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觊手指濩泽县、东垣县,说道:“整个河东皆以为将军会师出介休,沿汾河南下。未曾想将军居然神兵突袭,自上党发奇兵数部,致使白波贼乱作一团。数日之间便连克濩泽、东垣两县。尤其东垣之战,将军麾下铁骑数百长途奔袭,一战覆灭河东郡南境白波主力,已传遍河东,士绅黔首无不欢呼振奋。”

    “由此可见,将军麾下将士骁勇善战,只需稳扎稳打,必能克灭白波贼子。”

    关于这一点,众人都抱有必胜之心,不然亦不会尽发太原主力进攻河东。

    随后卫觊手指从东垣县向西沿黄河移动,说道:“然明公却不得不防备大阳县。”

    大阳县?

    众人随卫觊的手指望去,大阳县地处安邑之南,乃是河东南境,与弘农接壤。

    南境白波已被赵云一战覆灭,此地有何值得防备?

    卫觊手指大阳,说道:“此地乃是汉室疆土,非白波所有。”

    汉室疆土?

    为何要防备汉室疆土?

    若县兵能守住大阳,其中必有善战之士,张瑞只需派遣一名县令过去整顿政务,再将其中精锐吸纳入伍即可。为何要防备此处。

    于是张瑞不解的问道:“大阳有何不同?既为汉室官吏,岂敢不尊郡府律令?”

 第十八章最后通牒

    如今张瑞奉诏讨贼,又领河东太守之职。

    凡河东郡县未曾沦陷于贼者,必须遵从张瑞号令。

    大阳县难道敢不听号令?

    卫觊重重的点头,说道:“大阳汉军非但不听将军号令,甚至连天子之令都视若无睹。”

    众人哗然,汉军当中还有此等桀骜不驯之徒?

    卫觊解释道:“在此驻兵的乃是并州牧董卓。”

    怕众人久在并州,对这位西凉悍将并不了解,卫觊为众人介绍道:“董卓字仲颖,在西凉与羌族大小战争百余次,战功赫赫。去年十一月,王国率众十万围陈仓,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拜前将军为副,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今年二月二将乃解陈仓之围。”

    众人听后觉得这似乎是一位能扶大厦于将倾的忠臣,与凉州三明之一的段熲类同。

    其人怎会不理朝堂诏令?

    卫觊便继续说道:“觊与皇甫将军之子皇甫郦相熟,多有书信往来。其曾言,董卓桀骜不驯,有不臣之心。朝堂忧之,乃征其为少府,董卓不从,上书言其军中多湟中义从、匈奴士兵,拦其车架,使不得行。其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拒不入京赴任,朝廷也无可奈何。”

    审配闻言在一旁冷笑一声,董卓为前将军,既然被朝廷征辟为少府,他便不再有前将军之位,他若拒不赴任,便是辞去少府之职,按律为庶民。朝堂却无可奈何,竟然依旧容他掌兵。朝堂无能,可见一斑。

    这种事,以审配之慷慨雄烈必然不会允许在自己任内发生。若张白骑、高顺之流敢拒绝征召,审配自己便会提兵前去监督执刑,怎会容忍他依旧逍遥自在,拥兵自重。

    听闻审配冷笑,堂内诸人纷纷叹气,为朝堂昏聩而惋惜。

    卫觊是新人,不敢随意感叹,只继续说道:“及皇帝病重,朝廷再次下令董卓将部队交与皇甫将军,前往并州出任并州牧。董卓再次上书,&039;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039;竟带兵五千离开西凉,驻军河东,以观朝堂之变。”

    众人吃惊不已。

    董卓竟然如此猖獗!堂而皇之的公器私用,将大汉禁军转变为私人部曲,带着五千人便驻足在河东,止步不前了。

    难怪去年太原上表请降,朝堂断然拒绝,欲不死不休。年便顺畅通过,还加封为河东太守。

    有董卓这种乱臣在前,太原军民一再上表请降简直可以称为恭顺谦卑!

    或许朝堂本意根本不是让太原大军涤荡匪寇,而是想驱虎吞狼,让太原大军与董卓乱军互相攻杀。

    卫觊让重点防范董卓的提议真是再明智不过。

    随后卫觊说道:“某之前以为皇甫郦信中所言有所夸大,然本月某却亲眼目睹了董卓之桀骜。四月皇帝驾崩,大将军欲尽诛宦官,诏董卓进京。然大将军不久后返反悔,令董卓返还。董卓竟不予理睬,一边上书弹劾宦官,一边进军洛阳。”

    “朝堂不得不派出派谏议大夫种劭前往董卓军中制止,令其返回河东讨伐流落河东的南匈奴单于。然,结果已如诸君所见。”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显然董卓再次抗拒诏令。

    自太原大军誓师出征河东以来十数日,如今已近月末,从未见过董卓一兵一卒去往讨伐乱军。

    这可是谏议大夫种卲亲自手持朝堂诏书,当面下令董卓前往讨伐河东境内的南匈奴单于。

    他董卓还敢抗旨不遵。

    大汉朝堂竟昏聩腐朽至此!

    朝堂衮衮诸公究竟在想些什么?

    张瑞嗤笑一声,道:“朝堂显贵尽是些尸位素餐之人,郡县中又横征暴敛,砥柱重将又拥兵自重,这大汉朝廷还能维持几天?”

    这席话主要是为了给卫觊打气。

    若朝堂崩溃,天下群雄并起,建义中郎将府未尝不能定鼎中原,如今麾下文武,将来便是从龙之臣,进而执掌朝堂。

    张瑞话音刚落,屋内的众人呼吸纷纷有些沉重。

    随后张瑞笑着拍了拍手掌,将众人思绪拉回现实,笑道:“朝堂诸公尸位素餐,吾等何必为肉食者鄙?只管做好当下即可。大阳县如今形势如何?”

    卫觊呼吸沉重,努力抑制住心中的激动澎湃,为张瑞解释道:“董卓在渑池为种卲所阻,便驻军于此。辎重粮草尚留于大阳,其部将正在大阳劫掠百姓以补充军资。”

    众人将目光看向渑池,发现渑池与大阳接壤,便在东垣县的最南端。

    张瑞则愤怒的以拳锤案。

    董卓这个混蛋!

    他手下军队一向军纪糜烂。

    堂堂大汉官军不思保疆卫国,却干尽了劫掠百姓的事情。

    史书记载董卓执掌中枢朝堂后,曾派兵至阳城,将正在举办“二月社”集会的百姓屠杀,把车上的财物拉走,装上抢来的妇女,把人头系在车辕上,对外宣称是剿灭叛贼得胜归来,欢呼高歌的返回洛阳,把劫掠来的女人分给士兵。

    这种灭绝人性的勾当,也只有董卓才干得出来。

    张瑞气愤不已,一脸杀气的说道:“以河东郡府的名义传檄给大阳县,令其即刻归还百姓财物,撤离河东领地。接信之日,即最后通牒!三日不撤,某便亲提大军,杀尽彼辈灭绝人性的悍匪。”

    卫觊大惊失色。

    怎会导致如此?

    自己提议乃是谨防董卓乱军。稳健扫荡白波匪寇。

    怎么会导致主公忽然与董卓乱军一决生死。

    董卓大军虽然军纪糜烂,但皆是百战余生的老兵,非白波贼那种乌合之众可比。

    如今双方交恶,生死相对,岂不耽误了主公扫荡河东?

    审配亦劝道:“主公,如今四部军兵平定河东,胜势已成。何不稍微忍耐,待全据河东之后再与董卓所部一决雌雄?”

    张瑞满脸杀气,断然拒绝,说道:“某亦知全据河东方为稳妥。然有些事情,乃是人心,是底线。今日吾能因为稳妥而无视大阳百姓生死,将来便有一日吾能因某些事,而失去底线。”

    “救世济民不等二刻!某在大汉活此一世,便必须有所作为!断然不能坐视百姓深受苦难而冷眼旁观!否则某良心终生有愧!即刻传檄大阳!”

 第十九章名将徐荣

    这世界上有太多遗憾。

    等我足够强了以后,我就……

    等我有了足够的资本,我就……

    等我XX以后,我就……

    可真当能够去做某件事时,你还是会有借口等待。

    今日张瑞若是等大军攻克安邑以后再管大阳百姓死活。

    待攻陷安邑以后,张瑞就有足够的借口。反正已经等了一段时间了,让大阳百姓再等一段时间吧。

    待我扫平了流落境内的南匈奴单于,我再去平定大阳。

    等扫平了匈奴单于,说不定又有各种各样的借口。

    等真的拖无可拖,大军进入大阳时,大阳百姓的尸体都已经化为枯骨了。

    而且自己当初穿越汉末之时,便是立志要解百姓之倒悬,尽早结束乱世,保存华夏元气,以防止五胡乱华的惨剧发生。

    如今百姓疾苦,正需要自己伸出援手。

    若自己选择了冷眼旁观,那还有何原则可谈,与董卓那种灭绝人性的混蛋有何区别?

    张瑞从来不曾忘记,自己虽身在汉末,灵魂却来自未来!从小生长在一个富足的国度,家国社会耳濡目染的是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

    在那富强文明的国度,家国社会花费巨资将自己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培养成一位大学毕业的社会学学士,真正做到了,即便一猫一狗一兔一鸟,亦是见其生而不忍其死。

    曾经在那富足的社会,大部分宅男都不忍心亲手杀死一只小猫、小狗,更别说杀人。

    到了这汉末,自己就能堕落到冷眼旁观无数深受苦难的百姓苦苦挣扎?

    那自己不是成长了,而是已经失去了人性!

    张瑞态度坚决,不容人反对。

    众人反应不一而足。

    例如慷慨雄烈如建义中郎将府主簿审配者,面色铁青。岂能因数万百姓死活而耽误雄功伟业!

    而太守府主簿裴绍,则双目红润,激动的奋笔疾书。主公虽已建功立业,但赤子之心未改。还是当初那个身心全系百姓死活的少年。

    若非当初主公仁心厚爱,为多一名百姓存活而欢呼雀跃,为多一名百姓去世而黯然神伤,自己断然不会屈身从贼。

    卫觊则是努力的屏住呼吸,竭尽全力想隐去自己的存在感。

    因为卫觊敏锐的发现,好像自己的一席话,导致两位权势最大的幕府主簿产生严重分歧。

    河东太守府主簿激动地热泪盈眶,恨不得高呼主公仁义。

    而建义中郎将府主簿则面色铁青,虽然一言不发,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愤怒与无奈。

    不过卫觊内心深处,还是更倾向于赞同主公当前决议。

    不同于张瑞,卫觊更多的是从功利角度思考。若人心在我,大业早晚可期。拯救大阳百姓或许会拖延大军兵锋。但却能赢得河东人心。

    无论官僚将校还是士绅黔首,都没人会希望自己的主公是个刻薄冷血的功利之人。

    自古以来,人们心中的明君都是能抱以仁义,能施行仁政的。

    至少生长于儒学官宦世家的卫觊,此刻对主公仁义是敬服不已。

    盯着地铁图,张瑞负手而立,眼神平静如水,心中却带有狠意。

    审配固然有大才,但若敢恃才傲物。

    自己亦不介意将其调出幕府。

    今日便是要看一下这位慷慨雄烈的审正南究竟如何行为。

    是否会因为自己决断与其提议相悖,而无所作为,或者从中掣肘。

    房间内一时陷入沉寂,只剩下裴绍奋笔疾书的沙沙声。

    片刻后裴绍写完通牒,奉于张瑞面前,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