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末之并州匪政-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云?

    张瑞面色如常,说道:“无论何人,都必须严肃军纪。将赵云杖责五十,以震慑三军。传示诸将,必须防微杜渐,严格执行预防方案!提早发现病情,及时上报预防!无论何部,瘟疫既起,便无任何理由!军法绝不留情!”

    “传令裴绍撤回东垣,让贾诩总督大阳县军政事务。再不得有妇人之仁,以军法治徭役。凡不服管教者,斩立决!”

    在这个时代,瘟疫非同小可,容不得张瑞不重视。

    好在张瑞比之徐荣,有太多倚靠和优势。

    自己身后不仅仅有河东军民相助,更是有整个太原作为根基。

    于是张瑞从容下令道:“征河东、太原、上党三郡境内医者,入大阳效力。凡感染疫病者,能医尽医,绝不放弃哪怕一名士卒!”

    一次瘟疫还吓不退张瑞。

    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双方的意志与实力。

    张瑞有理由相信,自己已经三令五申,军中还是出现瘟疫。

    那大阳县内的徐荣,境遇绝对不会比自己好到哪里去。

    区区一个大阳县城,绝对没有自己麾下这数以百计的医官和堆积成山的药草。

    审配恭敬应诺,随后说道:“主公,昨日夜兵曹史裴俊归营,举族内四人为茂才、孝廉。另引豪杰一人欲投降军中。主公可有意接待?”

    张瑞来了兴致,裴氏的豪杰?

    裴氏历史上出现过五十九位宰相与五十九位大将军,从来不是一个文弱的氏族。

    观裴潜、裴徽可知其族内贤才皆可抚境安民,能肃齐万里。

    张瑞便很简短的面见了前面四位文臣,皆托付与郡县高位。

    其中最具才华者乃是裴俊之弟,裴辑,字文衡。历史上曾经官至工部尚书和金紫光禄大夫,成为裴氏东眷之祖。

    张瑞虽然记不清他的名字,但明显能感觉到他谈吐不凡,尤善格物。所以有所亲爱,留在河东郡府做了裴琚副官,掌文教。

 第三十八章豪杰踊跃

    四名裴氏俊秀离去后,张瑞见到了那位裴氏豪杰。

    但出乎张瑞意料,并不是史书记载的豪杰俊迈,也不是雄壮非凡的猛将。

    而是一位气度翩翩的公子,鸣珂锵玉,行步有环佩之声。

    待其行礼后,裴俊介绍道:“此乃某之族弟,裴俭,字文约,不好经义,善兵法。”

    张瑞摸着下巴,上下打量这位裴俭,整个太原文武当中没有谁必他更俊秀了。

    说一句龙章凤姿、丰神俊秀也不为过。

    只是这种儒雅俊秀的人能冲锋陷阵吗?除非他是兰陵王!

    于是张瑞问道:“裴氏俊杰多为文臣,为何文约独爱武事?”

    裴俭话语斯文,不急不缓的回道:“世方乱,裴氏不可举族习文教。需有人能行武事,以护宗族文弱。”

    张瑞莞尔一笑,这位裴氏俊秀倒是正直,没有胡扯什么豪言壮志,一心就只想护卫宗族村舍。

    若非太原大军军纪严明,入河东除暴戡乱,扫平白波。这家伙可能永远都不会出仕。

    裴俊在一旁笑着说道:“文约有豪气,自幼便立志护卫吾等。其少时,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族中儿童皆随之。及稍长,即崇慕冠军侯,精研兵书,手不释卷。”

    张瑞刮目相看,这位儒雅青秀的公子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么简单。

    看他并不雄壮的身材却能成为全族的孩子王,指挥裴潜、裴俊这种当世俊杰玩骑马打仗的游戏,看来的确有能令人折服的气质。

    只是这不争不抢、淡泊如水的气质,张瑞不太满意。

    年纪轻轻,你得学习周瑜、陆逊,惊艳当世、风流千古。

    于是张瑞说道:“既熟读兵法,且为军侯。入段文所部效力。”

    既然你淡泊如水,那张瑞就给他安排一位雄烈果决的上司。督促着他争取功勋,建功立业。

    审配兴奋的走进屋内,说道:“某在屋外便听到主公提及段校尉。莫非主公已知段校尉所部捷报?”

    捷报?

    张瑞好奇的问道:“什么捷报?”

    审配笑容满面,说道:“适才段校尉遣使来报,该部于昨日夜里趁雨势极盛之时,突然发起猛攻,绛邑守军未曾料到我军会于天公施威之际发起进攻,毫无防备。段校尉一战攻克绛邑县,全军正向闻喜开拔。”

    张瑞兴奋的抚掌,好一个段文。雨夜进军,攻敌不备!能借天时,能用人和。奋三军之众,一战而克灭敌军坚城。不负总督一方之重托。可是比张白骑那史上留名的狂妄之徒强上太多。

    随后张瑞对裴俭说道:“文约既好兵法,必然对闻喜地势山川了如指掌。即刻前往段文所部效力,助段校尉攻克闻喜。”

    裴俭躬身辞别。身披蓑衣,策马北上。奔行良久才驻马回头。

    视线中,已看不见县城的任何痕迹。但在黑暗中仿佛依旧能看到那个负手而立的身影,那坚定澄澈的目光。

    自己初担军职,便被委以重任。可见主公的确有明主之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难怪族中子弟纷纷竞走而投效。

    被裴俭所念的张瑞此亦没闲着。

    作为一位主君,有太多事情需要关注。

    如今已是六月,最重要的秋收只差一个月左右就即将到来。

    这将关乎未来一整年的兴衰大计。

    所以张瑞在裴俭离去的次日,便发出政令召集河东、太原、上党三郡的田曹、户曹、仓曹掾史,还有各县县令、县长在月中于河东郡平阳县上计。

    平阳县乃是高顺沿路南下攻克的最后一个河东县城。

    在平阳境内,沿汾河南下就是白波谷。而白波谷南方则是临汾与绛邑。

    出平阳向西北进军则是蒲子县。如今高顺所部已沿此路攻克了蒲子县。将杨奉、胡才所部包围在介休、蒲子两县之间。

    河东南境正暴雨倾盆,张瑞只留下贾诩总督大阳、东垣战事。

    自己则带了谢玄所部五百亲卫北上平阳。

    除了要重申政令,重视秋收以外,也打算汇聚义兵,彻底解决白波谷中的匪寇。

    本来这支匪寇由高顺进攻,被赵云夹击已在崩溃边缘。

    但张白骑的溃败,导致战局糜烂,高顺不得不北上重整局势。

    而大阳县的变故也使赵云率部南下,参与了对西凉军围困之战。

    太原四路大军凌厉的攻势再不复存在。

    除了段文所部依旧奋勇,兵进闻喜外,其他三路都止步不前。

    而被打得晕头转向的白波军也终于反应过来。

    郭太经过十余日的筹集物资,调兵遣将,终于将臃肿的主力汇聚在身旁。

    屯兵在闻喜境内,打算先拔掉插入腹心的这支匕首。

    从那一刻起,太原大军进攻的突然性就不复存在。

    剩下的就只有堂堂之阵的对垒和血与肉的消磨。

    这种结局,张瑞也难说好坏。

    虽然突袭战被打成了消耗战。

    但付出如此代价,张瑞也不是没有收获。整个河东之战,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俘虏了贾诩。

    很难想象,当初如果张瑞冷眼旁观,无视大阳县百姓死活,导致自己错过了贾诩,现在该是怎样的懊恼悔恨。

    打成了消耗战,张瑞就只得继续增兵。

    然而张瑞手中已无兵可用。

    从太原带来的上万精锐大军在各路战线奋战,都不得抽调。

    如果没有审配谏言,当初鲁莽的便打进河东,现在张瑞就该无计可施了,只能跟白波贼子血肉消磨。

    但现在局势远没有糟糕到这种地步。

    因为张瑞的进军是奉诏讨贼,除暴戡乱。整个河东郡上下,百姓箪食壶浆,豪杰踊跃从军,士绅奔走相助治县。

    这一切不光体现在精神鼓舞上。

    整个河东军民是真真切切的在相助张瑞平叛,士皆踊跃自救。

    体现到现实当中,四路进兵的太原大军,除了张白骑出师不利,其他三路都聚拢了数百名投军豪杰。

    如今随着张瑞命令,上千豪杰、游侠全聚集在平阳接受整编、训练。

    而征兵令发布以后,亦征募了上千良家子,其中自备马匹从军者过半。

    这还只是民间力量,随着张瑞檄文发布,河东二十县,有十三县响应,派出义从进入平阳助战。

    义从当中有郡县吏兵,也有豪强部曲。

    规模多达四千余人。

    当此时,张瑞颇有界桥之战前公孙瓒的风采。

    郡县皆响应,派县中豪杰将义从归之。

    观义从规模,便可知晓为何历史上白波军虽然劫掠河东,却从未占据河东全境。

    仅派出的义从就有四千余人,结坞堡自守的部曲只会更多,绝非一群流寇可以轻易攻克的。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  众  号【】领取!

 第三十九章秋收安排

    张绣、裴俭被充入段文军中,替换出了名将郝昭。

    平阳的七千新军便由郝昭全权负责训练。

    要统帅如此多的军队,郝昭的军侯身份已不足用。

    好在攻绛邑之战中,郝昭有先登之功。张瑞便先提拔其为行建武校尉,代行校尉之职。

    对张济、樊稠张瑞也没有歧视,令二人辅助郝昭练兵。

    三名校尉一视同仁,都只有练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

    直到练兵完成,再分派校尉统兵出战。

    这既是建立新军对河东的归属感,也是张瑞考较两名降将的才能。

    不会因为二人之前有校尉身份就贸然将大军托付。张白骑的前车之鉴,整个太原上下都不敢稍忘。

    月中,各郡县职关秋收的主官尽皆抵达平阳,无一缺席。

    毕竟张瑞领地并不大,只有一个半郡。平阳又地处中央,东西南北都不过几百里而已。

    快马加鞭两天都能抵达。

    甚至盖勋也派出了杜畿前来与会。

    正式召见各郡主官前,张瑞特意抽出了半个时辰接见这位历史上“政绩常为天下之最”的能吏。

    如今盖勋一心治郡,想通过人望来逼迫太原顺利交接。张瑞也乐得拖延时间。

    双方关系不算亲密但还算和谐,张瑞便未尝试拉拢。

    只是问了他一些治郡心得,令裴绍抄录在府中,以供借鉴。

    连绵的大雨除了影响军情,对政务方面也是影响颇大。

    仅在当下,与会的官吏当中,感染风寒者便不下六七人。

    甚至连主持章程的河东郡守府主簿裴绍都未能幸免。

    张瑞在披甲带刀的护卫下步入堂中,济济一堂的能臣干吏立即起身行礼,齐呼:“拜见主公(将军)。”

    话音未落,张瑞便望向那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出处。

    随着张瑞的目光,所有人都望了过去。

    口称将军的正是杜畿。

    此刻被所有人目视,纵以杜畿之勇亦心中打鼓。

    特立独行很多时候都要承担受人歧视的压力。

    好在张瑞只目视了他片刻,随后便入座台上,说道:“诸君且入座。”

    待众人席坐后,便问道:“太原各县气候如何?可有暴雨?”

    田曹掾王昶作为太原留守诸官之长,起身答道:“暴雨倾覆,影响辽远,上党三县无一幸免,太原南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