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后便将注意力转回正事,说道:“主公,如今天下缟素,河东白波贼必然放松警惕,吾等正可攻其不备。”

    在大汉,封建礼教不似后世那么严。没有国丧期间绝对不能兴兵的规定。

    张瑞又不是腐儒,哪会在乎那些繁文缛节。

    当即对审配建言表示赞赏,说道:“合当如此,值此良机又能减免上千将士伤亡。”

    随后意气风发的说道:“吾等在高都已待数月之久。山贼招募便止于今日,动员全军,准备西进,荡清河东宵小。”

    审配略微惊讶,只感觉主公今天大不同于往日。

    仿佛皇帝驾崩的消息,将主公身上的无形枷锁一朝尽去,只剩下意气昂扬与雄心壮志。

    便回复道:“自主公亲临高都,坐镇前线。军侯孙轻共招纳十一寨山贼,四千余人。郡县又招收流民两万余人。从中挑选精锐,得精兵一千。奋三军之众,共计一万五千人。”

    随后二人走到地图旁,审配指图说道:“如今太原稳固。只留张瑾校尉所部两千人镇守晋阳,防御边境。余下一万三千人皆可参与河东战事。”

    “其中兵曹掾王凌屯兵一千于介休县,总督军粮转运。张白骑所部三千人出介休,沿路南下攻蒲子,北屈,皮氏,三县。”

    “高顺所部三千人出陭氏,攻永安,随后沿汾河进军,拔平阳,历白波谷而过,下临汾、闻喜。”

    “段文所部三千人出阳阿,攻端氏、绛邑,与高顺所部汇集于闻喜县境内,为中军主力。”

    “主公则亲率三千部众出高都,克濩泽、东垣两县。。”

    “如此,四方大军汇聚于安邑城下。一战可得太原之半。”

    对着地图,张瑞仿佛能看到无数黑袍玄甲的精锐士卒,军容严整,长矛如林,步履铿锵,高举猎猎旌旗,踏过平原,穿越山谷,一路攻城拔寨,野战破敌,最终四部合围于河东郡治安邑城下。

    这份方案乃是合太原众文武之力,呕心沥血,修订数月的最终结果。

    四面夹击之下,必定会令白波军首尾不能兼顾。

    白波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不设行伍,臃肿不便,无论行军赶路还是对阵厮杀,都不及太原精兵行动迅捷。

    突遭打击,白波军头目只会感觉四面都是溃兵,主力不知派往何处增援。

    一旦有所延误,太原大军四面合围之下,白波军主力就会发现四面八方都是太原大军。

    每个方向都在被进攻。

    不是太原文武盲目乐观,而是对方一群乌合之众面对此等困境,必然军心崩溃。

    贼子作战从来都是精锐在前,其余部众在后摇旗呐喊,壮势助威。

    现在四面受敌,让那些摇旗呐喊的弱旅率先一步直面太原精兵。

    除了溃败,众人实在想不出其他结局。

    即便料敌从宽,但也不至于设想他们一群摇旗呐喊的乌合之众,奋勇异常,死守阵线,血战不退吧?

    若白波军真能人人不顾生死,奋勇血战。那张瑞就别想什么平定河东了。

    趁早缩回太原,全民皆兵吧。

    天天祈求白波军吃好喝足,别来侵犯太原。

    现在张瑞敢以一万两千精兵主动进攻河东白波军十余万人。

    便是权衡了双方战力,考虑了对方各种表现后,认为抱有胜算。

    于是张瑞说道:“将此方案昭示诸将,各部按计划行事。只待他日,某将令抵达。各部齐发,三军奋勇向前。”

    审配当即应诺,逐一派遣传令官前往各部宣告将令。

    十数名骑士头顶雁翎,策马出城,一路北上,抵达各校尉所部,宣告张瑞军令。

    各部接到军令,立即征召休假将士归于营中。三军将士无故再不得外出,留于营中擦拭甲胄,磨砺兵刃。

    各部军正开始点卯士卒,照策清点士卒武备,勘验弓弦,检视刀矛。

    随后一一造册回执。

    待最远的张白骑所部士卒抵达高都复命,时间已过去六七日。

    时间已是四月末。

    就在这四月的最后一天,让张瑞望眼欲穿的洛阳钦使终于抵达高都。

    因任命出自尚书台,钦使乃是一位尚书郎。

    而且其人乃是走的袁氏家族门路,由袁氏故吏举孝廉,入京为尚书郎。

    自然而然的便与袁氏有了师生名分。

    见到张瑞,这位尚书郎第一句话便是说道:“张将军此番却要承袁太傅之情。”

    张瑞不解其意,说道:“愿闻其详。”

    这位钦使便取出了两份任命文书,以及两枚与之对应的两千石银印。

    太原文武纷纷惊叹出声。

    难不成主公要一人身系两枚青绶银印?

    待气氛足够热切后,钦使才打开诏命,念道:“诏曰,大汉中平六年四月,义士张瑞能除暴戡乱,讨逆驱虏,敕封建义中郎将领河东太守,准举孝廉,上计吏。受命之时,宜速平白波,使海清河晏,山河永固。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听完,张瑞暗自好笑。

    在太原郡府里张瑞看过以前的中枢诏令。数十年来都是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为结尾。

    唯独这份诏令改为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这反倒暴露了何进的心虚。通过诏书来强调刘辩登基的合法性。以掩饰其兵变杀掉上军校尉蹇硕,强行扶刘辩登基的事实。

    待张瑞接过银印青绶系在腰间,钦使为张瑞解释道:“依大将军府的意见封建义中郎将如黑山故事便足以。乃是袁太傅一力主张白波势大,使将军领河东太守以抗白波悍匪。望张将军不负太傅所望,早日涤荡京畿清明。”

    说到“不负太傅所望”时,这位钦使明显的加重了语气,其含义显而易见。

    张瑞便笑着拱手,回道:“某定牢记太傅今日恩情,待来日报太傅大恩。”

    使者这才满意,借口疲惫在高都休息了数日,期间明察暗访数次探视太原军容,方才姗姗离去。

 第十章军神养成

    张瑞从来都知道一个道理。

    那就是畅谈各种道义、理想之前,一定要先满足手下人各种实实在在的利益需求。

    最令人厌烦的便是那些空画大饼,不涨薪资的老板。

    人世间刘备只有一名,可以让手下将士不顾生死、不计贫富的一直追随。

    所以,张瑞赏罚一向及时,务求赏必信,罚必果。

    如今自己银印青绶加身,荣华富贵,功成名就。

    怎么也不能忘记身后那群身死相随的弟兄们。

    就在张瑞一人身系两方两千石银印的次日,各种敕封部下的诏书便如雪片一般自中郎将府而出。

    仅当日,便有四名元老重臣被封为校尉。

    其中张瑾被封为奋武校尉,张白骑被封为讨逆校尉,高顺被封为扬武校尉,段文被封为鹰扬校尉。

    审配被封为建义中郎将主簿,总领军武,统筹军机。

    裴绍被封为河东太守府主簿,总领政务,参与机要。

    随后裴潜被升为功曹掾,全权负责身在太原的文武官吏册封事宜。态度鲜明的展示给太原百官,把心放肚子里,主公一刻也未曾忘记众人,册封不会落下任何一个有功之人,尔等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稳定了太原百官之心,张瑞方才将目光收回眼前。

    亲自手持一份任命文书与一方铜印坐在榻上,神情惬意的呼喊一声:“来人!”

    谢玄魁梧雄壮的身形踏入房中,整个房间光线为之一暗,拱手对张瑞行礼,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张瑞只是笑意盈盈的望着谢玄,并未回答。

    谢玄疑惑的抬头,便发现主公脸上打趣的笑意。

    心跳骤然加速,连呼吸都沉重许多。

    难道……

    张瑞笑着将文书与铜印往前一推,说道:“谢校尉,此乃昭武校尉任命文书。今日之后,尔家细君便是妻以夫贵!再无人敢胡言乱语,是尔拖累了自家细君。”

    话音刚落,谢玄便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在了张瑞面前。

    妻以夫贵。

    这一刻,这句话,谢玄等了太多年!

    曾经有多少污言秽语,这一刻谢玄便有多少感恩戴德。

    重重的三次叩首,仿佛闷雷响彻房内,回音久久不撒。

    谢玄虎目含泪,说道:“玄自知德行有亏,若在他处,能不饿死便已是苍天留念。遇主公之前,某从未曾异想天开,能有今日富贵。承蒙主公不弃,发某于行伍,又委以腹心。玄,虽死难报主公大恩之万一,愿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为主公效死!”

    张瑞笑着点头,说道:“全军剽悍将士万余人,某独于尔亲近,无需如此多礼。快快起身,将喜讯请审主簿代为书信,报于家中。出去后,顺便将子龙唤来。”

    谢玄乃挺身而起,恭敬的从张瑞手中接过任命文书与校尉铜印。

    随后兴高采烈的离开房间,去找审配代笔,将喜讯报与自家细君。

    片刻后,赵云恭敬的进入房内,拱手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望着这位器宇轩昂的年轻将领,张瑞感触良多。

    其人忠肝义胆,不会有任何人质疑。

    后世对其分歧最大的便是其人军略究竟如何。

    爱之者觉得其人能与关羽、张飞并列,堪称当世名将。

    反对者则信誓旦旦,其人终其一生未曾独当一面,才与典韦、许褚类似。

    如今赵云就在自己面前,从未曾亲临战阵,如同白纸一张。

    最终其人能有何成就,全看自己如何培养。

    卫青出身不过骑奴,关羽出身游侠。

    二人起点尚不如赵云今日。却终成一代名将,彪炳史册。

    眼前这位器宇轩昂、意气风发的青年将领,张瑞相信只要自己多给他机会,多加磨炼,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军神。

    就像大汉孝武皇帝亲手教霍去病如何用剑,如何用兵。

    张瑞亦要亲手养成一位属于自己的十星名将——此人身经百战,战无不胜,堪称当世军神!

    于是张瑞问道:“子龙,最近读兵书可有疑惑之处?”

    赵云拱手,回道:“云幸蒙主公赐予段太尉所著三册兵书,日夜畅读,不敢稍有懈怠。常有裨益,乃知段公为何一生大小战事一百八十余次,未尝一败。”

    段熲乃凉州三明之一,汉末赫赫有名的杀神,享配武庙七十二将,是华夏千古以来最出色的将领之一。

    其兵法成效仅看段文便可知一二。

    段文深得段熲真传,与高顺并称为太原双壁。

    而高顺历史上可是曾经正面击溃刘备、关羽、张飞、夏侯惇四人上万联军的恐怖存在。

    如今赵云刚刚加冠成年,风华正茂,不似高顺、段文蹉跎了岁月。

    正是适合培养的绝佳璞玉。

    张瑞瑞要亲手将其打造成不弱于李二凤与冠军侯的年轻军神,便说道:“方才某已晋升谢玄为昭武校尉,子龙可知晓其中深意?”

    赵云思绪清明,眨眼间便明白主公殷望,气质仿佛如同出窍的利剑,拱手说道:“云必早上捷报,奏以凯旋。”

    仅这份悟性,张瑞便相信赵云足堪培养,终成军神。

    亲卫当中有一名校尉便已足够。既然封了谢玄为校尉,那与谢玄同级的赵云自然会被外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