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寒士-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看到羔羊的野狼。
“啪!”
这小子拳掌相击,大声道。
“有!”
“大人,前行不到八十多里,就是著名的丹水支流。”
“末将听安定码头的老艄公说过。”
“丹水入江口往北,有两百里的水路,宽度都不低于三里。”
“水深也够!”
那就没错了。
辽人船只隐藏得挺好。
李广利的和太原水军找了这么久,都没发现他们的踪迹?
当然,也有可能。
是大周水军不敢太深入丹水的缘故。
沈麟探头看看天色,红日向西,临近傍晚了。
“不到八十里?”
“天黑时分,能赶到吧?”
“各位,咱们去丹水转转如何?”
白娘子盈盈笑道。
“公子,你避开了辽军舰队,却打算去瞅瞅人家的老巢?”
“避实就虚,好算计!”
沈麟谦虚地笑了笑。
“哪里哪里?”
“就是去转转而已!”
“顺便看看,能不能碰上个马场。”
“最好是再给岳父大人准备点礼物。”
“礼物太轻,可是不行哦!”
吴七抽抽嘴角。
你小子送上的聘礼,堪称天下第一了吧?
几千匹战马,几千套铁甲,乱七八糟的缴获武器就更多了。
你还觉得聘礼轻了?
那七爷岂不是要羞愧得跳黄龙江了?
咱已经先斩后奏,生米煮成熟饭了。
前前后后,送去的聘礼,连你的三十分之一都赶不上呢。
人比人,憋死人啊!
第六十四章 烫手
练兵肯定要发饷银,还得包饭吃。
老百姓是麻木和心存侥幸的。
没有利益驱动。
你就是强行抽调壮丁入伍,也练不出什么效果来。
在座的里长镇长、富商豪绅肯定希望有更多的军队保护自己。
乡兵也是兵。
总比挥舞着锄头镰刀的老百姓强。
当场就有人站出来问道。
“沈大人,请问备寇时间为多久?”
沈忠信答道:“暂定为五个月,从今日起,到明年一月底算第一阶段。”
“到时候,再视情况定夺!”
前排有个战战巍巍的老翁,拄着拐杖站起来。
“沈大人!”
沈忠信连忙拱拱手,挤出几分笑容。
“啊?原来是朱老大人,坐下说,坐下说就好。”
吴七低声介绍道:“他就是上任县尉朱斌,老头为人还不错的。”
沈麟暗暗一笑。
为人不错?
人家还没告老还乡呢。
就被沈忠信横插一杠子,夺了县尉之职。
泥人也有三分火性。
朱斌这时候站出来,不会是给沈忠信上眼药的吧?
沈麟乐见其成。
朱斌闻言,就势坐下了,语气倒是平静和缓。
“刚刚老夫听了沈大人的方略,整个安定县编练班军乡兵。”“怕是,不下于两万八千人。”
“这个数目,委实吓人呐!”
沈忠信眉头微皱:“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
朱斌呵呵笑道:“养兵就需要开饷吃粮,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乡兵标准,自然无法跟正规军相比。”
“但是,每月,一个乡兵的粮饷,也得要一两银吧?”
“五个月,二万八千兵,足足需要十四万雪花银呐!”
“还有兵器,简单些,就按照刀盾兵,枪矛兵,弓箭手三类建军。”
“武器,每兵三两银好了,足额算九万吧!”
“皮甲一领,号衣、鞋袜两套,分秋冬装,后勤还要购置不少东西……”
“五个月,再加九万不算过分吧?”
“上阵杀敌要鼓励,救死扶伤需药物,战后抚恤要银子……再准备个十万八万银子或者物资备用,也不过分吧?”
“额,老夫年纪大了。哪位帮忙算一算?总计多少钱了?”
吴七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立马举手道。
“朱大爷,四十二万啦!”
“您还忘了几样呢。各地城防需要修缮,是不是要预设几处戍堡提前预警?”
“战时不光要有兵呀,还得简单训练差不多数量的民夫协助和补充!”
“恐怕五十万银子都打不住哦!”
朱斌赞许地点点头:“啊哟,是你这个小猴子?”
“嗯嗯,你说的没错!”
这老头身子前倾。
伸开干枯的五指,颤巍巍地在沈忠信面前晃啊晃的。
“沈大人,五十万两雪花银呐!”
“你沈家乃安定第一家族哦,你准备捐多少?”
沈忠信一张老脸黑得滴血。
他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
朱斌这个老家伙。
忒记仇了吧?
没有本官上台,就凭你以前练的五百班军守安定?
别说三千马贼呢?
五十骑就能把赶羊,你信不信?
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添什么乱?
花多少钱,本官不知道?
不过沈忠信也是千年修炼的老狐狸,很快就镇静下来。
“多谢朱老大人,给我等算了一笔细账。”
“没错,这次编练班军乡兵,五个月的花费,大体就是这个数额。”
老天,真要五十万两?
上哪儿弄去?
沈忠信不打算给其他人插嘴的机会。
“好消息就是,我安定县已经请示澶州,今年的秋粮赋税、徭役折现,全部截留。”
“这第一笔,五万两银子就有了。”
才五万两?
就这个?
连零头都算不上吧?
大堂里一遍唉声叹气。
上边,真是一毛不拔呀!
其实这笔钱已经不少了。
差不多一户出一两银子。
这还仅仅是秋税,夏税呢?
乡下的老百姓,可没什么赚钱的渠道。
一年每家二两银子的税赋,徭役折现,还得换算成粮食上交。
收税的时间,也是新粮上市,价格最低的时候。
折来折去,普通之家才几亩薄田?
最后剩下的粮食,很多人都渡不过春荒。
吃糠咽菜都在所难免。
沈忠信倒是胸有成竹。
“第一批五万两银子,总可以坚持练兵一个月吧?”
“至于兵器甲胄,本官打算招募全县所有铁匠,集中于沈家集统一打造,分发。”
“……”
朱斌又打岔了。
“哎哎……沈大人,还差四十五万两银子呢,说说,怎么弄?”
沈忠信恨死了这个死老头。
净添乱了!
“这个嘛,本县准备起征商税!”
商税?
底下的豪商缙绅,立刻沸腾一遍。
大周立国之初,倒是征收过一段时间。
后来被文官集团,以“与民争利”的借口,把商税给废除了。
三十税一。
不是核算净利润。
这个时代的成本核算,就是一笔糊涂账。
原始的记账法也弄不清楚。
还是按照销售额计算最简单。
成交额三十两银子,卖方需要交一两税银。
小老百姓一年到头,也买不到二两银子的货物。
所以,
商税,就是从豪商大户身上拔毛。
这些人不反对才怪呢!
“不行,沈大人,你这是……与民争利!”
“对对,沈大人,朝廷都不征收商税,你凭什么收?”
“你这是……违反大周法令的。”
……
“砰!”
沈忠信一把摘下头上的黑翅管帽,掼在桌子上。
“哼哼,不征商税?可以!”
“那就捐钱吧!我沈家先捐一万两。”
“在座的诸位,有多少身家,可瞒不住人。”
“来来来,大家凑一凑,五十万两银子算什么?”
“你们乐意便宜外面那些商家,随便!”
“本官就不明白了。一旦乱匪打进安定县,抄了诸位的家。”
“别说五十万两银子,五百万也不止吧,你们甘心?”
“哦哦,对了,这顶官帽子,就摆在这里。”
“谁觉得自家本事比沈某人强,尽管拿去!”
呃……
大堂里顿时为之一静。
谁要你这顶县尉的官帽子了?
就算刚刚去职的朱斌,也没那想法再夺回来。
他只是给沈忠信上上眼药,去去心头的恨意罢了。
谁能保证?
贼寇就不来攻打安定?
这个时候,负责缉私拒盗,保一方平安的县尉一职。
就是烫手山芋。
傻子才愿意接手呢。
第二百四十九章 月黑风高
冬日缓缓坠落。
晚霞消退,夜幕降临。
六艘漆黑的乌篷船。
就像暗夜幽灵一般,进入了宽阔的丹水河口。
沈麟站在甲板上,感受着刺骨的西北风。
整个人却显得精神焕发。
“嗯嗯,不错,水流缓慢。”
“帆借风势,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
“梁直,你那双千里眼可得盯好了。”
“不说夜航的船只,万一,辽人在水里载了木桩子就麻烦了。”
陈梁笑道。
“放心吧,大人!”
“我们都盯着呢。”
“走河中心,基本没问题。”
“万担战船都能跑,更何况咱们这样的小船队?”
两个时辰后,亲自登上刁斗的梁直,开心地欢呼起来。
“上游五、六里。”
“左岸,有个不小的镇子。”
跑了六十多里,沿途的村镇,碰到好几个。
你小子也没这么兴奋过。
沈麟再次跑到前甲板上,举起望远镜。
丹水河没什么水雾。
繁华的镇子,万家灯火,夜里十分醒目。
随着船队越发靠近。
梁直哧溜溜地从桅杆上滑落下来。
“大人,镇子沿河而上,人口指定不少。”
“码头很宽,灯光更甚,末将觉得。”
“必有造船场,日夜开工的那种。”
没人会怀疑梁直的判断。
他那双“千里眼”,几乎很少出现失误。
终于找到了辽人水军的老巢了。
隐藏得确实挺深啊!
几人回到指挥舱。
沈麟沉声道。
“得防着岸上的重型投石机。”
“时间有的是,咱们不着急。”
“陈梁,传令各船,尽量靠拢些。”
“先沿着东岸走。”
“咱们得看清楚了,才方便下手。”
船队隔着近三里的河面,悄声没息经过了无名镇子。
所有官兵都凝神观看,兴奋莫名。
好大的造船场,上下绵延二里有余。
无数灯笼照射得通明一片,宛若白昼。
至少三四十艘大小战船正在连夜赶工。
蚂蚁似的工匠们,来来回回。
大冬天的,依然挥汗如雨。
梁直指点着对岸笑道。
“大人,成规模的投石机阵地,就船厂南边了。”
“他们防着大周水军偷袭。”
“自然得盯着下游嘛。”
沈麟轻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