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寒士-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打得辽人哭爹喊娘的铁骑?
要不要这般神话?
听着咋一点都不真实呢?
老张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大腿。
很疼!
绝对不是幻觉!
大白天,子不语怪力乱神。
本官没做梦!
“那……边军打到哪儿啦?”
亲信军官侧耳听了听。
三十多岁的壮汉却眨眨眼,很调皮地道。
“到处都是!”
“哎哎哎,大人,您别走呀!”
张海乾好歹也指挥着七八千班军、乡兵打了四五天了。
他再不懂军,也算一只脚入门了好不好?
他们好气地笑骂道。
“你是不是傻?”
“没听到喊杀声已经绕过南北,直奔东边了么?”
“赶紧的,去东门!”
两人骑着马,急吼吼跑了一阵。
却看到守城官兵没有他的命令,居然打开了城门?
这是干啥?
你们要献城投降么?
不等张海乾责问。
东门的班军千户蒋来斌,已经喜气洋洋地高喊道。
“大人,您来的正好。”
“咱们打赢了!”
“神兵天降啊简直!”
“辽鞑子全死光了。”
“援军叫咱们出去,接收那帮没骨气的二五仔俘虏呢!”
张海乾又觉得是幻觉,是做梦了。
他晃晃悠悠地出了东城门。
看到满地的尸体,和上千跪地乞降的汉儿俘虏时。
他才彻底清醒。
这仗,咱们大获全胜!
不对,是边军带来的天大胜利。
须城,安全了!
“你就是县令?”
一匹高头大马迎面走来。
马背上,端坐着一位略显纤弱的铁甲将军。
白娘子一开口,清冷的声音让张海乾浑身一激灵。
老天爷,带领这群虎狼之兵的,居然是一位女将军?
我大周?
有女子从军为将么?
没有吧?
不过,人家把须城从地狱边缘拉回来。
等于救了他张海乾和满城几万百姓的命啊!
这恩情,大过天了。
张海乾一点文人的小傲娇都没有。
他哧溜一下,滚鞍下马。
深鞠一躬。
“须城县令张海乾,代表全城军民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
“咯咯咯!”
对于张海乾的知情识趣。
白娘子很满意。
这是个务实的地方官。
还不错。
“张县令是吧?”
“我姓陈!”
“我们是安定西路游击军。”
“原本前往泰山公干的。”
“这场遭遇战,不过是恰逢其时罢了!”
“我们西路游击军,就是为了抗辽而成立的。”
“分内之事,无需言谢!”
来自安定县那个北方明珠的?
隔着黄龙江就是辽国了。
看来,这支部队没少和辽军干仗。
难怪,打起来这么彪悍呢?
第三百零五章 马不停蹄
张海乾不由得浮想联翩。
他望着四处抓捕战马的黑甲骑士。
这那止两千骑?
三千都够了吧?
其实,他高估了。
此战,白娘子带队,打了辽军一个突袭。
前期梁峰登陆,有不少挡板盾牌相助。
后期追杀,辽军的抵抗很微弱。
经过好几次大战的总结,铁军不但加强了防护意识。
骑墙冲锋或者小队掩杀时,都有了足够的警惕。
陈无暇万万没想到,居然打了个零阵亡。
当然,轻伤有一百多。
重伤九人,但不致命。
这是避免不了的。
战场,总有意外。
要是这么强悍的部队前往郓州?
内外夹击?
那边也不过六千辽骑,加上汉儿军顶多万把人。
这仗,有的打呀!
想到这里,张海乾的心,顿时热乎起来。
“陈……陈将军,那个,你们下一步的行止如何?”
白娘子如何猜不出张海乾的想法。
“本将明白县令的意思。”
“我等有了足够的战马。”
“也打算去郓州走一趟。”
“不过,先处理完战场再说。”
“放心,我军已经屏蔽了战场。那边的敌军,应该很难察觉。”
“对了,这些死马和俘虏、兵器、甲胄,送给你了。”
“缴获的粮食和金银,归咱们,你没意见吧?”
张海乾顿时眉开眼笑。
仗是人家打赢的。
战利品本就没自家的份儿好不好?
老天爷,五千辽军留下的武器?
还有这满地的死马,都是钱呐!
等到老张看到辽军留下的三百多辆牛车马车时。
白娘子的另一句话,让他高兴的几欲昏厥。
“嗯?”
“这么多粮食和金银?”
“不少应该是郓城地界劫掠的。”
“这样,粮食给你一半吧,牛咱们带走吃肉。”
“车和驽马,也送你了!。”
“不过,咱们,缺乏运输船,你能不能帮忙解决?”
不是白娘子大方。
近十万担粮草,她怎么带的走?
更何况,这次还缴获了四千多匹战马?
张海乾脑中只是稍稍一算,自己这次得到的战利品。
足足价值十几万两银子。
就算给老百姓赔付一些。
只不过是象征性的表示而已。
辽军先围困的郓州。
靠东平湖的须城老百姓,得到了足够的撤离时间。
除了守城伤亡不小之外。
老百姓其实没多大的损失。
再说了,伤亡抚恤金该公家负责。
战后,总得减免几年的税赋。
慢慢攒就好。
张海乾当即一拍大腿,慷慨地道。
“我们须城是山东路运河的重要节点。”
“历来不缺粮船。”
“一万担的太大了,逆水行走需要纤夫,不合适。”
“这样吧!”
“三千到五千担的,我须城送贵军三十艘好了。”
“另外,船夫咱们也出了。”
“山东路境内,你们去哪儿,他们都跟着。”
离开运河,进了黄江,就可以扬帆走了。
水军分散一下,操弄四十艘船,还是能勉强做到的。
陈梁和白娘子顿时大喜。
那些带不走的礼物没白送。
互惠互利嘛!
当即,双方开始联合打扫战场。
辽军被消灭了,危险没了。
避入东平湖的百姓都上了岸。
张海乾也大方。
别得不说,马肉、米面管够。
反正是白得的,他发起来也不心疼。
铁军及时处理伤患,收拾战利品上船。
午时三刻,浩浩荡荡的船队继续开拔。
这一次,张海乾亲自跟船走。
拿他的话说,几十艘运输船呢。
近两千须城船夫需要管理吧?
至于诺大的一个县,不是还有县丞、县尉一堆人么?
两地水路不过三四十里。
湖内行船再慢,一两个时辰,也足以赶到了。
不知怎么回事。
辽军还是得到了须城偏师被歼灭的消息。
郓州是军城,远比须城大几倍。
同样是水陆码头汇集之地。
整个山东路。
除了济州首府,可能就要数运河重镇郓州和济宁最富足了。
这也是辽军要集合大部队攻打的原因。
按理说,六千骑兵攻打一个城高墙厚的州城。
有点异想天开了。
可辽人的做法足够残忍。
他们能抓到足够多的百姓覆土填埋护城河。
接着围点打援,野战歼灭各路援军。
然后,把俘虏武装起来,变成汉儿军。
攻城主力,就是这些降兵。
到了最后,其实还是大周自己人打自己人。
何其阴险?
又何其可悲?
辽军既然知道铁军的到来。
自然足够重视。
他们同样暂停了攻城,把不少重武器布置在东平湖岸。
以逸待劳!
陈风一瞅,顿时火冒三丈。
“他么的,辽鞑子找死。”
“就那点破投石机,能挡得住咱们?”
白娘子莞尔一笑。
她自顾自地到了一杯清茶,慢条斯理地品尝着。
“急什么?”
“你想动用磷火弹?”
“这武器,还是要保密点好。”
陈梁点点头赞同道。
“大姐言之有理。”
“咱们跑了几千里路,库存有限。”
“没必要浪费在山东路不是?”
先等等呗!
有一支强悍的不明援军蹲在东平湖里。
辽军就那点兵力,敢分心攻城?
四五天时间了,其他地方的援军也快到了。
白娘子已经拜托张海乾派快船前往泰山。
霸刀门在山东还是有点小名气的。
信使到了地方,发现梁家人走了也不要紧。
就说明,他们很可能走了西路。
要不要沿途护送都不打紧了。
如果他们正在梁山伯或者东平湖里躲着。
更好办!
这两天,安定西路军在须城歼敌的消息,肯定会传开。
陈无暇的舅舅一听,哪里不知道是来接他的?
铁军蹲在郓州城外,不是更好找?
以静制动,方为上策。
顺便让一百多轻伤重伤员,好好调理些日子。
郓州知府钱金明,第一时间就接到援军到达的消息。
隔着两里路的大码头,他很是欣慰。
这支援军聪明呐!
没有贸贸然上去跟辽人野战送人头。
只要牵制得力,辽人那点人,就别想攻下郓州。
当天晚上,济宁赶来五千援军,一样是走水路。
这帮人居然带来十几艘战船。
小归小,有了投石机,总是个威慑。
时间过去两天。
运河一线的城市,支援陆续来到。
东平湖上,帆影无数。
援兵一下子,就超过两万人了。
第三百零六章 新城开建
正当白娘子带队跟辽军对峙的时候。
沈麟这边的扩城工程也开始了。
天气日渐暖和。
冻土还挺硬实,挖盐水湖早了点。
但开挖城墙地基却影响不大。
泸水铁城的劳力短缺情况,日渐严重。
铁军占去了六千青壮男子,工坊划走两千左右。
炼铁、采石、烧制水泥等重活儿,女人和老弱可干不了。
学校和各部门又占去一千多男人。
临时一统计,从半大小子到四十岁的半老头子。
城里居然还不到两千之数了。
没办法,壮妇也上吧!
各部门一番挑选,最终确定了五千人去修城。
女多男少,将就着用吧!
要不是来个监军非要铁军南下剿匪。
沈麟也不至于去泰山接人,还得出动三千大军。
好嘛!
原计划让军队参与修城的计划,只得作废。
因为,水泥坊还得让官兵轮流去撸杠杆锻锤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