄以厚望,被委任为金曹掾,全权负责全郡盐田、铁器营销之事。
在裴徽之后七名,皆被张瑞委以县令之职。补足各县主官缺额。
后十名则由裴绍安排,补进郡中各仓曹。
此次科考,只要能进殿试。无一不委以郡县要职。
待任命公布,很快就如一道飓风席卷全郡。
无数抱有观望心态的学子扼腕叹息,悔恨自己当初没能及时决断,参与其中。
同时有关数算的书籍变得更加抢手。
无论世家还是寒门子弟,都已看出数算的重要性,无不刻苦研读。
以期来年能在科考中脱颖而出。
除了郡县基层官吏的任命外,一同宣布的还有一个全郡举足轻重的官职任命。
即新设太原郡丞,人选为郭安。
太原是边郡,往日只设郡尉,不设郡丞。
但张瑞上任之后,便改太原为内地郡县,取消郡尉之职,设郡丞以佐太守。
正是因为郭安的出仕,也带动了大量士子参与明年科考的热情。
也因为郭安的出仕,太原郡府的声望日重,再无人会谈贼名。
第八十八章春耕大计
殿试过后,整个太原便告别了一年的闲暇时光。
诸夏以农立国,春耕就是一年的重中之重。
立春这一天,礼仪甚至比春节还要隆重。
天还未亮,张瑞便被侍从唤醒,并未穿戴平日里舒适的锦袍,而是换作了一套麻衣裋褐。
麻衣上的刺毛扎的张瑞全身不舒服,这张瑞还能忍,最过分的是,使者手捧一条绿色的头巾,绑到了张瑞头上。
其名青帻。今日太原自张瑞以下,至斗食令吏皆服此物。
所谓“春晓灵旗画尾斜,汉官青帻待晨霞。”就是描述的今日光景。
张瑞暗骂一声晦气,自己还没结婚,结果先戴上了绿帽子。而且只要不争雄称霸失败,以后年年都要戴一回。
出了郡府,张瑞就看到无数官吏都绑着绿色青帻,排成整齐的队列站在街头。
看起来绿油油一片,张瑞心情才稍好一些。
清晨的冷风吹过,带着寒意,让人不禁打气寒颤。
正是这份苦楚,也在提醒着在场的所有官僚胥吏,立春之重,春耕之重。
现场负责指挥的是功曹掾裴绍。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大汉县令,立春仪式参加过许多回,早已将礼仪谙熟于心。
见到张瑞走出郡府,便请他站在官吏队列之首。
待张瑞入列,裴绍便扬声喊道:“百官齐至,立青幡!”
声音在寂静的清晨仿佛能传遍全城。
随后队列中数十名胥吏高举青幡,由一群文官组成的队伍,看起来也颇具威严。
“出东城,迎青帝。”
随着裴绍的指令,数百名官员胥吏便徒步向县城外走去。
作为太原之首,张瑞走在队伍最前方。
倒不担心迷路,因为一路向东,乃至走出晋阳东门,路旁每隔数十米便站有一名树旗胯刀的士卒。
一直蔓延到晋阳东郊,一片修整好的平原上,在周围戍卫有数百名卫士。
而平原的中间则设有祭坛,祭坛上插有青色的旗帜。
这便是迎春之所,祭青帝句芒。
这一路走来足有六七里,待众人抵达,正逢旭日东升,晨曦普照。
一众官员胥吏便止步于祭坛之前,而张瑞则亲自手持祭文登上祭坛。
祭坛上已经摆好酒、脯、枣、栗,无牲币等各种祭品,十分隆重。
此刻百官无不肃穆,即便张瑞这个后世灵魂亦心有所触,神情端正,举起祭文高声颂扬:
“维大汉中平六年,岁次己巳,正月乙丑朔三日,督太原军政事张瑞致祭于青帝句芒曰:仰惟圣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功化之隆,永久无恙。予祗承天序,谨用祭告。惟神昭鉴,我邦家。尚飨!”
祭天不仅是为了昭显立春之隆重,亦是为了彰显太原郡府的统治合法性。
如今由张瑞亲自祭文,百官行礼,极大程度上稳定了人心。
至少在太原境内,郡县都由张瑞麾下文臣祭祀青帝句芒,一定意义上这便是君权神授。会极大程度上增加百姓对张瑞统治的认可。
是故祭祀之事,太原郡县远比其他郡县更加隆重。
而祭祀过后,一行人便转向田垄。
在耕田之旁,张瑞对身后一众官吏训令,说道:“春耕之际,诸君务必勠力同心,劝农劝耕。敢有玩忽职守者,贬为庶民,永不叙用。”
这道训令,可谓是张瑞执掌太原以来,最严厉的一道训令。
百官无不凛然。
随后郡田曹掾王昶亲自牵牛在前,户曹掾荀兴跪献长鞭。
这边是赶春牛之礼。
张瑞亲自扶犁,与王昶耕作数十步。
庆幸此前二人曾在郊外演练过数日,赶春牛之举,十分顺畅。
太原郡主官尚能扶牛耕作数十步,自张瑞以下官员再无任何推脱借口。
对耕种之事无比重视,纷纷亲自下田劝耕。
太原郡数十万人当中必然存在游手好闲之人。
举凡这种人被官吏发现,三老亲自监督,官吏进行杖刑。
即便被打得皮开肉绽,还得被赶到地里耕种。
正是全郡自上而下的无比重视,太原全郡八万余户人家,无人敢懈怠惫懒。
亦是趁着百姓家家户户都在耕种,田曹掾王昶一边下令官吏指导百姓耕种,一边统计百姓家中田亩。
算上此次核算,太原已历经三次田亩统计。
第一次乃是大军初克郡县,会清查豪强隐匿田籍。
第二次乃是王昶上任,下令百姓申报田亩。
因百姓自己申报,略有偏差,这一次便是进行核对。
待到春耕过后,王昶便对太原全郡田亩有了明确数目。
待核算完成后,整个田曹有司都一脸喜庆。
王昶亲自带着名册到郡府向张瑞道喜,说道:“恭喜明公,在明公治下,太原百废俱兴,而今太原开垦农田共计九百七十四万三千七百二十一亩三分。平均每户有田上百亩。”
张瑞听完亦是喜上眉梢。
九百七十四万亩良田!
即便按亩产量最低一石算,亦可得近一千万石粮食。若按一点五石算,则是近一千五百万石粮食。
太原税率大概略超十税一。
则今年秋,郡府可得粮食超过百万石。
百万石粮食!可以再发动一场关陇会战了。
历史上杜畿任河东太守。
就是以汾河与太原相连的南部郡县,正被白波肆虐的地方。
上任后恢复生产,河东乃得数万户人家,略同于太原。
曹操平定马超、韩遂之战,粮草全由河东供给。
大战经年,待大军凯旋,河东尚余粮草二十余万石。
以此为例,今年秋收以后,张瑞再无需为粮草补给发愁。
毕竟太原只有一万两千大军,想发展到如同曹操一般大军十余万,还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
如此以来,便可以放心招徕流民。
大军尽情扩张,马蹄踏处即是领土。
对河东的扩张亦可提上进程了。
张瑞便笑着对王昶说道:“某得君相助,尤胜铁甲上万。”
历史上王昶未曾与杜畿同台竞技,但仅看农业生产方面,王昶便不一定弱于杜畿。
而杜畿是什么人?
曹魏时代,政绩常年为天下之最!
而王昶不仅有政才,其本人更是兵法大家,都督荆豫两州军事。
第八十九章死守耗粮
上党郡沾县境内。
太原大军营寨外布满密密麻麻的尸首,营墙前更是尸堆如山,前赴后继的黑山贼血战一天硬是用尸骸铺出一座斜坡,后续士卒只需踩着前人的尸体就能直接冲上营墙厮杀。
即便黑山军如此奋战,当日落西山时,太原大军军营依旧稳如泰山。
高顺、段文联袂走上辕门,远眺营外如潮水般退去的黑山军方阵。
“自上月以来,黑山贼中每日因缺粮而投诚者,不可计数。段校尉,依君之见,黑山贼还能坚持多久?”高顺问道。
同是带兵将领。
庸才目光就只关注到了长刀大马,恨不得有多少军队,一次性全部带上。
而名将则更多关注的是后勤粮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沾县,这一对比就尤为明显。
当初黑山大军漫山遍野而来,人山人海。非但没有吓到太原大军,反倒让高顺深深的舒了口气。
盖因如此多的士卒,一月耗粮便达数万石,而黑山崎岖,运粮不便。这支军队的后勤补给将会变得无比艰难。
高顺当初将此想法与段文探讨。
段文骄傲而又自信,扬言,非是他段文瞧不起黑山军,这支军队有没有规划补给尚未可知。
二人便决议坚守营垒,以待敌军粮草耗尽。
待二人将作战方案递交给张瑞,张瑞立即回信,引用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的一段话:“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如此更坚定了高顺等人的信心,深沟固垒耗敌锐气。
同时这也是为了避免太原大军过多的伤亡。
须知太原大军刚扩编至上万人,高顺所率六千人虽是全军精锐,但其中亦有过半士卒乃是新兵。
累计训练不足两月,完全不比当初那支剽悍劲旅。
而对手却都是百战余生的悍匪,绝非太原豪强部曲可比。
待黑山军粮草不济,军心崩溃。太原大军正好用以练兵、见血。
黑山军是腊月抵达沾县,如今已是正月中旬。
算上黑山军在黑山境内行军消耗时间,其出兵至今已接近两月。
段文便斩钉截铁的说道:“吾部近十数日亦每天都收纳降卒近百。听闻黑山贼营中已经开始吃人。今日攻势乃是黑山强弩之末。。”
高顺颔首,说道:“某意亦是如此。今日一战乃是黑山贼最后之疯狂。缺衣断粮的黑山军绝无可能再次全军出击。其溃散已是指日可俟。”
围在周围的将校无不欣喜,自黑山军入寇以来,太原大军已忍耐数十日。
大军沿阳邑边境层层设防,无日不战,众将士早已厌烦。恨不得立即与黑山军决一死战,一战定乾坤。
高顺遥望远去的黑山军部众,手握长刀,一脸肃杀,说道:“令魏越率铁骑出击,截断黑山军退路。令张辽、晟武、郝昭率部进攻黑山军主力。诸部自接到命令起,务必迅捷进击,凡贻误战机者,军法从事。”
段文在一旁听得眼前一亮。
魏越所部乃是骑部,就驻扎在大营内,可随时出击。
可张辽、晟武、郝昭等人皆率部扎营在阳邑边境,远近各不相同。
各部接到军令便主动出击,抵达战场时间亦会略有不同。
自然便会形成波状攻势。
尤其黑山军的士卒在交战过程中,便会感受到太原大军生力军一波又一波,连绵不绝。
即便是精锐主力遇到这种情况亦会心慌,更何况一群断粮许久的山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