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寒士-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农家肥和鱼骨粉为底肥。”
“本官保证,水稻的亩产量,将是麦子的三倍以上。”
“轰!”
一帮文官、军官顿时哗然。
鱼骨粉的效果,确实比农家肥还好。
大家已经试着种菜了,产量明显提高了好多。
如果能种三倍产量的水稻,虽说只有一季。
那也想当划算了。
本来就是跟除了野草,啥也不长的荒草滩抢地。
一年十几万担的大米,能养活多少人?
第二百四十二章 长远打算
沈麟是搞技术的,考虑事情比较长远。
要开垦耕地,不说泸水东岸那些各村留下的土地。
单单是出了北门一直到黄龙江。
这条宽度不过二三里的狭窄地带,却足有三十多里长。
可以开垦的荒地,也有二三万亩。
但是,他思前想后,觉得很不保险。
辛辛苦苦开荒,种上了庄稼。
还没等收获呢,辽人大举南下怎么办?
自己就这么几千兵,怎么跟人家打野战?
赔本买卖,他可不干。
在荒草滩做文章就不一样了。
有水军存在,辽军渡过泸水的机会微乎其微。
他们承受不起那种损伤。
荒草滩广袤,好几百万亩呢。
全部改造成良田,自然做不到。
沈麟不着急,蚂蚁啃树叶,一口一口的来。
今年弄几万亩,明年弄几万亩。
只要折腾出十分之一,那就是几十万亩水稻田。
还是处在最安全的地段。
这时代,水稻的产量再低,只要肥料跟得上。
亩产几百斤总没问题。
那也是三担以上了。
养活整个安定县的人都够够的。
不缺粮食,不缺盐。
靠着泸水和黄龙江,也不缺鱼肉。
十二村原有的耕地,可以种棉花。
这玩意比冬小麦成熟更晚。
棉花植株有味道,战马碰都不会碰。
七八月份,棉花才能采摘。
这个季节对辽人很尴尬。
他们渡江打草谷,必须等到秋高马肥才行。
到了第二年的麦熟季节,搜刮一波就得回去。
人马要修整。
至少澶州地界,各地方的班军、乡军、正规军加起来。
足足二三十万呢。
应州军十五万,就算全部冲过来。
要想在澶州地界落地生根,眼前还做不到。
正当隔壁的十万太原军是吃干饭的?
应州辽军,可是警戒着澶州、太远两个方向。
耶律大越敢把全部兵力押到澶州来。
太原军就算不敢去收复大同,过去抢劫一波,也没问题。
你后方空虚了呀!
这种机会,傻子才不抓住呢。
所以,杨辰判定。
耶律大越就算有心用兵澶州,也不会全军出动。
更不会待在澶州不走了。
打打草谷难不倒他。
这也是沈麟比较头痛的。
大周军队很多,能跟辽军野战决胜的。
除了自己的铁军,恐怕也只有落阳山的虎大龙部了。
他深处山区,很难跑到安定来。
自己的铁军虽说拥有七千之众。
面对几万上十万的辽军,沈麟照样力有不逮。
他要发展,只有向荒草滩要地、要粮。
“各位,不用怀疑!”
“一旦咱们翻出几尺厚的新土,遮蔽了地下水的渗透。”
“绝对可以种水稻。”
“水田长期换淡水。”
“盐碱化的趋势,就会被有效遏制。”
“只要咱们肯努力,荒草滩北部,就将是铁城的产粮区。”
众人都明白。
诺大的荒草滩,不可能被全部开发出来。
这辈子都费劲。
留着绝大部分作为屏障,比城墙还管用呢!
哪怕再有如丁婆、卯爷那样不怕死的高手。
能够穿越危险的荒草滩,他又能干什么?
一旦到了平坦无遮无挡的田野里,不就是活靶子么?
正当咱们的望远镜是摆设呢?
当然,也可以趁着夜色摸过来。
可上万亩的盐湖,你怎么渡过?
引水道到通行战船,怎么的也要挖到二三百步的宽度吧?
这也足够你游半天了。
相信没有傻子会真的下水去游。
被发现了,躲都不好躲避,一网就捞上来了。
铁城再扩大五六千亩,什么训练场、新军营、新校区。
暂时都能安置得下了。
因为数量最多的,还是在校的孤儿。
六到八个人住一间宿舍。
学校就足以容纳七成人口。
沈麟估计,扩建后的泸水铁城,住十万人,还是没问题的。
等到这些孩子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得七八年后了。
下一步再次扩充铁城,就不得不考虑一步到位。
那时候,人力、物力、财力足够。
沿着北门可劲儿修就是了。
长达三十多里的丘陵平地要是围起来。
就连西面相对低矮些的山地,也可以扩充一两里。
一座周长超过六十里的雄城,在北地崛起。
单轮占地面积,都快赶上京城封丘了。
当然,人家地处平原,人口一百五十多万。
泸水铁城是半山城。
有七八十万居民,沈麟也不后悔穿越一回。
作为军城,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能养多少兵?
还有谁敢来招惹沈麟?
他就算再宅,也得考虑反攻江北了。
养军队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攻城拔寨的。
大周的地盘,沈麟不方便动。
江北的辽人疆域呢?
在几百年前,可都是中原的领土。
誓师北伐,也不是没可能。
扯远了。
这些想法,只不过在沈麟脑海中偶尔闪现。
他骨子里还真没有什么皇图霸业的大志。
能在乱世中好好活下去。
给跟随自己的人建一处避风的港湾,能护佑几十万百姓安全。
有娇妻美妾相伴,再生几个可爱的娃娃。
沈麟觉得,这辈子就值回票价了。
大方向确定好了,下属官员们斗志昂扬地去忙碌。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办。
沈麟发现,他可能有好长一段时期的清闲日子过了。
不过,军官培训班,三天后开课。
主讲的人,还是他。
军中小旗、百户,千户都得前来。
这大半年里。
沈麟绞尽脑汁,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后世的见识。
汇编成册的书足有好几本。
《步兵操典》,《骑兵操典》,《后勤辎重章程》,《医护条例》,
《刑罚汇总》五本,已经实行半年了。
虽屡经修订,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而且,效果还出奇的好。
民用的,也有《常见病例和防治》、《铁城卫生条例》、《铁城律》三本。
这三本册子是由沈麟主编,医院和各级部门配合完成的。
实施效果,也想当卓著,暂时没有什么毛病可挑。
唯有的一本教材《品德教育》,是学校的必修课。
沈麟写得半文半白,杂七杂八的。
校长田文青和一帮先生们很不满意,正在全力修订。
第六十三章 风声鹤唳
安定县可不小。
下辖七个镇,二十八个里,上百个自然村。
这还没包括城镇内部的二十余个里长呢。
单单计算人口。
安定绝对是大周屈指可数的,上等里的上等大县。
总人口接近十五万人。
跟一些边远地区的府城都差不多了。
这次大会,加上特邀的富商豪绅。
整个县衙济济一堂。
坐了二百多人。
连一向喜欢当甩手掌柜的县令王瑞光。
不插手俗务的教谕李乘风,都到场了。
县丞周元自然跑不掉。
主持会议的,肯定是新扎县尉沈忠信。
谁叫沈家是安定第一大家族呢?
他有权倾安定县,一手遮天的本钱。
王瑞光先讲了几句没营养的场面话。
“这次贼寇势大,已经攻破了澶州所属四个县城了!”
“在他们的眼里,我安定县,无疑是最大的一块肥肉。”
“不咬上一口,那就不是贼寇本性。”
“好了,具体整军备战的事情,由沈大人负责!”
沈忠信挥挥手,让身边的一位胥吏发下去十几份通告。
“刷刷刷!”
大堂里,顿时响起了一片翻书的嘈杂之声。
更多的人确实大感意外。
贼寇?
还他么真有大股贼寇成事了?
都打下了四座县城,那还得了?
澶州的几万驻军,是吃干饭的?
沈忠信黑着一张老脸,眼中冷光闪烁。
“都看看吧?”
“七月十四日。”
“青州调往澶州轮值的五千厢军,在落阳山古道闹饷兵变!”
“三日后,这帮叛军,把修筑古道的两万余罪役全部收编。”
“其中,就有我安定县送过去服役的五百多人。”
“仅仅半个月,叛军接连打下周边的忠、梁、开城、东山四县!”
“挟裹乱民七八万,贼势汹涌,气焰嚣天呐!”
如此大的动静。
沈麟,吴七却不知道。
谁叫这家伙依然不务正业,整天忙着自家生意呢?
可能,也跟上面故意隐瞒消息有关。
落阳山是澶州和雄州的界山。
横穿大山的落阳古道,自然有开拓的必要。
不说交通的便利性。
单单修复和建造一些关隘。
对两州的治安,都有诺大的好处。
一份通告终于传到沈麟手中。
吴七也凑过来一起看。
“娘的,厉害呀,以落阳山为根据地,竟然能跟三万雄州正规军,打得有来有回?”
沈麟好奇的问道。
“那些厢军不都是罪囚,流民组成的么?怎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澶州驻军好歹跟辽人打过硬仗,居然收拾不了一帮泥腿子?”
其实也没啥好看的内容。
该说的重点,沈忠信也言简意赅地提到了。
吴七把通告传给身后一位富态的大胖子豪绅。
两人身材有的一拼。
“唉,麟哥儿,你有所不知啊!”
这小子低声解释道。
“青州那地方,多得是落魄的养马户,活不下去了就上山落草。”
“朝廷剿了他们的山寨,也舍不得大肆杀戮。”
“这些人就是组成厢军的主要来源。那一个不是身无牵挂,穷凶极恶的?”
养马户?
从小和马匹为伴的青壮,岂不是天生的骑兵?
一旦这些家伙缴获了足够的战马。
那危害,绝对不下于辽人的普通铁骑。
沈麟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这下子,可真麻烦了!”
吴七也是一脸苦笑。
“可不是么?”
“叛军搜刮的普通老百姓也就算了。”
“那两万罪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